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故为“后天之本”。脾主升,胃主降,升者升其清阳、降者降其浊阴,脾升则健,胃降则和。所以脾胃的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功能的主要环节,也是人体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本文就脾胃升降学说在临床的运用作一简介。1 脾胃是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的升降纳化是脾胃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胃  相似文献   

2.
《素问·六微旨大论》载:“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说明升降出入主宰着机体的一切功能。这其中以脾胃升降功能最为重要。脾胃同居中州,脾属脏为阴,藏而不泻,其性主升,升则为阳,阳气升则水谷精微赖以转输”。胃属腑为阳,泻而不藏,其性主降,降则为阴,水谷之气得以下行。叶天士说:“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相似文献   

3.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是脏腑经络之阴阳气血运动的基本过程。如肺之宣降,脾升清,胃降浊,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肝胆之生发疏泄,谐调内外等,都是这一过程的具体体现。升降平常,出入有序,则阴平阳秘,形神康健;升降出入紊乱则必然导致机体的内环境、外环境以及内外环境之间平衡失调,而发生种种病理变化。若肺失宣降则气逆喘咳;胃失和降则嗳腐呕恶;脾不升清则腹胀便溏;肝不条达则胸闷胁痛;心肾不交则惊悸梦遗等。所以《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相似文献   

4.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是脏腑经络之阴阳气血运动的基本过程。如肺之宣降,脾升清,胃降浊,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肝胆之生发疏泄,谐调内外等,都是这一过程的具体体现。升降平常,出入有序,则阴平阳秘,形神康健;升降出入紊乱则必然导致机体的内环境、外环境以及内外环境之间平衡失调,而发生种种病理变化。若肺失宣降则气逆喘咳;胃失和降则嗳腐呕恶;脾不升清则腹胀便溏;肝不条达则胸闷胁痛;心肾不交则惊悸梦遗等。所以《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相似文献   

5.
升清法是根据人体气机有升有降而确立的。《素问·六微旨大论》云:“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人体升降出入一旦发生障碍,则可发生多种疾病,而应用升清降浊法又可以  相似文献   

6.
罗广波  邓志远 《新中医》2014,46(8):227-228
<正>一气周流,即气血津液正常运行,升降出入无异常。其升降枢纽在于脾胃。脾土左升则肾水温升化肝木,肝木升而化心火;胃土右降则心火凉降而化肺金,胃降则肺降,胆木亦随之而降。脾为生血之本,胃为化气之源。气统于肺,其在脏腑曰气,在经络曰卫;血统于肝,其在脏腑曰血,在经络曰营[1]。太阳经气,寒水也,寒为太阳经气之所化。太阳经气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膀胱,且太阳为六经藩篱,故太阳统领六经。太阳本病辨证,不离营卫二气。肝藏营血,肺主卫气,太  相似文献   

7.
宋鸿元 《四川中医》1995,13(11):5-6
古人对机体内的升降功能极为重视.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又说:“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后来王冰在该文后注述:“大窍横者,皆有出入去来之气,窍竖者,皆有阴阳升降之气往复于中”.这是古人对大自然生物的动态分析.说明了升降出入的规律是一切机能活动和物质代谢的重要依据.人体的生理功能固然如此.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全身的阴阳气血以及各脏腑器官的营养转输和废物排弃,全赖升清降浊的的功能作保证.  相似文献   

8.
气机升降,是宇宙运动的一种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天人”本是“相应”的。气机升降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形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  相似文献   

9.
升降为人体气的基本运动形式之一。升降相因是指升降运动有着互为因果的辨证关系。人体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 ,脏腑经络都是气的升降运动场所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不仅推动和激发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而且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中得以具体表现。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 :“非升降 ,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入 ,无器不有。”又曰 :“升已而降 ,降者为天 ;降已而升 ,升者为地。天气下降 ,气流于地 ;地气上升 ,气腾于天 ,故高下相召 ,升降相因 ,而作变矣。”这种升降运动 ,在人体表…  相似文献   

10.
气的升降出入联系全身,经脉不仅是气沟通五脏六腑的通道,其循行方向与所对应脏腑的气机升降方向也是一致的,即足三阴、手三阳经脉从低走高为升,其气机运动也是上升方向;足三阳、手三阴从高走低为降,其气机升降方向也是下降。气机运动有升降出入的变化,经脉循行有向上向下的不同,因此经脉循行的路线即是对应脏腑的气机升降之路,经脉循行方向为气机升降方向,二者一体两面,是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结果。诸升者,统于脾,以脾主升;诸降者,统于胃,因胃主降。肝经上行,肝气以升发为顺,因此肝气上逆的说法是不合气机升降理论的。足三阳经别是胃、胆、膀胱三经之气上行至头的通道。将气机升降与经络学说结合为一,突出了脾胃作为气机升降枢轴的重要性,为临床广泛应用脾胃经穴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脾主升,胃主降,这是脾胃生理功能的重要特性。清代名医叶天士曰:“脾宜升则建,胃宜降则和”。脾胃的升降,对整体气机的出入升降至关紧要,举足轻重。只有脾胃升降正常,人体才能升其清阳、降其浊阴,摄其所需,排其所弃,推陈出新,生化不息。诚如《素问·  相似文献   

12.
<正>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斡旋食物,化生气血,为人体浮沉升降之枢纽。脾升,肝肾亦升,致水木不郁:胃降,心肺亦降,致金火不滞。就其纳谷、运化、升降、出入,生理功能之神妙,全在阴阳变化之中,实为暗合天地之道也。一、脾胃阴阳的对立与统一脾为脏属阴,胃为腑属阳;阴属柔主升,阳为刚主降;降则纳谷,升则运化;升者为阳,阴中之阳升;降者为阴,阳中之阴降。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营  相似文献   

13.
古今论胃唯言其主降,不言其寓升。气之升降既是自然界及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当在胃亦然,故胃既主降,且还寓升,现对其生理、病理及辨证论治等略予探讨。生理方面 (一)从胃的阴阳气化升降看胃腑属阳是与脾脏属阴相对而言,据阴阳之理,胃中有胃阳胃阴,胃气有清有浊。“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素问·六微旨大论》)故胃之浊气下  相似文献   

14.
王铎 《河北中医》2010,32(3):435-436
气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运动形式,只有协调平衡,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肝之疏,肾之封,脾之升,胃之降,肺之宣肃,无一不与升降出入的机制相关。《素问·六微旨大论》有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所以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均与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气机失调有关,尤其是起病卒暴、  相似文献   

15.
<正> 天有阴阳交泰,人有升降出入。脾胃为中土,是五脏之气和全身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胃功能正常,是以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气血津液敷布周身,人体则阴平阳秘,生命安和。笔者认为,人身诸病,皆与脾胃升降之机失常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本文拟对此及其证治探讨如下。1 脾胃为升降之枢 李东垣曾云:“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后天之本。”脾与胃,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一升一降,功能相合,水谷能进,精微能化。脾胃所化之精,再入肝归心,散精于肺,转输于脏腑经络、皮  相似文献   

16.
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运动形式。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若因某种原因导致升降失衡,则病变丛生。治病用药,调整升降,可使脏腑协调,疾病痊愈。历代医家运用升降理论所制之方多疗效卓著。所以,讨论升降法的巧妙运用,对临床遣药组方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1、升肾水降心火肾藏精而为水脏,心藏神而为火脏。《慎斋遗书》说:“心肾相交,全凭升降,而心气之降,由于肾气之升,肾气之升又因心气之降。”说明心肾相交,水火互济才能维持心肾的正常功能。若恣情纵欲,耗伤肾阴,阴精亏损不能上奉于心,心火独亢,则心神摇荡而虚烦少寐。《摄生秘剖》载天王补心丹以治之。  相似文献   

17.
<正>脾胃升清降浊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肺。""天有阴阳交泰,人有升降出入。脾胃为中土,是五脏之气和全身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胃功能正常,是以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气血津液敷布周身,人体则阴平阳秘,生命安合。"《内经》把脾胃等脏器看成生理活动的同一系统,具有升清降浊的作用。脾主升是为了胃降,胃之降是为了脾之升,升降协调是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中医认为,腹为五脏六腑之宫城。脾胃居腹,内为人体后天之本,阴阳气血化生之源;又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脾主升,胃主降,脾气升则健,胃气降则和。只有清气升浊气降,才能气化正常,饮食消化,大便调和。  相似文献   

19.
徐爱华 《光明中医》2011,26(6):1233-1234
脾胃升清降浊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归于肺。""天有阴阳交泰,人有升降出入。脾胃为中土,是五脏之气和全身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胃功能正常,是以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气血津液敷布周身,人体则阴平阳秘,生命安合。"《内经》把脾胃等脏器看成生理活动的同一系统,具有升清降浊的作用。脾主升,是为了胃和降;胃之降,是为了脾之升。  相似文献   

20.
浅谈脾升胃降及其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脾胃是升降运动的枢纽机体内脏的营卫运行、经络贯通、胃肠出入都体现了升降的活动形态。在脏腑的气化过程中,清气主升,浊气主降,清升浊降维持着正常的生理活动。李东垣云:“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