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10年来儿科住院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9284例住院病儿中,死亡102例,病死率为1.09%,其中新生儿期死亡39例,占全部死亡数38.2%,居住院儿童各年龄组之首;构成死因的前三位疾病是肺炎、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及白血病;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的首位死因分别是早产生活能力低下、肺炎和白血病。提示加强围生期保健,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率,重视肺炎、白血病的防治对降低儿科住院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住院儿童死亡原因,死亡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成都市儿童医院1985-1994年住院25078例儿 死亡病例作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总病死率为0.65%,0-岁组病死率最高(1.14%),占各年龄组死亡的81.71%,农村住院儿童病死率(1.48%)明显高于城市(0.41%);10年间病死率呈下降趋势,新生儿疾病占死因首位,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依次列二、三位;新生儿死亡疾病谱中居前三倍的分别是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窒息。结论:通过10年死亡总结分析,明确住院和童死亡原因特点,为儿童疾病的医疗和预防保健部门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有益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2000年太原市某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与漏报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准确掌握我市某区200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是否存在漏报,分析主要死因变动趋势,我们开展了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的漏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5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率:新生儿为9.52%,婴儿为20%,0岁-4岁为20%。(2)5岁以下儿童死亡年龄构成以婴幼儿为主,占到这次5岁以下死亡数的全部,在婴儿死亡中,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数的84%。(3)先天异常,窒息,肺炎,早产为该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提示:要注理妇幼保健工作,特别是孕期及新生儿期保健,健全死亡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4.
陈政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2):697-698
目的探讨住院新生儿疾病原因、死亡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2003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的816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住院的新生儿疾病中前3位依次为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其分别占住院新生儿的28.92%,24.02%,15.69%;病死率分另9为8.90%,6.12%,6.25%。新生儿破伤风仍然存在,病死率亦高,为44.44%。结论只有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产、儿科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实行产、儿科合作,提倡住院分娩,严禁旧法接生,才能降低新生儿及围生儿的病死率,从而降低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消灭新生儿破伤风。  相似文献   

5.
分析2369例新生儿住院病例。新生儿疾病占同期儿科住院病例的12.1%,死亡26例,占同期新生儿住院病例的1.1%,为同期儿科死亡病例的47.2%,发现新生儿疾病发生在1周以内占45.4%,其中以肺炎等感染性疾病为主。新生儿硬肿症、肺炎、窒息、早产是新生儿死亡及后遗症的高危因素。提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倡母乳喂养,建立一支专业医护队伍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减少新生儿发病率及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1996年萧山市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6.23‰、10.02‰和15.36‰,其中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的65.22%,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数的62.22%。5岁以下儿童前四位死因为意外事故,新生儿疾病,先天畸形和呼吸道疾病。新生儿前四位死因分别为出生窒息,早产、肺炎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河南省三门峡市2004~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原因及发展趋势,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04~2013年死亡的1295例5岁以下儿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4年的11.81‰下降到2013年5.26‰,各年度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004~2013年新生儿死亡数占婴儿死亡数的78.65%~65.96%,婴儿死亡数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的90.82%~78.43%,1~4岁儿童死亡数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的9.20%~21.67%。结论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出生窒息和肺炎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巩固健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水平、提高危重患者急救能力、普及妇幼保健知识等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分析应城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病人死亡年龄、入院后死亡时间、死亡疾病、病死率及其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01-2011年儿科21 182例住院病人中150例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1-2011年儿科住院病人中死亡150例,病死率为0.71%;总体呈下降趋势;以新生儿病死率最高,占总病死率的69.33%;住院1~3d死亡124例,占死亡总数的82.67%;2007-2011年住院病人病死率明显低于2001-2006年(P<0.01)。主要死亡疾病:新生儿期以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为前3位死亡病因,婴幼儿期以支气管肺炎为主;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死亡疾病不尽相同。结论降低儿童病死率的关键是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和窒息的发生、防止呼吸道感染、提高医务人员急诊抢救水平、减少意外事件发生。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了解儿童死亡疾病的变化规律,采取不同的疾病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儿童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郑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掌握郑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现状,探索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2000年至2003年郑州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报告卡进行汇总、整理并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1.5版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3598例,死亡率为1.667%;其中新生儿死亡2393人,死亡率为1.109%;婴儿死亡3099例,死亡率1.436%。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7.23%,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6.14%。2003年较200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22.82%。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顺位依次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肺炎、意外窒息和先天性心脏病。结论:控制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在于控制新生儿死亡,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提高产科和儿科诊疗能力,预防出生窒息、肺炎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2000年611例新生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新生儿死亡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成都市2000年6ll例死亡的新生儿进行分析。结果:成都市2000年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49.67%,占婴儿死亡的68.58%。新生儿死亡原因顺序: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肺炎、先天异常、意外窒息。结论:减少新生儿死亡是降低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加强图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加强肺炎标准病例管理是减少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1989~2003年儿科住院病例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邵阳地区患儿死亡的疾病变迁及年龄构成、城乡分布情况,指导儿童预防保健。方法 对1989~2003年儿科住院死亡病例(744例)进行分析。结果 (1)年龄愈小死亡率愈高,尤以新生儿为甚;(2)致死疾病前5年以肺炎、硬肿症、破伤风为主,中间5年以肺炎、窒息、破伤风为主.后5年以窒息、肺炎、颅内感染为主;(3)中毒呈上升趋势;(4)农村病死率明显高于城市。结论 降低儿童病死率重在预防呼吸道感染,加强围产期的保健及降低意外伤害,提高农村人口的卫生保健知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测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主要死因及变化规律,探讨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浏阳市1996~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8.30%o、14.51%。、10,02%。,2005年与1996年相比较,三率分别下降了43.21%、53,51%、61.98%,下降速度较快,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χ^2=35.71,P=O.000)χ^2=50.89,P=O.000,);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9.10%,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4.78%,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9.28%,1~4岁儿童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20.22%;主要死因顺位依次为意外、肺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出生窒息;意外死亡率高达333.24/10^5,呈上升趋势。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加强健康教育,减少儿童意外死亡;采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降低先天异常的死亡率;加强肺炎防治,降低肺炎死亡率:提高围产保健和产科质量,降低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肺炎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儿科住院病人的1/3。小儿肺炎死亡数占整个儿童死亡数的1/5以上,是我国小儿第1位死亡原因。婴幼儿死亡率更高。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在于对重症肺炎的早期识别及救治,本文谈谈笔者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4.
肺炎是小儿常见病之一。也是婴儿和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北京儿童医院统计肺炎病儿的死亡数占住院病儿总死亡数的32%。四川省对20个医院小儿住院病人的死亡分析表明肺炎的病死率最高(43%)。为探讨小儿肺炎死亡的有关原因,加强儿童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本文收集我院1978年1月至1984年4月,6年4个月儿科住院病人中肺炎死  相似文献   

15.
2000—2005年韶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韶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妇幼卫生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全国统一制定儿童死亡报告卡,建立城市和农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以市妇幼保健机构为中心,逐级上报死亡资料。结果:全市6年平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4.39‰,婴儿死亡率为12.10‰,新生儿死亡率为8.62‰;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以新生儿为主占59.91%;5岁以下儿童和婴儿死亡前五位死因为出生窒息、肺炎、早产低体重、先天异常、腹泻。结论:6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全省水平,政府应引起高度重视,提出进一步完善新生儿急救网络、加强儿科和产科携手合作、降低先天畸形患儿发生、加大农村妇幼卫生建设等措施,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患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医疗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150例儿科住院患儿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2008年儿科住院患儿病死率分别为1.30%、1.12%、1.34%.150例死亡患儿中新生儿70例,占46.67%,死因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占90.00%(63/70);其次为血液系统疾病,占5.71%(4/70);婴幼儿死因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占47.62%(30/63);其次为神经系统疾病,占28.57%(18/63).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死因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占70.59%(12/17).结论 新生儿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是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患儿的主要死因.应加强孕期保健,积极控制产科不利因素,产科、儿科医师合作,提高分娩技术及复苏水平,减少窒息及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改善保健措施;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从而有效降低儿童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因呼吸道感染引起肺炎(1y以前患支气管肺炎较多见)者甚多,且为儿科今常见的疾病。我们就1862例控幼儿急性肺炎作回国性调查分析。报告如下。l临床资羽我院1980年1月~1990年12月,以1862例4岁以下(不合新生儿)因急性肺炎住院丕幼儿统计:男性1161例,占62.习%;女性70豆价,占37.6%。男女比例为且.7:且。<且。(不含新生儿)在此为1069例,占57.4%;>ly~4y为793例,占42.6%。治《1753例,占94.l%;好转训例,占3.4%;死亡45例,占2.利%。死亡儿童中,ly内婴幼儿30例,占死亡66.7%。2结果急性肺炎各症状Z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长春市儿童医院27年来住院儿童死亡原因和病死亡率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长春市儿童医院1981—2007年住院所有死亡病例病历分析。结果:27年来收治住院患儿246216例,死亡3822例,病死率为1.55%。病死患儿年龄构成:新生儿52.95%,婴儿36.61%,幼儿5.15%,学龄前儿童1.98%,学龄儿童2.16%。男女比例3.00:1。各年龄段病死率逐年下降。死因顺位前3位: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先天性畸形。结论:近10年尤其是近5年人民生活水平及医院诊疗水平提高,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患儿病死率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东河区2005年10月至2007年9月0~4岁监测儿童死亡原因,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儿童特别是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监测地区2005年10月至2007年9月0~4岁儿童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死亡儿童中,新生儿80例,占81.63%,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死因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畸形,新生儿死亡以新生儿出生重度窒息、先天异常为主;其它年龄儿童18例,占18.37%,其它儿童死因以肺炎和意外伤害为主。结论:加强孕期保健预防窒息、早产、防止孕期感染,做好针对性筛查,预防先天畸形的发生,预防意外伤害发生等是降低0~4岁儿童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分析我院1981~1992年病死小儿211例临床资料,结果表明,历年来病死率呈下降趋势;冬春季节病死率较高;1岁以内占88.15%,其中新生儿占44.55%;本组小儿死亡数较高的前10位病种的住院例数占同期住院总例数的47.82%,死亡数却占86.73%,其中直接死于感染性疾病或原发病合并感染的占96.17%。提示降低小儿病死率的关键在于1岁以内小儿尤其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