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荣佳 《广东医学》2016,(Z1):171-172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术后发生尿瘘时的处理方法,以提高此类并发症的治疗水平。方法总结尿道下裂术后尿瘘者27例,漏口小、数量少的18例采用简单切开缝合法加局部皮瓣转移修补,较大尿瘘者采用单纯阴囊皮瓣尿道成形术7例,生物补片结合阴囊皮瓣尿道成形术2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一次修补成功率85.2%,其中小漏83.3%,大漏88.9%。结论应根据尿瘘的大小、具体部位、阴茎发育情况及术者的经验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来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瘘,从而提高尿瘘的修补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提高尿道下裂尿道成型术后尿瘘修复成功率的经验。方法尿道下裂成型术后尿瘘患儿68例。其中尿瘘口直径〈3 mm者58例,采用Y-V修补法,修剪瘘口皮肤,皮下组织连续缝合;3~10 mm者7例,采用Thiersch法翻转皮瓣修复瘘口;〉10 mm者3例,采用Dennis-Browne法修复较大的尿道缺损。手术时保证皮瓣的创面和创面缝合。结果手术一次成功率为91.2%。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方法、必要时利用显微镜辅助、提高缝合技巧、选用可吸收缝线等可提高修补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瘘4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官和 《广西医学》2004,26(10):1454-1455
目的 总结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治疗经验。方法 尿道下裂术后尿瘘 4 6例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 ,其中结扎法2 8例 ,V -Y皮瓣修补 7例 ,带蒂阴囊皮瓣转移修补 6例 ,Thiersch偏心圆皮肤覆盖法 3例 ,尿道重建成形 2例。结果 一次修复成功率 86 9% ,其中结扎法一次成功率 89 3% ;V -Y皮瓣成功率 85 7% ;带蒂阴囊皮瓣转移修补成功率 6 6 7% ;Thiersch偏心圆修补成功率 10 0 % ;尿道重建成形法成功率 10 0 %。结论 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处理要根据瘘口部位、大小、局部皮肤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手术方案正确 ,精细操作 ,选用合适的缝线等可提高手术修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李建昌  许志坚  柳建军 《吉林医学》2012,33(22):4747-474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尿道下裂术后尿瘘行尿瘘修复术的资料37例,年龄4~24岁,平均11.1岁,其中10位患儿来自外院,据尿瘘情况,小尿瘘24例采用简单切开缝合法或局部皮瓣修补法;大尿瘘13例使用阴囊皮瓣尿道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6年,一次修补成功率83.8%,其中小瘘79.2%,大瘘92.3%。结论:术者应根据尿瘘的部位、大小等具体情况选用具体的手术方法进行尿瘘修复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改进手术方法、缝合材料、尿道支架等方式,提高尿道下裂成形术后尿瘘1次修补的成功率。方法 分析、总结56例尿道下裂成形术后尿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瘘口(瘘口直径大于3mm)38例,小瘘口(瘘口直径小于3mm)18例。大瘘口采用双皮片法或带蒂阴囊皮瓣修补,小瘘口采用横Y-V皮瓣修补。支架管采用多孔硅胶“管中管”。结果 1次修补成功率达87.50%,其中大瘘的修补成功率达86.84%。结论 保证修补皮瓣的血运、合成可吸收线的使用及尿道支架的引流等可提高修补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尿道下裂成形术后尿瘘修复5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振奎  张烨  冯继周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1):1463-1465
目的:提高尿道下裂成形术后尿瘘修复的成功率。方法:报告54例59个瘘孔采用不同修补方法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结果。结果:采用瘘口贯穿缝合或瘘口切开缝合法修补15个小瘘孔,12个一次修补成功;简单皮瓣转移法修补瘘孔10个,成功7个;Y-V皮瓣法修补23个瘘孔,成功20个;旋转皮瓣法修补瘘孔8个,成功5个;采用改良的Th iersch二期尿道成形术修补直径8mm以上的瘘孔3个,2个一次修补成功;各种修补方法总成功率为76%。结论:尿瘘修复应根据瘘孔大小和局部条件选择不同的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7.
尿道下裂成形术后尿瘘的修补(附5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改进手术方法、缝合材料、尿道支架等方式,提高尿道下裂成形术后尿瘘1次修补的成功率。方法 分析、总结56例尿道下裂成形术后尿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瘘口(瘘口直径大于3mm)38例,小瘘口(瘘口直径小于3mm)18例。大瘘口采用双皮片法或带蒂阴囊皮瓣修补,小瘘口采用横Y—V皮瓣修补。支架管采用多孔硅胶“管中管”。结果 1次修补成功率达87.50%,其中大瘘的修补成功率达86.84%。结论 保证修补皮瓣的血运、合成可吸收线的使用及尿道支架的引流等可提高修补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成形术后尿道皮肤瘘(尿瘘)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8例尿瘘的临床资料,采用Y-V皮瓣成形术进行修补.结果:18例尿瘘修补后16例成功,2例失败,一次修补成功率88.9%.结论:采用Y-V皮瓣技术进行尿瘘修补,可提高尿瘘修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尿瘘是尿道下裂行尿道成形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15 %~30%[1].目前,修补尿道皮肤瘘的方法较多,各种手术方法的尿瘘修复成功率也不尽相同.为提高尿瘘修复成功率,近年来我们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行阴茎带蒂纵行内翻皮瓣法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瘘7例,均一次修复成功,术后无复发,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去表皮皮下组织瓣交叉覆盖技术应用于尿道瘘修补术中的效果.方法 病例分两组,实验组为从2010年2月~2011年1月共40例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瘘患者,在尿道瘘修补手术中采用去表皮皮下组织瓣交叉覆盖尿瘘修补后关闭瘘口;对照组为从2009年1月~2010年1月共50例患者,行常规三层缝合法尿道瘘修补术.结果 随访3~12个月,实验组40例术后1例出现尿瘘,对照组50例术后8例出现尿瘘.结论 在尿瘘修补手术中,采用去表皮皮下组织瓣交叉覆盖技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术后尿道瘘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横截包皮带蒂岛状皮瓣一期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效果,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采用横截包皮带蒂岛状皮瓣一期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56例,其中阴茎头型14例,阴茎体型32例,阴囊型10例。结果:一次性手术成功42例(75%)。手术后出现尿瘘16例(28.6%),其中6例于手术后3月内尿瘘自愈,8例于手术6个月后行尿瘘手术修补治愈。2例尿道裂开,6个月后行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愈。无1例出现尿道狭窄。结论:横截包皮带蒂岛状皮瓣一期成形术是治疗尿道下裂的一种较好的基本手术方法,术中保证带蒂岛状皮瓣良好的血供和术后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尿道下裂术后多发尿瘘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多发尿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多发尿瘘32例。对于直径<2mm的瘘孔采用单纯三层缝合法,>2mm采用局部皮瓣修复,其中Z形皮瓣修复瘘孔10个,Y-V皮瓣15个,旋转皮瓣18个,对于反复手术、瘘孔大或多个彼此邻近的瘘孔且局部瘢痕明显的复杂性尿瘘,则切除瘘孔及瘢痕组织并行尿道重建术,应用阴茎背侧皮瓣尿道成形2例,阴囊皮瓣尿道成形4例。结果除1例应用局部皮瓣修复、1例应用阴囊皮瓣尿道重建因皮瓣远端坏死再次出现尿瘘外,其余均获满意效果。结论根据尿瘘大小、部位及局部具体情况,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选择血供丰富皮瓣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多发尿瘘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先天性尿道下裂术后阴茎尿道瘘修补术式。方法 转移瘘孔附近皮瓣修补尿道瘘。结果 本组 4 1例 ,一次手术成功 39例 ,2例因感染导致尿道瘘复发 ,一次手术成功率为 95 1%。结论 本术式转移皮瓣血运良好 ,瘘孔的尿道侧缝合口与皮肤侧缝合口错开 >6mm ,抗炎症反应能力较强 ,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4.
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总结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处理方法 ,提高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修复成功率。方法 :报告 32例尿道下裂术后 34个瘘孔采用不同修补方法的结果。结果 :采用尿道扩张法成功 3例 ,不留缝线修补法 2 4个 ,成功2 3个 ,改良Thiersch二期尿道成形术 7个 ,成功 5个。总成功率 91.2 %。结论 :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处理应根据瘘口的大小及局部皮肤情况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 ,其中不留缝线修补法操作简单 ,成功率高 ,是较为理想的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横行带蒂包皮瓣与阴囊L形皮瓣法治疗尿道下裂的经验,提高一期修复尿道下裂的成功率.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间,应用横行带蒂包皮瓣法行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12例,应用阴囊L形皮瓣行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3例.结果 随访6~24个月.15例患者中,一期治愈13例.术后发生尿瘘1例,经尿瘘修补术治愈.尿道外口狭窄1例,经尿道扩张后治愈.结论 应用横行带蒂包皮瓣与阴囊L形皮瓣法行一期尿道成形术是治疗尿道下裂的较好术式.最佳的手术方式、认真的手术操作、合理的术后包扎是提高尿道下裂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修复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先天性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治疗水平。方法1992年8月~2007年7月,收治37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患者,年龄4~22岁,平均9.2岁,其中瘘口位于冠状沟处3例,阴茎体部21例,阴茎阴囊交界处11例,会阴部2例;总瘘口48个,直径4mm以内22个,4mm以上26个。采用瘘口切开缝合 倒V形皮瓣转移覆盖、阴囊纵隔皮瓣翻转、尿道成形术等方法修复。结果1次修补成功29例,总成功率78.4%。随访3个月~5年,均排尿正常,尿线有力,阴茎外观满意。结论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修复有多种术式,应根据尿瘘的大小、部位、数量和局部条件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游离移植物口腔粘膜在各型尿道下裂中尿道重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游离移植物口腔粘膜移植于阴茎腹侧白膜表面,固定.成为重建尿道一部分,以弥补尿道板的发育欠佳及阴茎弯曲纠正后尿道缺损过长、再次手术材料缺乏等,并综合应用尿道板纵形切开,镶嵌口腔粘膜尿道重建及转移带蒂皮瓣"加盖"方式重建尿道-耦合法尿道成形术.结果 60例各型尿道下裂成形术,口腔粘膜移植物均存活,成为重建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阴茎外形满意,有5例发生尿瘘,术后半年均行尿瘘修补术成功.2例转移皮瓣坏死,换药后愈合.3例尿道狭窄予以定期尿道扩张后治愈,成功率约80%.结论口腔粘膜游离移植物应用于尿道下裂尿道重建有取材方便、易于存活、粘膜厚、弹性好等特点.术后发生尿道狭窄,尿瘘机率小,且适用于各型尿道下裂的尿道重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采用阴茎腹侧阴囊纵隔联合皮管治疗会阴型尿道下裂新方法.方法:从阴茎腹侧和阴囊纵隔取皮瓣,冠状沟下向两侧取与阴茎腹侧皮瓣相连的皮瓣,连续缝合皮瓣并包绕尿管形成皮管,皮管远端穿过隧道与龟头顶端作缝合固定,形成新的尿道.结果:15例中,一次手术成功12例,成功率80%.2例术后尿瘘,1例龟头部尿道狭窄.结论:阴茎腹侧阴囊纵隔皮管,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且尿道开口于龟头顶部,符合尿道下裂的治疗标准,是一种治疗会阴型尿道下裂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尿道下裂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onlayislandflap法治疗 19例尿道下裂患者。保留尿道板 ,包皮环切 ,行阴茎皮肤脱套后纠正阴茎下弯 ,做包皮内板带蒂岛状皮瓣 ,将之与尿道板行U形缝合 ,行尿道成形术。结果 一次手术成功率 18例 ,占 94.74%。尿瘘 1例 ,半年后经行尿瘘修补痊愈。随访 6个月~ 1年 ,无尿道狭窄和尿道扩张。所有病例阴茎下弯完全纠正 ,尿道口位于阴茎头正位 ,阴茎外观好。结论 此法不切断尿道板 ,术后尿瘘、尿道狭窄均很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留置尿道带多侧孔支架管在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复杂性尿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尿道下裂术后复杂性尿瘘患者分别行Y-V成形术、底板纵行切开卷管成形术、矩形皮瓣成形术及膀胱黏膜尿道成形术.术中放置留置尿道带多侧孔支架管,术后保留留置尿道带多侧孔支架管自主排尿.观察17例患者术后尿瘘修复的临床疗效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17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成功率为100%.17例患者术后随访2个月~1年.术后排尿通畅,尿线粗,尿流正常.无术后创面感染、尿瘘复发及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尿道下裂术后复杂性尿瘘患者术中放置留置尿道带多侧孔支架管有较好的疗效.且自主排尿能及时清除尿道分泌物,降低了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修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