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用5-氟脲嘧啶冲洗创面预防乳癌术后种植转移疗效的观察。方法:选择123例乳癌手术患者,其中术中用5-氟脲嘧啶冲洗创面的67例为观察组,未冲洗的56例为对照组。随访观察术后2 a的种植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乳癌术后种植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用5-氟脲嘧啶创面冲洗能有效地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种植转移。  相似文献   

2.
现就我院1999-01~2006—12收治的隐性乳腺癌26例的临床特点、诊断、病理类型及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大肿块的特点,重视乳腺大肿块的潜在危害。方法对北京市平谷区妇幼保健院自2006-05-2009-05关于乳腺肿块在5 cm以上的乳腺大肿块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并着重讨论了各种乳腺疾病所引起的乳腺肿块的临床特点。结果乳腺纤维腺瘤6例,浆细胞性乳腺炎1例,乳腺癌11例,叶状肿瘤5例。结论各种乳腺疾病引起的肿块具有不同的特点,减少乳腺大肿块的发生,应从乳腺小肿块的诊治开始,对乳腺肿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乳腺大肿块潜在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对妊娠期哺乳期乳腺癌2例诊治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女,29岁。因左乳房疼痛伴左乳头溢血1个月、分娩后9个月于1995-07—02人院。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放疗联合三苯氧胺治疗晚期乳腺癌脑脊髓转移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49岁.2003-05因左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0/25转移于当地医院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行CAF方案化疗6周期.术后未行免疫组化检查,未用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的有效控制有赖于早期发现 ,临床上常用的各种检查方法如 X线摄影、B型超声、热图诊断、计算机体层扫描、核磁共振、透照检查、脱落细胞学诊断等对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均起了重大作用。除此以外 ,近几年有关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各项新技术发展迅速 ,层出不穷。本文就国内外有关乳腺癌早期诊断新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X线三维立体定位细针穿刺切除活检自 6 0年代中期 Gros[1 ] 首创钼靶软组织 X射线机及Wolf[2 ] 将干板摄影成功地用于乳腺疾病诊断以来 ,乳腺 X线摄影诊断的研究发展很快 ,已成为发现早期癌的主要手段。将 X线的…  相似文献   

7.
我科2005-07/2008-06共收治乳腺癌化疗患者100例,经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30-70岁,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8例,保乳术12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乳腺癌。化疗采用CEF(环磷酰胺加表阿霉素加5-氟尿嘧啶)方案68例,ET方案(表阿霉素加紫杉醇)方案10例,CTF(环磷酰胺、吡柔比星、5-氟脲嘧啶)方案22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托瑞米芬与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在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内分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晚期老年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乳腺癌切除术后,对照组给予口服托瑞米芬,观察组给予口服来曲唑.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KP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Kupperman评分与治疗前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KPS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对照组HDL-C显著增高(P<0.05),LDL-C、TC显著降低(P<0.05),TG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DL-C、LDL-C、TC、TG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合并症、肿瘤发生部位、腋窝淋巴结转移、接受化疗、化疗耐受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分泌药物依从性和门诊定期复诊率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托瑞米芬相比,来曲唑可显著改善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血脂水平,具有更好的药物依从性和门诊定期复诊率.  相似文献   

9.
我科2004-08/2008-08行腔镜下保乳乳腺癌根治手术1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38~61(平均51)岁.术前均高度怀疑为恶性,经术中冰冻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要求保乳治疗,并能接受术后进一步的放、化疗.  相似文献   

10.
钱文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248-6248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9-04-2010-04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行乳癌根治术的中晚期患者40例,术后1个月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以第21天为1个疗程周期,在第2个周期末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 4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20例,稳定11例,进展2例,有效率67.5%,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等。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效果确切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葡多酚对乳腺癌患者机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乳腺癌患者,每日服用葡多酚100 mg,连续2周。于实验前和实验后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检测血浆总抗氧化力(T-AOC)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丙二醛(MDA)含量、红细胞溶血度等指标。结果同实验前相比较,实验后乳腺癌患者的T-AOC水平、SOD值均较实验前降低,MDA含量和红细胞溶血度则升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多酚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抗氧化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治疗葸环类及紫杉类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我院于2008-02-2010-01应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48例,并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科2005-01/2007—12收治乳腺癌化疗患者32例,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对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均无手术指征的乳腺癌脑转移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A组)和联合治疗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放疗3 000 cGy/10次,B组在放疗基础上联合替莫唑胺75 rng/(m2·d),口服,从放疗开始至结束共服用14 d.治疗结束2个月后通过MRI检查评估两治疗组近期疗效,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2个月后A组和B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66.67%(20/30)和76.67%(23/30),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神经系统症状改善率为90%(27/30),明显高于A组70%(21/30)(P<0.05);B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两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较A组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未能提高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短期客观缓解率,不良反应较单纯放疗明显,但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5.
张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8):6891-6892
虽然尚未有证据说明良性病变是乳腺癌前期病变,但患良性病变者其发生乳腺癌机会较正常人群增加2~4倍,两者关系密切,故大部分误诊为乳腺增生。我们对1995-2006年收治的无肿块型乳腺癌30例临床和病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易建莉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0):1208-1209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传统经典化疗方案为CAF、CMF,但其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效果不佳。20世纪90年代中期,紫杉醇开始应用于乳腺癌治疗。本科自2001年3月至2004年2月应用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治疗24例晚期乳腺癌,其近期疗效较好,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综合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2006-01/2008-12对32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的肿瘤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平均30个月的随访,1例术后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综合治疗早期乳腺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李高峰  熊石龙  李桂生  宁四海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0):1625-1627,1630
【目的】观察国产多烯紫杉醇(多帕菲)联合卡培他滨(capecitabine)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方法】选择晚期乳腺癌患者36例,采用多帕菲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多帕菲60mg/m2静滴,d1,每周一次×3次,卡培他滨900~1000mg/m2,口服,d1~d14,每21d为一周期,至少用3个周期。全组化疗共50周期,中位周期数3周期(2~6周期)。【结果】CR3例,PR6例,SD12例,PD15例,总有效率(CR PR)25%。全组中位缓解期5个月(2~14个月)。主要剂量毒性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以白细胞减少为主,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30.56%(11/36)。【结论】多烯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且毒性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9.
20.
对我科2003-01~2005-12收住的乳腺癌78例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施以有效的心理护理,收效明显。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6~60(35±12)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均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1.2心理状态分析1.2.1恐惧心理大多数患者都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于是“谈癌色变”,一经诊断为癌症就会产生极大的恐惧心理,害怕死亡,同时又很希望是误诊,心理矛盾,情绪紧张,心神不安,以致夜不能寐、不厌其烦地向医护人员打听有关病情。恐惧亦可来自得知被切除乳房而造成的精神创伤。1.2.2忧虑心理对生命的担心,担心手术效果不良,生存无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