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转录因子Foxp3与反复植入失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录因子Foxp3特异性表达于CD+4CD25+T淋巴细胞,认为是初始型T细胞向Th1细胞和Th2细胞转化的总开关,通过调节Th1细胞和Th2细胞平衡,使妊娠成为一种特殊的"Th2现象",维持母体对半同种异体抗原-胚胎的免疫耐受.Foxp3在分泌期子宫内膜表达增强可能在胚胎植入和早期妊娠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胚胎植入失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转录因子Foxp3特异性表达于CD4+CD25+T淋巴细胞,认为是初始型T细胞向Th1细胞和Th2细胞转化的总开关,通过调节Th1细胞和Th2细胞平衡,使妊娠成为一种特殊的"Th2现象",维持母体对半同种异体抗原-胚胎的免疫耐受。Foxp3在分泌期子宫内膜表达增强可能在胚胎植入和早期妊娠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胚胎植入失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印迹基因泛素蛋白酶基因(UBE3A)在人类卵母细胞和植入前胚胎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单细胞巢式RT-PCR,检测UBE3A在人类卵母细胞和植入前各个阶段胚胎中的mRNA表达。结果UBE3A在人类卵母细胞MⅠ、MⅡ和植入前胚胎2、4、6、8细胞期均有表达,单卵母细胞扩增成功率为83.3%,单个卵裂球细胞为72.3%,平均扩增成功率为77.9%。单个卵母细胞和单个卵裂球扩增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但单卵母细胞较单个卵裂球高。结论UBE3A在人类卵细胞和植入前胚胎均有表达,有助于研究卵母细胞成熟及胚胎生长发育,为探讨印迹基因与辅助生殖及遗传性印迹疾病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苯并(a)芘(BaP)的免疫损伤机制,通过DBP和BaP亚慢性染毒大鼠,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以及叉头螺旋翼状转录因子3(Foxp3)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为DBP、BaP所致的免疫损伤机制研究及预防提供研究线索。方法 将80只健康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给予玉米油)、DBP 50 mg/kg组(标为DBP50组)、DBP 250 mg/kg组(标为DBP250组)、BaP 1 mg/kg组(标为BaP1组)、BaP 5 mg/kg组(标为BaP5组)、DBP 50 mg/kg+BaP 1 mg/kg组(标为DBP50+BaP1组)、DBP 250 mg/kg+BaP 5 mg/kg组(标为DBP250+BaP5组),每组10只大鼠,采取灌胃方式进行染毒,连续染毒90 d,其中每周连续染毒6 d。染毒结束后提取及纯化大鼠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5.
胚胎植入及胎儿发育是母胎相互识别、相互适应的过程,该过程蕴含复杂的分子机制,至今尚未阐明。胚胎植入失败是不明原因性不孕、早期流产和反复种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胚胎植入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密切相关,胚胎植入过程中机体分泌的各种细胞因子可以调控子宫内膜容受性,有效改善妊娠结局。目前研究已发现Notch、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Wnt/β-连环蛋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核因子κB等信号通路与胚胎植入息息相关。综述这些胚胎植入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其研究进展,探讨胚胎着床机制,并为改善妊娠结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辅助性T细胞17(Th17)、Toll样受体(TLR)在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建册、产检且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6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进行建册、产检且HBsAg阴性孕妇60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Foxp3、Th17和Toll样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CD4+水平较对照组降低,CD8+水平升高(P<0.05);研究组Foxp3、TLR4、TLR7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Th17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乙肝病毒载量Foxp3、Th17、TLR4、TLR7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载量组孕妇Foxp3、TLR4、TLR7水平高于中、低载量组,Th17水平低于中、低载量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载量与Foxp3、TLR4、TLR7水平均呈正相关,与Th17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乙肝病毒携带孕妇Foxp3、Th17、TLR4、TLR7表达异常,临床应重视高病毒载量孕妇上述指标的检测,有效控制病毒的复制及免疫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极性蛋白Par3在不同小鼠模型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造妊娠1~8 d(早孕组)、假孕1~5 d(假孕组)、卵巢切除后类固醇激素注射(类固醇激素处理组)小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种模型中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中Par3的表达情况,并使用Image-Pro Plus(IPP)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早孕组妊娠1~4 d小鼠内膜腔上皮中持续表达Par3并于妊娠4 d达高峰,于妊娠5 d明显减弱,妊娠6~8 d围绕胚胎初级蜕膜区域阴性表达并于次级蜕膜区域阳性表达;假孕组Par3表达趋势与早孕组类似,趋势变化幅度较早孕组小;类固醇激素处理组中,注射雌二醇(E2)组、孕酮(P4)组以及同时注射E2+P4组的Par3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注射芝麻油对照组。结论:雌、孕激素可下调Par3表达,Par3表达水平下降引起子宫内膜腔上皮极性短暂下调有利于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和叉头转录因子O亚型3a(FOXO3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5例胃癌组织标本为研究组,以其癌旁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HMGA2 mRNA和FOXO3a mRNA,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HMGA2和FOXO3a,用SPSS 19.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MGA2 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FOXO3a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HMGA2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FOXO3a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TNM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有淋巴结转移的HMGA2表达越高,FOXO3a表达越低(P<0.05)。HMGA2和FOXO3a成负相关(r=-0.435,P=0.00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MGA2低表达组比高表达组有更好的累积生存率,FOXO3a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有更好的累积生存率(P<0.05)。结论 HMGA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UGH)的危险因素及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基因型与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基因表达水平。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肝硬化合并UGH的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接受治疗的单纯肝硬化患者96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归纳肝硬化患者UGH的危险因素;检测Hp感染情况及其基因型,分析Hp感染与未感染患者外周血Foxp3、RORγt mRNA表达水平、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2(IL-2)、IL-10、IL-17水平。结果 Child-Pugh分级、食管静脉曲张分级、Hp感染阳性是肝硬化患者UGH的危险因素(P<0.05);肝硬化合并UGH患者Hp感染基因型以cagA、iceA为主,vacA、baba2两种基因型占比较少;Hp感染阳性、阴性的肝硬化合并UGH患者,其在出血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阳性患者的溃疡性出血发生率(54.90%)高于阴性患者(P<0.05);与Hp感染阴性患者相比,Hp感染阳性患者的外周血Foxp3、RORγt mRNA升高,血清TGF-β1、IL-10及IL-17均升高,IL-2下降(P<0.05)。结论 高Hp感染率与肝硬化患者UGH的发生相关,且其可能与干扰Foxp3、RORγt基因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影响免疫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观察达肝素钠是否能够改善存在血栓前状态的反复移植失败患者解冻移植助孕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反复移植失败并要求再次助孕的患者125例,共胚胎解冻移植周期数为135个周期,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8例(62个周期),对照组67例(73个周期)。对照组自ET之日起给予常规黄体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达肝素钠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既往移植失败次数、移植胚胎数、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为37.1%,胚胎着床率为36.5%,流产率为8.7%;对照组临床妊娠率为21.6%,胚胎着床率为23.3%,流产率为11.8%,其中2组胚胎着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仅有6例出现少量阴道出血,2例出现轻度转氨酶增高,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达肝素钠可以显著改善反复移植失败的血栓前状态患者再次解冻移植助孕的结局,而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白介13(IL-13)mRNA表达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对21例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者、10例缓解期患者及20例健康人,采用RT-PCR法和图像分析半定量法检测PBMCs中IL-13mRNA的表达水平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活动期UC患者IL-13mRNA的表达水平(6.45±1.23)明显低于缓解期UC患者(14.72±2.12)和健康人(15.17±2.38)(t=2.13,2.24,P<0.05),而缓解期UC患者与健康人比较无明显降低(t=1.63,P>0.05)。活动期UC患者IL-13mRNA的表达水平(6.45±1.23)与血清C-RP浓度(8.36±3.16mg/L)呈负相关(r=-0.589,P<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PBMCs中IL-13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炎症活动程度与IL-13基因转录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康人和不同类型乙肝患者PBMCs中Foxp3、Tim-3的表达和IFN-γ含量的变化情况,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乙肝慢性化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检测不同类型乙肝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中Foxp3和Tim-3的表达情况。应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中IFN-γ的含量。结果急性乙肝患者Foxp3的表达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im-3的表达较健康组低(P〈0.01),并且血清中IFN-γ的含量有所增加(P〈0.05)。慢性乙肝患者Foxp3和Tim-3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中IFN-γ的含量降低。结论慢性乙肝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活性有所增强,且Th1细胞活性和体液免疫均受到抑制,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乙肝慢性化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宫腔镜内膜活检术后第1次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为改善RIF患者临床妊娠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宫腔镜内膜活检术的RIF患者共136例,根据术后第1次胚胎移植后是否...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及血清中HBV-DNA含量.结果 49例慢性乙肝患者PBMC及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4.9%(22/49),51.0%(25/49),两者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具有一致性;血清HBV-DNA高水平组PBMC的HBV-DNA含量与低水平组比较,两者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1);血清HBV- DNA高水平组PBMC的HBV-DNA阳性率(100%)与血清低水平组PBMC的HBV-DNA阳性率(42.9%)比较,两者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在24例血清HBV-DNA阴性患者中,发现5例PBMC HBV-DNA阳性.结论 PBMC的HBV-DNA检测可反映病毒在体内的复制程度,是对慢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检测有意义的补充,有助于临床上对慢乙肝患者血清病毒复制状态的了解及指导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18.
胡雅君  何啸兰  贺漪  肖宏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350-2351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辅助T细胞1(Th1)和辅助T细胞2(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状况。方法 30例宫颈癌患者采集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患者外周血CD4+细胞胞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IFN-γ、IL-4的水平,并与1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宫颈癌患者IFN-γ染色阳性(Th1)的细胞比例及培养上清IFN-γ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IL-4染色阳性(Th2)细胞比例及培养上清IL-4浓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功能失衡,呈Th2优势应答模式,机体免疫抑制,导致肿瘤发生,同时为宫颈鳞癌的生物治疗提供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α干扰素受体1(IFNAR1)及检测诱导表达α干扰素(IFN-α)的方法,评价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免疫功能与α干扰素治疗的关系。方法Poly IC体外刺激正常对照组和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组患者PBMC,利用病毒保护试验研究干扰素治疗前后患者PBMC表达的干扰素抗病毒生物学活性差异;IFN-α治疗前后,RT-PCR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同干扰素应答组患者PBMC IFNAR1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显著高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答组患者(P<0.001);干扰素应答组患者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治疗1个月后显著高于无应答组患者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P<0.01),后者始终处于低下水平;IFN-α治疗期间干扰素应答组患者PBMC IFNAR1水平从治疗前的高表达而逐渐减少,正常对照和干扰素无应答组患者PBMC IFNAR1的表达始终较低。结论慢性HCV感染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不能正常表达IFN-α,但应答组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IFN-α表达能力逐渐恢复;干扰素无应答组患者PBMC IFNAR1表达受到严重抑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IFN-α活性检测及IFNAR1检测结果也许可以作为干扰素治疗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