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患者女,61岁。因发现左乳肿块22天入院,肿块约鸡蛋大小,局部无红肿,无乳头溢液。体格检检查:左乳外侧可触及约4.0 cm×4.5 cm大小肿块,质地偏硬,边界欠清,与皮肤无粘连。超声检查提示左乳外上可见低回声区,约3.0 cm×2.2cm,界限不清,形态不规则(图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见条状血流。2013年1月行左乳肿物切除活检术,术中冰冻病理切片检查提示左乳浸润性癌。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石蜡病理检查提示左乳腺骨肉瘤  相似文献   

2.
表皮样囊肿是指表皮细胞异位植入真皮内生长增殖,从而形成的肿块样改变.对于皮下表皮样囊肿的诊断并不难,但生长于乳腺深部的表皮样囊肿则较为罕见,需要与乳腺其他肿块相鉴别.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8岁,因"发现左乳肿块约10年,近2个月发现肿块逐渐增大"于2009年7月28日至我院普外科就诊.自述20多年前曾有过乳腺外伤,皮肤破溃.无乳腺癌家族史.查体:双乳对称,左乳外上象限见长约3 cm的条状瘢痕,乳头无凹陷及溢液.左乳头后方可扪及一直径约4 cm的类圆形肿块,质硬,界清,推之略动.钼靶摄片示:乳头后方见一类圆形肿块,大小约4.5 cm×5.3 cm,浅分叶,边界清,肿块外上缘带一蒂,直径约1.2 cm,向外上延伸至胸大肌处;左腋下见数个小淋巴结影,短径<1 cm(图1).超声检查示左乳头下方测及4.3 cm×5.1cm×4.4 cm的低回声影,后上方与之相连一条状低回声带病变,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点状分布不均匀的稍强回声,后方回声增强;病变内部未见血流信号,周围未见异常血管影.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1例锥形束乳腺CT(CBBCT)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乳腺结节状腺病患者,结合复习文献初步观察CBBCT引导下MW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患者女,60岁,左乳溢液3年余;超声示左乳3点方向距乳头约3 cm处1.7 cm×0.6 cm×0.9 cm低回声结节;穿刺病理诊断乳腺结节状腺病。行CBBCT引导下MWA,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即刻消融区呈稍高密度,完全覆盖病灶;术后3天增强CBBCT扫描显示消融区无强化。术中患者感轻度刺痛,术后2天消融侧乳腺区胀痛,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例以CBBCT引导下MWA成功治疗乳腺结节状腺病,提示此法具有安全、有效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0岁.因发现左乳肿块1个月入院.既往4年前因肺癌在我院行右肺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肺腺癌(图1),后转至肿瘤科行放、化疗.无恶性肿瘤家族史.查体:左乳头凹陷,左乳外上象限可扪及一约3 cm×2 cm大小肿块,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左侧腋窝可扪及多枚肿大淋巴结.乳腺B超:左乳外侧不均质回声区约2.9 cm×1.4cm,内可见多个结节状改变,范围较广,无明显边界.头颅、腹部CT,全身骨扫描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检查:CA125 69.2 KU/L,CA153 105.1 KU/L.术中见肿块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示浸润性癌.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中探查见左侧腋窝多枚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约2 cm×2 cm大小.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1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患者女,3 3岁。发现左乳无痛性肿块入院。体查:左乳内上象限可触及4.0 cm×3.0 cm大小,质韧,表面不平,边界欠清,活动度尚可,无触压痛肿块,左腋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左乳内上象限探及一3.7 cm×2.6 cm,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欠清晰,无完整包膜,周边见血流信号肿块。诊断为左乳肿块。入院2 d后,于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发现左乳腺结节切面灰红、湿润,均匀一致鱼肉样断面,有菲薄的包膜。术中冷冻病理切片诊断:左乳腺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弥漫性小B细胞型);腋区淋巴结阴性。免疫组化:CD 2 0(+),CD 7 9A(+),CD 3(-)和CD 4 3部分细胞(…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 52岁, 因"发现右乳肿块2个月余"来门诊检查。查体:双乳正常大小, 对称、无溢液, 右乳外上可触及6 cm×2 cm大小肿块, 质韧, 边界不清, 活动欠佳, 与皮肤肌肉无粘连, 左乳未触及肿块。双侧颈部、锁骨上、腹股沟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乳腺超声示:右乳上象限触及"肿块"处见范围约5.7 cm×1.6 cm低回声团(图1), 水平位生长, 形状不规则, 边界尚清, 边缘欠光整, 内部回声尚均, 未见钙化, 后无变化, 病灶周围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回声。CDFI:内部可见丰富血供, 流速19.62 cm/s, RI:0.53, 弹性评分2分。双侧腋下见数枚淋巴结回声, 左侧大者2.9 cm×1.2 cm, 右侧大者3.1 cm×1.1 cm, 大部分皮质增厚, 皮髓质分界清, CDFI:血流信号增多。提示:右乳低回声团, BI-RADS 4A类。乳腺钼靶示:右乳上象限见团片状非对称致密影(图2), 范围约4.0 cm×2.3 cm。右侧腋下见多枚肿大淋巴结, 左侧腋下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提示:右乳团片状非对称致密影, BI-RADS 4A类。血清IgG:53.8 g/L, 血清...  相似文献   

7.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6岁,因发现左乳肿块于2011年3月入院.患者十余年前左乳开始有多个大小不等包块出现,日益增大,未感不适,否认乳腺肿块家族史.查体:左乳11点扪及0.6 cm×1 cm肿块,左乳外下象限扪及6 cm×3 cm肿块,质韧、活动可,边界清,与周围无粘连.超声提示:左侧胸壁肌层内可探及多个低回声结节,边界清,形态欠规则,成串排列,较大者约42 mm×20 mm,彩色多普勒(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示结节内可见星点状血彩,考虑神经纤维瘤或肌纤维瘤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44岁,因"发现左乳包块伴红肿疼痛1月余"于2019年5月22日入院。查体:左乳较右乳体积明显增大,皮肤呈橘皮样改变,乳头稍内陷、固定,中央区扪及巨大包块,约10 cm×8 cm×6 cm,质硬,边界不清,触痛阳性,左腋窝扪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并融合成团。乳腺B超:左乳外上、外下及内下象限皮下软组织水肿,腺体内不规则低回声区。乳腺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7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不适2个月于2010年11月22日入院.患者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超声检查:右肾上腺区见2.6 cm×1.8 cm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无血流信号;左肾周(包绕左肾背外侧大部分)见14.3 cm ×7.6 cm的高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团块,部分边界清,局部与左肾背外侧分界不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见星点状血流信号,提示:右肾上腺腺瘤,左肾上腺巨大髓样脂肪瘤.  相似文献   

10.
病例1,女,31岁,孕39周,妊娠早中期超声筛查未见胎儿异常(常规超声畸形筛查阴性)。孕38周常规超声发现胎儿右侧大脑4.2 cm×2.9 cm异常回声,内部及周边均见血流信号,周围有无回声区;右侧脑室扩张;诊断为胎儿右侧大脑肿块,性质待定。于孕38+4周行MR检查,T2WI显示胎儿右侧丘脑及顶叶区卵球状4.5 cm×2.5 cm×3.6 cm等信号肿物(图1),内见斑片状低信号;右侧脑室扩张;诊断:胶质瘤,右侧脑室积水。后于外院引产娩出男婴,尸检后病理诊断:星形细胞胶质瘤。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74岁.无痛性肉眼血尿半年,超声检查示左肾占位入院.B超示左肾中上方见一圆形无回声区,大小约58 mm×57 mm×76 mm,形态欠规则,略呈分叶状,边界清,见包膜回声.超声造影检查:上方无回声区未见增强.KUB IVP示左肾未显影,内见钙化灶.CT示左肾中上极占位,直径约75 mm,肿瘤经造影后增强,肾周未见肿瘤侵犯,未见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 43岁, 因"无意中发现左乳肿物15 d"入院。乳腺彩超检查示:左乳4点钟方向见1个1.7 cm×0.9 cm×0.7 cm结节, 不规则形, 长轴与皮肤平行, 边缘不光整, 周围结构扭曲, 内为低回声, 不均匀, 后方回声衰减, 未见血流信号, 符合BI-RADS 4B类(图1)。病理检查:(左乳肿物)灰白碎组织一堆, 总体积1.8 cm×1.0 cm×0.8 cm, 切面色灰白呈质韧, 局部似见囊腔。光镜下所见:肿瘤组织边界不清, 由增生的梭形或胖梭形细胞呈短束状或漩涡状排列, 瘤细胞增生活跃, 核肥胖淡染, 可见明显的小核仁, 核分裂像易见, 但无病理性核分裂像, 间质疏松、黏液样, 伴红细胞外渗和淋巴细胞浸润(图2), 未见分叶状结构及上皮样裂隙。免疫组化检查结果:SMA(+)、Vimentin(+)、Desmin(部分+)、Beta-catenin(胞质+)、CD34(血管+)、CK广(-)、ER(-)、PR(-)、P63(-)、Ki-67指数(5%)。FISH检测结果:提示USP6发生断裂。诊断:(左乳肿物)结节性筋膜炎。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4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囊实性占位8年,无痛性肉眼终末血尿3个月,于2011年7月21日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泌尿系超声检查示左肾低回声占位性病变,约7.5 cm×8.0 cm,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膀胱左侧壁肿物3.3 cm×1.9 cm,突向膀胱.腹部CT检查示左肾上极实质内可见团块状混杂密度影,边缘不规则,8.0cm×9.0 cm大小,腹膜后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增强扫描后见左肾上极团块状密度影,左侧肾盂、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盆腔CT检查示膀胱左侧壁球状充盈缺损,约2.5 cm ×l.5 cm.胸部CT检查示双肺结节状密度影,最大直径约1.0 cm,考虑转移瘤.入院诊断:左肾癌、膀胱肿瘤、双肺转移瘤.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左侧壁直径约3.0 cm球形肿物,基底宽,表面有陈旧性血块覆盖.  相似文献   

14.
正病人,女,44岁。3个月前自行触及右乳肿块。2019年7月17日乳腺彩超检查提示:(1)双侧腺体层增厚,腺体层边界不平整,内部结构紊乱,回声不均匀。CDFI:腺体内可见少量点状血流信号。(2)右乳内上方下见2.1 cm×1.2cm低回声区,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CDFI:病灶内部未见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报告 例1 女,39岁,左乳肿物8个月,伴轻微胀痛入院.查体: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6.0cm×6.0cm×4.0cm囊性肿块,轻微压痛,移动性好,皮肤正常.细针头穿刺检查未见异常.X线钼靶片诊断:乳腺肉瘤.局麻下行乳腺肿物切除,病理诊断:乳腺错构瘤.术后随访5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6.
肝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6岁.因体检发现肝左外叶占位病变1月入院.否认外伤及肝炎病史.查体: 一般情况良好,皮肤、巩膜无黄染,肝脾无肿大,无叩压痛,无移动性浊音.B超检查示肝左外叶一8.9 cm×8.7 cm×5.8 cm大囊性暗区,边界清晰,内可见网状回声.CT检查示肝脏不大,左叶外段区有三角形低密度影;增强扫描低密度影无强化,其内未见血管影显示.低密度影边缘光滑规则,未见结节状影突起.腹腔及腹膜后未见淋巴结肿大.彩色多普勒检查示肝左外叶见8.7 cm×7.3 cm×5.4 cm大弱回声区,边界清楚,有厚约3 mm不均匀包膜回声,肝包膜与弱回声区包膜相延续,内部回声不均匀,呈网状,间有许多散在的斑片状强回声,伴慧尾征,未见确切血流信号,后方回声稍增强,加压可见轻度变形,但见不到内部光点漂动现象.左肝叶内门静脉"工"字形结构及左肝静脉向右轻度移位,肝静脉、门静脉末稍不向弱回声区伸展.以"肝左叶囊性占位性病变,血肿?"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肝左外叶一巨大囊性占位,约9 cm×5 cm×7 cm大,表面肝色泽正常,下段边缘增厚,表面呈血管瘤样改变.余肝未见异常.考虑为肝血管瘤并瘤内出血.决定行肝左外叶切除术.常规游离肝周韧带,切除肝左外叶.手术顺利.解剖标本发现囊内为鲜红色血性液体,约300 ml,排尽血液后,见标本无明显囊腔存在,内为海绵样结构.术后经过良好.病理报告: 肝海绵状淋巴管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超声图像特征,探讨其与Her-2蛋白表达等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乳腺导管原位癌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超声图像的特征及肿块大小与钙化、浸润、Her-2表达的关系.结果:66例患者中,肿瘤>1cm者42例,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区;肿瘤≤1 cm者24例,其中超声表现为导管扩张者7例,小结节9例,腺体增厚8例.超声检查肿块>1cm的DCIS中,其钙化率低于≤1 cm者,但浸润率和Her-2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肿块≤1 cm者(均P<0.05).超声检查诊断DCIS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51%.结论:DCIS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肿块≤1 cm者常伴钙化,肿块>1cm者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7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左腰背部胀痛15 d于2010年9月21日入院.无发热,无肉眼血尿.查体:左肾区轻度叩击痛.超声检查:左肾15.2 cm×9.8 cm×8.9 cm大小,轮廓欠清,反射模糊,皮髓质分界不清,皮质回声增强,整个肾周包绕低回声带(图1),肾盂未见分离.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87岁.因左乳湿疹样变3年余,发现左乳肿物1年人院.3年前患者发现左乳外侧出现湿疹样变,不伴疼痛、瘙痒.1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乳条索状肿物,约3.0 cm×1.5 cm×1.0cm,1个月来自觉肿物迅速增大.否认砷剂接触史,亦无其他皮肤科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查体:左乳外上象限可见一约5.0 cm ×4.0 cm椭圆形暗红色斑块(图1),呈湿疹样变,表面可见结痂,无渗出.左乳外侧可及一肿物,大小约9.0cm×8.0 cm ×6.0 cm,质较硬,形状不规则,边界欠清,无触痛,活动尚可,与皮肤及基底部无粘连.乳腺超声:左乳外侧实质性占位,周边可见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4岁.因左下腹隐痛伴间断肉眼血尿1周于2009年6月3日人院.查体:左肾区轻度叩击痛,双侧输尿管走形区无压痛、叩击痛,未扪及包块.尿常规示红细胞(+++).B超检查示左肾下极类圆形囊性低回声肿物,大小约4.0 cm×5.0 cm,内部回声尚均匀,壁呈略高回声;多普勒超声示肿物内血流较少,考虑左肾囊实性乏血供型占位,肾癌伴坏死可能.CT平扫示左肾中下部见囊样低密度占位,部分突出于肾轮廓外,边缘见稍高密度厚壁影,与正常肾组织境界欠清;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示肿瘤囊壁厚薄不均,轻度强化,以延迟期明显,肿瘤内低密度灶未见明显强化,未见明显分隔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