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油酸改性甲基葡萄糖酰胺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酸、葡萄糖、甲胺等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改性甲基葡萄糖酰胺.考察了影响酰胺化反应的主要因素并对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及在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值.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甲基葡萄糖酰胺和油酸的摩尔比为2.5,反应时间为8h,反应温度为90℃,催化剂用量占油酸用量的摩尔分数为1.5%.在此优化条件下合成的产物在25℃水溶液体系中的临界胶束浓度值和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表面张力值分别为0.046mmol/L和26.7mN/m,表明产物油酸改性甲基葡萄糖酰胺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2.
以月桂醇、环氧氯丙烷、二甲胺、氯乙酸经三步反应合成出一种新型甜菜碱型沥青乳化剂.确定了第一步合成2-(十二烷氧基亚甲基)环氧乙烷的最佳反应条件,其收率为75.7%.利用红外光谱对3种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在线红外光谱技术对第一步合成2-(十二烷氧基亚甲基)环氧乙烷的反应进行追踪分析,检测出中间体.基于以上实验数据,提出了合理的反应机理.最终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为8.8×10-5mol/L,在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为21.2 mN/m.该乳化剂属于中裂型沥青乳化剂.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甘蔗糖蜜对类球红细菌发酵生产辅酶Q10生物合成的影响,优化得到最佳的甘蔗糖蜜添加工艺,提升了糖转化率,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不同碳源底物对辅酶Q10产物合成有较大的影响,其中葡萄糖为最适碳源,利于类球红细菌菌体的生长和辅酶Q10的合成。通过正交试验对辅酶Q10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当甘蔗糖蜜质量浓度为20 g/L、葡萄糖质量浓度为30 g/L、KH2PO4质量浓度为1 g/L时,对类球红细菌生长和辅酶Q10合成均有利,且辅酶Q10发酵效价达到了380.1 mg/L,糖转化率12.71 mg/g。在30 L发酵罐上进行发酵放大,结果辅酶Q10产量最高达到3 311 mg/L,较对照组提高了15.4%,糖转化率提高了13.9%,这些发酵过程的生理参数进一步验证了甘蔗糖蜜有利于菌体代谢活力的维持以及辅酶Q10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利用苯 -无水三氯乙醛法合成结晶玫瑰的工艺条件 ,讨论了影响三氯甲基苄醇和三氯甲基苄醇乙酸酯合成的各种因素 ,并得到了最佳条件下产物的收率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麸皮为原料,利用纤维素酶辅助木聚糖酶制备阿魏酰低聚糖,通过正交试验对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制备条件:反应温度60℃,pH值5.0,反应时间36 h,纤维素酶质量浓度8 g/L,木聚糖酶质量浓度6 g/L,底物质量浓度165 g/L,在此条件下,产物中阿魏酰低聚糖的浓度达到2.127 mmol/L.  相似文献   

6.
初步探讨了利用Pseudomonas putida KT2442制备中长链聚羟基烷酸酯(MCL-PHAs)的工艺,考察了不同碳源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的影响.在2.5 L发酵罐上采用高密度细胞培养制备以油酸为碳源,细胞干重达120g/L,MCL-PHAs质量浓度达40g/L,产物质量分数为34%,生产速率为0.965 g·L-1·h-1;以玉米油水解物为碳源,细胞干重达105g/L,MCL-PHAs达28g/L,产物质量分数为26.5%,生产速率为0.667 g·L-1·h-1.以玉米油水解物为碳源所得细胞浓度、产物浓度与以油酸为碳源所得结果比较接近,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酸热法提取辅酶Q10的最佳工艺条件,系统研究了酸的种类,破壁温度,酸的浓度,酸的添加量,破壁时间等因素对辅酶Q10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酸热法提取辅酶Q10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3 mol/L,盐酸的添加量10 ml/g(干菌),破壁温度90℃,破壁时间25 min.  相似文献   

8.
以离子液体为溶剂,对甲苯酚为酚化剂,浓硫酸为催化剂,对碱木质素(LG)进行酚化改性,然后再以Na OH为催化剂,酚化木质素(PLG)与环氧氯丙烷(ECH)进行环氧化反应,合成木质素基环氧树脂(LGEP)。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木质素及其改性和合成产物进行表征分析,示差紫外光谱法对PLG的酚羟基含量进行测定,环氧异丙醇法测定LGEF的环氧值,并设计正交实验,对酚化工艺及环氧树脂合成工艺进行了探究。实验表明:对甲苯酚的用量为10 m L/g,催化剂质量分数为60%的浓硫酸的用量为10 m L/g,改性温度为80℃,改性时间为3 h,酚化效果最佳,产物酚羟基含量达到1.453 2 mmol/g;p H=9,n(酚羟基):n(ECH)=1∶2.5,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5 h,环氧效果最好,最高环氧值为0.431。  相似文献   

9.
利用溶胶-凝胶法和自蔓延法制备了M型钡铁氧体,并对实验过程中影响产物组成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煅烧温度和分散剂浓度.实验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对产物组成有较大影响,分散剂浓度对产物组成影响不大,但对粉末的晶粒尺寸和分布有很大影响.通过对M型钡铁氧体进行磁性能分析,得到制备M型钡铁氧体的最佳工艺条件:加入质量浓度为20,g/L的聚乙二醇,同时在850,℃下煅烧3,h,不再进行450,℃预烧.  相似文献   

10.
以锐钛矿TiO2粉末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Ti02纳米棒,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产品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为模拟染料废水,TiO2纳米棒为催化剂,在紫外光照条件下考察TiO2纳米棒的投加量、甲基橙的初始浓度、光照时间、溶液pH值及重复使用次数对甲基橙光降解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iO2纳米棒的投加质量浓度为0.2g/L,甲基橙初始浓度为10mg/L,pH为5~6;光催化反应3h后,甲基橙的降解率可达96.5%;TiO2纳米棒重复使用5次后,甲基橙的降解率仍然可达85.6%.  相似文献   

11.
O-羧甲基N-三甲基壳聚糖季铵盐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壳聚糖分子中氨基的特性,与过量的碘甲烷进行彻底的甲基化反应合成水溶性的壳聚糖三甲基季铵盐,经纯化后,将壳聚糖三甲基季铵盐与过量的一氯乙酸反应合成一种新型的两亲性化合物O-羧甲基-N-三甲基壳聚糖季铵盐(O-C arboxym ethy l-N-triM ethy lCh itosan Q uaternary amm on ium sa lt,CM TM C),经纯化后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增强酸化缓蚀剂在高温深井中的缓蚀效果,本实验以氯甲基萘为季铵化中间体,与双曼尼希碱反应,合成得到一种双曼尼希碱季铵盐,通过单因素分析法优选复配分散剂和增效剂得到高温酸化缓蚀剂SJ-1,使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法评价其缓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酸化缓蚀剂SJ-1在180℃下,加量仅为3%时,就能使N80钢片在20%盐酸和土酸中的腐蚀速率分别达到70.15 g/(m2·h)和65.32 g/(m2·h),均小于SY/T 5405—2019中的一级指标;高温酸化缓蚀剂SJ-1是以抑制阳极过程为主的混合控制型缓蚀剂;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以氯甲基萘为中间体合成的双曼尼希碱季铵盐缓蚀性能优于以氯化苄为中间体合成的。  相似文献   

13.
在无皂条件下,利用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作引发剂,探讨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二甲基丁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溴化铵(St/BA/DMBMEAB)三元阳离子共聚物乳液制备的合理条件,通过电镜观察到粒子形态规则、大小均一.功能性单体DMBMEAB是以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和正溴丁烷为原料,选择乙腈作溶剂合成的,制取的最终产品纯度高、收率高  相似文献   

14.
以大孔型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为原料,选择合适的溶胀剂,用三乙胺为胺化剂,寻找最合适的反应条件(最佳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胺化剂浓度等),合成出一种季铰盐相转移催化剂.测定了其全交换容量,结果表明,每克干树脂的全交换容量达4.0毫摩尔以上.将合成的该催化剂应用于醇的烷基化反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分别使用硫酸二乙酯、氯化苄和冰醋酸三种季铵化试剂对由油酸、二乙烯三胺合成的咪唑啉进行季铵化,使用动态失重法对比了它们在CO2腐蚀环境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并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缓蚀机理。结果表明:使用硫酸二乙酯合成的咪唑啉季铵盐BMI-D比其他两种咪唑啉季铵盐具有更好的缓蚀效果;BMI-D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最佳质量分数配比为2∶1时可制得复合缓蚀剂BMI-DA,当BMI-DA质量浓度为100mg/L时,缓蚀率可达到97.55%;BMI-DA是以控制阳极过程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6.
邻硝基对甲基苯酚的相转移催化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季nin盐作相转移催化剂催化合成邻硝基对甲基苯酚,在18%的硝酸、1.0g催化剂、反应温度20℃~25℃、反应45min的条件下,获得70%以上的产率。此法具有产率高、易操作、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能重复使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负载铬酸氢根的季铵盐树脂 ,研究了负载铬酸氢根的季铵盐树脂作为一种氧化醇为醛的氧化剂 ,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不同溶剂和不同的树脂与醇的投料比对苯甲醇的氧化作用 .在优化反应条件下 ,即以苯为溶剂 ,树脂与醇的摩尔比为 3.0 ,反应回流 12h ,产物苯甲醛产率达6 5 % .并考察了该种氧化剂对肉桂醇、环己醇、丙烯醇、丁醇的氧化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 ,铬酸氢根季铵盐树脂是一种氧化醇为醛或酮的有效选择性氧化剂 .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油田回注水中痕量季铵盐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对回注水用滤膜和RP柱预处理,选用Ion Pac CS12A阳离子交换色谱柱、20 mmol/L甲烷基磺酸淋洗、抑制型电导检测,在17.4~19.6 min之间分离测定了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并解释了随着季铵盐浓度的增大,保留时间变小的实验事实.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和精度(测定组分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6.0%以下),回收率在104.2%~107.3%之间,最小检测限为0.27 mg/L.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醋酸丁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转移催化法,以正丁醇和乙醇酐为原料,成功地合成了醛酸丁酯,其特点是反应仅需10min,收率85%-90%,酯含量98%-99%。  相似文献   

20.
细胞膜渗透性实验的改进及鸡血液DNA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年鸡血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浓度NaCl、NH4Ac、乙醇、葡萄糖条件下鸡红细胞的渗透性;采用盐析法和碘化钾(KI)法提取鸡血细胞DNA,用二苯胺法和紫外分光法鉴定DNA提取效果。结果表明,在低渗、等渗、高渗溶质中,乙醇渗入细胞的速度都是最快的;用二苯胺法检测从鸡血液中提取的DNA,发现盐析法提取的DNA颜色反应较碘化钾法深;盐析法和碘化钾法提取DNA的光吸收值比率分别为1.6~2.0和1.8~2.0,产量分别为0.7×10-6~0.9×10-6 g/L和0.4×10-6~0.6×10-6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