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提取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候/证候要素。方法:对通过临床调查获取的80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127个四诊信息,采用聚类分析对获取的症状组合进行诠释,提取常见中医证候/证候要素。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共获取44个症状组合,经初步分析、诠释发现存在肝肾阴虚、肝气郁结、肾阳虚、脾气虚、肾阴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气虚血瘀等证候;涉及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主要有肝、肾、脾、心、胆、胃,病性类证候要素主要有阴虚、热(火)、气虚、血瘀、阳虚、血虚、气滞、湿、痰等。结论:通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基于临床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的一些症状组合可为中医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思伤脾"状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特征。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思伤脾"中医证候调查表48个症状进行分析,提取符合要求的公因子,据中医理论对相应症状群进行诠释。结果: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共16个,初步提取证候要素16个:即病位类包括肝、脾、胃、胆、大肠、心、肺,病性类包括气滞、气逆、气虚、阳虚、血虚、痰、饮、湿、热,中医证候16个:即肝气郁结、胆胃不和、胃热内盛、痰气交阻、胃肠燥热、肝胃不和、肝脾不和、湿邪困脾、痰饮中阻、脾虚湿困、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肺脾气虚、脾气虚弱、脾阳虚弱、心血亏虚。结论:运用因子分析提取了"思伤脾"状态常见证候要素及中医证候,为其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因子分析,初步探索胃癌术后中医证候要素,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287例胃癌术后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资料,经一般性描述分析后进行因子分析,归纳证候要素。结果:经频数分析,常见症状为神疲乏力、纳呆、形体消瘦;根据因子分析,公因子有9个,证候要素的病位在脾、胃、肝,病性为气虚、脾虚、阴虚、血瘀、痰湿、气郁、气逆。提示的中医证型:脾胃虚寒证、血瘀证、胃阴亏虚证、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及脾气虚证。结论:应用因子分析规范胃癌术后中医证候要素,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胃癌术后辨证规范化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文献均常见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与症状进行相关性的定量分析,探索证候要素与症状之间的关联.[方法]运用基于熵的关联度法进行病性类证候要素与症状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1)与3种疾病证候要素密切相关的前10个症状中大部分是符合传统认识的.2)同一证候要素在不同疾病会有一些相同症状出现,这些相同的症状主要是舌、脉症状,躯体症状多因疾病的不同而表现有异.3)即使不同疾病会有相同症状出现,它们在不同疾病中与证候要素的密切程度是有所不同.[结论]3种疾病中证候要素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的定量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证候和或证候要素的诊断标准提供一定依据,并提示应将病、证(或证候要素)结合,建立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证候与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分析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对11年来有关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文献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证候、证候要素以及它们的分布规律。方法:将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录入到EpiData数据库,转化为SPSS12.0数据库后,统计证候及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次、百分比。结果: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脾肾气虚证、湿热证是文献中出现频次前6位的证候;肾、脾、肝是文献中出现频数前3位的病位类证候要素;湿、阴虚、阳虚是文献中出现频数前3位的病机、病性类证镁要素。结论:证候要素更能简洁、灵活地反应痰病本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为中医辨证论治精神分裂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收集3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中医四诊信息,采用SPSS 20. 0统计软件对获得的中医四诊信息先进性频数分析,保留出现频率 10的四诊信息条目,然后对保留条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进行中医证候要素提取。结果精神分裂症中医四诊信息可聚为10类,根据判别结果分为病性类的证候要素7项,分别为:气虚、气滞、阴虚、阳虚、火热、痰、血瘀,病位类的证候要素5项,分别为:心、肝、脾、肾。结论精神分裂症中医证候以痰、火、气、虚、瘀为其主要病机,系统聚类方法能反映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  相似文献   

7.
王政  冯全生 《河南中医》2011,31(8):870-872
慢性乙型肝炎病位在肝,涉及胆、脾、肾多脏,多由正气不足、外感湿热疫毒引起,正虚是其发病基础,湿热疫毒是其发病外因,正虚交织、肝、脾、肾气血阴阳俱损是其病理演变.笔者通过从传统研究、中医体质研究、证候要素研究等方面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规律,旨在揭示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本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临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评分情况及7个因子分与中医证候要素间的关系.[方法]病证结合的指道思想下,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全国6个中心开展为期3个月的临床调查,由通过培训的专业医生对患者进行24项HAMD量表评定,并开放式采集临床调查医生对患者的经验辨证,提取证候要素,并应用Epi 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O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共调查抑郁症患者604人,HAMD总分值的平均分为27.1457分;最低分8分(4例,O.7%);最高分53分(3例,0.5%);出现频次最多的总分值为23分(4l例,6.8%);其中焦虑因子与证候要素脾、热关系密切;体质量因子与证候要素脾、气虚关系密切;认知因子与证候要素肝、脑关系密切;日夜变化因子与证候要素胆、胃、痰关系密切;阻滞因子与证候要素心、肺、痰、神关系密切;睡眠因子与证候要素胃关系密切;绝望因子与证候要素血瘀、痰、热关系密切.[结论]7个因子相关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主要有:脾、胃、肝;病性类证候要素有:痰、热.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初步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证候要素。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2年2月289例东直门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四诊信息,建立四诊信息数据库,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本病的证素分布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本病的主病位证素是脾、肾,次病位证素是肝、肺,病性证素主要是气虚、阴虚、阳虚,病邪证素主要是水湿、热和血瘀。结论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初步得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证候要素为"湿、热、瘀、虚"4个方面。其中"虚"为本病重要的病性要素,纯实证少见。"湿"是本病重要的病邪证素。  相似文献   

10.
孟永梅  陈婵  王伟 《天津中医药》2017,34(7):446-450
[目的]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及周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医证候规律,探索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可鉴思路。[方法]课题组收集入组148例CHF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中医诊断标准,统计分析并探讨其分布规律。[结果]CHF病例男女比例0.83∶1,平均年龄(64.6±11.2)岁。CHF中医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其次为气虚血瘀证,之后依次是心肺气虚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痰饮阻肺证;证候要素组合特征以两证组合为最多,之后依次是三证、单证、四证、五证组合。[结论]148例CHF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组合中多数以心肺气虚为基础,中医证型分布及变化有其特定的规律性,阳虚水泛证的病情稍重;从病位来看,CHF病位不仅在心,还可涉及肺、肝、肾、脾等其他脏器,随着CHF病程的延长,病因病机也在随时发生变化,证型则趋向于由气虚到气阴两虚或气虚血瘀,最终发展为阳虚水泛为主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男性不育症的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2002--2012年间发表的与男性不育症中医辨证相关的文献报道,建立数据库,通过频次分析,归纳、总结其常见中医证候与证候要素。[结果]纳入分析的268篇文献中,涉及证候类型72种,出现总频次为431,频率在2%以上者为肾阳虚、肾精亏虚、肾阴虚、肾虚、湿热下注、脾肾两虚、阴虚、肾气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痰湿内蕴、瘀血阻滞、肝。肾亏虚;经拆分证候后,获取证候要素34个,其中病位类14个,出现总频次为391,病性类20个,出现总频次为507,频率大于2%的分别为。肾、脾、肝、下焦及阳虚、虚、阴虚、精亏、血瘀、湿热、气虚、气滞、血虚。[结论]文献报道中有关男性不育症的证候类型名称较为繁杂,但从提取的数目相对少的证候要素可看出,该病的病位主要在肾、脾、肝及下焦,病性以阳虚、阴虚、精亏等虚损为主,但也有较高比例的血瘀、湿热等,并可与虚损兼夹出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类、分布规律。方法 :采集20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35项变量进行分析,结合证素辨证体系寻找本病的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结果:证素辨证学研究得出本组20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病位证素5项,病性证素9项,其中病位证素主要涉及脾、肠、肾、肝,病性证素主要涉及气虚、湿、热、阳虚、寒、气滞;采用因子分析35个证候条目,结合证素辨证学及专家讨论,总结出6类中医证型: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虚肠燥证、血瘀肠络证;采用聚类分析得出上述证型的分布比例,依次为脾胃气虚证28.16%(58/206)、大肠湿热证23.30%(48/206)、脾肾阳虚证21.84%(45/206)、肝郁脾虚证13.11%(27/206)、阴虚肠燥证8.74%(18/206)、血瘀肠络证4.85%(10/206)。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型有六类,以气虚证、湿热证、阳虚证最常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常见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检索消化性溃疡相关文献资料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7.0对证型、证素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常见的证型是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胃阴亏虚、瘀阻胃络、肝胃郁热等,常见的病位证素为胃、脾、肝、胃络,常见的病性证素为气滞、热、阳虚、血瘀、气虚、阴虚、气郁、湿。结论: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临床分布类型较多,证素辨证对临床辨证的覆盖率较好,能够更好地规范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因子分析的高血压病证候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危险程度的高血压病患者中医症状、舌脉象及证候要素分布。[方法]收集129例单纯高血压病与296例高血压病合并血脂异常和(或)糖尿病患者的四诊信息,保留出现率≥5%的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由2名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对公因子辨证,作为高血压病的证候要素。[结果]经因子分析发现22个公因子,分别是火、痰、瘀、风、气、血、阴、阳虚,单纯高血压病以气虚(16.28%)、火(15.50%)、瘀血(15.50%)为主要证候要素,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和(或)血脂异常以火(18.92%)、痰(17.23%)、瘀血(14.19%)为主。[结论]高血压病证素不外乎虚实两端,高血压病由相对低危到中高危,始终以火与瘀血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基于潜在类别结合隐结构分析的血脂异常中医常见证候,为临床辨证提供依据。方法 多中心采集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1019例诊断为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Mplus 8.3和Lantern 5.0软件,运用潜在类别和隐结构模型法分析法,对比分析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常见证候、症状特征。结果 本研究选择发生率>10%的症状、体征,纳入显在变量指标34个,得到3个较为理想的数据拟合模型(BIC=37734.732)。通过潜在类别分析分为3类共6种主要病性证候要素:痰浊、气虚、血瘀、湿热、阴虚、气滞,病位证候要素以脾、肺、心、肝为主。另纳入患者的89个症状、体征建立隐结构模型,得到17个隐性变量;根据潜在类别、专家组意见,对隐性变量进行综合聚类,最终得到17个因变量、综合聚类为5个证候,包括阴阳两虚证、气滞血瘀证、痰浊阻滞证、气虚证、湿热内盛证,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论 基于潜在类别和隐结构模型分析发现血脂异常的中医常见证候为阴阳两虚证、气滞血瘀证、痰浊阻滞证、气虚证、湿热内盛证。通过建立数据模型,从显性变量中推导出隐性知识,为中医证候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中医治疗血脂异常的新药研发的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的中医病位、病性证素,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行胃镜检查的门诊患者180例,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胃镜检查及病理诊断符合诊断标准的IM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中医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研究其证素分布。结果:显示IM的中医病位证候要素有胃、肝、脾、胆,病性要素主要包括气滞、热、阴虚、湿、气虚、阳虚、血瘀和食积。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基本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胃虚弱为主,包括气虚、阳虚和阴虚,标实包括气滞、湿热、血瘀和食积等。  相似文献   

17.
王光耀  王兴华 《吉林中医药》2013,(12):1288-1290
王兴华教授认为,胃病有家族倾向,与遗传体质和后天失调相关,了解家庭成员以及直系亲属病谱,有利于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预后、转归。辨证属于脾肾阳虚,中州失养,治以温补脾肾,健中助运;湿热内阻,胃气郁滞,治以清化湿热,理气和胃;肝胃不和,气滞不通,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胃阴亏虚,中州失养,治以养阴益胃,健中助运;瘀血停滞,郁阻脉络,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护膜;寒邪客胃,凝滞不通,治以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饮食积滞,脾胃不和,治以消食导滞,运脾和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要求,结合朱文锋教授的"证候辨证素量表",制定〈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症状量表〉并对相应证素赋值,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前瞻性中医四诊调查并建立证素研究数据库,运用SQL server 2005 得出每位患者的中医证素,运用频数分析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5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肾〉肝〉心〉肺〉脾,虚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实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痰〉血瘀〉气滞〉阳亢〉热,病位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肝肾同病〉心肾同病〉肺肾同病〉心肺同病〉心肝同病;虚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气阴两虚〉气血亏虚〉阴阳两虚〉阴虚血亏,实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痰瘀互阻〉气滞血瘀〉气滞夹痰〉痰热互结,虚实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夹痰〉阴虚阳亢〉阳虚夹痰〉气虚夹痰.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以肾为主,血瘀、痰、阴虚是其主要的病性单一证素;兼杂证素主要为肝肾同病、痰瘀互阻、气阴两虚、阴虚夹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方法] 本研究采用专家调查(Delphi)法,针对PCI与CABG术后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进行专家咨询.[结果] PCI与CABG术后中医证候要素均以血瘀多见,证候类型均以气虚血瘀多见,但后者较前者相对多见虚性证素,尤其是血虚与阳虚;证候类型对比,后者较多见心阳不振、气阳两虚、阴阳两虚.[结论] 专家一致认为CABG术后患者较PCI术后患者气虚更甚、阳虚多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硬变失代偿期中医证型与血浆TNF-α和腹压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浆TNF-α和腹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变失代偿期常见的5个证型依次为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TNF-α含量: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脾血瘀证,腹压: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脾血瘀证。血浆TNF-α和腹压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为:气滞湿阻证与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NF-α:P0.05,腹压:P0.01);肝脾血瘀证与其余四证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TNF-α和腹压在肝硬变失代偿期各证型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三证型升高较明显,肝脾血瘀证最明显,并且血浆TNF-α和腹压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