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予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12.5、25.0和50.0mg/kg)的乙二醛后16h采血,分离淋巴细胞,做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另分离正常大鼠淋巴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0.25、0.50和1.00mmol/L)的乙二醛孵育1h,做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结果显示,(1)大鼠腹腔注射25.0和50.0mg/kg的乙二醛,淋巴细胞拖尾率与彗尾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体外染毒0.50和1.00mmol/L乙二醛,大鼠淋巴细胞拖尾率与彗尾长均高于对照组,且各剂量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腹腔注射25.0和50.0mg/kg及体外染毒0,50和1.00mmol/L乙二醛可致大鼠淋巴细胞DNA损伤,且随着染毒剂量增加,DNA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2.
洗涤剂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定剂量的洗涤剂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分别以某洗涤剂低(1/1000 LD50)、中(1/200 LD50)和高(1/50 LD50)剂量行小鼠灌胃1次/d,并设阴性、阳性对照组。7d后采小鼠外周血以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CGE)观察DNA损伤情况。[结果]低、中、高剂量均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有损伤(与阴性对照组比,X^2=860.12,P〈0.01);有剂量—反应关系(X^2=108.44,P〈0.01)。[结论]一定剂量的洗涤剂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烯腈(AN)在体外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细胞)的毒性及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N对V79细胞作用不同时间后的增殖抑制作用;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不同浓度AN处理V79细胞4 h后,DNA的损伤情况。结果AN浓度≥1.0 mmol/L时,各染毒组吸光度值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随着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的增加,吸光度值逐渐减小,细胞存活率也逐渐降低。阳性对照组和各染毒组的受损细胞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对照组和1.0~4.0 mmol/L的染毒组细胞彗星尾长、Olive尾矩和彗星矩各指标值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AN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AN能明显抑制V79细胞的增殖,并与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DNA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HB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HB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进行监测。[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细胞损伤情况。[结果]56名HB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率为24.1%,其中急性感染者为28.5%,慢性感染者损伤率为22.5%,携带者损伤率为18.6%(P<0.001);82名健康者的损伤率为10.3%(与感染者比较P<0.001)。[结论]HBV感染可以造成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且不同感染模式的损伤情况不同。该法可作为HBV转归与药物疗效评价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胆红素(bilirubin)对正己烷(n-hexane)致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和彗星图像分析系统,检测不同浓度正己烷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同时观察10umol/L胆红素对正己烷所致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尾长、尾/头(长)、尾/头(光强)、迁移率、尾DNA%、Olive尾矩等指标与正己烷浓度存在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发现胆红素能抑制正己烷的DNA断裂能力。结论 胆红素有抑制正己烷致DNA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辛硫磷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辛硫磷对小鼠的遗传毒性。方法将60只健康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和10、20、40、80 mg/kg辛硫磷染毒组以及阳性对照组(40 mg/kg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2 d),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10 ml/kg,每日1次,连续染毒14 d。采用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辛硫磷的遗传毒性。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仅40和80 mg/kg辛硫磷染毒组小鼠的骨髓细胞微核率显著性升高,各剂量辛硫磷染毒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拖尾率和DNA损伤专用单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辛硫磷染毒剂量的升高,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拖尾率和DNA损伤专用单位均呈上升趋势。结论辛硫磷对小鼠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醋酸铅致淋巴细胞的DNA损伤情况,了解铅的遗传毒性.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醋酸铅分别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体内染毒24h及取正常大鼠血淋巴细胞进行体外染毒1 h,然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分别测定各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 体内实验组见淋巴细胞边缘不光滑,毛糙,体外实验各处理组都有明显彗尾形成,体内外实验各染毒组彗星出现率、DNA迁移长度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 醋酸铅对大鼠淋巴细胞DNA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含氯消毒剂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含氯消毒剂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以样品(有效氯含量为34.9 mg/L)低(1/1 000 LD50)、中(1/200 LD50)、高(1/50 LD50)剂量进行小鼠灌胃,1次/d,同时设阴阳性对照组。7 d后采小鼠外周血以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CGE)观察DNA损伤情况。[结果]3个剂量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均有损伤(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920.33,P<0.01);低、中、高剂量有剂量-反应关系(2=210.6,P<0.01)。[结论]不同剂量含氯消毒剂对小鼠灌胃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有损伤作用,日常使用时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钇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长期摄入稀土Y3+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为明确稀土的遗传毒性提供数据。方法刚断乳大鼠分别饮用含稀土Y3+为0,53.4,5340mg/L的饮用水,子代饮水同亲代。子代喂饮6个月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观察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状况。结果53.4和5340mg/L组大鼠淋巴细胞DNA形成的彗星尾部DNA含量、尾长、彗星长、Olive尾矩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低剂量组的彗星长(28.80±5.01)、高剂量组尾长(3.04±0.20)和彗星长(28.52±5.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稀土Y3+可造成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0.
某市水中有机提取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某市生活饮用水及源水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断裂损伤.气相色谱固定相GDX-102吸附水中有机物,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检测细胞DNA损伤。结果 相同剂量时,地面水及以地面水为源水的自来水比深层地下水及以深层地下水为源水的自来水对细胞DNA损伤严重;各水样对细胞DNA损伤级别有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某市各水源水及自来水中有机提取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存在不同程度断裂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正己烷(n-Hexane)对大鼠外周血有核细胞DNA损伤的影响,为其遗传毒性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4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低(75 mg/kg)、中(150 mg/kg)、高300 mg/kg)剂量染毒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每组8只。经腹腔注射正己烷,染毒4周后,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和体重变化,用彗星试验技术(SCGE)检测大鼠外周血有核细胞DNA的损伤。结果各组大鼠体重均持续增加,但高剂量组较对照组增长缓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毒组动物无明显中毒症状。外周血有核细胞SCGE检测彗星尾长、尾DNA%、尾矩、Olive尾矩均增大。阳性对照组尾长(63.84±19.79)、尾DNA%(28.78±6.99)、尾矩(15.47±8.60)、Olive尾矩(10.60±4.89)分别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中、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尾长、尾D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尾矩,Olive尾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尾矩值与染毒剂量作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为0.978,呈正相关(P<0.05)。结论正己烷可使大鼠外周血有核细胞DNA发生损伤,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甲醛、三氯化铝、三氯乙烯(质量比为6:11:33)混合物对小鼠外周血DNA损伤程度及修复情况。[方法] 混合物静式吸入染毒,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检测不同剂量(4.12、8.25、16.5g/m^3)下不同染毒天数(4、9、11d)小鼠外周血白细胞DNA的损伤情况;检测一次染毒后(33g/m^3)不同时间小鼠外周血白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 染毒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DNA出现损伤,且损伤程度与染毒次数、染毒剂量具有一定相关性;一次染毒后短期内小鼠即呈现严重的外周血白细胞DNA损伤,72h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甲醛、三氯化铝、三氯乙烯(质量比为6:11:33)混合物可诱发DNA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气粗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对人肺成纤维细胞(HLF)增殖作用的影响和DNA链的损伤作用以及番茄红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测定PM10、PM25以及番茄红素对HLF增殖作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CGE)检测PM10、PM25对HLF DNA的损伤程度以及番茄红素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PM10、PM25均能抑制HLF的增殖,当颗粒物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HLF的细胞存活率下降约10%,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大细胞存活率进一步下降,具有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P<0.01).同样质量浓度下比较,PM25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大干PM10;PM10和PM25均具有明显的DNA损伤作用,当PMs质量浓度仅为50μg/mL时,即能够引起细胞DNA损伤(P<0.01).且具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P<0.01),但PM25的损伤程度小于PM10;番茄红素可以有效地阻止由PM10、PM25导致的DNA损伤,浓度为25μmol/L的番茄红素即可明显减轻PMs对HLF造成的DNA损伤.[结论]PMs能抑制HLF的增殖、诱导HLF的DNA链断裂,番茄红素可以有效地减小PMs对HLF DNA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职业性接触灭蚁药物氯丹、含砷化合物对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水平的影响。 [方法]采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灭蚁药物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研究灭蚁药物对职业接触人群的遗传毒性,观察指标包括DNA断裂分级(将DNA断裂损伤细胞按其损伤程度分级)及DNA彗星尾长(彗头末端到彗尾的长度)。并对工龄、吸烟、饮酒和体内毒物的浓度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水平各项指标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职业接触灭蚁药物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断裂程度及DNA彗星尾长两个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与体内毒物水平、接触工龄有明显正相关关系,吸烟、饮酒能加重含氯丹、砷化合物对DNA的损伤水平。[结论] 职业性接触灭蚁药物可对职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造成损伤,并存在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5.
八氯二丙醚对小鼠肝肺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八氯二丙醚对小鼠肝、肺细胞的遗传性作用。方法采用改进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八氯二丙醚对小鼠肝、脾和肺细胞的DNA损伤。在小鼠接触0,100,200,400,800 mg/(kg.bw)的八氯二丙醚后0,3,9,24,48,72 h,从单细胞水平观察其对小鼠肝、肺等主要脏器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小鼠接触400,800 mg/(kg.bw)的八氯二丙醚3,9和24 h,可引起明显的肝和肺细胞的DNA链断裂。但48 h后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八氯二丙醚在一定剂量下对小鼠具有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核酸对大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纯种雄性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核酸低剂量组、核酸高剂量组。空白组正常饮水,其余3组饮0.8%醋酸铅水溶液,核酸组灌胃核酸,空白组、模型组灌蒸馏水,5周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进行分析。结果 模型组大鼠淋巴细胞DNA的迁移率和尾长显著高于空白组,核酸组大鼠淋巴细胞DNA的迁移率和尾长显著低于模型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慢性铅染毒可致大鼠淋巴细胞DNA损伤,饮食核酸对淋巴细胞DNA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减轻铅中毒引起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醛吸入染毒对小鼠脾、肝、肺和肾组织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混合物静式吸入染毒,用不同剂量(0.0、0.75、1.5、3.0、6.0mg/m3)的甲醛染毒小鼠2周,第15天处理动物后,取脾、肝、肺、肾组织制成细胞悬液,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观察其细胞DNA损伤水平。结果染毒后小鼠脾、肝、肺、肾组织细胞DNA出现损伤,且损伤程度与染毒剂量具有一定相关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种组织细胞各剂量组细胞DNA拖尾率和彗星尾长均显著增加;随着甲醛染毒浓度的升高,脾、肝、肺和肾细胞拖尾率和彗星尾长增加。结论甲醛可引起小鼠的脾、肝、肺、肾组织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18.
氯乙烯作业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用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测试方法(MGE)检测氯乙烯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方法选择53名氯乙烯作业工人和55名非氯乙烯接触工人用MGE方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状况。结果氯乙烯作业工人DNA损伤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氯乙烯可引起人体淋巴细胞DNA链的断裂,单个细胞微量凝胶电泳技术是一项敏感的测试人体细胞DNA损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SCGE方法检测CS2体外染毒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探求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将未处理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用50μmol/L H2O2染毒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组,将不同浓度CS2染毒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设为7个剂量组进行SCGE实验.结果只有2500μmol/L组及阳性对照组淋巴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出现统计学差异(χ2=11.77,17.14;P=0.000,0.001).不同CS2染毒组及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除250μmol/L组外,其余各染毒组淋巴细胞DNA损伤加重,表现在彗头直径变小,彗尾长度增加.DNA拖尾率在较低染毒剂量组逐渐增高,出现一定剂量-效应关系,较高剂量组(1000μmol/L以上)未见有随剂量增加拖尾率增加的趋势.结论CS2体外染毒对细胞存活影响不大;低剂量表现有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较高剂量染毒虽有较严重损伤,但损伤未表现出明显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铅对妊娠期及新生期大鼠神经细胞DNA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妊娠期及新生期母体铅暴露对新生仔鼠神经细胞DNA损伤作用,以进一步揭示铅的神经毒性作用机制。方法SD孕鼠随机分为6组,妊娠第1d至新生仔鼠出生后第28d进行醋酸铅[Pb(CH3COOH)2]0,50,80,120,200mg/(kg·bw)连续经口灌胃染毒。取出生8d的新生仔鼠的海马和皮层细胞,进行单细胞分离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试验)检测细胞,观察DNA迁移长度及拖尾细胞百分率。结果各剂量醋酸铅均可引起神经细胞DNA的单链断裂,出现彗星拖尾,其拖尾细胞百分率DNA迁移长度均随醋酸铅剂量的增加而增长,各剂量与阴性对照的结果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铅可引起神经细胞DNA损伤,并与剂量呈正相关;单细胞凝胶电泳是检测神经细胞遗传毒性及细胞凋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