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右美托咪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妇科腹腔手术时新型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右美托咪定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妇科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组(B组)各20例,ASA I~Ⅱ级,A组麻醉诱导后以1ml/min静脉泵入生理盐水10 ml,B组麻醉诱导后以2μg/kg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10min泵入。分别在给药前(T0)、给药后10 min(T1)、气腹时(T2)、气腹后15 min(T3)、30 min(T4)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对照组气腹期间及气腹后的SBP、DBP、HR高于充气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气腹期间及气腹后SBP、DBP、HR与充气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气腹后血压、心率较气腹前均有所升高(P<0.05),B组在T1时SBP、DBP、HR与T0相比均有所下降(P<0.05),并在T3、T4也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增加了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可减轻腹腔镜手术气腹期间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2.
王威  姚群 《智慧健康》2023,(15):211-215
目的 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56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1μg/kg,继以0.3μg/(kg·h)维持。对照组给药模式同右美托咪定组,仅静脉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T1)、气腹30min(T2)、术毕即刻(T3)、术后24h(T4)抽血检测IL-6、TNF-α的浓度,于特定时间点记录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指标,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诱导后较右美托咪定组同时期HR、MAP升高。与T1时比较,对照组T2~T4时血清IL-6、TNF-α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T2~T4时的血清IL-6、TNF-α明显降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围术期使用右美托咪定会减缓腹腔镜胆囊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α浓度的升高,使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宋志刚  吴建魏 《现代医院》2012,12(12):19-21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心血管反应以及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4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S组)。麻醉诱导前15min,D组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1 ug/kg,S组静脉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术中D组给予0.2 ug/(kg·h)的右美托咪啶持续泵入,而S组持续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记录泵药前(T0)、诱导前(T1)、置入喉管前(T2)、置入喉管后(T3)、拔出喉罩时(T4)、拔管后2 min(T5)、拔管后5 min(T6)、拔管后10 min(T7)时MAP、HR,术后苏醒和恢复情况以及术后1、6、12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与T0相比,D组T1、T2、T4、T5、T6、T7时MAP升高(p<0.05),而T1、T2时HR降低(p<0.05);与S组相比,D组T1、T2时MAP升高(p<0.05),T4降低(p<0.05);而T1、T2、T4、T5时HR降低(p<0.05)。停药后D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略少于S组(p>0.05),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S组(p<0.05)。与S组相比,D组患者能耐受喉罩,拔出喉罩后患者意识基本清楚,无躁动,无上呼吸道梗阻,拔除喉罩时未见呛咳、体动、寒战,且心动过速和高血压的发生例数显著减少(p<0.05)。D组VAS评分术后1 h显著少于S组(p<0.05),两者术后6、12 h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喉罩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苏醒质量高,术后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产妇剖宫产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拟行剖宫产术的PE孕产妇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右美托咪定组在胎儿娩出后输注Dex 0.5μg/kg/h 10min后以0.2μg/kg/h泵至关腹,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T1)、术后即刻(T2)、术后6h(T3)、术后12h(T4)及术后24h(T5)检测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于T1、T5检测炎症因子(IL-6、TNF-α、CRP)水平;分别于T1、给药后10min、给药后20min和T5时监测心排血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脉搏(HR)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给药后10min右美托咪定组HR低于对照组,在给药后20min右美托咪定组CI、MAP和HR均低于对照组,T5时右美托咪定组CI和HR均低于对照组(P<0.05),MAP两组无差异(P>0.05);T3时右美托咪定组S100β低于对照组,T4、T5时右美托咪...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介入栓塞手术期血流动力学以及继发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2月行介入栓塞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麻醉诱导,给予芬太尼2~4μg/kg静脉泵入镇痛。对照组患者间断给予丙泊酚0.4~0.6mg/kg进行麻醉维持。右美托咪定组在麻醉诱导期15min内给予右美托咪定0.5~0.8μg/kg,麻醉维持期给予右美托咪定0.2~0.5μg/kg·h-1,拔管前10min调整右美托咪定剂量为0.1~0.2μg/kg。观察2组患者术前(T0)、气管插管后(T1)、脑动脉造影前(T2)、脑动脉造影后10min(T3)、拔管前5min(T4),拔管后15min(T5)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中脑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痉挛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术后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情况。结果围手术期,右美托咪定组患者MAP和HR平稳,无大幅升降变化;对照组患者MAP和HR波动幅度较大。2组患者在T0时间点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患者在T1,T2,T3,T4时间点的MAP和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中脑血管造影显示血管痉挛的比例为20.00%,低于对照组(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比例为11.11%,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介入栓塞手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定治疗有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防止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或静脉给药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眼内压(IOP)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择期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15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滴鼻组(滴鼻组)、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组(静脉组)以及对照组共3组,滴鼻组(38例)给予右美托咪定(0.6μg/kg)滴鼻,静脉组(38例)给予持续静脉泵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注射液,对照组(39例)给予0.9%生理盐水滴鼻。观察和记录各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5 min(T1)、气管插管后5min(T2)、气腹并改变体位后30min(T3)、气管拔管时(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IOP情况,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结果:与T0相比,各组T1时MAP和IOP降低,HR减缓;T2~T4时MAP、IOP和HR水平对照组高于T0时,且对照组>滴鼻组>静脉组(均P<0.05)。高眼压发生率滴鼻组(5.3%)和静脉组(2.6%)均低于对照组(23.1%),而静脉组低血压(20.1%)和心动过缓(15.8%)发生率高于对照组(0、0)和滴鼻组(5....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是否降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OC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D组)和生理盐水预处理组(C组),每组30例。于麻醉诱导前15min各组给与初始剂量:D组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的右美托咪定0.5ug/kg,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l,输注时间均为15min。随后D组和C组分别输注标记为D(右美托咪定1μg/ml)、C(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溶液,输注速度均为0.2μg·kg~(-1)·h并维持至肝门阻断。分别在阻断前(T0),阻断结束时(T1),术后第一天(T2),术后第三天(T3)测定两组MMSE(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以及POCD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MMSE评分升高水平以及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右美托咪定持续泵入能降低肝门阻断后肝缺血再灌注引起的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输注辅助腰从-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单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患者50例,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25例)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25例).神经刺激器引导腰从-坐骨神经阻滞后5 min,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10 min注完),继以0.25μg/(kg·h)维持输注直至手术结束,C组以同样方式输注生理盐水.记录入室前(T0)、神经阻滞后5 min即静脉给药即刻(T1)、静脉给药后5 min(T2)、10 min (T3)、30 min(T4)及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SpO2)、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和术者的麻醉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T0时的MAP、HR、SpO2、RR、PETC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C组T2、T3、T4、T5时MAP升高、HR增快(P<0.05);D组T2、T3、T4、T5时MAP降低、HR减慢(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结论 右美托咪定持续输注辅助腰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能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提高了神经阻滞的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高血压患者行ERCP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行ERCP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60例,年龄在65-83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D组(右美托咪定组),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5-0.7ug/kg,约15min泵入完毕.缓慢静脉推注3ug/kg的芬太尼,之后右美托咪定泵入速度0.5-0.7ug/(min*kg),待患者睫毛反射完全消失,处于睡眠状态时,由内镜室医师实施ERCP检查治疗.S组(生理盐水组),静脉持续泵入生理盐水15ml,约15min泵入完毕.之后患者口咽部含服局麻药,并缓慢静脉推注3ug/kg的芬太尼,由内镜室医师实施治疗.结果 D组患者均能顺利进行治疗,且循环稳定,不良反应较少;S组患者中一部分未能完成治疗,完成治疗的那一部分患者循环波动很大,且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较多.结论 与常规方案相比,在高血压患者中加用右美托咪定行ERCP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围手术期安全系数更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好,临床效果显著,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0.
方军  王胜斌 《现代保健》2014,(16):41-44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对行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老年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麻醉深度指数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术中单肺通气双腔气管插管老年手术患者40例,年龄60~75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组(右美托咪定)和C组(对照),每组20例。D组麻醉诱导10 min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C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泵注之后两组均采用常规麻醉诱导,记录两组泵注前(T0)及泵注后2 min(T1)、4 min(T2)、6 min(T3)、8 min(T4)、10 min(T5)、插管前(T6)、插管后即刻(T7)麻醉深度指数(CSI)、DBP、MAP、HR各指标变化。结果:D组T4(65.4±10.4)、T5(60.3±7.9)、T6(46.1±4.7)与T0(96.5±4.0)比较,CSI逐渐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C组(P〈0.05);D组T5、T6与T0比较,HR明显减慢(P〈0.05);C组T7与T6比较,DBP、MAP、HR均有升高(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右美托咪定以0.5μg/kg剂量缓慢输注对老年单肺通气手术患者产生明显镇静效应,能够明显减轻麻醉诱导期双腔气管插管操作与定位对老年手术患者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预防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麻醉复苏期躁动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收治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术前未注射右美托咪定,观察组注射右美托咪定,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在TI、T2、T3时的HR和MA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T3、T4时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前给予患者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患者复苏期躁动情况,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II或Ⅲ级择期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2μg/kg(10 min注完),继以0.2μg/(kg·h)维持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D1组),另一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2μg/kg(10 min注完),继以0.5μg/(kg·h)维持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D2组)。两组术中用七氟烷、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记录输注右美托咪定前(T0)、输注右美托咪定10 min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拔管即刻(T4)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躁动例数。[结果]与入手术室时对比,两组患者在插管前、后和拔管时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D2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较D1组长(P0.05)。[结论]0.2μg/(kg·h)右美托咪定维持泵注可使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更迅速完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斜疝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静注丙泊酚2.5mg/kg、芬太尼2.5ug/kg同时吸入4%七氟烷(氧流量4L/min)麻醉诱导,2min后置入喉罩。D组同时泵注右美托咪定0.8ug/kg,输注时间超过10min。记录各时间点MAP、SpO2、HR及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和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SpO2、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诱导后,与P组相比,D组MAP、HR下降(P0.05);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及术后躁动发生率D组均低于P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可安全用于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手术,能降低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麻醉诱导中应用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对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进行术前全身麻醉诱导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右美托咪定(D组),分别给予咪达唑仑和右美托咪定进行全麻诱导。分别监测和记录两组患者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注射前(T0)、注射后2 min(T1)、5 min(T2)时总频(TP)、高频(HF)、低频(LF)及低频与高频比(LF/HF),同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率30%、心率HR变化率30%的患者例数,以评定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对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术前心率等临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咪达唑仑组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中MAP变化率30%的例数分别为5例(16.67%)、3例(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70);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中3例出现HR变化率30%,发生率低于咪达唑仑组(1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P=0.033)。咪达唑仑组患者在T0时刻TP值低于T1、T2时刻,LF、HF值在T2时刻高于T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T1与T2时刻相比LF、TP、LF/H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TP、HF、LF值在T1、T2时刻明显高于T0时刻(P0.05),各时刻LF/H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与T2时刻相比TP、HF值差异显著(P0.05)。咪达唑仑组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组间比较TP、LF、LF/HF值在T1、T2时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麻醉诱导期调节心率变异性的效果优于咪达唑仑,麻醉诱导期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更好地稳定心血管反应,减少心脏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2月在本中心择期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或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复合吸入七氟醚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七氟醚肾上腺素能反应的最低肺泡浓度(MACBAR)值、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等指标;比较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前(T0)、输注右美托咪定5min(T1)、建立气腹时(T2)、手术30min(T3)、术毕(T4)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七氟醚浓度,两组麻醉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苏醒时间(6.84±1.61min比9.19±2.07min)、拔管时间(10.83±2.16min比13.80±2.94min)、七氟醚MACBAR值(2.49±0.85)%比(4.64±0.97)%、拔管Ramsay评分(3.43±0.80分比2.26±0.63分)均有差异(P<0.05)。T0时两组HR、MAP均无差异(P>0.05),T1、T2、T3、T4时观察组HR、MA...  相似文献   

16.
黄庆  檀文好  黎必万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48-6149,6151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先心病患儿麻醉诱导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0例快通道麻醉先心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Dex组(n=15):患儿入室泵注右美托咪定1g/(kg.h) 15 min.N组(n=15)作为对照组,以相同速度泵注生理盐水.随后6%七氟醚、0.1 μg/kg顺阿曲库铵诱导行气管插管.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以给药前(T0)、给药后3min (T1)、6min (T2)、9 min(T3)、12 min(T4)、15 min(T5)、插管前(T6)、插管时(T7)作为观察记录点.结果 Dex组T5与T0比较,HR明显减慢(P<0.05).麻醉诱导期间,N组T7与T6比较,SBP、DBP、MAP、HR值均有升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以1.0 μg/(kg.h)剂量输注对简单房、室间隔缺患儿产生明显镇静效应,复合6%七氟醚麻醉诱导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减轻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院》2017,(8):1217-1219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用于下肢手术术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骨科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160例,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80例。在手术开始前10 min,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泵注10 min,然后以0.4μg·kg~(-1)·h~(-1)泵注至手术结束;M组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静脉注射,然后以0.05 mg·kg~(-1)·h~(-1)泵注至手术结束。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t_1)、Ramsay镇静评分3分时(t_2)、术中30 min(t_3)、术中60 min(t_4)、术毕时(t_5)时刻的MAP、HR、SpO_2、起效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术中躁动、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M组相比,D组t_2、t_3、t_4、t_5时刻的MAP、HR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苏醒时间和起效时间均较M组延长(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硬膜外麻醉辅助镇静效果满意,安全性高,但是苏醒时间较长,应注意密切监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全麻输注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静深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麻醉,研究组接受右美托咪定全麻输注。比较两组的镇静深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研究组的首次睁眼时间、术后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苏醒时BIS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诱导后30 min(T30min),研究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SaO_(2)、HR、MAP)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全麻输注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辅助椎管内麻醉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椎管内麻醉择期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S组)每组40例。麻醉后麻醉平面控制在T6至S5时开始手术,常规面罩吸氧(氧流量2L/min)。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按照0.5ug/kg剂量给予4ug/ml的右旋美托咪啶静脉泵注(10min)后改为0.1ug/kg~0.3ug/kg维持;对照组(C组)则相同的方式静脉泵注生理盐水。监测并记录观察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牵拉腹膜时(T2),牵拉内脏时(T3)及术毕时(T4)各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分值。观察记录术中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MAP、HR无明显变化;D组患者在使用右旋美托咪啶后MAP出现明显升高,与给药前、C组同一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调整给药速度逐步下降;D组患者在使用右旋美托咪啶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率减慢,与给药前、C组同一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组有5例患者出现心率明显减慢现象,静注阿托品后心率恢复至正常水平。D组使用右旋美托咪啶后SpO2与C组比较稍有降低,但均在正常范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amsay评分D组给药后患者镇静明显,与给药前、C组同一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给药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D组有47例有效,有效率93%,C组有9例有效,有效率2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辅助椎管内麻醉可较长时间平稳地维持理想镇静状态,能产生可唤醒的镇静,呼吸和循环影响小,防治内脏牵拉反射效果较佳,是理想的辅助镇静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危重患者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镇静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60例需要持续镇静的危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负荷剂量组(N组)和负荷剂量组(L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Nicom持续监测HR、MAP、CO、CI、SV、TPRI。结果两组T1时间点HR、MAP、CO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 TPRI在T1、T2时点有明显差异(P0.05);包括SV在内其余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各观察时点与T0点相比HR、MAP、TPRI均下降,SV均上升(P0.05),CO、CI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海拔地区危重病人来说,给予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虽可维持良好的镇静效果,但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明显;而持续泵入非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较负荷剂量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可维持良好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