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利用帽儿山温带落叶阔叶林通量塔8层CO2/H2O浓度廓线的测定数据,比较分析了基于不同浓度变量[密度(ρc)、摩尔分数(cc)和混合比(χc)]计算CO2储存通量(Fs)的误差.结果表明:通量观测的控制体积内部干空气储存量不为常数,其波动可引起CO2分子进出控制体积,即干空气储存通量调整项(Fsd)的变化.在夜间以及昼夜转换期,Fsd相对于涡动通量而言较大,忽略Fsd将为森林与大气之间净CO2交换量的计算带来误差.大气水热过程对Fs计算引起的误差包括3方面:空气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最大,比大气压强(P)的影响高1个数量级;水蒸气的影响在温暖湿润的夏季大于P的影响,但在寒冷干燥的冬季则相反;P的效应在全年均较低.基于ρc、cc和χc计算Fs分别平均高估CO2有效储存通量(Fs_E)8.5%、0.6%和0.1%.在通量计算过程中,建议选择对大气水热过程守恒的χc计算Fs.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储存通量对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涡度相关系统观测高度以下的CO2储存通量对准确评价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间净CO2交换量(NEE)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003年的涡度相关观测数据以及CO2浓度廓线数据,分析了CO2储存通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碳收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涡度相关观测高度以下的CO2储存通量具有典型的日变化特征,其最大变化量出现在大气稳定与不稳定层结转换期.利用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单点CO2浓度变化方法与利用CO2浓度廓线方法计算的CO2储存通量差异不显著.忽略CO2储存通量,在半小时尺度上会造成对夜间和白天的NEE分别低估25%和19%,在日和年尺度上,会对NEE低估10%和25%;忽略CO2储存通量,会低估Michaelis-Menten光响应方程及Lloyd-Taylor呼吸方程的参数,并且对表观初始量子效率α和参考呼吸Rref的低估最大;忽略CO2储存通量,在半小时、日及年尺度上,均会对总光合作用(GPP)和生态系统呼吸(Re)低估约20%.  相似文献   

3.
首先介绍静态暗箱法气相色谱法观测确定陆地生态系统地气CO2净交换通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后讨论在开放式空气CO2增加(FACE)试验中应用该原理和方法观测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田生态系统大气CO2净交换通量的影响.因缺乏必要参数的实际观测值,本文只能根据暗箱观测值计算CO2净交换通量的最小取值NEEmin.NEEmin计算结果表明,在插秧1个月之后的水稻生长期内,大气CO2浓度升高200±40μmol·mol-1使稻田生态系统对大气CO2的净吸收约为对照的3倍.为根据暗箱观测准确确定NEE,还必须在FACE和对照条件下观测水稻植株的暗维持呼吸系数、地上生物量及根冠比动态.  相似文献   

4.
在江西(鹰潭)红壤典型地区农田下垫面上进行大气SO2、硫酸盐(SO42-)的浓度采样,利用阻力模式计算SO2和SO42-的干沉降速度,估算大气S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干沉降通量.结果表明,农田下垫面上SO2和SO42-干沉降速度的平均值分别是0.3、0.23cm·s-1.干沉降速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一般白天大于夜间,午后出现最大值.大气S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半年干沉降通量为6.7g·m-2.  相似文献   

5.
应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对马占相思人工林冠层受光和遮荫叶片的碳同化率(Anet)和叶面积指数(L)进行加权,将叶片水平的13C甄别率(Δi)扩展至冠层光合甄别率(Δcanopy),测定光合固定和呼吸释放的碳同位素通量及其净交换通量.结果表明:Δcanopy的日变化明显,日出前和中午出现较低值(18.47‰和19.87‰),而日落前达到最大(21.21‰);秋季末期(11月)至翌年夏季,Δcanopy逐步升高,年平均为(20.37±0.29)‰.不同季节自养呼吸(日间叶片呼吸除外)和异养呼吸释放CO2的碳同位素比率(δ13C)平均值分别为(-28.70±0.75)‰和(-26.75±1.3)‰,春季林冠夜间呼吸CO2的δ13C最低(-30.14‰),秋季末期最高(-28.01‰).马占相思林与大气的CO2碳同位素通量在春季和夏季中午时峰值分别为178.5和217 μmol·m-2 ·s-1·‰,日均值分别为638.4 和873.2 μmol·m-2·s-1·‰.冠层叶片吸收CO2的碳同位素通量较呼吸释出CO2的碳同位素通量高1.6~2.5倍,表明马占相思林日间吸收大量CO2,降低空气CO2浓度,具有改善环境的良好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盐碱土的土壤无机CO2通量是一个崭新、独特的科学现象,打破了土壤CO2通量完全来自于生物源的假设。为研究温度对土壤无机CO2通量的影响,2009年8—10月在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实验站,以盐土和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灭菌处理(121℃,24h),将土壤CO2通量拆分为土壤无机CO2通量和土壤有机CO2通量,分析三者的日动态特征及其与温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CO2通量、土壤无机CO2通量和土壤有机CO2通量均存在明显的日动态;除碱土的土壤有机CO2通量日动态呈弱双峰曲线外,盐土和碱土的土壤CO2通量、土壤有机CO2通量和土壤无机CO2通量日过程均呈单峰曲线,表现为日间CO2通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峰值出现在12:00—14:00,随后随温度降低而减小,谷值出现在3:00—4:00。盐土和碱土的土壤无机CO2通量作用超过土壤有机CO2通量,主导土壤CO2通量的日变化。土壤CO2通量和土壤无机CO2通量主要受温度调控,呈直线方程关系。忽略土壤无机CO2通量对土壤CO2通量的贡献,将严重低估土壤有机CO2通量,是造成干旱区碳循环评估不准确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准确测定森林生态系统中CO2储存通量(Fs)对于以涡动协方差(EC)法估算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而Fs不同算法引起的森林碳收支估测误差还未被全面评估。本研究利用2018年帽儿山落叶阔叶林的开路EC系统和8层CO2/H2O廓线系统(AP100, Campbell Scientific Inc., USA)数据,比较了2-min平均廓线(P2 min)、30-min平均廓线(P30 min)和30-min平均EC单点法(Ps)3种不同方法估算的Fs对净生态系统交换(NEE)、生态系统呼吸(Re)和总初级生产力(GPP)估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Fs估算方法对森林碳通量的影响总体上随时间尺度增大而不断增大,表明通量数据插补和拆分会进一步放大Fs估算方法的影响。在年尺度上,P2 min法和Ps法的NEE分别比P30 min法的低36.3%和29.4%;P2 min法的ReP30 min法和Ps法高8.7%;而P2 min法的GPP比P30 min法的高5.4%,Ps法则比P30 min法的低2.1%。传统的P30 min法忽略了CO2浓度的瞬时变化,Ps法缺少林冠层内部CO2浓度变化,因此两者低估了真实Re。近似瞬时廓线的方法(2-min平均)具有更高的时间与空间分辨率,能够更加准确地估算非平坦地形和复杂冠层结构的森林碳收支,这对解决EC法在复杂条件下森林Re和GPP低估、净碳汇高估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福建泉州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所处地属正规半日潮,为新近栽植的人工修复林带.采用Li-840便携式土壤二氧化碳分析仪测定主要红树群落土壤CO2排放通量,研究土壤CO2通量周期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泉州湾红树林处于幼林期,其土壤CO2通量较小;早、晚潮潮间期,秋茄和桐花树群落土壤CO2浓度和通量随退潮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泉州湾红树林湿地土壤CO2浓度和通量分别为557.08~2211.50 μmol·mol-1和-0.21~0.40 μmol·m-2·s-1,早、晚潮潮间期和晚、早潮潮间期CO2通量平均值分别为0.26和-0.01 μmol·m-2·s-1;对于同一退潮时刻,早、晚潮潮间期CO2通量大于晚、早潮潮间期.早、晚潮潮间期CO2通量与对应的即时CO2浓度呈“钟”型变化,CO2通量随CO2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近似高斯分布,据此可建立该系统土壤CO2通量与CO2即时浓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生物结皮是土壤表面具有光合活性的致密复合层,是土 气界面CO2通量的影响因子之一.本文采用改进的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研究了黄土丘陵区退耕地上不同演替阶段生物结皮对土壤CO2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光照条件下,生物结皮土壤CO2通量较除去生物结皮显著下降,其中藻结皮和藓结皮分别下降了92%和305%;生物结皮对土壤CO2通量的降低程度与其生物组成和生物量有关,深色藻结皮和藓结皮土壤CO2通量较裸地分别降低了141%和484%.生物结皮土壤CO2通量的日变化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而裸地CO2通量日变化趋势为单峰曲线,藻结皮、藓结皮的碳吸收峰值分别出现在8:00和9:00前后,其CO2通量分别为0.13和-1.02 μmol CO2·m-2·s-1;藻结皮24 h CO2通量排放总量较裸地增加7.7%,而藓结皮减少了29.6%.生物结皮对土壤CO2通量的影响显著,在评价退耕地土壤碳循环时,应考虑生物结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柚树(Citrus grandis)幼树生长在砂和石至石的生长介质.每周供给0.05mmol P(正常P,P)和0.1mmol P(高磷,2P)的营养液.植株分别生长在空气CO2分压(约39Pa)和倍增CO2分压(81±5Pa)下45d.利用CI-301PS(CID,Inc)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在较高光强(1150μmol·m-2·s-1)下测定叶片光合速率并得出的Pn-Pi关系曲线和在较高CO2分压(PCO2,56Pa)下得出Pn-PAR关系曲线计算有关光合参数.结果表明,大气CO2分压下2P植株最大光合速率较P植株高13.3%,倍增CO2分压下,无论P或2P植株最大光合速率较大气CO2分压下相应植株低,但在倍增CO2分压下2P植株较P植株高.且2P植株有较P植株高的表观量子产率和光能利用效率(P<0.05),但并不改变Γ*、Rd和Rubisco羧化速率(Vc)和氧速率的比率(P>0.05).在大气CO2分压下2P植株的Vcmax和Jmax较P植株分别高8.3%和12.5%.在倍增CO2分压下2P植株的Vcmax和Jmax均较P植株高.柚树在高CO2驯化中改变叶N在Rubisco和捕光组分分配系数,但不改变叶N在光合电子传递链的分配系数,结果表明,增加P供给可以促进高CO2分压下光合碳循环中P的周转,提高倍增CO2分压下植株的光合速率.调节柚树叶片的CO2驯化的光合参数.  相似文献   

11.
福建泉州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所处地属正规半日潮,为新近栽植的人工修复林带.采用Li-840便携式土壤二氧化碳分析仪测定主要红树群落土壤CO2排放通量,研究土壤CO2通量周期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泉州湾红树林处于幼林期,其土壤CO2通量较小;早、晚潮潮间期,秋茄和桐花树群落土壤CO2浓度和通量随退潮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泉州湾红树林湿地土壤CO2浓度和通量分别为557.08~2211.50 μmol·mol-1和-0.21~0.40 μmol·m-2·s-1,早、晚潮潮间期和晚、早潮潮间期CO2通量平均值分别为0.26和-0.01 μmol·m-2·s-1;对于同一退潮时刻,早、晚潮潮间期CO2通量大于晚、早潮潮间期.早、晚潮潮间期CO2通量与对应的即时CO2浓度呈“钟”型变化,CO2通量随CO2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近似高斯分布,据此可建立该系统土壤CO2通量与CO2即时浓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污泥堆肥施用量(0、0.8%、2%、6%和10%)对高羊茅、黑麦草和早熟禾3种草坪草生长及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污泥堆肥施用量为6%时效果最好.随污泥堆肥施用量的增加,高羊茅、黑麦草和早熟禾的株高、单叶面积和单株生物量均显著增加,根冠比显著降低,其中,株高增幅分别为64.9%~180.8%、97.3%~200.9%和39.1%~156.5%,单叶面积增幅分别为91.3%~417.4%、186.4%~394.9%和164.6%~508.3%,单株生物量增幅分别为333.4%~867.6%、138.4%~445.1%和316.3%~669.2%.随污泥堆肥施用量的增加,高羊茅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早熟禾Pn、Tr和WUE逐渐增加,Ci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黑麦草Pn和WUE逐渐增加,但其Ci和Tr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污泥堆肥施用使3种草叶绿素a、b和(a+b)含量增加,施用量>6%后叶绿素a、b和(a+b)含量下降,但叶绿素a/b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利用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我国亚热带(浙江)毛竹林生态系统的CO2通量,分析了毛竹林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生态系统呼吸量(RE)和生态系统总交换量(GEE)的变化.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毛竹林各月的NEE均为负值,7月最大,为-99.33 g C·m-2,11月最小,仅-23.49 g C·m-2,其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各月CO2通量平均日变化差异明显,9月最大,为-0.60 g CO2·m-2·s-1,1月最小,为-0.30 g CO2·m-2·s-1,且在NEE正负转换的时间点上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全年RE呈单峰型变化,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夜间RE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全年NEE、RE和GEE分别为-668.40、932.55和-1600.95 g C·m-2·a-1,NEE占GEE的41.8%.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毛竹林的固碳能力极强.  相似文献   

14.
运用开顶式气室(OTCs)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500、700 μmol·mol-1)情景,以环境背景大气为对照,研究CO2浓度升高对3种地被类观赏竹(美丽箬竹、黄条金刚竹和白缟椎谷笹竹)叶片的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其种间差异.结果表明: 试验进行103 d后,500 μmol·mol-1CO2浓度下,3种地被类观赏竹的叶片超氧阴离子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改变;700 μmol·mol-1 CO2浓度下,3个竹种的叶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对叶片超氧阴离子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SOD、POD、CAT、APX活性的影响较为明显.不同竹种对CO2浓度升高环境的适应能力为美丽箬竹>黄条金刚竹>白缟椎谷笹竹.  相似文献   

15.
为从生源要素角度评价底播增殖滤食性贝类在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依据在庄河海域现场研究得到的底播菲律宾蛤仔的生理生态学参数建立了其C、N、P收支方程.结果表明: 菲律宾蛤仔对碳、氮、磷的生长余力(SFGC、SFGN、SFGP)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即均在春季达到最高值,而SFGC在夏季时最低,且为负值,SFGN及SFGP全年均为正值,变化范围分别为-3.94~49.82 mg C·ind-1·d-1、0.72~9.49 mg N·ind-1·d-1和0.15~3.06 mg P·ind-1·d-1.菲律宾蛤仔对碳、氮、磷的生长效率季节变化显著,其对C、N、P的净生长效率基本表现为KP2> KN2> KC2.C、N、P收支方程显示,菲律宾蛤仔更趋向于对N、P的富集,即与碳元素相比,摄取的氮源及磷源大部分用于蛤仔自身的生长和繁殖.高密度、大规模底播增殖菲律宾蛤仔是庄河海域生态系统碳、氮、磷循环的重要组分,其对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生源要素循环的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呼吸熵(RQ)是动物生理及能量代谢的常用指标之一.在计算呼吸熵时,释放CO2的量通常被直接应用.在具有钙化作用的海洋生物中,钙化会影响试验水体溶解无机碳(DIC)含量,如果被忽略可能会产生方法上的误差.本文通过呼吸瓶法对养殖长牡蛎及其3种附着生物(紫贻贝、玻璃海鞘和柄海鞘)呼吸熵与氧氮比(O/N)的测定,探讨水产动物呼吸熵测定中钙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牡蛎与紫贻贝的钙化率分别为(56.37±14.85)和(17.95±7.21) μmol·g-1·h-1,并因此减少水体DIC(3.72±0.80)和(1.48±0.14) mg·L-1,分别占到呼吸增加DIC的(60.9±7.6)%和(39.9±5.7)%.4种试验生物的呼吸熵分别为:长牡蛎1.38±0.19、紫贻贝1.18±0.11、玻璃海鞘1.11±0.05、柄海鞘1.32±0.19.除玻璃海鞘外,均与O/N的结果相符.而其中具有钙化作用的长牡蛎和紫贻贝校正前的呼吸熵仅为0.56±0.19和0.70±0.04,不符合O/N的测定值.表明生物钙化对水体中的DIC有明显地吸收固定作用,在呼吸熵的测定中应被准确计算在内.  相似文献   

17.
在2011年秋、冬季和2012年春、夏季的游憩时段内(5:00—19:00),对无锡惠山香樟林、湿地松林和栓皮栎林3种游憩林内PM2.5质量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同步观测气象因子,分析了游憩林内PM2.5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惠山3种游憩林内PM2.5浓度年均值低于道路,湿地松林和香樟林内PM2.5浓度年均值低于栓皮栎林;3种游憩林和道路的PM2.5年均浓度低于无锡市背景值.游憩林内PM2.5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最低,秋季次之,春季最高;PM2.5浓度在春、夏、冬季最低的是湿地松林,秋季最低的是香樟林,栓皮栎林在各季节的PM2.5浓度都较高.PM2.5浓度在四季的日变化近似于“单峰单谷”型,7:00—9:00和15:00—19:00各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4个季节的湿度和温度与PM2.5浓度均极显著相关,光照仅在冬季显著影响PM2.5浓度,较小风速对PM2.5浓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张自常  李永丰  杨霞  谷涛  李贵 《生态学杂志》2015,26(11):3389-3397
以两优培九(籼稻)和南粳9108(粳稻)为材料,从移栽至成熟期分别与无芒稗(T1)、稗(T2)、西来稗(T3)和光头稗(T4)共生,以无稗草水稻处理为对照,研究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不同稗草种对水稻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T1、T2、T3和T4处理下两优培九分别减产13.8%、10.6%、23.8%和0.5%,南粳9108分别减产45.5%、36.9%、60.7%和15.1%.T1、T2和T3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产量,T4处理对两优培九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南粳9108的产量.T1、T2、T3和T4处理增加了水稻灌浆期叶片丙二醛含量,降低了叶片中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灌浆期根系氧化力以及根系中吲哚-3-乙酸和玉米素+玉米素核苷的含量.4种处理对水稻各生理指标的影响程度为T3>T1>T2>T4.稻-稗共生时水稻灌浆期叶片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根系氧化力、根系中吲哚-3-乙酸和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及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的降低以及灌浆期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增加是水稻减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储量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杨树-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杨树人工林、撂荒地和农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含量、碳氮密度和碳氮储量存在显著差异.5种土地利用方式0~20 cm表层土壤碳氮含量和碳氮密度均显著大于20~40 cm和40~60 cm土层.5种土地利用方式同一土层碳氮含量和碳氮密度大小为: 杨树-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杨树人工林>撂荒地>农田;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大小为:杨树-小-叶锦鸡儿人工林(30.09 t·hm-2)>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24.78 t·hm-2)>杨树人工林(24.14 t·hm-2)>撂荒地(22.06 t·hm-2)>农田(17.59 t·hm-2);土壤氮储量与有机碳储量变化规律相似,杨树-小叶锦鸡儿人工林0~60 cm土层土壤氮储量(4.94 t·hm-2)最高,其次是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3.53 t·hm-2)、杨树人工林(3.51 t·hm-2)和撂荒地(3.40 t·hm-2),农田土壤氮储量(2.71 t·hm-2)最低.杨树-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和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是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植被建设和生态恢复过程中较好的两种土地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