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见病因引起的肠梗阻10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肠梗阻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我院自1982年1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的1312例肠梗阻患者中由肿瘤、手术引起的粘连、嵌顿疝、肠套叠、肠结核、便秘等常见原因所致者占92.2%(1210/1312);其他原因(腹茧症、Meckel憩室并发症、植物性粪石或异物、胆结石、结肠冗长、单纯肠扭转、炎性疾病、假性肠梗阻等)所致者占7.8%(102/1312),这类病因相对比较少见,有时在临床上容易被忽略。临床资料本组男性64例、女性38例,年龄21~78(平均45.6)岁。发病距就诊时间2~72h。术前病因诊断符合率仅占31.4%(32/102)。均予以手术治疗,除2例死亡外,其余治愈。102例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石症合伴腹腔肿瘤患者漏诊原因及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胆石症合伴腹腔肿瘤36例的临床资料,男24例,女12例,年龄48~82岁。门诊均以胆石症诊断入院。结果 36例术前明确合并腹腔肿瘤诊断的18例,术中明确诊断12例,术后5 d至3个月明确诊断6例,并再次手术,均获肿瘤病理学诊断。36例中包括胆囊癌5例(13.9%),胆管癌4例(11.1%),肝癌3例(8.3%),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8.3%),胰腺癌6例(16.7%),胃癌6例(16.7%),结肠癌7例(19.4%),直肠癌2例(5.5%)。2例放弃手术治疗,2例行介入治疗,32例手术治疗,其中18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和/或胆道探查取石术,4例行肿瘤姑息性切除及胆囊切除术和/或胆道探查取石,4例行剖腹探查术;另6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和/或胆道探查取石术中误诊者,术后5 d至3个月再次手术行肿瘤根治性切除4例,姑息性切除1例,介入治疗1例。结论胆石症可能合并腹腔肿瘤,特别是合并消化道肿瘤,但其漏诊几率较大。胆石症术前应仔细病史采集,对症状体征不典型者和老年患者术前进行系统全面检查,术中详细探查腹腔脏器,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腹腔肿瘤,术后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应严密随访,以避免漏诊及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统计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数逐年增加。共有74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男47例,女27例,男女比例为1.74:1;年龄24~82岁,中位年龄57.5岁。肿瘤位于胃部最多(38例),其次是直肠(23例),结肠和十二指肠分别有12例和1例。肿瘤位于胃结肠者均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位于直肠者中有腹泻表现者3例,即有功能性症状者占4.1%(3/74),非功能性症状者占95.9%(71/74)。74例患者中行根治性手术者34例,内镜下切除者23例,共占77.0%(57/74);另外行局部切除者8例,姑息性手术切除者4例,保守治疗者5例。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性别以及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分类相关(P0.05),与肿瘤发生部位无关(P0.05)。术前远处转移与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相关(P0.05)。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中,Syn检出阳性率为96.1%(49/51),Cg A检出阳性率为72.9%(35/48),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数逐年增加,主要的治疗方案为根治性手术和内镜下治疗,Syn和Cg A的检测有利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肝海绵状血管瘤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至2005年解放军总医院连续施行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的3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外科治疗策略.结果 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男女之比为1:1.8.术前未发现或未明确诊断而因其他原因于术中或术后发现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共18例(5.2%).肝海绵状血管瘤发病部位以右半肝居多,占16.2%(56/345).肿瘤直径<5.0 cm者占26.5%(91/344)、5.0~10.0 cm者占50.3%(173/344),>10.0 cm者占23.2%(80/344),平均直径为(8.0±5.0)cm(1例无直径记录).术前Child评分为A级者占99.7%(323/324).全组均采用右肋缘下斜切口施行肿瘤剜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3%(39/345),病死率为0.3%(1/345).肝尾状叶海绵状血管瘤共切除11例,其中施行孤立性尾状叶切除9例.结论 部分肝海绵状血管瘤可误诊为肝实质性肿瘤.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包括尾状叶切除术)已成为较安全的手术,术中最主要的风险是切除肿瘤过程中的大量出血.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354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以腹痛、腹胀和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恶性占63.75%(204/320),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和神经母细胞瘤为主; 良性占36.25%(116/320),以神经鞘膜瘤和平滑肌瘤为主. 肿瘤切除率恶性为50.98%(104/204),良性为61.21%(71/116). 除34例患者放弃治疗外,余均行手术治疗. 175例患者完全切除肿瘤,其中5例行血管重建,其余170例均顺利将血管分离或仅作了血管修补.145例患者因肿瘤浸润广泛或不能耐受血管置换手术等原因而只行肿瘤部分切除或取活检. 肿瘤完全切除患者随访1年,有132例局部复发,复发率为75.43%.结论 腹膜后肿瘤的早期诊断困难,B超和CT是诊断腹膜后肿瘤的重要手段.腹膜后肿瘤应尽可能手术完全切除,如有血管受累,应行血管重建,这对提高治愈率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以达到良好治疗目的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肝移植中心1997 年7月至2008年7月实施的156 例肝移植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情况.结果 156 例肝移植患者,有14例发生真菌感染,占9.0%;死亡7例,占50.0%.其中白色念珠菌3例,热带念珠菌2例,曲霉菌8例,毛霉菌1例.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8 /14,57.1%),血液(5/14,35.7%)和腹腔(1/14,7.1%),泌尿系统少见(0/14,0%).氟康唑治疗有效者占23.1%,伊曲康唑治疗有效者占7.7%,卡泊芬净治疗有效者7.7%,总有效率为53.8%.结论 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依据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等可早期诊断真菌感染,及时选用氟康唑、伊曲康唑及卡泊芬净等药物早期治疗是治愈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多原发结直肠癌(MP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8月至2009年3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41例MP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MPCC患者占同期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1.8%(41/2 340)。同时性MPCC(SCC)患者29例,其中经术前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者15例(51.7%),经术前纤维结肠镜、腹部CT及钡灌肠检查确诊者9例(31.0%),经术中探查及术中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者5例(17.2%);异时性MPCC(MCC)患者12例,次原发癌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和CT检查确诊。41例MPCC患者合并腺瘤性息肉者19例,其中息肉恶变10例次;SCC患者的肿瘤部位倾向于从近端盲肠到远端直肠,而MCC患者的肿瘤部位恰好相反;病理组织学类型主要为管状或乳头状腺癌,占77.4%(65/84),以高中分化腺癌为主,占66.7%(56/84);TNM分期以Ⅱ或Ⅲ期为主,占85.7%(72/84)。37例行根治性手术,4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5年,平均3.6年,3年总生存率为48.8%(20/41),其中SCC为48.3%(14/29),MCC为50.0%(6/12);5年总生存率为34.1%(14/41),其中SCC为31.0%(9/29),MCC为41.7%(5/12)。结论 MPCC病因不清,但其发生可能与腺瘤性息肉有关。SCC患者应重视纤维结肠镜、腹部CT及钡灌肠检查相结合,必要时术中行纤维结肠镜检查;MCC患者应加强术后纤维结肠镜的随访。治疗上应争取早期行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铅性腹绞痛的临床症状甚似急腹症,故容易相互误诊。有时将慢性铅中毒伴有急腹症或外科其他病症时误诊为铅性腹绞痛,这在临床上也是屡见不鲜的,均应引起重视。我院自1980年1月至1984年12月共收治慢性铅中毒患者445例,其中伴有腹痛者共201例(占45%),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1例中男s'例,女x17例。年龄27~6夕岁,平均33 .3岁。201例中,诊断为慢性铅中毒者1四例,铅吸收者22例,占同期住院治疗急腹症的2.9%(201/61)12)本组伴有头昏、头痛、乏力、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者为118例(占58.7%),伴有恶心、腹胀、食欲不振、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者34例(坏.9%),三者均有者为30例(14.9%),伴有牙酿炎者31例 (J,.魂9乞),伴有铅线者为12例(6少石)。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诊治女性不明原因下腹部急腹症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女性不明原因下腹部急腹症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应用腹腔镜诊治56例女性不明原因下腹部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经腹腔镜探查均明确诊断,45例(80.4%)在腹腔镜下同时手术治疗,6例(10.7%)仅冲洗引流,5例(8.9%)中转开腹。术前与术后诊断不符13例(23.2%),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及死亡。手术时间平均35min,平均住院4.5d。结论:腹腔镜用于鉴别诊断女性下腹部急腹症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且兼有治疗作用,患者创伤小,确诊率高,并发症少,复杂疾病可在腹腔镜下选择切口行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0.
40岁以下青年直肠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40岁以下青年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将6年间收治的已切除且有完整手术资料的325例直肠癌患者分为2组:青年组(<40岁)49例;中老年组(≥40岁)276例,对2组的临床病理、治疗方法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年直肠癌占同期直肠癌的15.1%(49/25),中下段占79.6%(39/49),浸润生长占55.1%(27/49),黏液腺癌及低分化占83.7%(41/49),侵犯浆膜者占87.8%(43/49),淋巴结转移者占75.5%(37/49),Miles手术占65.3%(32/49),Dixon手术占34.7%(17/49).上述特点与中老年直肠癌均有显著差异(P<0.01).5年生存率青年组为32.7%,中老年组为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青年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较差,与中老年者有明显不同的特征.临床要提高警惕,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55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为无功能性,48例(87.27%)功能性胰岛素瘤均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表现,且血胰岛素/血糖比值(IRI/G)0.3。术前超声,CT,MRI,内镜超声(EUS),术中超声和选择性动脉造影(DSA)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83.64%(46/55),62.07%(18/29),40.00%(4/10),100%(8/8),90.00%(9/10)和40.00%(2/5)。胰岛素瘤剜除术48例次,胰体尾切除术5例,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3例,胰腺中段切除术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2 cm者占95.00%(57个)。23.33%(14个)的肿瘤位于胰头部,33.33%(20个)位于胰体部,43.33%(26个)位于胰尾部,3例(5.46%)为多发性肿瘤。病理诊断均为胰岛素瘤,无恶性者。术后无低血糖症状发作,发生胰瘘1例。结论 Whipple三联征和IRI/G0.3可作为胰岛素瘤定性诊断的依据。联合应用超声,CT,MRI和内镜超声多种方法进行术前定位。内镜超声在胰岛细胞瘤定位诊断中的阳性率最高;术中超声是有效的定位方法。肿瘤剜除术是胰岛素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外科急腹症中的腹腔镜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6例急腹症患者腹腔镜诊治的资料。结果:546例患者腹腔镜下全部明确诊断,腹腔镜手术成功530例(97.1%),中转开腹16例(2.9%)。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生与腹腔镜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中有重要价值,具有准确、安全、有效及微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伤性急腹症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60例疑似为外伤性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多层螺旋CT图像,并总结患者CT表现特征,以手术证实为诊断最终结果。结果 60例疑似患者中,与手术结果相比,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5.0%(57/60),57例患者共存在110处脏器损伤,实质脏器损伤100处,空腔脏器损伤10处。腹腔出现血肿者20例(35.1%)、腹水者48例(84.2%)。空腔脏器损伤者CT表现:患者损伤处结构紊乱、腔内出现血肿等;实质脏器损伤者CT表现:包膜或边界不光整、损伤处存在混杂密度影像、包膜下血肿或积血、周围筋膜增厚等。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外伤性急腹症具有较高诊断准确性,但也存在漏诊、误诊情况,因此结合患者外伤原因和临床表现情况等进行综合判断,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重度肝外伤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经验,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重度肝外伤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 32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28例(占87.5%),死亡4例(占12.5%).死亡原因:严重失血性休克1例,合并严重脑挫伤1例,术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结论 准确进行伤情评估,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术式是重度肝外伤救治成功的关键;重度肝外伤常需联合应用几种术式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小肠肿瘤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2003年3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32例;良、恶性比例1.0∶5.3。肿瘤位于十二指肠者18例,空肠8例,回肠1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消化道出血、肠梗阻和黄疸。诊断符合率:内镜检查68.2%(15/22),小肠钡餐造影或吞碘剂造影64.0%(16/25)。38例均行手术治疗。32例恶性肿瘤患者平均生存时间(31±17)个月,6例良性肿瘤患者2例失访,4例存活至今。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和X线钡餐造影检查诊断率高,主要为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锁丙荣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226-227
目的:分析电子阴道镜(EC)检查和HPV-DNA检测用于诊断宫颈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SPI)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SCL-2000型EC检查SPI患者和实验室杂交捕获法测定其HPV-DNA及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分析结果。结果:共计354例SPI患者,其中症状为白带异常者122例,接触性出血者74例。宫颈外观光滑者71例,轻度糜烂者167例,中度糜烂者59例,重度糜烂者57例。宫颈糜烂者占比80%。宫颈SPI患者年龄20~29岁者占62.71%(222/354);30~39岁者占29.94%(106/354);40~52岁者占7.34%(26/354)。EC诊断SPI阳性共354例(其中SPI患者252例,SPI+CI N患者102例),298例患者(84.18%)与实验室HPV-DNA诊断结果相符;239例患者(67.51%)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在HPV-DNA阳性患者中,HPV6/16感染占比62.75%,HPV16/18感染占比32.21%,混合感染占比5.03%。单纯SPI的211例HPV-DNA阳性患者中,HPV6/11型171例(81.04%),HPV16/18型29例(13.74%)。而病理诊断为SPI合并CI N的HPV-DNA阳性患者中,HPV6/11型16例(18.39%),HPV16/18型67例(77.01%)。结论:应用EC和HPV-DNA检测用于诊断宫颈SPI均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两者配合用于临床是早期诊断宫颈SPI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初步疗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ve focused ultrasound,HIFU)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或全身静脉化疗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近期疗效. 方法 2001年7月~2002年12月,对84例恶性实体肿瘤先介入化疗栓塞或全身静脉化疗,再行HIFU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ALT、AST)、影像学(ECT、MRI或CT)的变化. 结果联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92.5%(62/67);56例肝癌ALT、AST异常降至正常水平分别占58.9%(33/56)、66.1%(37/56),AFP降低>50%占71.9%(23/32);MRI或CT示肿瘤坏死范围>50%占91.7%(77/84),其中>80%占61.9%(52/84),肿瘤坏死范围<50%占8.3%(7/84). 结论 HIFU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或全身静脉化疗治疗恶性实体肿瘤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胰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胰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我院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07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治疗后症状缓解86例(86/95),107例患者中95例有疼痛或黄疸症状,2~3个月CT复查93例,肿瘤消失8例(占8.6%),肿瘤缩小34例(占36.5%),肿瘤稳定38例(占40.8%),肿瘤较治疗前增大13例(占13.9%).血液肿瘤标记物CEA、CA19-9较治疗前降低.治疗过程中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达29.5%.生存时间1年以上有31例(31/46,67.4%).结论 :胰腺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近期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肝癌动脉血供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癌的动脉供血特点。方法分析有完整血管造影资料的肝癌患者366例,肝右叶肿瘤287例,肝左叶肿瘤49例,横跨左右叶者30例。常规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数字血管造影,对可疑病例加行膈动脉、胃左动脉、脾动脉、右肾动脉、胸廓内乳动脉、支气管动脉等数字血管造影。结果参与肿瘤供血动脉,1条者157例(42.90%),2条者136例(37.16%),3条者57例(15.57%),4条者14例(3.82%),6条者2例(0.55%)。肝右动脉占50.71%(319/629),肝左动脉占26.39%(166/629),肝中动脉占1.27%(8/629),左膈动脉占0.79%(5/629),右膈动脉占6.20%(39/629),肠系膜上动脉占2.86%(18/629),胃左动脉占6.36%(40/629),胃十二指肠动脉占4.29%(27/629),右肾上腺动脉占0.64%(4/629),右支气管动脉、脾动脉、右胸廓内乳动脉均各占0.16%(1/629)。结论肝癌的血供来源以多动脉为主,除肝动脉供血外,非肝动脉分支的寄生供血也常见。  相似文献   

20.
在土耳其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的第三位,然而2/3的结直肠癌患者适合行根治切除,但由于在诊断的同时已有微小转移,因此,这个变化在这些患者中能永久性治愈只有约50%。作者分析了915例结直肠肿瘤经手术治疗的结果。病人和方法:作者于1971年~1985年间对915例结直肠癌者进行了治疗,其中9例伴有同时癌,计924个肿瘤原发灶分布为,回盲部142例(15.4%),升结肠100例(10.8%),结肠肝曲49例(5.3%),横结肠53例(5.7%),结肠脾曲34例(3.7%),降结肠67例(7.2%),乙状结肠113例(12.2%),直肠上1/3(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