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发信  万晋军 《治淮》2008,(8):28-29
一、概况 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740~1000mm之间,但由于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该区水稻生长期内的天然降水量一般不能满足水稻需水,属补充灌溉地区。笔者利用五道沟水文水资源试验站四十余年试验资料及地中蒸渗仪设备,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了“水稻调控灌溉技术”,并在安徽省蚌埠、淮南两地推广应用,现以淮南市相关试验成果,对这一技术作一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2.
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地处淮河中游,降水量适中,但年内、年际分配不均,洪、涝、旱、渍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仅建国后的50a里,就发生超警戒水位的较大洪水17次,约4年一遇。全市沿淮自上而下共设有董峰湖、上六坊、下六坊、石姚湾、洛河洼、汤渔湖6个国家级行洪区和瓦埠湖蓄洪区。行洪堤长98.85km,行洪区总面积164km^2,耕地面积1.33×104hm^2,区内人口7.14万人。淮河干流中游地势相对平坦,上游洪水向中、下游推进快,下游排水不畅等因素决定了淮南市行洪区频繁使用,除汤渔湖行洪区外,其它行洪区行洪机遇均不足5年一遇。  相似文献   

3.
吴师 《治淮》2013,(12):5-6
在分析淮南市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淮南市未来10~20年用水需求,明确配置原则,分城乡、行业、区域合理配置用水总量,分析淮南市未来可实施的水资源配置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4.
淮南市地处淮河中游,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现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灌排体系,全市机电排灌站为工农业生产和防洪保安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淮南市机电排灌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对策见解。  相似文献   

5.
淮南市洪涝灾害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市地处淮河中游,洪涝灾害发生频繁。本文从气候、地理、工程、社会等几个方面对淮南市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根据该市防汛工作的实际,提出了防治洪涝灾害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淮南市地处淮河中游,跨淮河两岸,全市总面积2 585 km2,人口242.5万。淮南市是国家大型能源基地,是全国重点防洪城市之一。随着"煤、电、化"三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区面积逐步扩大,"解决水多,关注水少,改善水脏,发  相似文献   

7.
淮南市是淮河流域重点缺水城市。目前,有自来水厂7座,生产能力为50万t/d,除翟家洼水厂源为瓦埠湖,其他水厂均以淮河干流为水源,因淮河水质污染严重,已构成对市民身体健康的直接危害,并成为制约淮南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城市寻找可靠的洁净水源已成为淮南市政府的当务之急。本文论述了选择瓦埠湖作为淮南市供水水源地,具有较高的保证率。  相似文献   

8.
黄曼茹 《陕西水利》2023,(12):47-49
随着淮南市田家庵城市建设发展,曹咀孜排水区可调蓄水面越来越小,地表径流系数变大,曹咀孜涵的排涝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城市排涝标准提高,现有曹咀孜涵标准不足,现状规模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为了有效提高曹咀孜涵排涝能力,保障曹咀孜排水区内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对淮南市田家庵区曹咀孜涵排涝工程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9.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重要抓手。安徽省淮南市作为淮河治理中最为核心的区域,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上已经作出了很多努力。分析了现阶段淮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规划、法律保障、组织保障、补偿机制、水污染治理、水资源调配、水景观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长系列降雨资料统计,计算多年平均降水量,分析降水量实测资料系列长、短对所求得的平均年降水量的影响。用各分区逐年降水量系列进行频率分析计算,求得不同频率的年降水量。利用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比值来分析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关中盆地降水量变化趋势的Mann-Kendall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叶玲  翟晓丽  郑爱勤 《人民黄河》2012,34(2):28-30,33
采用关中盆地1959—2006年的气象资料,应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了关中盆地降水量的年季变化趋势和突变情况。结果表明:关中盆地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春、秋季节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夏、冬两季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的突变发生在1992年,之后降水量总体开始下降,到21世纪依旧呈减少趋势;春季降水量在1994年发生突变,降水量明显下降;夏季降水量突变于1978年,之后降水量开始上升;秋季突变于1973年,之后降水量转变为下降趋势;冬季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淮南市区域防洪的重要性谈起,进一步分析了其洪涝灾害的成因,指出其区域防洪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淮南市地处淮河中游,淮河纵贯全境,总长达87公里。沿岸的城镇、工矿、农业及其他国民经济各部门均靠淮河供水或进行物资交流。由于过去长期管理不善,除了行蓄洪区的行洪堤、生产圩超过标准外,沿岸建起了各种阻 水房屋、码头,河滩地违章堆放着砂、石、煤炭、煤矸石等人为障碍;以及滋生着树木、芦苇等各种天然阻水障碍。这些阻水障碍的存在,使淮南市境内的洪水位逐年提高而洪水泄量逐年减少。这不仅影响该市的防洪安全,而且威胁着整个淮河中游的防洪全局,遂使淮南市成为淮河中游阻水最严重的“卡脖子”地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淮南市新谢隔堤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淮南市新谢隔堤滑坡内在及外在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疆阿勒泰地区近55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阿勒泰地区1954—2008年月降水资料,运用滑动平均法及气候趋势系数法等分析了阿勒泰地区降水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阿勒泰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夏秋两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5—8月降水量占全年的39.5%~51.7%;②降水年代际变化较为剧烈,20世纪80年代降水量低于多年平均值,90年代则比多年平均值大31.98 mm;③未来阿勒泰地区全年、秋季及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吉木乃站的年降水量和冬季降水量将显著增加,哈巴河站秋季降水量将显著增加,阿勒泰站的年降水量将增加,富蕴站的年降水量及夏季降水量将增加,福海站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延边州长系列降雨资料,统计计算多年平均降水量,分析降水量实测资料系,短长、短对所求平均降水量的影响:用各分区逐年降水量系列进行频率计算,求得不同频率的年降水量;利用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比值来分析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从而得出本地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蒋书翔 《治淮》2000,(10):14-15
安徽省淮南市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位于淮河与西淝河交汇处,黄淮海平原南缘,是淮南市的西大门,三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单位。总面积163平方公里,人口11.47万,现有耕地15万亩,其中东风湖行洪区27平方公里,人口3万人。近年来,毛集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城镇面貌日新月异。江总书记曾经三次亲临视察,对毛集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毛集被誉为“淮河岸边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18.
唐山市降水量序列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唐山市1956年-2006年降水量资料,分析该区域降水量变化情况。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降水量的年内变化与年际变化进行分析,年内降水比较集中,80%降水量集中在汛期,年际变化的极值比在4.0左右。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对降水量序列进行趋势分析,降水量呈递减趋势。对降水量变化过程进行变异点的识别与检验,1981年降水量过程发生显著突变。采用模糊假设检验法对降水量系列进行周期性分析,唐山市降水量变化存在40-50年的中周期。降水量是地表水、地下水的补给来源,研究和分析降水量变化特征,对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合理配置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安徽淮河干流蚌埠、淮南市区段,由于工业和生活污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水质条件明显地有逐年恶化的趋势。据蚌埠水文实验站与淮委水保办水质监测中心今年3月对淮河干流水质监测的分析表明:淮河蚌埠市区段与淮南市区段的水质污染日趋严重,有机污染比历年同期有较大上升。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经初步分析有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61—2006年气候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郑州市可利用降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量变化对可利用降水量的影响显著,气温变化对可利用降水量的影响相对较弱;当气温不变、降水量变化时,可利用降水量随之变化,其响应春季最显著、秋季最弱;当降水量不变、气温变化时,所引起可利用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与气温不变降水量变化的情况相反,其季节影响春季最显著、冬季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