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脐血单个核细胞(UCBMC)联合高压氧(HBO)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远期行为学及组织学的影响。方法 7 日龄 Sprague-Dawley 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组、UCBMC 移植组及 UCBMC 联合HBO(UCBMC+HBO)组。采用Rice 法制成HIBD 模型。HBO 于造模 3 h 进行,造模后 24 h 行 UCBMC 移植。采用Western blot 法观察联合治疗对 HIBD 大鼠脑内IL-1β、TNF-α 蛋白的影响,采用T 迷宫、放射性迷宫试验及尼氏染色法,观察联合治疗对 HIBD 大鼠远期行为学及HIBD 大鼠脑海马 CA1 区组织学的影响。结果 移植后24 h,UCBMC+HBO 组大鼠脑内 IL-1β、TNF-α 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HIBD 组与 UCBMC 组(P<0.05)。HIBD 组学习记忆及运动能力均减退,海马CA1 区锥体细胞数减少,UCBMC+HBO 组大鼠学习记忆及运动能力均较UCBMC 组及HIBD 组有改善,海马CA1 区锥体细胞数显著多于UCBMC 组及HIBD 组(P<0.05)。结论 UCBMC 联合HBO 治疗可减轻HIBD 新生大鼠IL-1β、TNF-α 蛋白的表达,促进脑损伤的修复并改善远期行为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UCBMC)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蛋白及少突胶质祖细胞的影响。方法 7 日龄健康 Sprague-Dawley 新生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I组、UCBMC对照组和HI+UCBMC组,每组10只。采用经典Rice法制成HIBD模型,造模24 h后,正常对照组和HI组经侧脑室注入2 μL PBS,UCBMC对照组和HI+UCBMC组经侧脑室注入3×106 UCBMC。移植后7 d,采用EPO/DAPI与NG2/DAPI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损伤侧室管膜下区(SVZ)EPO蛋白及少突胶质祖细胞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移植后7 d,HI+UCBMC组NG2+DAPI+及EPO+DAPI+细胞数均显著高于UCBMC对照组(均P<0.05)、HI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1),UCBMC对照组NG2+DAPI+及EPO+DAPI+细胞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HI组(均P<0.01),正常对照组NG2+DAPI+细胞数显著高于HI组(P<0.01)。HI+UCBMC组NG2+DAPI+细胞数与EPO+DAPI+细胞数呈正相关(r=0.898)及直线回归(β=1.4604,P<0.01)。结论 UCBMC可促进HIBD新生大鼠少突胶质祖细胞的表达,其机制与EPO蛋白的表达增加相关,从而修复脑白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ax、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通过结扎7 日龄新生大鼠一侧颈总动脉,吸入低浓度氧复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动物模型,并没假手术对照(NC)组,两组分别于HIBD后1 h、4 h、12 h、24 h、48 h、72 h、7 d取心脏组织,应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SP法检测心肌细胞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NC组偶见心肌阳性凋亡细胞1~4个/mm~2,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P>0.05).HIBD组12 h心肌阳性凋亡细胞开始增多,为(14.40±3.21)个/mm~2;72h达高峰,为(26.80 ±2.28)个/mm~2,12~72 h各时间点阳性凋亡细胞明显高于NC组(P<0.05);7 d阳性细胞数减少,但仍高于NC组.NC组大鼠心肌组织Bax呈阳性表达,Bcl-2呈弱阳性表达.HIBD组Bax于24 h开始增高.72 h表达最明显,7 d时表达有所降低,24 h~7 d表达高于NC组(P<0.05);Bel-2于24 h表达开始增高,以后缓慢增高,72 h达高峰,24 h~7 d较NC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BD组Bcl-2/Bax比值逐渐降低.Bax、Bcl-2的表达与凋亡细胞数之间均星直线正相关(r=0.921、0.980,P均<0.01).Bcl-2/Bax的比值与凋亡细胞数无相关性(r=0.702,P>0.05).结论 HIBD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存在凋亡,心肌细胞Bax、Bcl-2蛋白表达增加,且与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Rho GDP解离抑制因子(Rho GDP dissociation inhibitor 2,RhoGDI2)mRNA 及Bcl-2 mRNA的表达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30只新生7日龄SD大鼠按照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假手术组及HIBD 6 h和48 h组,每组10只.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脑细胞凋亡情况,并用Real-time RT-PCR方法测定脑组织中RhoGDI2和Bcl-2mRNA表达水平.结果 (1)新生大鼠HIBD后48h结扎侧大脑半球脑水肿明显.(2) HIBD6 h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峰,细胞凋亡率为(1.40±0.12)%.HIBD 48 h凋亡峰更为明显,细胞凋亡率达到( 15.86±0.98)%.缺氧缺血后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假手术组大鼠RhoGDI2和Bcl-2 mRNA表达水平较高(4.12±0.74、2.55±0.65),在HIBD 6 h后二者表达开始下降(3.19±0.77、1.96±0.36),48 h降低更加明显(1.04±0.18、1.06±0.17),与假手术组比较,HIBD各时间点RhoGDI2和Bcl-2 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缺氧缺m后各时间点RhoGDI2 mRNA的表达和Bcl-2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1,P<0.05).结论 脑缺氧缺血后,随着凋亡的出现,RhoGDI2和Bcl-2 mRNA表达水平降低,提示Rh0GDI2表达失衡可能通过Bcl-2参与新生大鼠HIBD中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消栓颗粒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7日龄SD新生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模型组和消栓颗粒治疗组,每组12只.HIBD模型组及消栓颗粒治疗组大鼠建立HIBD模型,消栓颗粒治疗组灌服消栓颗粒(8 g·kg-1,每日1次),假手术组及HIBD模型组灌服等量9g·L-1盐水.于造模第14天取其脑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3组大鼠左侧大脑半球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Bcl-2、Bax蛋白在各组大鼠海马及皮质区的表达.结果 1.病理形态学观察:假手术组大鼠左侧脑组织未见明显病变,HIBD模型组大鼠可见弥散性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消栓颗粒治疗组偶见坏死的神经细胞.病理学评分:假手术组、HIBD模型组及消栓颗粒治疗组分别为22.58±2.61、50.67±2.27、32.17±1.40,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假手术组、HIBD模型组及消栓颗粒治疗组大鼠左侧脑组织Bcl-2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0.52±2.70、22.63±3.17、41.38±2.09,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假手术组、HIBD模型组及消栓颗粒治疗组大鼠左侧脑组织Bax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2.15±9.73、56.71±28.04、49.63±18.52,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结论 消栓颗粒可减轻HIBD新生大鼠的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Bcl-2蛋白、下调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RhoGDP解离抑制因子(Rho GDP dissociation inhibitor 2,RhoGDI2)mRNA及Bcl-2mRNA的表达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30只新生7日龄SD大鼠按照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假手术组及HIBD6h和48h组,每组10只。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脑细胞凋亡情况,并用Real—timeRT—PCR方法测定脑组织中RhoGDI2和Bcl-2mRNA表达水平。结果(1)新生大鼠HIBD后48h结扎侧大脑半球脑水肿明显。(2)HIBD6h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峰,细胞凋亡率为(1.40±0.12)%。HIBD48h凋亡峰更为明显,细胞凋亡率达到(15.86±0.98)%。缺氧缺血后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假手术组大鼠RhoGDI2和Bcl-2mRNA表达水平较高(4.12±0.74、2.55±0.65),在HIBD6h后二者表达开始下降(3.19±0.77、1.96±0.36),48h降低更加明显(1.04±0.18、1.06±0.17),与假手术组比较,HIBD各时间点RhoGDI2和Bcl-2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缺氧缺血后各时间点RhoGDI2mRNA的表达和Bcl-2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1,P〈0.05)。结论脑缺氧缺血后,随着凋亡的出现,RhoGDI2和Bcl-2mRNA表达水平降低,提示RhoGDI2表达失衡可能通过Bcl-2参与新生大鼠HIBD中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缺氧缺血对新生大鼠脑皮质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损伤时,是否存在细胞死亡的另一种形式—凋亡(apoptosisApo),选用48只健康新生7天的SD大鼠,建立HIE标准化动物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氧缺血后1、4、18、24、40、72h、7天组。应用HE染色、电镜、组织切片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等手段,观察和比较各组实验侧脑皮质细胞的凋亡形态、特点和密度。结果光镜和电镜下可见细胞皱缩、核碎裂、Apo小体;原位标记显示实验侧皮质、海马回、丘脑均有末端标记阳性的细胞,证实HIE中的Apo现象。8组皮质区阳性细胞数/mm2F=109.21P<0.001。两两比较结果:各级之间P<0.001。说明缺氧缺血可引起脑细胞凋亡,其强度与细胞凋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其中在皮质区18h点标记细胞最明显,Apo出现早于坏死,在缺氧缺血脑损伤的早期。提示机体在遭遇病理因素时,首先启动自身内部机制,让部分细胞主动性的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集落刺激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例足月正常新生儿的CBMC,并加入集落刺激因子IL?3、SCF、GM?CSF及其组合,培养5d后用TRAP?ELISA法测定每份标本的端粒酶活性。结果CBMC培养前有较弱的端粒酶活性,加入集落刺激因子体外培养后端粒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以加入IL?3、SCF、GM?CSF组最为显著;CBMC与PBMC培养前端粒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培养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L?3、SCF、GM?CSF的组合对CBMC端粒酶活性有明显影响;集落刺激因子对CBMC和PBMC均有扩增作用,但CBMC具有更高扩增潜能。  相似文献   

9.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时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确定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时程、采用HE染色及TUNEL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3周时,左脑仍有少量凋亡细胞存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于4周时左脑凋亡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种经细胞凋亡持续至损伤后4周。  相似文献   

10.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的常见病因,发病机制复杂。存活患儿中部分留有脑性瘫痪、癫痫、智力低下等不同程度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由于高危妊娠及新生儿抢救存活率的提高,该病发病率仍很高,这也激发人们在不断探索治疗该病的新方法和新的有效药物。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现就其对该损伤时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静脉移植治疗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的可行性。方法将脐血MSCs移植前以DAPI标记,移植鼠在HIBD后第2周经鼠尾静脉注入脐血MSCs,于移植后第1、2和4周随机处死,行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并取海马回相同部位的缺血脑组织切片,荧光镜下观察DAPI阳性细胞数。结果脐血MSCs经尾静脉移植后4周,各组鼠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移植组脑病变率显著低于HIBD组,且该组脑组织病变仅偶见轻度,大多接近于正常,未见到重度脑组织病变发生;HIBD后1周左侧大脑缺血水肿区仍见神经细胞肿胀,细胞外间隙增宽,移植治疗1周后左侧脑组织水肿已明显减轻,上述病理组织学变化已不明显,大鼠病灶侧脑内,可见大量的DAPI阳性细胞分布,集中分布于病灶区周围,与宿主脑有机整合,没有明显的界限。结论脐血MSCs移植治疗新生鼠HIBD可以减轻脑水肿和脑损伤,在移植过程中 MSCs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并分布在损伤的脑组织周围,未见植入反应和其他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静脉移植治疗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可行性。方法将脐血MSCs移植前以DAPI标记,移植鼠在HIBD后第2周经鼠尾静脉注入脐血MSCs,于移植后第1、2和4周随机处死,行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并取海马回相同部位的缺血脑组织切片,荧光镜下观察DAPI阳性细胞数。结果脐血MSCs经尾静脉移植后4周,各组鼠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移植组脑病变率显著低于HIBD组,且该组脑组织病变仅偶见轻度,大多接近于正常,未见到重度脑组织病变发生;HIBD后1周左侧大脑缺血水肿区仍见神经细胞肿胀,细胞外间隙增宽,移植治疗1周后左侧脑组织水肿已明显减轻,上述病理组织学变化已不明显,大鼠病灶侧脑内,可见大量的DAPI阳性细胞分布,集中分布于病灶区周围,与宿主脑有机整合,没有明显的界限。结论脐血MSCs移植治疗新生鼠HIBD可以减轻脑水肿和脑损伤,在移植过程中MSCs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并分布在损伤的脑组织周围,未见植入反应和其他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鸢尾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将248只7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鸢尾素干预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n=62)。模型组和鸢尾素干预组大鼠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再行缺氧处理,建立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右侧颈总动脉而不做结扎和缺氧处理。高、低剂量组大鼠分别于侧脑室注射0.15 μg、0.30 μg重组鸢尾素多肽,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注射等量PBS。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差异;采用TTC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和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分子cleaved-caspase-3(CC3)及BCL-2/BAX的表达差异。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 < 0.05);高剂量组大鼠潜伏期较模型组缩短,穿越平台次数较模型组增加(P <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右侧大脑半球出现大面积梗死,细胞核固缩及核裂解明显增多;高剂量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右侧大脑半球梗死面积减少,细胞核固缩及核裂解减少。模型组大鼠右侧大脑皮层及海马区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造模后24 h及48 h,假手术组CC3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高剂量组CC3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BCL-2/BAX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 < 0.05)。低剂量组上述实验指标及脑组织病理变化情况与模型组类似。结论 鸢尾素可以有效减轻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且疗效与鸢尾素使用剂量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大脑皮层及海马区域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雄激素对缺氧缺血后脑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该研究探讨雄激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64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对照组和雄激素干预组。通过结扎左颈总动脉和吸入8%氧气和92%氮气的混合气体制备新生鼠HIBD模型。假手术组仅做颈正中切口,游离左颈总动脉,不结扎,不行低氧处理。雄激素干预组在模型制成后即刻注射丙酸睾丸酮(25mg/kg)。缺氧缺血(HI)后6h、24h、72h、7d取脑组织制作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和Bax蛋白在各组大鼠皮质和海马表达的动态变化。HI后6h、24h、48h断头取脑制作脑匀浆,测定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左脑的皮质及海马可见少量Bcl-2蛋白和Bax蛋白免疫阳性细胞表达,与HIBD对照组和雄激素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雄激素干预组HI后6h、24h、72hBcl-2蛋白在皮层和海马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IBD对照组(P<0.05或0.01)。雄激素干预组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在HI后24h显著低于HIBD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Bax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差别。与假手术组比较,HIBD对照组HI后6h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HIBD对照组HI后24hSOD活性降至最低值,MDA含量升至最高。雄激素干预增加了SOD活性,雄激素干预组HI后6h、24h、48hSOD活性均明显高于HIBD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雄激素干预亦导致了脑组织中MDA含量降低,雄激素干预组HI后6h、24hMDA含量均明显低于HIBD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P<0.05、P<0.01)。结论:雄激素发挥脑保护作用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下调Bax蛋白表达以及通过减少抗氧化剂的消耗和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从而减轻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缺氧缺血脑损伤的动物模型中线粒体自噬情况,探讨其在缺氧缺血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120只新生7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组、自噬抑制剂干预组(3MA组)。HIBD组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置于低氧仓(8%氧气和92%氮气)2.5 h,3MA组腹腔注射2μL 3MA 30 min后再进行结扎和低氧处理,假手术组不予结扎和低氧处理。在造模后提取各组单细胞悬液,用Mitotracker标记线粒体、Lysotracker标记自噬小体、LC3标记自噬进行免疫荧光共定位观察线粒体自噬情况;荧光探针JC-1染色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灶大小。提取皮质神经元中的细胞浆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HIBD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5),线粒体自噬增加(P0.05),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Fis1的表达升高,线粒体外膜蛋白受体Tom20与内膜蛋白受体Tim23的表达降低(P0.05);3MA组膜电位比HIBD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但线粒体自噬程度明显减少(P0.05)。3MA组大鼠脑组织梗死程度较HIBD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HIBD能够增加线粒体自噬的发生,抑制线粒体自噬会加重新生大鼠HIBD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皮层小RNA(microRNA,miRNA)差异表达,以研究其在HIBD的病理生理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14 d后,取皮层脑组织,miRNA表达谱芯片检测miRNA差异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26-26a、-674-5p、-21、-25、-290和miR-124、-125b-5p、-9a等9个miRNA。结果:miRNA表达谱芯片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HIBD大鼠皮层脑组织中27个已知miRNA表达上调2倍以上;60个表达下调2倍以上。实时定量PCR检测所选择的9个miRNA结果与miRNA芯片结果具有同样趋势。结论:HIBD模型大鼠miRNA表达有明显差异,这些改变可能在HIBD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5):373-376]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0 日龄 Sprague-Dawley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 组和 MSCs 组,建立新生大鼠HIBD 模型,建模后 24 h MSCs 组侧脑室注入 hUC-MSCs。移植后 24、48 h 应用 TUNEL 及 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细胞凋亡及 Caspase-3 的表达;移植后 1、2、3 周应用 Longa 评分评价大鼠的神经行为,免疫荧光观察 hUC-MSCs 的存活、分化情况。结果 移植后 24、48 h,MSCs 组大鼠的细胞凋亡及 Caspase-3 的表达较 HIBD 组减少(PPPP结论 hUC-MSCs 移植治疗新生大鼠 HIBD 时,早期可抑制 Caspase-3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后期存活的 hUC-MSCs 可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并促进内源性神经样细胞的分化,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