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由于后鼻镜检查鼻咽部并不充分,许多腺样体增殖病例被漏诊及误诊。目前成人鼻咽部肿块很易使人联想到鼻咽癌。为探讨成人腺样体增殖的临床及病理学诊断,评价鼻内诊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式,作者选择35例年龄在20~42岁间腺样体增殖病例进行研究,主要症状为鼻后溢液、头痛、鼻阻、鼻咽炎、鼻音或打鼾,症状持续2~13年,许多病例都进行过药物及手术治疗。用30°,4 mm鼻内诊镜查鼻咽部肿块,采取经鼻内诊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腺样体切除术在常规全身麻醉下进行,用腺样体刮匙刮出大部分,剩余组织则在鼻内诊镜下用钳夹  相似文献   

2.
传统腺样体切除术后腺样体残留情况调查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体统的腺样体手术为腺样体刮除术,为非直视下的手术,虽然多数患者手术后症状得得缓解,但临床上也常常看到手术后短时间内症状复发或者缓解不彻底的患儿,这类情况往往和腺样体手术切除不彻底有关。本院自2003年1月-2004年9月间对腺样体切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患者,以鼻内镜观察记录腺样体残留情况,对初次手术患者在进行传统腺样体刮除术并止血后,立即进行鼻内镜检查,了解腺样体残留情况并进行鼻内镜下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腺样体疾病对儿童的听力、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长发育以及认知行为有着十分广泛且重要的影响。本文就腺样体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腺样体疾病对儿童的听力、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长发育以及认知行为有着十分广泛且重要的影响.本文就腺样体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6.
对 4 6例 1~ 11岁 (6 8% <3岁 )的患儿 (均有复发性或持续性中耳炎和腺样体肥大或鼻窦炎的症状 )行鼓膜切开置管术和腺样体刮除术并行腺样体组织和中耳渗液培养。对 18例仅有腺样体肥大而无中耳或鼻窦疾病 ,因出现呼吸道阻塞症状的患儿行腺样体刮除术 ,并对刮除的腺样体组织作同样培养。研究发现 ,研究组 4 6例培养菌有 2 0例 (55% )均获得 3种菌中的 2种或 3种 ,而对照组中 8例患儿腺样体上发现的耐药菌或为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 ,或为莫拉氏球菌。56 %的研究组腺样体发现有耐药菌 ,其与对照组的 2 2 %进行比较 P值 <0 .0 2 ,同样 ,…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手术切除下来的腺样体进行了组织病理学和微生物学研究,将因患扁桃体炎或反复发作咽喉痛与扁桃体同时切除下来的一些腺样体和因患分泌性中耳炎常规切除下来的所有腺样体的菌丛作了比较。虽然研究所用的腺样体为数不多,但差异显著,可能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学方面说明一些问题。一、23例(男14,女9)3~12岁的儿童的腺样体标本,其中12例为分泌性中耳炎,11例为  相似文献   

8.
传统性腺样体手术,集中于切除或刮除腺样体中线部,忽视了鼻咽部侧方特别在咽鼓管水平处淋巴组织遗留。介绍用5mm子宫弯头刮匙,用于刮除鼻咽部侧方和下方咽隐窝淋巴组织。子宫弯头刮匙允许尖端到达咽隐窝。术后出血在直视下电凝止血或填塞。该作者10多年作此手术未发生鼻咽部狭窄,或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增加,失血不多于他种方法,较准确地切  相似文献   

9.
腺样体为咽淋巴环内环组成部分,正常儿童在发育过程中有腺样体一过性生理性肥大,5~6岁是患病率较高的年龄段,此时腺样体最大,厚度可达鼻咽腔的59%,10岁之后逐渐萎缩。腺样体肥大是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分泌性中耳炎及慢性鼻腔、鼻窦炎等疾病的主要病因,发病率为9.9%~29.2%,  相似文献   

10.
成人的腺样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腺样体增殖 ( AV)一般见于儿童 ,但成人甚至老龄人也可见到 ,文献曾有个案报道。对成人 AV的研究有临床和理论意义 ,与儿童 AV各有其特点。为此报道经治的 12 7例成人 AV。男 77,女 50 ,15~ 4 8岁 ,绝大多数为 15~ 2 0岁 ,占 10 3例 ,2 1~ 2 5岁 18例 ,2 6~ 30岁 4例 ,4 7~ 4 8岁 2例。多数伴有鼻及鼻窦病。临床症状多仅有不全鼻阻、粘涕、易感冒 ,但少有头痛 ,仅 1例有AV面容 ,2例有咬合不良。根据 AV与犁骨间关系将其大小分为 4级 5组。 1组 16例 ,AV 级者 13例 , 级 3例。入院当日或次日即行腺样体切除术 ( AT) ;2组2 7例 ,…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腺样体结核并不常见。Crowe(1917)在常规病检1000例扁桃体及腺样体手术摘除标本中本病仅有14例。本文报告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腺样体结核18例,男性3例,女性15例,年龄自1~20岁。2例病变在粘膜下,16例病灶在深层(6例在滤泡内或滤泡间均为分散型;另10例则为融合型)。除2例滤泡内病变可能系通过滤泡血管引起的继发性结核感染外,其余16例从组织学上看似均为原发性结核病变。全部病例都有双侧颈后三角颈淋巴结肿大,其中有2例有瘢疤,1例有瘘管。而鼻咽镜下肉眼观察除腺样体肥大及纤维化以外,均无特殊体征。说明本病颇似肺结核的原发综合征。腺样体原发灶可以钙化,硬结,却留下颈后三角区引流淋巴结的长期肿大。  相似文献   

12.
复发性腺样体扁桃体炎儿童腺样体与扁桃体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儿童腺样体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的原因及腺样体与扁桃体的细菌分布情况 ,对 2 5例反复发生 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腺样体扁桃体炎儿童切除的扁桃体和腺样体进行细菌学研究。其中男 14例 ,女 11例 ,病史 10个月~ 3年 ,每年至少发作 5次 ,至少于术前 1个月未接受抗生素治疗。将切除后的标本 (每例各取 1个扁桃体及腺样体 )立即接种于培养基上进行有氧及厌氧菌培养。结果 :从扁桃体中分离出 2 2 4株细菌(112株需氧菌与兼性菌 ,110株厌氧菌 ,2株白色念珠菌 ) ,从腺样体中分离出 2 2 9株细菌 (111株需氧菌与兼性菌 ,118株厌氧菌 ) ,所有…  相似文献   

13.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鼻-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更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最常见病因,常需手术治疗。腺样体切除术目前国内常用的是传统刮除法和鼻内镜下吸切割器切除法。随着等离子低温射频系统在耳鼻咽喉科的广泛应用,我科2008年5月-2009年8月对63例儿童腺样体肥大行等离子切除,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关于腺样体切除治疗合并腺样体感染的疾病——如渗出性中耳炎——的价值,有不同的看法。McKee氏(1963)报道,在儿童中作与不作腺样体切除,前者中耳炎发病率降低48%;但Mawson(1967)报道认为在这二种情况中,中耳炎发病率无任何显著差别。Roydhouse则认为作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后第一年中耳炎发病率下降,第二年很少有严重的中耳炎发生。Gottschalk氏在进行腺样体切除时对311耳作了鼓膜切开,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鼻内镜直视下行腺样体切除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优点及疗效.方法 对72例患者均施行全麻下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结果 术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全部患儿术后回访1~3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安全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作者借助头颅侧位 X 线片,测量腺样体与鼻咽的比率(AN 比率),作为判断腺样体病理性增大的客观评价。通过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证明,AN 比率数据不失为选择腺样体切除术较为可靠的依据。选择年龄3~7岁100名腺样体切除术儿童,及相应性别年龄的100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作如下几项观察:①临床评价:由三名观察者共同索取患儿打鼾史、用口呼吸、鼻通气过少等项情况,并以符号记录,  相似文献   

17.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病,腺样体肥大及其相关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对儿童健康产生危害。在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时,对腺样体分度存在不同方法。本文尝试采用腺样体形态大小4度分度法应用于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疗实践,此方法描述简便、准确,即适用于健康儿童也适用于患儿。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合了55篇文献,列述了腺样体切除术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机制、处理及预防。  相似文献   

19.
急性中耳炎(AOM)与分泌性中耳炎(SOM)是儿童中常见疾病。一些学者对中耳炎患儿的耳咽管(ET)通气情况曾进行了探讨,Bluestone等对怀疑有ET阻塞情况的SOM患者进行了研究后,结果发现不透X线的物质依然能顺利通过这些管道。本文作者也对AOM和SOM患者的颞骨切片进行观察,同样未发现ET管道有解剖阻塞情况,此外通过ET吹张等检查也得出相同的结论。Gerwat对SOM组(39人)和对照组(29人)的腺样体进行比较,发现两组的腺样  相似文献   

20.
咽鼓管周围腺样体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腺样体切除术1842年首先由MacleopYearsley描述,已被采用100多年,近来这种手术的适应症增加,被证明有益于治疗慢性中耳炎、其它适应症包括鼻腔阻塞和复发性腺样体炎,尤其后者经常引起流涕或复发性鼻窦炎,此外单纯腺样体切除或伴有扁桃体切除术的腺样体切除,有助于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不完全腺样体切除可能引起持久症状,再生倾向甚至需要再次手术。开始,选择适合鼻咽部两侧咽鼓管隆凸间腺样体组织刮匙行腺样体中线切除术,避免直接损伤国枕,然后在两侧使用smm弯曲子宫刮匙从咽鼓管口水平到鼻咽向下延伸刮除侧壁淋巴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