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南通市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南通市区5条主要河道柱状底泥样品重金属元素质量比的实验分析,探讨河道重金属污染的分布特征,并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①各重金属元素质量比均超过土壤背景值,污染较重,其中Hg污染最为严重;②重金属污染在垂直分布上分为未受干扰、正常沉积的"表层高、底层低"和受清淤治理措施影响的非正常沉积的"表层低、底层高"两种分布格局,在水平分布上具有"城市中间河流高、外围河流低"和"中上游河段高、下游河段低"的分布特征;③从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看,濠河和法伦寺河潜在生态风险强,姚港河生态风险中等,任港河和南川河生态风险轻微。各重金属元素对生态风险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HgCuZnCrPb。  相似文献   

2.
《人民黄河》2014,(5):71-7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染物直接排入河道中,大多数重金属等污染物被泥沙吸附,沉积在河道底泥中。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底泥重金属会被重新释放出来,可能会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在参考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底泥重金属样品检测、污染程度评价、迁移转化过程及污染物治理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目前的研究忽视了重金属在沿底泥深度方向的分布及污染情况,没有形成多种污染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对底泥重金属迁移转化过程的理论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长江中下游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对长江中下游主干河流及湖泊的27个断面的底泥进行采集并测定镉、铅、铬、铜、锌、砷和汞的浓度。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并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重金属的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g、Cd、Pb、Cr、Cu、Zn和As的含量分别为0.010~0.55 mg/kg、0.016~0.17 mg/kg、13.04~110.03 mg/kg、42.03~121.03 mg/kg、21.70~75.10 mg/kg、48.01~750.01 mg/kg和6.03~82.95 mg/kg。重金属浓度较高的地方位于较为发达的城市(武汉和南京)、采矿业发达的地区(安庆、大通和芜湖)、港口城市(城陵矶)以及湖泊(鄱阳湖和东洞庭湖)。由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可知,7种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大小顺序为:HgAs PbCdCuCrZn。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b、Cd、Zn、Cu、Hg和Cr主要来源于煤炭燃烧、农业活动及生活污水,As主要来源于采矿业和航运业。长江中下游及湖泊底泥所有点位的Pb、Cu、Cr、Zn和Cd均处于轻微潜在生态风险状态,As和Hg在部分点位具有较高潜在生态风险。结合所有重金属元素来说,长江中下游以及湖泊底泥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4.
梅梁湖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评价缘由 梅梁湖系太湖北部的一个湖湾,位于无锡市中心西南10km处,具有供水、蓄洪、旅游、航行、灌溉和水产养殖等功能,是无锡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地之一。随着近10多年湖区周边人口急剧增长,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为活动影响颇为激烈,加上环境治理工作的严重滞后,河网水系水质不同程度出现下降,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几乎未经处理便直接或通过河道排入湖体,使湖体不断接纳来自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河流湖泊的底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对含重金属底泥的修复治理工作已成为加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介绍了中国河流湖泊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了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这3种主要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侧重点,总结了含重金属底泥的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底泥重金属污染今后研究着力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污染负荷指数法的东莞麻涌河涌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东莞市麻涌镇新基水系、东太水系、大步水系3条中小河流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应用污染负荷指数法进行了评估研究,为中小河流清淤疏浚、淤泥处理处置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新基、东太、大步水系综合污染等级分别为III级、 I级和II级;Cd、 Cu污染较为普遍和严重。  相似文献   

7.
白洋淀底泥重金属污染地积累指数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对白洋淀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分级,结果表明:淀内各取样点镉、铅污染较普遍,且多为几种重金属元素复合污染;各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镉>铅>锌>铜,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是梁庄、同口、安新大桥、南刘庄;有关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治理,防止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合理处置重金属污染超标的底泥,是河道清淤工程的重点。以车陂涌清淤工程为例,通过原位测试、化学检验等,掌握河道清淤段不同位置底泥的污染特征。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底泥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得出河涌底泥低风险占31.71%、中等风险占29.27%、较高风险占2.44%、极高风险占36.59%,说明大多底泥需要处理。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底泥作为农用地土壤的适宜性,73.2%样点属于清洁,尚清洁、轻微污染各占9.8%,中度及严重污染共占7.2%,说明大部分底泥可用于农田。最后提出了该清淤工程应注意的问题,为车陂涌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表河流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表河流水环境安全是影响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地表河流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是将河流水环境重金属污染与人体健康定量联系的一种新型评价方法。文章综合目前国内外地表河流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地表河流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式。采用大渡河在雅安市汉源县三谷庄的监测断面数据进行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研究了地表河流水环境健康风险问题,得出定量的健康风险指标,为地表水风险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其地表河流水环境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青浦区白鹤镇村级河道底泥污染特征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本文选取镇内36条村级河道对底泥进行定点采样和研究分析,并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Pearson相关性和R型聚类分析法对底泥重金属进行污染风险评价和来源探讨。结果表明,各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ir)均值大小依次为Hg>Cr>As>Cu>Ni>Pb>Cd>Zn;Pearson相关性和R型聚类分析表明,底泥中重金属Cu、Cd、Zn、Cr、Hg主要与农药或化肥使用有关,Pb和As主要与道路交通污染有关,Ni主要与工业生产有关。通过分析河道底泥污染特征,可为底泥妥善处置及河道精准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以城市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用EDTA淋洗进行底泥无害化处理研究。分别探讨了EDTA浓度、淋洗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底泥淋洗效果的影响。目的是为了给底泥中重金属的淋洗实际应用提供技术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淋洗条件如EDTA浓度、淋洗时间和液固比都对淋洗效果有显著影响。本实验中所用底泥0.1 mol/L的EDTA在液固比10∶1的条件下,淋洗效果最好,淋洗30 min就能去除掉70%~80%的Cu和Cd。研究中还比较了淋洗前后底泥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变化,详细探讨了底泥与重金属的结合方式对淋洗效果的影响。从形态分析可以得出,原底泥中重金属的分布形态可以用来预测淋洗效果。EDTA淋洗主要针对的是离子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重金属,对结合力较强的铁锰氧化物、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重金属效果较差。因此,可预先进行重金属形态分析来确定底泥是否可用EDTA进行淋洗。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北京市中心城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和分析了沉积物中汞、砷、铅、铬、镉、锰、铜7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污染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重金属平均含量为Hg 0.670 mg/kg,As 6.01 mg/kg,Pb 31.1 mg/kg,Cr 63 mg/kg,Cd 0.29 mg/kg,Mn 277mg/kg,Cu 45mg/kg;平均地累积指数排序为Hg(1.49)Cr(0.34)Cu(0.24)Cd(0.14)Pb(-0.77)As(-1.41)Mn(-2.30),沉积物主要受Hg、Cr、Cu、Cd的污染,Hg处于中等污染程度,Cr、Cu、Cd处于轻度-中等污染程度,污染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交通、汽配(修)及供暖燃煤。重金属平均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排序为Hg(357)Cd(80)Cu(13)As(9)Pb(7)Cr(4)Mn(2),中心城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472,总体上具有较强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累积指数法I_(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法,对凉水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情况进行评价。分析了Cu、Zn、As、Cd和Pb的浓度,结果表明,Zn的浓度最高,Cd的浓度最低。以地累积指数法评价,可得凉水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轻重排序为ZnCdCuPbAs;以RI法评价,可得Cd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_r~i相对较高,Cd的E_r~i对RI的平均贡献率达到69.39%。  相似文献   

14.
东江下游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东江下游包括东江干流、东江支流和东莞运河的8个监测断面的水质及表层沉积物中As、Ni、Pb、Cd、Cu、Zn、Cr和Hg的质量比,并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东江下游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潜在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江下游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积累明显,Cd的地积累指数对应的污染程度为极强;Hg为中—强;Cu、Zn在东江干流为中,在东江支流和东莞运河达到强—极强。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东江下游区段(包括东江干流、东江支流和东莞运河)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接近或超过300,表明重金属引起的东江下游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达到了重度;存在潜在生态风险的重金属类物质主要是Cd、Hg和Cu,其危害程度由大至小依次为:Cd>Hg>Cu。水质监测结果显示,东江下游枯水期水质堪忧,Hg已超出地表水Ⅲ级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稳定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底泥浸出毒性为指标,采用了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和单因素分析,探索了生石灰、磷酸二氢钾和天然斜发沸石协同作用对重金属稳定化效果。结果表明:生石灰、磷酸二氢钾稳定重金属效果显著,沸石效果较差;最优配比为底泥∶生石灰∶磷酸二氢钾∶天然斜发沸石为100∶6∶6∶0,底泥中Mn、Cd、Pb、Cu、Zn浸出浓度分别降低了96.6%、95.9%、98.7%、99.5%、94.7%;固化剂达到最优配比时,重金属浸出毒性满足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和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为填埋处理和资源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农业非点源污染地区差异评价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江苏省13个市的水环境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了分类调查,并采用等标污染负荷的评价方法对各类污染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京、无锡、镇江、常州以生活污染为主;徐州、宿迁、泰州、盐城、连云港、淮安、南通以化肥污染为主;苏州、扬州两地畜禽粪便污染、生活污染、化肥污染和精养鱼塘污染均占一定的比例。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了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主要城市江段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特征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从事长江干流沉降物的监测与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于20世纪90年代完成了对长江干流攀枝花、宜宾、泸州、重庆、涪陵、万县、宜昌、沙市、岳阳、武汉、鄂州、黄石、九江、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南京、镇江、南通、上海等21个主要城市江段沉降物较全面的监测与研究,通过对长江干流21个主要城市江段沉降物的分析与研究,阐明了长江干流沉降物的基本特性,其重金属污染物含量水平,分布与赋存状态、迁移与转化特征,研究表明,长江干充沉降物中悬浮物含量普遍高于沉积物,其近岸水域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21个沿江主要城市中攀枝花、宜昌、南京、武汉、上海、重庆等6个城市污染较重。  相似文献   

18.
对引滦入津工程黎河段表层沉积物和两岸尾矿中重金属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两岸尾矿砂影响,黎河河道表层沉积物的矿物组成及重金属特征与尾矿砂相一致,重金属含量依次为FeMnZnPbCuCd。重金属形态分析表明:Fe、Mn、Cu、Zn残渣态占绝对优势,Pb以可交换态和残渣态为主,Cd仅有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采用风险评价准则法(RAC)和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系数法(SQG-Q)评价,结果均表明表层沉积物中Pb和Cd对环境具有非常高风险,其潜在的毒性风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跨国界流域重金属污染溯源体系框架初步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研国内外水环境污染溯源的主要研究方法,结合我国跨国界流域重金属污染和监管的现状,提出构建以空间溯源为主线、行业溯源和成分溯源作为重要补充的跨国界流域重金属污染溯源技术体系,综合运用基于最优搜索理论的优化监测排查法、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跨国界流域内的重金属污染源的空间位置、行业类型及工艺环节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定位,旨在为我跨国界流域污染控制和外事协调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