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和峰  王洪生 《浙江医学》2010,32(12):1848-1849
CT检查是诊断椎间盘突出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我院占全部CT检查患者的39%),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群体辐射剂量也明显增加忆一次常规CT检查的剂量大约相当于拍摄300张胸部X线平片,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我国CT设备的普及,接受CT检查的人数也快速增多。患者所受X线辐射剂量的问题日益突显。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认为,受检者X线辐射剂量每增加1 mSv将增加5/10万的恶性肿瘤发病率。2000年ICRP统计的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的CT检查占放射学检查的5%,但辐射剂量占整个放射学检查的34%,在美  相似文献   

3.
在X线CT扫描日常工作中头颅检查占绝大多数.苏州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随机采样中头颅占64%(包括副鼻窦、鼻咽部、乳突等).头部X线CT扫描的独到之处是常规X线检查、B超和ECT无法替代的,这已无需多叙.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CT与X线在脊椎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外伤性脊椎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X线检查,分析2种检查手段的诊断准确性。结果:CT扫描诊断准确率100.00%明显高于X线诊断准确率88.33%,差异显著( P<0.05);CT扫描平均评分6.95±1.56分明显高于X线平均评分3.71±1.12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CT检查对脊椎损伤的诊断准确性及检出率均高于 X线诊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NICE关于处理儿童头颅损伤的指南出版于2003年6月。他们的建议与先前皇家医院外科医生联盟(RCS)出版的指南明显不同。提倡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代替头颅X线检查和自我陈述。在英国,这些指南对于提供医疗服务的影响还不确切。方法:在英格兰西北部三所医院收集有不同程度头颅损伤儿童的所有临床资料,确定头颅X线检查、CT扫描以及自我陈述的比例。如果按照RCS或NICE的指南,头颅X线检查、CT扫描以及自我陈述的比例是可以确定的。结果:对三所医院在2000年2月至2002年8月间收住的10965 例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进行头颅X线检查的患者为25%,接受CT检查的患者为0.9%,3.7%的患者为仅做自我陈述。严格按照RCS指南其结果分别为,进行X线检查者占50%,CT扫描者占1.6%,自我陈述者占7.1%,按照NICE指南其结果分别为0.3%,8.7%, 1.4%。但是如果应用呕吐3次或更多次的标准代替超过1次即进行CT检查,那么CT检查率将下降6.3%。结论:按照新的NICE指南,不会因头颅损伤患者就诊造成工作量增加,而只是将对患者的处理从观察病房转  相似文献   

6.
目的:VCT-XT心脏冠脉成像( CCTA)低剂量的探讨。方法:对60例健康体重指数(18.5≤BMI<24)患者CT冠脉成像( CCTA)检查中双盲法分A、B两组,利用前瞻性门控轴描模式下优化扫描参数中的管电压( Kv),观察患者辐射剂量情况。结果:健康体重指数情况下,A组100Kv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120K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VCT-XT心脏冠脉造影检查中,前瞻性门控轴描模式,优化扫描参数管电压,可大大降低患者的X线辐射剂量,减低射线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76例颅内结核临床及头颅 CT 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276例确诊颅内结核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头颅CT 影像学特点。结果276例颅内结核均合并肺结核,其中血液传播型肺结核占49.6%;中青年患者(72.5%)居多;发热(70.0%)和头痛(66.2%)居多;夏秋季发病率高,有167例(80.7%)。头颅 CT 平扫检查阳性率63.4%,增强扫描阳性率98.6%。其中结核性脑膜炎236例(85.5%);结核性脑炎158例(57.2%);结核瘤144例(52.2%);结核性血管炎133例(48.2%)。结论颅内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头颅 CT 平扫检查多有异常,增强扫描阳性率明显增加,脑膜、脑血管、脑实质病变常常相伴而行。诊断依据要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头颅 CT ,尤其要重视头颅增强 CT 扫描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CT技术的迅速发展,患者CT检查次数以及每次检查所受辐射剂量都有显著增加。据美国医学会统计资料显示:美国1980年CT检查人数360万,1998年增至3300万。英国CT检查人次占所有放射检查的4%,但占总辐射剂量的40%。我国CT绝对数已居世界第三位。一次胸部CT有效剂量为3rosy~27roSy(约为胸片的10~1130倍),增加致癌的风险。因此,CT医疗照射防护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X线胸片与CT扫描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三二三医院2009年1月N2013年1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98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CT扫描和X线胸片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并对两种方法对患者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9例X线胸片检查者其中央型肺癌的诊出率为63.8%(44/69),93例CT扫描患者的诊出率高达91.4%(85/93),统计学分析显示CT扫描的诊出率明显优于X线胸片检查者(P〈0.01)。CT扫描对中央型肺癌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显示清晰度分别为80.6%、77.4%和48.4%,显著高于X线胸片的显示情况(58.0%、53.6%、18.8%)(P〈0.05)。结论X线胸片和CT扫描均为中央型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但是CT扫描相对X线胸片而言.其准确性和灵敏度更高,对病变部位的清晰度显示也要优于X线胸片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多层面CT应用自动毫安技术扫描的最佳参数,降低扫描辐射剂量。方法选取头颅CT检查的新生儿90例,随机等分成3组,应用自动毫安扫描技术行头颅CT扫描。管电压100KV,层厚、层间距均为5mm,共扫描16层。分别记录扫描平均mAs、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全头颅扫描剂量长度乘积(DLP),进行图像质量对比分析。结果扫描剂量与图像质量呈正相关系,扫描剂量越高,图像质量越好,随着扫描剂量降低,图像质量下降,应用的参数使扫描剂量过低,则不能保证图像质量而影响诊断。结论应用合适的参数进行新生儿头颅CT自动毫安扫描不仅能保证图像质量,还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有效地保护新生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茎突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技术及诊断学征像。方法普通X线茎突摄影及CR体层摄影;CT扫描及3D重建。结果茎突普通X线侧位摄影一次成功率62%;茎突CR体层X线摄影一次成功率98%;茎突CT扫描及3D重建一次成功率82%。结论CR体层X线摄影为最简便、经济、可靠的茎突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探讨CT剂量问题降低患者辐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统计,1989年CT扫描患者占放射检查的2%,到1999年已增加到4%。而这4%的患者却占放射人群剂量的40%。常规胸部、腹部(肝、脾、肾等)CT检查剂量为(5~15)mGy,它是普通胸片剂量的100~300倍。在美国,每年有160万儿童接受CT头部和腹部检查,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告了2组共300例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普通组应用机器默认的(120kv,80mA,pith=1.0,2s)序列和螺旋相结合的扫描方式,对照组应用低剂量(120kv,70mA,pith=1.5,2s)螺旋CT扫描技术,对比分析了两组CT扫描技术的X线量,球管阳极热容量,X线吸收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差别和病变的检出率,探讨低X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静脉肾盂造影的操作方法以及做为X线静脉肾盂造影补充手段的可行性。方法 50例常规静脉肾盂造影的患者在完成造影检查后进行CT扫描。CT扫描方法及参数如下:层厚,常规7mm,无间隔,120Kv,自动mA(normal);靶区重建扫描:层厚1mm,高质量(HQ)无间隔扫描;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方法。结果 50例患者,男3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0岁。常规剂量造影剂静脉肾盂造影,44例肾盂、输尿管、膀胱正常显影;6例不显影。50例患者常规静脉肾盂造影后行CT扫描,50例患者肾盂、输尿管、膀胱均显影清晰;靶区重建效果良好。结论 CT静脉肾盂造影密度分辨率明显高于常规静脉肾盂造影,对于尿路梗阻或肾功能低下而导致常规静脉肾盂造影不显影的患者不需要再做延时造影或双倍剂量造影来解决,直接做CT扫描即可完成CT静脉肾盂造影,完成临床检查目的。避免了肾功能低下的患者因增加造影剂剂量所增加的危险性;对于可疑病变区(怀疑输尿管狭窄、梗阻)进行靶区重建扫描,重建图像立体效果较好。故CT静脉肾盂造影可做为常规X线静脉肾盂造影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崔振令 《吉林医学》2010,31(4):523-524
周围型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普通X线检查时钙化征象约占1%,低于结核球及错构瘤等良性疾病,故X线上有钙化是诊断良性病变的主要依据。但CT检查肺癌钙化发生率可达6%-7%。为加深对肺癌钙化CT表现的认识及探讨其诊断意义,笔者对CT检查有钙化的肺癌9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下颌升支区骨折影象学检查的特点。方法 对45例60处下领角及髁状突骨折,分别作X线片及CT片检查,X线片包括全景片,头颅侧位片(左或右),CT片包括横断位及冠状位扫描,对X线片和CT片报告不一致的病例,作手术切开探查,以明确骨折诊断。结果 (1)共有2例2侧下颌角骨折,4例4侧髁状突骨折X线片和CT片报告不一致;(2)全景片及横断位CT片有漏诊现象。结论 X线片是下颌升支骨折检查的主要方法,冠状位CT片在髁状突骨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庞伟明  李颜屏 《中外医疗》2010,29(22):10-10,13
目的比较CT和X线检查诊断脊椎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作用。方法 53例脊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X线检查和CT扫描检查。结果脊椎X线正侧位片和CT证实53例患者共有65个椎节爆裂骨折。CT与X线诊断诊断胸腰椎骨折与手术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4.7%和86.6%,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 CT诊断的准确率高于X线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和评价X线平片和CT检查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鼻骨外伤患者分别进行X线和CT扫描检查,对比分析其相应的表现和诊断。结果:53例患者中,X线检查发现鼻骨骨折29例(54.7%),未发现骨折征象24例(45.3%),CT检查全部阳性,其中单侧鼻骨骨折38例,双侧鼻骨骨折15例,并对鼻区复合伤和周围情况诊断明确。结论:普通X线检查鼻骨骨折只是简单初步的检查方法,为防误漏诊,应将CT列为其必备的检查项目.X线平片、CT扫描两种检查互相补充对诊断鼻骨骨折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X线平片与螺旋CT检查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肋骨骨折患者的常规X线胸片、胸部横断螺旋CT、肋骨薄层横断倾斜扫描、肋骨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资料。结果本组50例肋骨骨折患者(108处),常规X线平片诊断符合率78.7%(85/108),胸部横断CT扫描诊断符合率94.4%(102/108),肋骨薄层横断倾斜扫描诊断符合率100%(108/108),MPR及MIP重建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4%(103/108)、97.2%(105/108)。结论螺旋CT与X线平片的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定性、定量及定位诊断作用,大大提高了肋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脊柱爆裂型骨折运用X线平片和CT影像检查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118例,均经X线平片检测和CT扫描,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 CT影像检查的阳性率(93.22%)明显高于X线平片检查的阳性率(6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CT影像检查结果准确,检出率高,故辅助诊断不能单纯依靠X线平片检测,应对复杂病变患者加以CT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