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葛根素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6例(66眼)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应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B组应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同时,应用葛根素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情况.结果:A组33例(33眼)患者经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后,45.5%视力提高,B组33例(33眼)患者经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葛根素治疗后,69.7%视力提高.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葛根素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半导体激光、氩激光、532nm激光经瞳孔光凝兔眼视网膜的组织学反应。方法 灰兔5只,每眼以视神经乳头为界分成上、下两个术区,分别经瞳孔用半导体激光、氩激光或532nm激光照射视网膜,每眼均有半导体激光术区。半导体激光、氩激光、532nm激光功率分别为100~300、90~110、100~200mW,脉宽分别为02、01、01s,光斑直径均为200μm。结果 肉眼见半导体激光光斑比氩激光、532nm激光光斑更灰白。形成相似的光斑,半导体激光能量密度为氩激光、532nm激光的3~4倍。光镜下3种激光轻、中度光斑的表现相似,主要影响色素上皮、视细胞层和内外颗粒层;重度光斑表现不同,半导体激光致脉络膜、巩膜内层损伤,视网膜内层影响不大;氩激光、532nm激光使视网膜全层结构混乱,脉络膜改变不明显。透射电镜下见半导体激光光凝致脉络膜毛细血管闭塞,视网膜内界膜正常;氩激光、532nm激光光凝后色素上皮细胞内溶酶体功能活跃,双极细胞空泡变。结论 半导体激光视网膜、脉络膜的吸收率为氩激光、532nm激光的14,光凝时不易掌握合适的反应程度,常规视网膜光凝治疗时,应该选用氩激光或532nm激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能量氩离子激光防止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 将116例116只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1周手术区结膜或角膜缘出现新生血管胚芽的患者分为3组:(1)低能量氩离子激光光凝组(A组)56例,功率0.1~0.15 W;(2)常规能量氩离子激光光凝组(B组)30例,功率0.2~0.3 W;(3)对照组(C组)30例,不行光凝.结果 随访1年,A、B、C组胬肉术后复发率分别为7.1%、10.0%、33.3%.激光治疗后A组患者结膜充血、结膜灼伤、结膜充血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 低能量氩离子激光照射封闭胬肉术后1周新生血管胚芽,为防止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光治疗后胬肉早期新生血管胚芽、结膜灼伤、结膜出血等局部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激光光凝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C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24例24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14只眼,采用单纯激光光凝治疗组;联合组10只眼,先行周边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术后2 d给予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治疗,注射后5~7 d给予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及中周部网膜播散性光凝治疗,根据黄斑水肿情况进行玻璃体腔重复注射,根据视网膜面新生血管情况进行补充光凝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黄斑总体积(TMV)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4、8和12周联合组BCVA平均值均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8和12周联合组CRT、TMV平均值均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联合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疗效优于单纯激光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半导体激光光凝联合广视野镜倒像装置系统治疗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0例60只眼,采用半导体激光光凝联合广视野镜倒像装置系统治疗,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率、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 60只眼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52只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8只眼视力不变。一次性复位52只眼(86.7%),未复位8只眼(13.3%)。结论采用半导体激光光凝联合广视野镜倒像装置系统进行视网膜脱离手术使一次性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目的:微脉冲低能量激光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1年随访结果,分析其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OCT诊断为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伴玻璃膜疣的患者23例26只眼,于黄斑部玻璃膜疣处进行微脉冲低能量激光光凝,光斑直径100μm,能量:150~3 500 mW,微脉冲方式200 ms中含100个微脉冲,一个微脉冲含200μs出光和1 800μs间隔,负载系数  相似文献   

7.
氩激光光凝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氩激光光凝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预后的影响,随机选择23例(23只眼)经一般药物和氩激光光凝治疗(光凝组),16例(16只眼)给予一般药物而未予光凝治疗(对照组),比较分析其视力预后、眼底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改变。结果,光凝组与对照组的视力预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光凝组促进眼底出血吸收的有效率(91%)较对照组(62%)有显著性差异(P<0.05)。光凝组大部分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封闭而无扩大;对照组大部分无灌注区有扩大。说明光凝治疗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视力预后影响不大,但可以促进眼底出血吸收,封闭毛细血管无灌注区,从而预防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1例150只眼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2例76只眼,采用激光光凝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69例74只眼,采用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94.7%;治疗组72.9%,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视网膜循环时间(retina circulation time,RCT)为(5.11±1.2)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2只眼出现硬性渗出,不良反应发生率3.85%;对照组7例出现胃肠道反应,4例发生过敏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1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光凝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氩离子激光、5%和10%负载循环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对符合DME患者121例145只患眼,随机分为3组,氩离子激光组40例49只眼、5%负载循环阈下微脉冲激光组44例50只眼和10%负载循环的阈下微脉冲激光组37例46只眼。行黄斑水肿区的局灶或格栅样激光光凝,分别于光凝前及光凝后1,3和6个月随访视力、FFA和OCT。对比三种激光治疗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氩离子激光组视力提高者11例11只眼(占22.4%),视力稳定者20例27只眼(占50.1%),视力下降者9例11只眼(占22.4%);5%和10%负载循环阈下微脉冲组视力提高者分别为9例10只眼(占20.0%)、8例11只眼(占23.9%),视力稳定者分别为21例29只眼(占58.0%)、22例24只眼(占52.2%),视力下降者分别为8例11只眼(占22.0%)、4例11只眼(占23.9%)。治疗后FFA显示氩离子激光组、5%和10%负载循环阈下微脉冲组水肿完全消退者分别为14例14只眼(占28.6%)、10例11只眼(占22.0%)和9例10只眼(占21.7%),水肿部分消退者分别为19例24只眼(占49.0%)、23例28只眼(占56.0%)和21例28只眼(占60.9%),水肿加重者分别为7例11只眼(占22.4%)、11例11只眼(占22.0%)和7例8只眼(17.4%)。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其中局限性水肿者激光治疗后视力提高优于囊样水肿和弥漫水肿。结论氩离子激光同阈下微脉冲激光均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有效,但三组在疗效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氩激光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浅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33例33只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浅脱离施行氩激光治疗,激光波长514.5 nm,功率0.2~0.3 W,光斑直径75~100μm,照射时间0.1 s,360°封闭,光凝斑反应1~2级.比较黄斑裂孔性视网膜浅脱离封闭的成功率及光凝前后视力.结果 25只眼一次光凝成功(占75.8%);6只眼二次光凝成功(占18.2%),2只眼二次光凝后未能复位,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气液交换注入全氟内烷混合气体后复位.随访12~17个月,平均(14.5±2.3)个月,光凝后视力提高5只眼(15.2%),视力不变24只眼(72.7%),视力下降4只眼(12.1%).结论 氩激光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浅脱离成功率高且能有效保持患眼视力,尤其适用年老体弱患者,可于门诊开展治疗.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黄斑水肿的氩绿激光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斑水肿氩绿激光治疗的疗效。方法:对47例糖尿病患者的62只黄斑水肿眼,根据黄斑水肿的范围和程度的不同,应用Novus2000型546nm氩绿激光,分别手后极部,行“C”型光凝,格栅光凝或直接光凝微血管瘤。依眼底病变的程度分为3组:第1组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Ⅱ-Ⅲ期),眼底病变较轻,行单纯行黄斑部氩绿激光光凝。共14眼;第2组为增殖前期或增殖期(DRⅢ-Ⅳ期),行全视网膜光凝合并黄斑部光凝,共43眼,第3组为DRⅤ-Ⅵ期,插黄斑光凝加部分视网膜光凝加玻璃体手术,共5上,随诊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眼底和视力。根据眼底病变的程度不同,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期激光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结果:第1组14眼中,10眼(71.4%)激光治疗后水肿消失,视力提高>2行,FFA示黄斑部微血管瘤基本消失,黄斑水肿消退;第2组43眼,患眼一旦出现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进行激光治疗,其中27眼(63%)视力提高>2行,FFA示黄斑部渗漏消失;第3组5眼视力3无提高,三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本结果提示黄斑水肿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视网膜病变越轻,黄斑水肿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黄斑白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联合倍频Nd:YAG激光(532 nm)治疗黄斑白孔的解剖复位和功能恢复.方法 高度近视黄斑白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7例17只眼,行单纯玻璃体腔注气4例,玻璃体手术联合长效气体填充3例,联合硅油填充10例,硅油取出时间平均4.9个月;黄斑孔缘视网膜光凝法7例,黄斑孔底部色素光凝法10例.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1个月.结果 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14例(82.4%),2-3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3例(17.7%),随诊期间所有病例视网膜均复位,总复位率100%.术后视力提高者9例(9/17),占52.9%;不变者6例(6/17),占35.3%;下降者2例(2/17),占11.8%.黄斑孔缘视网膜光凝法治疗的患者中,视力提高者2例(2/7),占28.6%;视力不变者4例(4/7),占57.1%;视力下降者1例(1/7),占14.3%.黄斑孔底部色素光凝法治疗的患者中,视力提高者7例(7/10),占70.0%;视力不变者2例(2/10),占20.0%;视力下降者1例(1/10),占10.0%.结论 高度近视黄斑白孔视网膜脱离手术复位后联合Nd:YAG激光(532 nm)封闭黄斑白孔可提高手术成功率,维持或恢复视力.两种黄斑孔光凝法分别用于不同状态下的黄斑白孔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氩激光小梁成形术对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应用进口氩激光机,对65例不同类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79只患眼进行光凝治疗。选用氩蓝激光,光凝部位选择在小梁网功能和非功能部位交界处。年迈体弱患者9例(15眼)分二次光凝,每次光凝范围180°,光凝50~60点;余56例(64眼)一次性360°光凝90~120点。结果治疗后随访3~36个月,平均24个月。眼压:67眼(84.8%)稳定在20.5mmHg以下;12眼(15.2%)仍超过25.8mmHg。视野:66眼(83.5%)无明显变化;7眼(8.9%)中心暗点扩大;6眼(7.6%)周边视野缩小。视力:8眼(10.1%)提高;5眼(63%)下降;余无明显变化。结论氩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效果良好,原发性和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均为激光治疗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氩激光光凝裂孔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视网膜裂孔的早期发现和氩激光光凝对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作用。方法 对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3年 6月间早期发现并采用Novus 2 0 0 0型眼科氩离子激光机光凝治疗的视网膜干性裂孔、视网膜周边变性合并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裂孔合并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同时存在周边视网膜变性裂孔共4 5例 5 8眼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经过 3~ 2 4个月随访 ,裂孔封闭 5 4眼 (93 1 0 %) ,经激光封孔失败后改行视网膜冷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术 4眼 (6 89%)。全部病例术后视力不变或略有改善。结论 及早发现并应用氩激光光凝视网膜裂孔能有效地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倍频Nd∶YAG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性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伴有黄斑水肿患者68例110只眼,采用倍频Nd∶YAG激光光凝治疗黄斑区,根据患者不同的黄斑水肿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激光参数与光凝方法。术后3和6个月,观察患者视力恢复;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黄斑水肿消退情况;并进行荧光血管造影。结果患者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恢复,不同类型的黄斑水肿(局部水肿型、弥漫水肿型、囊样水肿型)激光治疗后,黄斑水肿皆减轻,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倍频Nd∶YAG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区水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联合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80例80只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常规行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眼压、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激光光凝组(激光组)和芪明颗粒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组(联合组),分别为40只眼。随访期间采用治疗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以12个月为疗效判定时间点,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的变化情况。结果 12个月随访时,激光组、联合组激光光凝的平均次数分别为1.9、1.4次,联合组激光光凝次数少于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联合组患者较治疗前视力预后有效率分别为4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联合组患者CRT较治疗前分别减少了(90.7±19.6)、(126.2±30.6)um,与治疗前的CR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27,26.085,P〈0.01)。结论芪明颗粒联合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BRVO合并黄斑水肿可以减少重复激光光凝次数,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