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例1,男,44岁。探腹见肝内结石,总胆管内有200多枚结石,取石引流后黄疸高热不退。10天后再次探腹又取出多枚结石,行胆总管十二肠侧侧吻合,oddis 括约肌切开成形。术后见创口内有胃内容溢出,发现瘘道直通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口。例2,女,41岁。探腹见胆总管有蛔虫残体,oddis 括约肌开口狭窄,作胆囊切除、oddis 括约肌切开成形,术后发生瘘。再次探查见胆总管十二指肠交界处有1.5cm 漏,并嵌有蛔虫一条,一半在外。例3,男,65岁。探腹见oddis 括约肌开口狭小,有一枚结石嵌顿。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oddis 括约肌切开成形。术后出现幽门梗阻,上消化道出血。9天后再次剖腹,松解胆囊床与十二指肠粘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43岁,因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痛伴寒颤发热20余年为主诉入院,经CT检查发现胆总管及左肝内胆管大量结石并左肝内胆管扩张,同时发现该患者脾及胃大部位于左侧肝下,胰呈半环状位于中腹部(见图1),胸片未发现心脏反位。择日手术,术中发现胃大弯位于左上,贴于左外叶下方,脾位于肝门后下方。门静脉位于胆总管前方.胰腺位于门静脉及胆总管后方。切除左半肝,利用剥离的胆囊自门脉下方提出胆总管,侧方切开取石后置入T管。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8岁。因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半年余,向右肩背部放射,畏寒发热,体温40℃,轻度黄疸。化验:白细胞18.3×10~9/L。B 超:胆囊肿大,肝内外胆管扩张,肝外梗阻,胆总管内结石。以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入我院外科。入院后给予补液、解痉、青霉素抗炎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仍感到右上腹绞痛剧烈。急诊全麻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取石术并取出多枚结石。术后饮食、大小便正常,但仍持续高热39  相似文献   

4.
为避免常用的胆总管空肠吻合,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治疗胆管良性狭窄的术后复发性胆管炎、吻合口狭窄以及胆管结石再形成等问题,作者通过6例实践,推荐一种疗效满意的保留乏特乳头次其功能的修复法。具体方法:(1)胆管端侧吻合术:作者介绍1例因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后2个月复发黄疸的57岁女性患者,入院后PTC示右肝管完全阻塞。术中证实为瘢痕  相似文献   

5.
1982年以来,我院为肝胆管狭窄和胆道结石的病人施行游离空肠段代胆管人工乳头术,共8例,效果满意,现初步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例,女性6例,男性2例;年龄26~62岁,原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4例,单纯胆总管结石4例,均伴胆总管下端狭窄或相对狭窄。术前行PTC(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检查7例,“T”型管造影1例,8例均做B型超声检查,术前诊断与术中证实完全相符。已作过胆囊切除者4例,此次手术同时行肝左外叶切除术者3例,同时胆囊切除4例。术后全部治愈,无并发症。随访半年~3年,无复发症状,均不同程度恢复工作和劳动。  相似文献   

6.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式。方法:对1995年3月~1998年7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108例,采用手术89例,其中左肝外叶切除或左半肝切除加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44例,左肝外叶或左半肝切除加胆总管Roux-y吻合术者9例;右半肝隔面切开取石加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者17例,右半肝隔面切开取石加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加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7例;左肝外叶切除加右半肝隔面切开取石加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5例,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1例。结果:术后经BUS及T管造影无残留结石、门诊随访3~36个月无复发。提示:对肝内胆管结石采用联合术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式。方法:对1995年3月 ̄1998年7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108例,采用手术89例,其中左肝外叶切除或左半肝切除加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44例,左肝外叶或左半肝切除加胆总管Roux-y吻合术者9例;右半肝隔面切开取石加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者17例,右半肝隔面切开取石加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加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7例;左肝外叶切除加右半肝隔面切  相似文献   

8.
患,女.77岁,发热二个月,伴右上腹痛一个月。病初在当地应用抗生素无好转,到省府某大学附院以“发热待查”、CT示胆管梗阻收入院。后因患离家太远转回我院手术治疗。术前B超:肝外部位在胰头下段,胆总管末端水肿,性质难定,建议做进一步检查。MRI:胆总管低位梗阻(考虑胆总管炎性病变)。术中见胆总管炎性增粗变硬,故切除胆囊送检。  相似文献   

9.
赵新力 《江苏医药》1999,25(2):152-152
我院于1991年5月至1995年8月,收治5例因胆囊结石、胆总管下段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分别于术后第11~14天间出现大量十二指肠液返流,经T形管流出,处理后治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女3例,男2例;年龄36~72岁,其中4例术前即已确诊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胆总管下段结石,另1例术前诊断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B超未提示胆总管增粗及结石,急诊行胆囊取石造口术,术中检查胆总管无增粗及结石,术后自动出院。带管3个月后再次发病而入院,B超诊断为胆总管扩张伴下段结石,给予抗炎…  相似文献   

10.
纪广仁 《江苏医药》1998,24(6):432-432
收集了703例胆道手术中再次手术或多次手术的58例患者加以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资料:本组58例中,男18例,女40例,年龄18~82岁,以30~6O岁者为多。多次手术者8例。再次手术时间距初次手术最短4小时,最长9年。住院无数最短15天,最长142天。二、初次手术术式:胆囊摘除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23例,单纯胆囊摘除术7例,胆囊切开取石造疾术15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4例,胃大部切除术2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取蛔虫)5例,胆总管端端吻合术2例。三、再次手术原因:胆道残留结石18例,阻塞性黄疽15例,胆道损伤6例,胆道狭窄11…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9岁。缘于34年前患者因上腹部疼痛伴发热在外院行手术治疗(自诉术中发现胆结石、胆瘘,未切胆囊,行胃空肠吻合术,具体不详)。出院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遂子15年前就诊于另外一家医院,予手术治疗(称仅取结石,仍未切胆囊,具体不详)。但出院后症状仍反复发作,每年发作至少34次,均需抗生素治疗。12d前患者再次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伴发热及寒战。最高体温40.6℃。入院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部平坦,右上腹压痛。B超检查示:肝门区胆总管明显扩张,其中可见类圆形略高密度影,边界清,肝内胆管明显扩张,以肝左叶内较明显,部分胆管内可见少量气体影及高密度结石影,胆囊明显缩小,胆囊壁增厚,胆囊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而提示:①胆总管结石并胆管扩张及感染;②胆囊炎;③肝内胆管结石。核磁胆管造影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并胆管炎。钡餐提示原曾行胃切除(或切断)毕罗Ⅱ式吻合术。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体温正常后12d行手术。  相似文献   

12.
化奇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9):45-46
目的 总结胆总管疾病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对300例胆总管疾病患者按病种分别采取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肠Roux-Y式吻合,肝段切除、胆道镜取石等方法治疗。结果 术后结石复发20例,术后胆总管狭窄、胆管炎反复发作26例,胆总管下段损伤6例,十二指肠球部损伤3例。结论 胆道结石尽可能一次取尽,对下段结石不能取出时,应选择Oddis括约肌切开,对急性胆管炎患者尽可能避免急性期手术,除非出现急性化脓性梗阻;对胆总管局部的狭窄、变异,应予以切除。为解决胆总管下段狭窄、再梗阻、返流性胆管炎,应采用胆肠Roux-Y式吻合;对于胆总管合并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及胆总管术后复发、狭窄、反复出现胆管炎的患者,应运用纤维胆道镜。  相似文献   

13.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治疗和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瑞峰 《江苏医药》1996,22(3):211-212
我院自1985年1月~1993年6月行单纯胆囊切除及胃次全切除术致医源性胆遭损伤8例,现就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探讨如下。临床资料8例胆遭损伤中男7例,女1例。因胆囊切除损伤6例,其中3例胆总管在分离胆囊管时不慎弄破或过分牵拉胆囊部份切除结扎,术中即行服总管修补十胆总管T曾引流。3例明总管被切断结扎,术后翌日出现黄殖并逐日加重,腹腔引流处有胆汁样液体渗出,经B超检查发现近端胆管及肝内胆管扩张,而远端胆管显示不清,1例PTC检查示肝内胆管扩张,肝外胆管中断而确诊。均行腿肠Roux-en-y吻合。2例胃次全切除术发生胆道损伤,均为十…  相似文献   

14.
李勇 《丹东医药》2006,(3):34-34
1病史报告 患女性,77岁。发热2个月,右上腹痛1个月。病初在当地应用抗生素无好转,到外地医院以“发热待查”收入院。CT示胆管梗阻。B超:肝外部位在胰头下段、胆总管末端水肿,性质难定。MRI:胆总管低位梗阻(考虑胆总管炎性病变),术中见胆总管炎性增粗变硬,故切除胆囊送检。  相似文献   

15.
术中胆道造影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在40例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术中胆道造影了解胆道解剖、胆道病变、结石分布情况,根据造影及术中探查行胆管切开取石、肝段(叶)切除或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结果发现胆管变异11例,血管变异2例,肝门部胆管癌1例,壶腹部癌1例,硬化性胆管炎1例,胆管狭窄11例;施行左肝外叶切除15例,左半肝切除5例,右肝后叶切除2例,高位胆管切开取石8例,胆肠吻合3例,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10例。造影前残余结石率为30%,造影后残余结石率为10%(P〈0.05)。结论术中胆道造影能显露肝内胆管结石分布、大小及数目,胆管及血管变异,有无胆管狭窄及肿瘤;有利于根据造影情况结定手术方式,及时清除肝内残余结石或胆总管下段小结石,降低残余结石率。  相似文献   

16.
付强 《天津医药》2003,31(6):404-405,T002
一点癌非常罕见 ,系指活检病理诊断为癌而手术切除标本经系列切片组织学检查未见癌残留者。现将我院自1995年—1999年所遇2例上消化道一点癌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男 ,56岁。因间断发热27d ,腹痛黄疸7d于1996年10月30日入院。腹部B超示胆总管扩张。CT检查示肝内外胆管扩张。十二指肠镜见十二指肠乳头明显增大 ,黏膜光滑 ,开口部未见胆汁流出。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 :肝光滑 ,边缘钝 ,胆囊10cm×6cm×5cm ,无结石 ,胆总管直径2cm ,文氏孔通畅 ,胰头不大。行胆囊切除 ,胆总管探查 ,其下端狭窄 ,故切开十二指肠第2段见十二指肠乳头处狭窄 ,…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40岁。术前诊断:原发性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胆囊充血、水肿、壁增厚,胆总管增粗,直径1.5cm,胆总管和左肝内可触及形状、大小不一的结石。常规切除胆囊。切开胆总管探查,左、右肝管开口均狭窄,直径约0.3cm,胆管壁增厚。胆总管远端通畅,无结石嵌顿。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2岁.因反复右上腹胀痛七天,畏寒,发热,巩膜黄染4天,于1993年1月31日急诊入院.入院诊断为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化脓性胆囊炎,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术后二十余天T型管仍能每日引流出胆汁600ml以上,曾试验性闭管,3小时后患者即感右上腹胀痛不适.行T管逆行胆道造影,证实胆总管下段仍有梗阻,虽经积极消炎治疗仍无好转,于一个月后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9.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再手术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德庄 《云南医药》2001,22(2):86-87
临床资料  1985~ 1999年间共收治既往因各种病因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术后反复出现上腹疼痛、发热 ,黄疸病例 15例。病史最长 2 0余年 ,最短 2年。既往病因为胆囊、胆总管结石 7例 ,肝内、外胆管结石 5例 ,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 3例。既往接受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时最小年龄 2岁 ,最大年龄 6 1岁。再次手术最大年龄 6 8岁 ,最小年龄19岁。全组病例术前均经B超、ERCP、CT、钡餐胃肠道检查确定诊断。其中诊断为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肝内、外胆管结石伴返流性胆管炎 8例 ,单纯返流性胆管炎 4例 ,胆总管囊状扩张并结石 3例 ,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胆总管切开取石、左半肝切除可视化仿真手术技术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腹部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用程序和人工相结合方法对图像进行分割,采用自主研发的医学图象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出的腹部脏器及其管道模型分别以STL格式输出,然后导入到FreeForm Modeling System进行修饰、平滑和可视化仿真手术。结果当肝脏设置为半透明时,可以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大致位置、个数及肝内、外胆管的扩张及狭窄情况。仿真手术接近实际操作。本患者仿真手术结果显示结石无残留,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结论胆总管切开取石、左半肝切除可视化仿真手术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中在手术方案的制定,术中取净结石,对胆道狭窄和扩张进行恰当的处理,对减少术后结石的残留和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