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目的:分析全胃切除缺8字空肠袢代胃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2年5月至2005年12月间实施的16例全胃切除手术后行缺8字吻合重建消化道的病例作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经腹行全胃切除术16例,全部采用缺8字吻合重建消化道,手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肺部并发症1例,无吻合口瘘及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结论:缺8字吻合操作方便,代胃的空间大,也有利于防止返流性食管炎,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2.
全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治疗胃底贲门癌的合理性和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6月-2006年6月对98例病变较晚的胃底贲门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开腹手术48例,胸腹联合切口50例,全部采用食管-空肠Roux-y吻合,根治性切除86例,姑息性切除12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2例,肺部并发症2例,返流性食管炎3例,膈下脓肿1例,无吻合口狭窄、乳糜胸及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2%(8/98)。结论: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治疗胃底贲门癌比较理想的重建术式,病变切除范围广,淋巴结清扫彻底,具有一定的代胃功能和较强的抗返流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1988年以来,作者行84例全胃切除后,用改进的Plenk法行消化道重建,对防止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有明显效果。术后复查46例,发生返流性食管炎只有3例,且症状较轻。胃镜检查时2例吻合口周围有轻度水肿,1例水肿且有充血,但无溃疡、糜烂、出血、息肉、胆汁返流和梗阻。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不超过6%。文章介绍了手术操作方法,并与原法和其他方法进行比较,认为该法操作简单,损伤小,易掌握,防返流效果好。最后指出,全胃切除术后用改进的Plenk法行消化道重建,可谓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理想的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2000年~2005年经病理证实胃癌行全胃切除术P式空肠代胃重建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代胃贮袋的效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术后半年内均恢复每日3~4餐的饮食习惯,日均进食量为400g~600g,基本恢复工作能力。结论:P袢代胃操作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不仅减少“无胃综合征”且很少发生返流性食道炎和倾倒综合征及吻合口瘘,是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 1992年 3月~ 2 0 0 2年 3月对2 0例胃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全胃切除“O”形空肠环代胃术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 ,无倾倒综合征 ,6例返流性食管炎。钡剂在“O”环内循环。全组均随访。随访时间最长 6年 ,最短 7个月。其中1年死亡 4例 ,1~ 2年死亡 6例 ,2~ 3年死亡 3例 ,另 7例生活良好。结论 :术后并发症少 ,术后患者有较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胃癌经腹全胃切除空肠代胃术在外科中的应用价值,回顾分析31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空肠代胃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食管空肠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15例,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2例,心衰3例,胸腔积液3例,返流性食管炎5例,均经积极治疗得到有效的改善。目前生存5年6例,生存3年17例。回顾性分析结果提示,全胃切除空肠代胃术为中晚期胃癌患者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重建的消化道均能满足患者正常的营养需求,对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及短期延长生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胃切除、空肠翻转代胃消化道重建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更加符合生理学要求的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对30例例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翻转部分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结果30例患者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及狭窄,无返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和“无胃”综合征的发生。1年生存率为82.85(24/29),2年生 率为65.5%(19/29),3年生存率为52.6%(10/19)。82.8%(24/29)的患者术后6个月体重恢复或超过术前水平。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翻转部分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是1种简捷易行,安全可靠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8.
张锋  任书伟  余强 《陕西肿瘤医学》2013,(11):2534-2536
目的:探讨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在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施行全胃切除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瘘发生.随访12个月至24个月,部分病例出现轻度反流性食管炎,代胃容量300ml以上,排空时间30-100min.术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消化道重建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胃恶性肿瘤全胃切除后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18例胃恶性肿瘤全胃切除的患者应用自行设计的新型功能性问置空肠代胃术,代胃容积300~400 mL,代胃半排空时间50~90 min,平均排空时间2.2 h.结果:1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狭窄及吻舍口瘘发生,无返流性食管炎及倾倒综合征.进食量、体质量和体力恢复迅速,术后随访>1年者17例,其中13例体质量较术前增加4~8 kg,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夏总蛋白均恢复正常.全胃切除后行新型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符合生理通道,简便安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5):386-38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和总结胃癌全胃切除术和术后并发症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90例胃癌全胃切除患者合并联合脏器切除的适应证、手术入路、淋巴结的清扫、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全胃切除术90例并联合脏器切除术16例,Orr食管空肠吻合术26例,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26例,食管P环空肠代胃Roux-Y吻合术32例。90例均经腹入路。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3例,胸腔积液8例,反流性食管炎12例,吻合口瘘2例,倾倒综合征8例。结论 合理掌握全胃切除术及联合脏器切除术的适应证,选择适合的重建方式,规范淋巴结清扫,是减少并发症、提高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R-Y吻合在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院近3年56例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B-Ⅱ吻合术组26例,R-Y吻合术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营养状态。结果:R-Y组手术时间略长于B-Ⅱ组(P<0.05);R-Y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于B-Ⅱ组(P<0.05),其余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相似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BMI变化、白蛋白变化、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Y术式在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中是安全可靠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降低,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应作为远端胃癌根治术的首选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Chen YB  Li YF  Feng XY  Zhou ZW  Zhan YQ  Li W  Sun XW  Xu DZ  Guan YX 《中华肿瘤杂志》2011,33(2):126-129
目的 探讨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重建术(FJI)和P型Roux-en-Y全胃切除空肠代胃术(PR)两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生活质量、营养状态及术后辅助化疗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实施全胃切除的107例胃癌患者中,49例行FJI重建术,58例行PR重建术.其中79例患者(FJI组40例,PR组39例),术后3周按XELOX方案行辅助化疗,监测两组患者的术后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及化疔耐受性.结果 107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无围手术期及化疗相关死亡.FJI组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滞留综合征及消瘦的发生率分别为18.4%、6.1%、4.1%和8.2%,PR组分别为19.0%、19.0%、15.5%和22.4%,两组倾倒综合征、滞留综合征及消瘦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JI组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中,28例完成了6个周期的辅助化疗,中断化疗12例;PR组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中,19例完成了6个周期的辅助化疗,中断化疗20例.两组Ⅲ~Ⅳ度毒副反应发生率及化疗完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JI和PR消化道重建术安全可行,FJI组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PR组,术后辅助化疗的耐受性优于PR组.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two different types of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on the life quality,nutritional status and tolerance to adjuvant chemotherapy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rcinom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a total of 107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05 to december 2008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mong them,49 patients underwent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with functional jejunal interposition(FJI group) and 58 patients underwent Roux en-Y jejunal P-type anastomosis(PR group) after total gastrectomy.79 of 107 (73.8%) patients received postoperative 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XELOX regimen.The digestive complications and tolerance to chemotherapy were assessed respectively.Resuits Neither severe complications nor surgery-related or chemotherapy-related death were observed among the 107 patients.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rate of emaciation,dumping syndrome and retention syndrome between the FJI and PR groups(P<0.05),but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rate of reflux esophagitis(P>0.05).28 of 40(70.0%) patients in the FJI group completed all six cycles of chemotherapy,while 12(30.0%) patients interrupted the treatment due to chemotherapy-related toxicity.39 patients in the PR group received chemotherapy,19(48.7%) of them completed 6 cycles of chemotherapy but 20(51.3%) patients interrupted.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rate of grade Ⅲ/Ⅳ chemotherapeutic toxicity and completion rate of chemotherapy(P <0.05). Conclusions Both functional jejunal interposition and Roux-Y operation are reasonable and safe procedures of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The incidence rates of emaciation,dumping syndrome and retention syndrome are lower in the patients with FJI,showing a better tolerance to adjuvant chemothterapy than Roux en-Y jejunal p type anastomosis.  相似文献   

13.
消化道重建是胃癌手术的关键操作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远期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合理选择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方式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全胃切除术常用的消化道吻合方式的优势及不足进行论述,探索目前可能的最优吻合方式,阐述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吻合方式的进展,并对生理学、生物力学重建理论的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三种吻合方式(Billroth-Ⅰ式、Billroth-Ⅱ式及Roux-en-Y)应用于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1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Billroth-Ⅰ式吻合术48例(A组),Billroth-Ⅱ式吻合术45例(B组),Roux-en-Y吻合术40例(C组)。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但C组发生倾倒综合征、胆汁返流及反流性胃炎的比例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年时Visick分级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A组和B组Visick分级较术后6个月有显著变化(P<0.05),C组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的三种常见消化道重建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但从疗效分析,Roux-en-Y式与Billroth-Ⅰ式、Billroth-Ⅱ式相比,虽不符合生理通道,操作也较复杂,但在预防多种并发症上有明显优势。术者选择消化道重建方式时应该根据自身技术特点以及患者肿瘤位置、大小、分期等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8例胃癌行全胃切除,用改进的Plenk法行消化道重建,有效地防止了返流性食管炎。术后行胃镜检查,吻合口处无胆汁糜烂、出血、息肉,也未发生吻合口漏和吻合口梗阻。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手术方法,并与其他手术术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作者认为本法简单、可靠、易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三角吻合联合经自然腔道取标本(NOSES)用于近端胃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62例近端胃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1例。研究组行近端胃部分切除腹腔镜下三角吻合消化道重建联合NOSES治疗,对照组行食管残胃吻合术联合经腹部切口取标本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手术前后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肿瘤直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及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大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4% vs. 258%,P>005)。随访6个月,两组均无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患者。结论近端胃癌患者采用全腹腔镜下三角吻合消化道重建联合NOSES治疗比食管残胃吻合术联合经腹部切口取标本治疗的效果更优,术后恢复更快,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空肠间置代食管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空肠间置代食管术治疗38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结果 38例手术均成功,术后并发症少,无手术死亡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空肠间置代食管重建消化道术式,对食管癌贲门癌的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