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路晴晴  江勇 《煤炭技术》2024,(4):128-133
以某矿区为例,根据矿区地质资料以及地质环境调查资料,将矿区分为8个地质分区,确认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分区和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分区。根据矿区地质环境条件以及矿山开采情况,合理选取9种地质环境评价指标因素,并采用组合赋权法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合ArcGIS插值方法开展矿区地质环境评价分析,得到矿区地质环境评价结果。根据地质环境评价结果,从地质灾害、地貌景观、土地损毁3个角度介绍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策略,旨在为后续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山西省中阳煤矿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评价了其矿山地质环境。依据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原则将煤矿分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2个大区。其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面积共972.29hm~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面积274.52hm~2。  相似文献   

3.
对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地质环境优劣将会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地质环境监测是地质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铁法煤田环境地质基本特征基础上,通过对环境地质现状调查,对其地质环境质量进行现状评价,对已发生及将来发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治理方案及措施,为今后煤炭开发过程中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甘肃省环县沙井子中部煤矿区毛家川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地质条件的调查,并通过采集水样数据的分析,对矿井开采可能引起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变化初步作出了评价和预测,并作出了本区地质环境质量类型的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沧州市区及其周边地区为评价区域,通过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和实地调查,研究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以此建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用质量指数表征地质环境质量的现状。在城市地质环境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洛宁县龙门店银矿位于熊耳山多金属成矿带,矿区采矿活动频繁,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国家对绿色矿山建设的加快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以洛宁县龙门店银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矿山地质及地质环境调查,分析了矿山的开采规模、地貌环境特征、环境影响范围、地质灾害引发方式等因素,初步认为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矿业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引发的地质灾害、对地表土地的占压等。针对矿业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土地复垦工作,进行地裂缝防治、矿井回填、土地治理复垦,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因矿山工程建设和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应用模糊数学理论成功对济南泉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为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承担的“济南地区水资源调蓄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中,该院对以济南城区为中心、西到长清、东至港沟、北临黄河、南达地表分水岭的工作区范围进行了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济源市某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已刻不容缓。通过对该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调查,认为矿区内主要以露天采坑、渣堆、废弃石料厂、废弃石灰窑、废弃建筑、陡坎、高陡边坡等地质环境问题为主。通过坡面清理、挖方削坡等工程手段,消除区内采矿形成的高陡边坡所引发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通过回填、挖方、挡土墙等工程手段,实现采坑地貌形态修复;通过覆土、植树、道路等工程手段恢复治理区的土地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研究可为相似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议地质环境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环境管理与矿政管理不是同一范畴。地质环境是由于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对人们生活或者生存具有影响的各种地质环境现象,其行政管理应该是如何保护地质环境和防治地质灾害的问题。而地质矿产研究的实体是由于地质作用所形成的矿产资源,矿政管理是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如何进行管理的问题。本文从地质环境的内涵、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地质环境的经济属性,以及地质环境的调查、监测、评估和地质环境行政管理的法律体系等几个方面,简要地阐述了地质环境行政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松宜矿区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的调查与研究,采用矿山地质环境安全综合指数法进行了松宜矿区矿山地质环境安全评价,划分出安全差区、安全较差区、基本安全区、安全区,并从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或安全方面进行矿区土地利用适宜性概述评价,为矿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董永智  魏勇齐  霍瑜剑 《中州煤炭》2021,(6):35-39,49
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是在城市远期规划的基础上,从地学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子的影响,对城市远期规划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为城市远期规划用地提供依据。基于汝州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区范围,对评价区进行评价单元划分,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和社会影响条件5大类评价因子的影响,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得到汝州市城市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分区。研究为城市资源、环境、生态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地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矿产资源开发给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影响。矿山剥离废矿石和脉石堆、矿山选矿废石、尾矿、冶炼熔渣、矿山酸性排水、土壤重金属元素、河流及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大气污染等都极大地影响了矿山地质环境、周边及其下游生态系统。地质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有效、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减轻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协庄煤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找出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措施:塌陷区矸石回填、修筑矸石坝、矸石充填采空区、采空区注浆防塌,并重点对矸石回填复垦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榆神府矿区位于毛乌素沙地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过渡地带,该矿区煤层埋藏浅、开采厚度大、上覆基岩厚度较薄且有松散潜水含水层分布。区内常年干旱少雨、植被稀疏,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大规模煤层开采容易导致较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分析了影响研究区生态环境的地质采矿因素,研究煤层开采对各地质环境因素的影响;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理论和方法,建立了综合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及预测非线性模型,对研究区煤炭资源开采地质环境多因素非线性相互作用演变结果进行了评价和预测,得到了5个等级综合地质环境现状分区、开采变化的预测结果。该方法在评价复杂地质环境多因素非线性相互作用及预测综合地质环境演变方面具有更科学、精细、接近现实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怀化市中方县是湖南省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之一.地质灾害不仅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对当地的投资环境乃至社会的持续发展都构成威胁.在介绍中方县的区域地质环境概况,阐述中方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类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选取了评价指标,运用“综合危险性指数法”进行易发程度综合评判.根据评判结果,将中方县划分为3个大区共10个亚区.并在此易发程度综合评判基础上划分防治重点区.划分结果比较符合中方县地质灾害发育实际情况,为中方县进行防灾减灾工作,合理制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了解矿山基本概况和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对芦溪县石灰岩矿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从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等方面对芦溪县石灰岩矿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和预测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植被恢复工程,挡护工程、排水工程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对全面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房小夏 《西部探矿工程》2021,(3):119-120,124
基于煤炭资源开发导致的地质环境破坏问题的严峻性,在分析山西大平煤矿地质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措施分析,探讨了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重要性及前景。通过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防治地质灾害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采矿对土地资源的破坏,符合当前政府提倡可持续发展政策。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应像一个天平,一边是煤炭资源开采,一边是生态环境保护。保障资源开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是实行“三合一”的初衷与目的,也符合全国“绿色矿山”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9.
钟祥市矿产资源丰富,是湖北省乃至全中国典型的磷矿资源型大市,2009年被批准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在概述钟祥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其主要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为建设绿色矿山,保护地质环境,统筹兼顾矿产资源开发和地质环境保护,为钟祥市矿产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种项目联动机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蕴藏着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是中国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的省份之一,矿业在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但长期以来,由于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忽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使矿山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影响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全面阐述海南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析矿山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危害,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