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评价我国中、小学生救护知识的掌握、培训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开展中、小学生救护培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其内容主要涉及救护教育的现状研究、救护能力培训及效果评价两方面,分别占55.56%和44.44%。前者关注救护知识普及中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以及探讨如何进行救护教育,后者涉及救护能力的现状分析、培训方式和效果评价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结论亟待普及中、小学生的救护知识,进行培训是提高中、小学生救护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应根据他们的特点制订不同于成年人的救护培训方案开展培训。  相似文献   

2.
黄兰芷  陈玉英  张正黎 《重庆医学》2013,42(12):1434-1435
当今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各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频发。大学生处于青春活跃的年龄阶段,活动面广、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也较高。对高校大学生普及应急救护技能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是减轻意外伤害、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最有效手段之一,也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我校红十字救护技能培训中心对大学生进行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已经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学生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方法、意义及效果观察.方法 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年级的303名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及青少年常见意外伤害急救知识培训,在培训前后对中学生心肺复苏和常见意外伤害急救知识进行测评.培训结束后每3个月进行1次测评,共随访1年,以确定复训时间.结果 303名中学生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亦缺乏青少年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通过培训,初中组和高中组考核合格率分别由0.7%和13.2%上升至79.2%和88.1%,两组培训前后得分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中组:t=30.61,P< 0.01;高中组:t=21.10,P<0.01);培训后初中组和高中组CPR操作技能考核的合格率分别为95.8%和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培训结束后3、6、9、12个月共4次进行问卷测试,培训后3个月与培训后即刻急救知识测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3个月初中组和高中组测试成绩均较培训后即刻明显降低(均P< 0.05),培训后第12个月测试成绩与培训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学生普遍缺乏CPR等相关知识,初中及高中生经培训后均能掌握CPR操作,建议尽快、尽早将CPR等急救知识纳入中学生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卫生突发事件现场救护知识现状与培训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大学生卫生突发事件现场救护知识的培训效果.方法:随机从湖州师范学院抽取123名非医学类大学生,进行为期7 w的突发卫生事件现场救护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大学生对突发卫生事件现场救护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结果:培训前有68.3%的大学生表示曾获卫生突发事件现场救护知识的学习;分别有46.7%、52.5%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很有必要开展培训;58.2%的大学生认为应在大学一年级开展培训;培训前后大学生对突发卫生事件现场救护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差别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100%的学生对本培训的内容和效果表示基本满意或非常满意.结论:在非医学类大学生中开展突发卫生事件现场救护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训效果明显;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且投入较小;建议在全国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开展卫生突发事件现场救护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培训.  相似文献   

5.
楼婷  仲朝阳  柏晓玲  罗忠琛  逄锦 《重庆医学》2018,(7):944-946,949
目的 调查老年人救护知识现状、影响因素及培训意愿,为制订老年人救护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与便利抽样法抽取贵阳市3个城区的488名老年人,用自制老年人救护知识与技能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描述性分析一般情况、培训现状及意愿,救护知识得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救护知识现状:医疗急救电话知晓率最高,为66.6%,其余救护知识知晓率不足20.0%.培训现状及意愿:接受过救护知识培训者仅13.3%.91.9%和94.1%的老年人认为有必要和愿意参加救护知识培训.获取救护知识途径:网络媒介和家人朋友介绍分别占37.5%和22.4%,其次为书报杂志、宣传栏、相关知识讲座.影响因素:经历救护培训者其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优于未经历者;文化程度越高,掌握越好;不同职业掌握情况由高到低分别是专技人员、行政人员、工人、农民.结论 老年人救护知识匮乏,救护培训意愿强烈,政府和有关机构应共同完善急救法和急救培训体系,制订适宜老年人身心特点的救护培训方案,加大老年人的救护培训力度,提高救护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在福利院从事养育工作的人员儿童意外伤害知识掌握现状,为制定减少院内意外伤害事故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本院工作的全体养育人员进行儿童意外伤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养育人员对儿童意外伤害知识掌握不全面,伤害知识来源与获得途径少.结论:加强对儿童意外伤害知识的全面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情境教学法应用于《航空救护》课程的实践能力培养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中国民航飞行学院2017级空中乘务专业学生94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A组),应用航空救护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情境模拟实践教学法;另一组为对照组(B组),应用航空救护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常规示教室实践教学法;分析两组空乘学生对航空救护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应激状态下处理紧急航空事件的实践操作能力。结果:两组间航空救护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当,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应对航空急救事件的实践操作能力实验组(A组)明显优于对照组(B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情境教学法应用于《航空救护》课程存在一定的优势,对培养空中乘务员在应激状态下应对航空器急救事件的救护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也是民航院校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一种创新,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长沙市学龄期儿童意外伤害知识与危险行为及其相关性,为制定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2所长沙市小学866名6~12岁小学生进行意外伤害知识及近6个月内危险行为发生现状的调查。结果:学龄期儿童的意外伤害知识的得分为11.83±2.38,儿童意外伤害知识水平在儿童年龄、父母受教育程度及自出生至今中等程度意外伤害史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的年龄、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自出生至今儿童中等程度意外伤害史对儿童意外伤害知识影响显著。意外伤害危险行为的得分为17.61±10.35,儿童意外伤害危险行为在儿童性别、出生时父亲年龄、父母婚姻状态、和谁居住、中等程度意外伤害史及接受医疗诊治史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出生至今儿童中等程度意外伤害史、父母的婚姻状况、儿童性别对儿童意外伤害危险行为影响显著。儿童的意外伤害知识水平与危险行为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P>0.05)。结论:学龄期儿童对意外伤害相关知识认识不够,且危险行为也较为普遍。研究指出了儿童意外伤害知识及危险行为相关影响因素,对控制与干预儿童意外伤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太原市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分析各类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方法太原市六城区两郊县区共2376名小学生,进行"太原市小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自填。对其中有关意外伤害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在2376名小学生中,共有1166人发生过意外伤害,占调查人数人数的49.07%,发生意外类型中前三位分别为:坠落及跌伤、物体砸伤与碰伤及动物咬伤,溺水的发生率最低。在发生过意外伤害的人中,共有589人次出现了各种伤害结果,占发生伤害人数的50.3%,在所有伤害结果中,前三位为:皮肤破损与出血、割伤刺伤及捅伤、骨折或关节脱臼,失去手、脚的部分或全部发生率最低。经χ2检验,男孩的意外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女孩(χ2=63.107,P<0.05),城区的意外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郊区,二者有统计学意义(χ2=7.254,P<0.05)。结论太原市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高,类型复杂,严重地威胁着小学生的生命健康,应尽快采取措施,减少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教育模式在护士本科学生教学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护理学院2013级两个班护理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5名。实验组采用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教育模式进行培训,对照组使用传统授课方式进行培训。比较教育前后两组学员对糖尿病并发症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满意度和自信心差异。结果:实施糖尿病并发症培训后,与培训前比较两组学员在糖尿病并发症知识掌握程度有明显提高。培训后两组学员学习满意度和自信心比较有明显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糖尿病并发症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够提高学生对开展患者糖尿病教育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不同职业群体对应急救护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对呼和浩特市不同职业的3300名市民进行应急救护知识的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呼和浩特市不同职业群体的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比例为28.4%,平均正确率为53.5%,正确率达到60%以上的比例为32.4%。应急救护知识正确率的影响因素包括:职业、受教育程度、来源地、性别、年龄,其中,职业对正确率最具影响力。结论:建议红十字会制定培训规划,增加培训经费,规范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结合健康教育并借助行业管理模式模式强化培训考核。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四平市群众性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健康教育,观察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根据儿童自然前往免疫门诊受种情况,连续选取1100名免疫门诊进行预防接种儿童的家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3人,对照组537人,对照组家长采用既往口头问答的宣教方式,观察组家长通过向其提供各种系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跟踪观察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识掌握程度。最终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免疫规划知识问卷调查。结果:两组家长得分与健康教育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并且观察组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识掌握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免疫服务满意度方面,对照组儿童家长与健康教育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家长与健康教育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儿童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其对于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可明显提高疫苗接种率和群众对免疫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媒体与互动式教学法在新护士手术配合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选取2012年6月前后来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配合培训的新护士13名和14名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士实施常规带教.观察组将多媒体与互动式教学法引入带教中.对两组护士理论知识、操作能力进行考核.结果:经过带教,两组护士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考核得分均明显提高,其中观察组护士提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护士手术配合培训中引入多媒体与互动式教学有利于新护士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PBL教学法在脊柱外科培养护生循证护理思维模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7年12月,选取在本校100名脊柱外科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计算机随机抽取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应用PBL教学法,对比两组知识掌握水平以及培训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学生知识掌握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学生知识培训满意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脊柱外科培养护生循证护理思维模式采用PBL教学法可保证培训质量,提升培训满意率,值得在临床培训范围内进行普及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JCI标准下的无缝化全程护理流程对提高我社区住院病人的生活护理质量和降低意外伤害方面的成效.方法 将149名住院患者按照体现JCI理念的无缝化全程护理流程的培训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进行常规生活护理,试验组进行无缝化全程护理.采用自创调查问卷的方法对两组病人的生活护理情况和意外伤害结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我社区护理人员经过正规培训后,住院患者意外伤害率有所下降,生活护理照护及健康宣教较培训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结论 创建全新的社区型JCI无缝化全程护理流程,进一步提升住院病人的生活护理质量、健康宣教的有效性及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等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闵行区莘庄镇小学生意外伤害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学校开展意外伤害健康教育及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闵行区莘庄镇1500名小学生.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高年级当场填写,当场收回;低年级(三年级及以下)采取家长同学生一起填写,次日收回.应用Epdate3.0进行数据录入,SAS8.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500名学生的意外伤害发生率是11.73%,男女生分别为12.97%和10.67%.影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学生的年龄、性格、是否能集中精力学习或做事、学习成绩、是否与父母经常沟通、学生做错事时父母采取的行为、父亲职业、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学生认为意外伤害是否可以预防、外出时是否告诉父母去向、过马路时是否看交通灯、是否感到作业难.结论 闵行区莘庄镇小学生存在多种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学校及其他部门应就危险因素对学生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邵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3):460-461
目的探讨在大学生中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救护知识培训的教学研究。方法随机从湖州师范学院抽取200名本科大学生,分2个大班进行为期13周(每周2个学时)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救护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救护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结果培训前有48.3%的大学生表示曾了解一些卫生突发事件的知识;分别有40.7%,59.3%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很有必要开展培训;培训前后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救护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有极显著性统计学差别(P〈0.001);100%的学生对本培训的内容和效果表示基本满意或非常满意。结论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救护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训,教学效果明显;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且投入较小;建议在全国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救护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培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城市社区居民掌握应急救护的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2012年1~7月对合肥市293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现状不佳,对培训需求高,急救培训能够影响社区居民在紧急情况的行为选择。结论重视社区居民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通过加大投入、制定标准化培训模式,促进社区居民自救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和分析子宫肌瘤健康教育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方法:通过对该院接收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健康教育中应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分析两组疾病认知程度、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护理依从性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为95.0%、健康知识掌握度为97.5%、护理依从性为95.0%,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为972.5%、健康知识掌握度为77.5%、护理依从性为75.0%,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十分显著(JP<0.05).结论:子宫肌瘤健康教育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够明显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及健康知识掌握度,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后延续护理模式对促进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本院产科住院分娩,出院后接受产后延续护理服务,排除不宜进行母乳喂养的223名初产妇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分娩,排除不宜进行母乳喂养、但未接受产后延续护理的289名初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产后延续护理后两组母乳喂养情况以及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9,P<0.05);观察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2,P<0.05)。结论:产后延续护理模式可以促进母乳喂养,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