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自1995年9月~1995年10月,用环丙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肠炎2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以1995年9月~1995年10月收治的24例细菌性肠炎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1~7岁。以1995年8月收治的26例细菌性肠炎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1~9岁。全部病例均有发热,腹泻病史。观察组大便常规示:白细胞( )2例,脓球( ~ )12例,( ~ )5例,( )5例。对照组大便常规示:白细胞( ~ )4例,脓球( ~ )12例,( ~ )6例,( )4例。所有病例均进行了大便培养。观察组大便培养阳性者10例,其中3例为福氏痢疾杆菌生长,2例为志贺氏菌同时生长,4例为大肠埃希氏菌生长。对照组大便培养阳性者13例,4例为福氏菌生长,2例为志贺氏菌生长,7例为大肠埃希氏菌生长。  相似文献   

2.
微生态疗法在儿科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附12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微生态疗法已广泛用于小儿腹泻病。我院用丽珠肠乐联合妈咪爱口服辅助治疗感染性腹泻患儿 1 2 0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998年 5月~ 2 0 0 0年 5月住我院儿科的感染性腹泻患儿 2 5 0例。其中细菌性肠炎 1 1 0例。年龄8个月~ 6岁 ,男 5 0例 ,女 60例。表现为粘液稀便 ,粘液脓血便或水样便、冻样便。大便常规示白、脓细胞 +~ 或伴红细胞 +~ ,大便培养大肠杆菌 5例 ,痢疾杆菌阳性 2 8例 ,大肠埃希氏菌阳性 8例 ,普通变形杆菌阳性 2例。轮状病毒肠炎 68例 ,年龄 4~ 1 8个月 ,男 35例 ,女 33例。均表现为蛋花汤…  相似文献   

3.
我科于 1998年 5月至 2 0 0 0年 5月应用磷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 72例 ,获得较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儿 ,男 75例 ,女 5 5例 ;年龄 5 0 d~ 13岁。均参照小儿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 [1 ]诊断 :具有典型的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临床症状 ,大便镜检有大量的红、白细胞及脓细胞 ;大便培养痢疾杆菌均为阳性。福氏痢疾杆菌 75例 ,志贺氏痢疾杆菌 5 1例 ,宋内氏痢疾杆菌 4例。 13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 72例和对照组 5 8例 ,两组年龄、病程、病情 (包括入院时体温、便次、脓血便 )等…  相似文献   

4.
福氏痢疾杆菌的药敏分析及用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智 《广西医学》2004,26(3):408-409
根据我国传染病疫情报告 ,志贺氏菌属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目前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感染性腹泻 ,占感染性腹泻发病总数的 1 5 %以上。在志贺氏的 4个血清群中 ,福氏痢疾杆菌 (B群 )最为常见〔1〕。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普遍使用 ,使该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上升 ,治疗难度加大 ,收集我院儿科 2 0 0 0年7月~ 2 0 0 3年 7月的福氏痢疾杆菌细菌性痢疾 6 4例 ,对药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以探讨本地区适宜的用药对策。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6 4例均经大便培养确诊为福氏痢疾杆菌 ,其中男 5 1例 ,女 1 3例 ,年龄 4 0天~ 7岁 4个月 ,中位…  相似文献   

5.
黎敏 《海南医学》2002,13(10):74-74
我院于 1997年 1月 - 2 0 0 0年 12月应用先锋必联用阿米卡星治疗急性菌痢4 5例 ,效疗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近 4年收治急性菌痢 91例 ,男 5 3例 ,女 38例 ,年龄为 6个月~ 12岁 ,病程 1~ 7天 ,其临床表现 :81例具有不同程度发热 ,体温达38.5℃以上者 4 7例 ,病初伴发押搐 6例 ,91例具有腹泻 ,肉眼脓血便 6 3例 ,其余为粘液便。大便常规镜检均有白细胞、脓细胞和红细胞。粪便培养 81例 ,痢疾杆菌阳性 5 0例 ,其中 4 8例为福氏菌痢 ,2例为宋内氏菌 ,药敏试验结果见表 1。菌痢诊断标准参照《小儿传染病学》[1 ] 。…  相似文献   

6.
8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甲型副伤寒已逐渐取代伤寒而成为沙门菌属感染的主要类型。 2 0 0 1年 4月~ 9月共收治甲型副伤寒 82例 ,均经细菌学检查证实。为了解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药物敏感及耐药情况 ,将 8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药敏试验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8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均来自住院的 1 32例沙门菌感染患者 ,其中男性 5 2例 ,女性 30例 ,年龄 1 4~ 72岁 ,平均 31 3岁。全年均有发病 ,以夏、秋季居高。1 2 实验室检查  1 32例沙门菌感染患者于入院当日或体温最高时抽血培养。血培养阳性 82例 ,同时作骨髓培养阳性 1 2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痢疾杆菌耐药现象日渐增多 ,为寻找有效治疗方法 ,我们自 1 998年 1月~ 1 999年 1 2月运用中药白头翁汤加氧氟沙星静滴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 92例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诊断标准。病程在 30日内。入院后即送大便培养 ,阳性 2 5例 ,其中志贺氏痢疾杆菌 2例 ,福氏痢疾杆菌 2 2例 ,宋内氏痢疾杆菌 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47例中男 2 8例 ,女 1 9例 ,年龄 1 8~ 87岁 ,平均 41岁 ;体温最高 39℃ ,大便次数最多 1日 1 8次 ;临床分型 :普通型 43例 ,中毒型4例。对照组 45…  相似文献   

8.
我院1988年1月~1989年12月共收治伤寒病人420例,皆作血清学检查证实的为394例,其中,26例血清学检查始终为阴性,而最后以细菌学证实确诊。对390例作血及骨髓培养。其中,1次血培养细菌生长者258例,2次血培养细菌生长者26例,3次血培养细菌生长者3例:骨髓培养2例阳性;其中101例在院外已用过4~5种抗生素,故血培养为阴性,菌型以 M_1 型为90%以上,对氯霉素的耐  相似文献   

9.
年龄:~12岁.来诊时腹泻<3天17例,>2月1例.大便次数4~10次/天不等.大便镜检示有白细胞和/或红细胞13例,其中白细胞>10只/HP3例,便培养福氏痢疾杆菌2例,致病性大肠杆菌O_(127)K_(67)1例.使用活菌制剂米雅利桑爱儿A<1岁0.2g,~5岁0.4g,~8岁0.6g,>8岁1g,日3次饭后口服、疗程5~7天,根据病情适当补液,不用抗生素及止泻药等,结果急性腹泻总有效率80.8%,迁延性腹泻4例均有效.最长疗程10天,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先锋必治疗细菌性痢疾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绍锦 《河北医学》2000,6(4):353-354
自 1997年 4月至 1999年 12月本人对 2 8例小儿细菌性痢疾采用先锋必治疗进行疗效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院住院病儿。年龄 1~ 12岁 ,平均3.5岁。病程 1~ 5d,平均 2 .4 d。诊断依据 :典型的临床症状 (发热、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 )大便细菌培养阳性和 (或 ) PC· R检测痢疾杆菌阳性。其中大便培养阳性18例 ,福氏 16例 ,志贺氏 2例 ,入院时将患儿随机分为二组 ,观察组 2 8例 ,男性 16例 ,女性 12例 ,平均年龄 3.4岁。对照组 2 6例 ,男性 13例 ,女性 13例 ,平均年龄 3.6岁。两组病程、大便次数…  相似文献   

11.
一、临床资料 100例均为典型急性细菌性痢疾,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其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15~68岁。全部病例大便培养阳性,其中福氏痢疾杆菌93例,宋内氏5例,志贺氏2例。大便常规检查可见脓、白细胞、红细胞、吞噬细胞和粘液丝。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有不同程度升高。就诊时间0.5~3天。二、治疗方法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对照两组,各50例。治疗组用氟哌酸0.6g,每日2次,加甲氧苄氨嘧啶(TMP) 0.2g,每日2次,连用2天。对照组用氟哌酸0.4g,每日3次,连用5天。脱水者适当补液。三、疗效观察与判断每日观察大便性状,临床症状变化和药物副作用,并作大便常规检查至正常。隔日作大便培养至阴转。经1疗程治疗后,临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本组 3 0例 ,年龄 1 4~ 60岁 ,病程 6个月~ 2 0余年 ,一般多为 2~ 6年。均有下腹部或左下腹疼痛 ,伴有不同程度的粘液脓血便 ,其中粘液脓性便 5例 ,粘液脓血便 1 5例。大便次数每日 3~ 5次 1 5例 ,5~7次 1 0例 ,1 0次以上 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贫血、食欲不振及体重减轻等。化验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高 ,大便常规除红细胞外 ,白细胞 5~ 1 5个 /HP ,大便潜血阳性 ,大便培养 3次 ,均无致病菌生长。未见阿米巴滋养体。乙状结肠镜检查 :肠粘膜中度以上充血、水肿 2 0例。粘膜粗糙 ,有颗粒突起、出血 6例。糜烂、溃疡及出…  相似文献   

13.
急性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胃肠道传染病,我们用利福平治疗细菌性痢疾30例,取得满意疗效,均获治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30例均经细菌培养为痢疾杆菌.患者有发热、腹痛、牯液和脓血便,里急后重,腹部压痛,大便常规均有红细咆白细胞脓球. 1.2 一般资料: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岁~48岁.起病全治疗开始时间1天~2天5例,2天~5天14例,5天~7天7例,7天~15天2例,15天~30天2例,入院前未给有效抗菌治疗20例,经其它抗菌治疗无效10例,其中复发6例.30例血培养出痢疾杆菌后均用多种抗生索作纸片法药敏试验,用利福平治疗前及停药后查血、尿、便常规及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14.
整肠生胶囊系我国首次分离的地衣牙胞杆菌 ,该菌以活菌存在进入肠道后 ,对葡萄球菌、痢疾杆菌、酵母样菌有拮抗作用 ,对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消化链球菌的生长 ,有促进作用。我院 1998年 5月使用沈阳第一制药厂生产的整肠生胶囊 ,治疗肠道感染或肠道菌群失调疾病 80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住院及门诊腹泻患者 80例 ,男 45例 ,女 35例 ,平均年龄 2 5岁 ,临床症状为腹泻、腹痛、发热、大便镜检脓细胞 (± ) ,大便培养证实为肠道菌群失调。1.2 治疗方法 整肠生胶囊 0 .5 g/次 ,tid .po ,4~ 7d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15.
53例细菌性痢疾病原学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84年6月至10月,收治84例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急性菌痢),以吡哌酸(PPA)加甲氧苄氨嘧啶(TMP)治疗,现将其中细菌培养阳性的53例细菌性痢疾的病原学及疗效分析如下。一般资料:男性26例,女性27例;年龄6个月~80岁,多数为青壮年。2岁以下者10例,~5岁6例,~13岁2例。病例选择:(1)具有急性菌痢的临床症状。(2)大便外观及镜检符合急性菌痢。(3)粪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4)院外治疗不超过24小时。  相似文献   

16.
1999年 3月~ 2 0 0 0年 10月 ,我院收治 86例小儿急性菌痢 ,其中 5 0例应用复达欣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住院患者 86例 ,随机分成两组。观察治疗组 5 0例 ,年龄 1~ 13岁 ;男 30例 ,女 2 0例。均有发热、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常规 :WBC3~ 30个 /HP,RBC 5~ 2 0个 / HP。大便培养 :宋氏痢疾杆菌 34例 ,福氏痢疾杆菌 16例。外周血 :WBC8.9~ 18.9× 10 9/ L,N0 .5 5~0 .90 ,L 0 .45~ 0 .10。对照组 36例 ,年龄 2~ 13岁 ;男 2 8例 ,女 8例。均有发热、腹泻、粘液脓血…  相似文献   

17.
邓志海 《华夏医学》2002,15(4):501-501
我院于 1 994~ 2 0 0 1年收治 48例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以下简称中毒型菌痢 )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48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2 8例 ,女 2 0例 ,儿童 38例 ,成人1 0例。1 .2 临床表现48例均有高热或超高热 ,其中昏迷 6例 ,休克 31例 ,呼吸衰竭 7例 ,惊厥 1 2例 ,排粘液血便 1 3例。1 .3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 44例 ,40例大便有成堆脓细胞和红细胞 ,2 1例有巨噬细胞 ,大便培养 2 3例阳性。1 .4 临床分型休克型 43例 ,脑型 3例 ,混合型 2例。1 .5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给予抗菌、降温、给氧治疗 ,休克型扩充血容量 ,用血管活性…  相似文献   

18.
陈海燕 《广东医学》2003,24(2):222-222
我院从 1996年 5月至 2 0 0 2年 3月采用利福平、氟哌酸保留灌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84例 ,临床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84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 ,有以下特点 :①临床表现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 ;②大便为黏液脓血便或鲜血便 ,镜检 :WBC (++)~(++++) ,RBC(+)~ (++++) ;③大便培养均为福氏志贺菌生长 ;④病程 6h~ 7d,平均 4 8 6h;⑤年龄 6个月至 5 2岁 ,平均 15 8岁 ,其中 18岁以上 2 0例 ,12~ 18岁 2 2例 ,12岁以下 4 4例。1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采用补液 ,防治水电解质紊乱等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 ( IE)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2 3例 IE患儿的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3例 IE患儿治愈 7例 ,死亡 3例 ,其余均好转或无效自动出院。持续发热 ,气促、心慌、咳嗽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血培养阳性占 69.0 %。其中金葡菌 1 0例 ,占 62 .5 % ,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 1 7例 ;有赘生物及基础心脏病组病死率为 1 7.6% ( 3/1 7) ,无赘生及及基础心脏病组无死亡 ;血培养阳性组病死率为 1 8.7%( 3/1 6) ,血培养阴性组无死亡。结论 :IE的临床症状为持续发热、气促、心慌、咳嗽 ;金葡菌感染占首位。预后与赘生物存在 ,基础心脏病存在 ,血培养阳性 ,栓塞以及起病急骤有关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1994年6月~11月应用先锋必治疗60例急性菌痢,取得满意效果,观察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男31例,女29例,年龄50天~73岁,其中3月~14岁42例,发病至就诊时间1~4天。入院前已给治疗41例,未治疗19例。2 临床表现:60例患者,急性起病,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稀便或脓血便,大便次数每日3~10次40例,11~20次以上20例。化验:血白细胞计数增高45例,中性分叶核增高50例,大便脓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吞噬细胞 。粪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