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指出高炉利用系数的提高及其他指标的改善主要是通过强化与节焦,强化与顺行并举的方针,并做好外围工作,防止炉外影响炉内的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指出要提高高炉利用系数并全面改善它的指标应采取强化与节焦、强化与顺行并举的方针。  相似文献   

3.
徐矩良 《炼铁》1999,18(6):46-47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炉炼铁在利用系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特别是300m~3级高炉,许多利用系数已达到2.2以上,其中一部分达到了2.6~2.8,具有代表性的3个厂家的指标见表1。由表1可看出,3个厂家虽然利用系数都较高,但高炉喷吹率都较低,焦比和燃料比较高,这种情况不利于增强高炉的竞争力,仍需大力改进。  相似文献   

4.
水克强  王振峰 《钢铁》1995,30(2):7-11
介绍安阳钢铁公司炼铁厂4号高炉高利用系数操作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阐述了高冶炼强度操作与高炉利用系数、焦比、高炉长寿的关系及精料是高炉冶炼的基础等观点。  相似文献   

5.
6.
侯兴 《江西冶金》2005,25(2):29-31
根据1998-2003年我国有代表性的部分大中型炼铁厂高炉利用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综合冶炼强度、休风率和综合焦比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大型高炉和中小型高炉提高利用系数的途径,对高炉采用高强度冶炼和超高强度冶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8.
赵武 《承钢技术》1995,(2):36-39
承钢3^#高炉在改善原料,发行设备的基础止,提高风温,加强炉内操作,降低焦比,增加风量,降低休风率,提高冶炼强度,利用系数不断提高,至1994年利用系数达到2.326t/(m^3.d),比1985年提高了0.8t/m^3.d,实现了高炉冶炼的强化。  相似文献   

9.
安钢300m^3高炉强化冶炼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志英  陈敏 《炼铁》1994,13(5):1-5
安钢高炉坚持以精料为基础,通过加强入炉料的筛分和计量,实现小高压操作,高风温和富氧加湿综合鼓风,加强对高炉上中下部调剂以及实行综合管理等措施强化高炉冶炼,效益不断提高。至1994年上半年,冶炼强度达到了1.47,利用系数达到了2.61,并实现了安全,长寿,节焦,增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高炉利用系数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项钟庸  汤清华 《炼铁》2006,25(4):6-9
根据近年来我国高炉技术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对各级高炉利用系数的确定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认为1000m^3级高炉的设计年平均利用系数为2.00~2.40;2000m^3级高炉的设计年平均利用系数为2.00~2.35;3000m^3级高炉设计年平均利用系数上限为2.30。各级高炉都应在降低燃料比的基础上来提高利用系数,这样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提高高炉利用系数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两年包钢炼铁厂的生产情况,阐述了提高高炉利用系数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即坚持精料方针、搞好上下部调剂,强化高炉冶炼。  相似文献   

12.
唐志宏  张兴华 《钢铁》1998,33(8):9-12
柳钢高炉采用精料和小高压操作,同时加强了操作管理,使高炉利用系数在较短的时间里提高0.504t/(m^3.d)焦比降低96kg/t。  相似文献   

13.
杨双平 《钢铁研究》2001,(4):8-9,13
水冶高炉采用精料和球团烧结生产工艺 ,同时加强了操作管理 ,使高炉利用系数提高 0 .5 75t/ (m3 ·d) ,焦比降低 40 .6 6kg/t  相似文献   

14.
马占诚  高斌 《包钢科技》2008,34(1):7-8,17
文章以2007年包钢3#高炉实际生产为依据,分析总结了3#高炉2007年高炉操作过程,通过调整转变操作思路,合理调整操作方针和操作制度,实现了高强度冶炼和高产稳产的生产目标,提出了高炉操作的"精料"方针和操作的"精细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实质分析,对高炉冶炼技术路线进行了探讨.认为正确的高炉冶炼技术路线,首先应对高炉容积进行科学计算,以真实地反映高炉利用系数;其次,应寻求合适的冶炼强度,以获得较低的焦比;第三,应重点降低燃料比,做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6.
王振山  吴钢生 《炼铁》2008,27(3):18-20
通过对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实质分析,对高炉冶炼技术路线进行了探讨。认为正确的高炉冶炼技术路线,首先应对高炉容积进行科学计算,以真实地反映高炉利用系数;其次,应寻求合适的冶炼强度,以获得较低的焦比;第三,应重点降低燃料比,做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7.
高炉生产首在提高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马可 《炼铁》1993,12(1):52-55
  相似文献   

18.
窦庆和  聂世锋 《钢铁》1998,33(5):5-8
介绍了安钢新1号高炉在1995年建设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开记后的生产效果。高炉投产后7天达产,一个月后利用系数为2.5t/(m^3·d)1996年产铁30.34万t,平均利用系数2.76t/(m^3·d)。  相似文献   

19.
崔秀文  魏国良 《炼铁》1995,14(2):47-50
对鞍钢、本钢、武钢及宝钢等不同容积高炉所取装入焦及风口焦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学处理找出了焦炭质量与风口焦筛分组成、高炉利用系数及综合焦比之间的关系。提出了2000 ̄2500m^3高炉用焦强度指标的建议值:M4077.8% ̄80%,M107.5% ̄7.8%。  相似文献   

20.
邹永刚  罗铭  简云  戴波  黎家恒 《江西冶金》2012,(4):11-13,28
根据自身结构特点和技术装备优势,对10号高炉风量、富氧率、顶压等操作参数进行了优化,使利用系数由2.542 t/m3.d提高到2.600 t/m3.d,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