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观察45例硬肿症患儿血浆6-酮-前列腺索(PGF_(1α))及血栓索B(TxB_2)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血浆TxB_2、PGF_(1α)水平明显升高,轻症、早期以TxB_2升高为主,重症中、晚期以PGF_(1α)升高为主;TxB_2/PGF_(1α)比值在Ⅱ°硬肿时明显升高,Ⅲ°硬肿时明显下降,与无肺出血组比较,重度硬肿肺出血组PGF水平显著升高,TXB_2/PGF_(1α)比值则下降。提示TxA_2与PGI_2的代谢失衡与新生儿硬肿症及并发症肺出血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硬肿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新生儿硬肿症发病的危险因素,以便更有效地预防该病。方法:以41例硬肿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设疾病对照组。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对8项可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产、低体重、窒息和感染、酸中毒最终进入方程(P<0.05),且OR值均大于1,是硬肿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硬肿症是原发病的一个并发症和严重征兆。寒冷不是本地区硬肿症的常见病因。结论:流动人口的新生儿是硬肿症的高危人群;加强围产期母婴保健,普及新法复苏,感染的预防和早期有效干预,早产、低体重儿和重症新生儿热能供给和维持内环境平衡是预防硬肿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孙秀英  报厚兴 《新生儿科杂志》1999,14(5):219-219,208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期常见疾病,为探讨恒温加温输液对新生儿硬肿症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临床观察研究,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1994年10月~1996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硬肿症患儿63例,入院时按照《硬肿症病情诊断分度》分成轻、中、重度、并按照随机的方法分成加温输液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体重2.63±0.52千克,硬肿天数3.81±2.35天,足月儿15例、早产儿17例。轻、中、重度硬肿分别为9例,19例,4例。对照组体重2.61±0.65千克,硬肿天数3.06±2.24,足月儿16例,早产儿15例,轻、中、重度硬肿分别为12例、15例、4例。两组体重、硬肿…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硬肿症在我国仍是较为常见和多发的疾病之一,本文报道33例新生儿硬肿症时蛋白C抗凝活性(PC:ACA)的改变.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对照组:孕母无妊高症,子痫,糖尿病,产后无窒息的正常健康足月儿10例(胎龄38~42周、早产儿8例(胎龄28~36周),生后24小时内取血.观察组:新生儿硬肿症33例,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第二届新生儿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母孕期健康,家庭中无血液病史,无巨大头颅血肿,采血前未输血或血浆,未使用抗凝剂及维生素K,无重度窒息,无心功能不全.轻、中、重度硬肿症各11例,其中足月儿3例,早产儿30例,入院后24小时内采血,采血时无DIC发生.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硬肿症血阴离子间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新生儿硬肿症酸碱紊乱的发生情况,对39例新生儿硬肿症患者进行了气分析和阴离子间隙测定。结果示84.6%存在酸碱紊乱,其中81.8%为代谢性酸中毒,高AG代酸占70.4%,双重酸碱紊乱占23.1%〉新生儿硬肿症酸碱紊乱及高AG代酸的发生率与有无合并症,体重高低无关,而与硬肿程度有关,但有合并症的硬肿症与单纯寒冷损伤其双重酸碱紊乱的发生率相差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在新生儿颅内出血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即是对颅内出血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了静脉营养治疗,静脉营养于生后第2~4天开始进行,疗程5~6天。结果治疗组44例发生医院感染3例(发生率6.8%),发生硬肿症14例(发生率31.8%),对照组38例发生医院感染10例(发生率26.3%),发生硬肿症26例(发生率68.4%),治疗组医院感染及硬肿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临床表现改善及硬肿症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静脉营养能明显降低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医院感染、硬肿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新生儿硬肿症的病因及防治,对我院于1985~1987年住院的56例新生儿硬肿症进行围产期病因分析,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围产期因素分析本文56例的特点:(1)夏季发病多,占27例(48.2%),其中高热20例,中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硬肿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有关其季节性差异仅偶有报告。本文将1984~1985两年中住院的70例新生儿硬肿症按季节分组探讨其病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性别与发病日龄:男48例,女22例,男女之比为2.18:1。发病日龄<1天13例(18.6%)~4天32例(45.7%),~7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硬肿症发病的危险因素,以便更有效地预防该病.方法以41例硬肿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设疾病对照组.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对8项可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产、低体重、窒息和感染、酸中毒最终进入方程(P<0.05),且OR值均大于1,是硬肿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硬肿症是原发病的一个并发症和严重征兆.寒冷不是本地区硬肿症的常见病因.结论流动人口的新生儿是硬肿症的高危人群;加强围产期母婴保健,普及新法复苏,感染的预防和早期有效干预,早产、低体重儿和重症新生儿热能供给和维持内环境平衡是预防硬肿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硬肿症血液流变特性及其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生儿硬肿症(DS组)和健康新生儿(NS组)血液流变特性的对照研究发现:DS组的RA1、τ_0和ηr高于NS组(P<0.05),提示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是新生儿硬肿症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520例新生儿硬肿症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硬肿症发病率较高,占住院新生儿总数的52.4%,我们通过对520例新生儿硬肿症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991年1月~2 001年12月两所医院共住院治疗的新生儿硬肿症520例。发病日龄,生后6小时至16天,其中1周内发病407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硬肿症血浆蛋白C抗凝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硬肿症在我国仍是较为常见和多发的疾病之一 ,本文报道 33例新生儿硬肿症时蛋白C抗凝活性 (PC :ACA)的改变。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对照组 :孕母无妊高症 ,子痫 ,糖尿病 ,产后无窒息的正常健康足月儿 1 0例 (胎龄 38~42周、早产儿 8例 (胎龄 2 8~ 36周 ) ,生后 2 4小时内取血。观察组 :新生儿硬肿症 33例 ,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第二届新生儿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母孕期健康 ,家庭中无血液病史 ,无巨大头颅血肿 ,采血前未输血或血浆 ,未使用抗凝剂及维生素K ,无重度窒息 ,无心功能不全。轻、中、重度硬肿症各 1 1例 ,其中足月…  相似文献   

13.
我科近几年来对新生儿硬肿症在保暖、抗感染、纠酸、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山莨菪碱辅佐治疗(治疗组)50例,与采用常规综合疗法40例(对照组)比较,收到较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治疗组50例,男37例,女13例,对照组40例,男32例,女8例,在性别分布上无显著差异。两组在入院时平均日龄、体重、硬肿程度及合并症均无差异见表1。  相似文献   

14.
对我院1979—1985年收治并且资料较完整的新生儿硬肿症42例(简称硬肿症)进行分析,并着重探讨围产期因素与硬肿症发病的关系。临床资料见附表,据表中所示,本组患儿有以下特点。1.夏季发病率高,本组18/42例,占42.9%。2.来自农村的病例占绝对多数,为36/42例,占85.7%;夏季发病的18例中,仅1例居住城市。3.多胎的病例数较多,本组14/42例,占33.3%,夏季发病的18例中,10例为多胎次者;多胎次发病者大都有发热,有7/14例,其中1例为中等度发热,余均为高热。4.有异常分娩史者21/42例(包括剖腹产、产钳助产、胎头吸引等)。5.9/42例孕母有病(妊娠高血压4  相似文献   

15.
������Ӳ��֢���γ�Ѫ36���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寒冷、早产、感染、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的一种疾病,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度以上患儿常合并肺出血等并发症,其死亡率高,逆转率低,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本文目的是探讨新生儿硬肿症并发肺出血的临床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指导临床治疗。一般资料:1998-10—2003-10我科收治新生儿硬肿症125例,其中36例并发肺出血,均符合第二届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1]和肺出血的诊断标准[2]。肺出血患儿中男24例,女12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中入院体重1449g20例,其中并发肺出血10例,2499g7…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硬肿症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硬肿症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39例新生儿硬肿症和11例正常新生儿血浆vWF水平.结果 硬肿症组血浆vW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轻度硬肿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重度硬肿组血浆vW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血浆vWF升高与硬肿症程度相一致;血浆vWF与血pH呈负相关(r=-0.808 P<0.001).结论 中、重度硬肿症体内存在以高凝为主的早期DIC,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参与其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国公酒加维生素E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1997年 10月至 2 0 0 0年 4月对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除了常规综合治疗外 ,加用国公酒、维生素E微温后涂于硬肿部位并按摩治疗 ,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将 16 5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两组 ,观察组 85例 ,对照组80例。硬肿症分度参照 1990年全国新生儿学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临床基础研究中,已证实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ibonectin FN),在体液中浓度变化与疾病转归有密切关系。有关新生儿颅内出血、硬肿症时血清FN含量变化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24例颅内出血,硬肿症时“血清”FN检测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早期常见病。新生儿重度硬肿症病死率高。我科自1989年1月至1993年12月用川穹噪注射液及热敷散治疗新生儿硬肿症107例,疗效好,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新生儿硬肿症的诊断及病情分度,依据1983年全国新生儿疾病座谈会制定的标准。同期治疗组107例,其中轻度硬肿症9例、中、重度硬肿症98例;对照组104例,其中轻度7例、中、重度97例。所有对照组新生儿性别、能龄、体重、日龄、季节、病情分度以及并存疾病均和治疗组相近(分层随机分组法),以增加可比性。二、治疗方法与结果:1.方法:两组给予复温、供给足够…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硬肿症少见于夏季,现将1982~1989年夏季收治的28例分析如下:男27例,女1例。早产儿17例(60.7%)。硬肿Ⅰ°15例,Ⅱ°10例,Ⅲ°3例。出生时有窒息史4例,合并感染24例。治疗以综合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