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肾衰养真胶囊对5/6肾切除慢性肾衰竭(CRF)营养不良大鼠的改善作用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6肾切除同时予4%酪蛋白饮食制作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观察其营养不良发生时间,符合CRF营养不良模型的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肾衰养真胶囊组和开同组。药物干预4周后检测尿素氮、肌酐、白蛋白、血红蛋白、24h尿蛋白,动态观察摄食量及体重变化,灌胃4周后检测血浆神经肽Y(NPY)和下丘脑NPY mRNA表达水平。结果:CRF大鼠在术后10周末出现营养不良,与模型组比较,肾衰养真胶囊组大鼠摄食量、体重显著增高,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显著升高,肾功能改善,肾衰养真胶囊可上调下丘脑NPY mRNA表达,降低血浆NPY水平。结论:肾衰养真胶囊可改善CRF营养不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下丘脑NPY mRNA表达及降低血浆NPY从而促进CRF营养不良大鼠摄食,增加体重。  相似文献   

2.
肾毒宁冲剂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组织TGF-β1和CTGF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肾毒宁冲剂对5/6肾切除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通过Platt法5/6肾切除制作CRF模型,术后2周行大鼠断尾采血,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值,根据Scr随机分为模型组、尿毒清组及肾毒宁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饲养或治疗8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Scr、BUN、Hb、RBC,用Real-time PCR法测定肾组织内TGF-β1及CTGF的表达。结果:肾毒宁组血Scr、BUN、Hb、RBC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肾毒宁冲剂对肾组织内TGF-β1、CTGF表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0.05和P〈0.01),尿毒清冲剂作用次之,肾毒宁组与尿毒清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肾毒宁冲剂通过抑制肾组织TGF-β1、CTGF的表达,降低血清Scr、BUN含量,从而起到延缓CRF肾功能的恶化,改善肾脏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肾毒宁冲剂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组织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毒宁冲剂对5/6肾切除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组织细胞外基质(ECM)主要成分纤维连接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Ⅲ型胶原(ColⅢ)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通过Platt法5/6肾切除制作CRF模型,术后2周行大鼠断尾采血,测定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值,根据Scr随机分为模型组、尿毒清组及肾毒宁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饲养或治疗8周后处死大鼠,测定Scr、BUN、Hb、RBC、24h尿蛋白定量及肾组织内FN、LN和ColⅢ的表达。结果:肾毒宁组Scr、BUN、Hb、RBC、24h尿蛋白定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毒宁冲剂对肾组织ECM主要成分FN、LN和ColⅢ表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0.01),尿毒清冲剂作用次之,肾毒宁组与尿毒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毒宁冲剂可显著改善肾功能,这可能与肾毒宁冲剂能抑制CRF大鼠肾组织FN、LN和ColⅢ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虫草保肾颗粒剂对5/6肾切除慢性肾衰竭(CRF)模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治疗组(C组)、对照组(D组),除假手术组外均行5/6肾切除手术制作CRF动物模型。给药方案:第1次手术后,A、B两组给予等量的蒸馏水灌胃,C组给予虫草保肾颗粒剂水煎剂灌胃,D组给予福辛普利氯化钠溶液灌胃,每日1次。分别于造模后0、4、8、12周观察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每组大鼠同一时间点处死10只大鼠,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用定量PCR方法检测肾组织中α-SMAmRNA的表达。结果:(1)虫草保肾颗粒剂可以减轻蛋白尿、降低CRF大鼠血清BUN和Scr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虫草保肾颗粒剂可抑制CRF大鼠肾脏组织α-SM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优于福辛普利组;(3)虫草保肾颗粒剂可下调CRF大鼠肾组织α-SMA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优于福辛普利组。结论:(1)虫草保肾颗粒剂可以通过减轻CRF大鼠蛋白尿、降低血清BUN和Scr的含量,从而改善肾功能、减轻肾小球硬化;(2)虫草保肾颗粒剂可以抑制CRF大鼠肾脏组织α-SMA的表达,并下调α-SMAmRNA的表达,有效延缓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衰竭(CRF)及其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模型组(M组)、低剂量治疗组(L组)、高剂量治疗组(H组),除N组外均行5/6肾切除手术制作CRF动物模型。于造模后1周开始干预,干预8周后取血清及肾组织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N组肾间质、肾小管周围、肾小管、肾小球无表达,肾间质血管、入球小动脉血管壁阳性;M组肾间质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强阳性表达,肾小球内亦有表达,与N组相比表达显著增强(P〈0.01);L组及H组肾间质及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等强度表达,表达增多与N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M组相比表达显著降低(P〈0.01);H组与L组相比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健脾益肾方可以降低CRF大鼠血清BUN和Scr,抑制肾脏组织α-SMA的表达,表明健脾益肾方是治疗CRF的有效方剂,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肾组织内α-SMA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参与肾纤维化的细胞增殖和转分化,延缓肾纤维化的进展,达到治疗和延缓CRF进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肾衰竭大鼠(CRF)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分阶段5/6肾切除制备大鼠CRF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RF模型组、EPO治疗组.从第3周开始,治疗组大鼠每次皮下注射重组人EPO 50 U/kg,每周3次,共6周.8周时取其外周血分离与培养EPC,并检测EPC的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外周血EPC 的Ang-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EPO治疗能提高CRF大鼠外周血EPC数量及其增殖、黏附与形成血管腔样结构的能力(均P〈0.05);并可上调外周血EPC 的Ang-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P〈0.05).结论:EPO可动员慢性肾衰竭大鼠外周血EPC,并能增加外周血EPC血管生成素1表达.  相似文献   

7.
重组肝再生增强因子对5/6肾切除大鼠模型肾性贫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rhALR)对5/6肾切除所致慢性肾衰竭大鼠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rhALR组。对照组及rhALR组大鼠行5/6肾切除,术后12周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成功,以rhALR对rhALR组大鼠进行治疗,用药1周,于用药结束后24 h比较各组大鼠血常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血清铁、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各项指标。结果:rhALR能升高5/6肾切除肾衰竭大鼠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EPO水平,降低肾衰竭大鼠血中Scr及BUN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hALR可有效改善5/6肾切除所致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升高血中Hb、RBC、HCT、EPO水平,并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方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血清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予以5/6肾切除法建立CRF模型,并分别予以蒸馏水和健脾清化方灌胃8周。干预结束后,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体外培养猪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LLC-PK),分别用含5%、10%的各组大鼠血清的培养液培养,在第8h和24h时用消化液消化并收集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血清浓度及培养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健脾清化方治疗8周后提取的含药血清能明显降低肾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健脾清化方延缓CRF进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肾衰保肾胶囊对5/6肾切除大鼠肾小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5/6肾切除1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肾衰保肾胶囊治疗组,另设假手术组。再将各组大鼠随机分为2周、4周、8周、12周亚组。在以上每周末将大鼠处死并对其凋亡细胞进行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Scr在术后2周升高后下降至第4周后逐渐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变化趋势同模型组,4个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肾衰保肾胶囊能有效减少肾小球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兔慢性肾衰竭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结扎兔肾动脉分支建立慢性肾衰竭模型,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方法:新西兰白兔60只,随机分为慢性肾衰竭组(CRF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CRF组结扎左肾动脉分支同时切除右肾,术后动态观察兔主动脉、残余肾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肾功能等指标。结果:CRF组兔术后血清BUN、Scr逐渐升高,肾脏病理逐渐出现明显的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主动脉逐渐出现内皮细胞脱落、脂纹、粥样斑块等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结论:通过结扎兔左肾外动脉分支和切除右肾一次完成的方法可成功建立CRF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FPS)对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1)正常对照组(n=15);(2)CRF模型组(n=24),进食含0.75%腺嘌呤的饲料;(3)CRF+FPS治疗组(n=24),在进食含0.75%腺嘌呤饲料的同时每天给予FPS 200mg.kg-1.d-1灌胃。持续喂养6周。于第2、4、6周末收集大鼠血、尿标本,应用自动分析仪测定血肌酐、白蛋白和24h尿蛋白;并留取肾组织,Masson染色切片分析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分析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CRF+FPS治疗组大鼠24h尿蛋白均明显低于同期CRF模型组(P〈0.05),白蛋白水平6周时明显高于CRF模型组(P〈0.01),但两组间血肌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CRF+FPS治疗组大鼠肾组织Masson染色间质纤维化指数评分也明显低于同期CRF模型组(P〈0.01),该肾组织α-SMA蛋白表达2、4、6周均明显低于同期CRF模型组(P〈0.05)。结论:FPS治疗可以减少腺嘌呤致肾衰竭大鼠的尿蛋白排泄,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肾茶提取物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腺嘌呤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5组:1组为正常组、2组为模型组、3组为肾茶提取物高剂量组、4组为肾茶提取物低剂量组、5组为尿毒清对照组。将2。5组实验动物腺嘌呤灌胃,18d后收集1组、2组24h尿液,并眼底采血测24h尿蛋白定量(UTP)、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Cr)、尿酸(UA)、血红蛋白(Hb)、尿微量白蛋白(UMA)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验证造模成功。19d后3、4组给予肾茶提取物,5组给予尿毒清,1、2组给予生理盐水。49d后收集全部大鼠24h尿液,然后处死大鼠,采血及取肾、称肾重、体重。检测UTP、BUN、Cr、Hb、UMA、UA、TNF—a、Ca、P等指标。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结构。结果实验前后肾茶高、低剂量组大鼠的肾功能指标与模型组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与对照组相比,效果亦显著;明显降低CRF大鼠体内TNF—a,明显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减轻肾小管一间质损害。结论肾茶提取物能够降低CRF大鼠UTP、Cr、BUN、UA、P、UMA、TNF-a水平、升高血中Hb、Ca等水平,从而有效改善CRF大鼠的肾功能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is,MSC)对慢性肾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大鼠肾脏的修复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MSC,Ad—VEGF转染MSC。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慢性肾衰竭模型组(肾衰组)、慢性肾衰竭大鼠MSC移植组(MsC组)、慢性。肾衰竭竭大鼠AdVEGF注射组(VEGF组)和慢性肾衰竭大鼠Ad—VEGF转染的MSC移植组(转染组)。采用分阶段5/6肾切除术制备大鼠CRF动物模型。对照组与肾衰组于切除右肾之前从该侧肾动脉注射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液,其他3组分别给予MSC、Ad—VEGF和VEGF基因转染的MSC。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24h尿蛋白,观察各组大鼠残肾组织病理形态,并用免疫印迹和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残肾组织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MSC组和转染组SCr、BUN和尿蛋白均较。肾衰组降低(P〈0.05);与MSC组比较,转染组SCr、BUN和尿蛋白降低更明显(P〈0.05)。肾衰组残肾组织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MSC组和转染组残肾组织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与肾衰组比较,均P〈0.05),转染组残肾组织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更明显(与M9C组比较,P〈0.05)。结论VEGF基因转染的MSC移植对CRF大鼠的肾脏有修复作用,这可能与VEGF在肾组织中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肾降浊冲剂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CRF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益肾降浊冲剂治疗,对照组用单味大黄治疗,观察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白蛋白、血红蛋白、瘦素等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血清瘦素与肌酐清除率显著负相关、与血肌酐有显著正相关(P〈0.01)。治疗组改善CRF患者临床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肾降浊冲剂对CRF辨证属脾肾气虚证为主者,起到改善症状,改善肾功能并能延缓CRF进展;临床疗效优于单味大黄。益肾降浊冲剂能降低CRF血清瘦素水平,可能是其获得疗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肾大部切除大鼠残肾的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HAM组)、肾大部切除组(NX组)、肾大部切除加小剂量罗格列酮治疗组(XL组,罗格列酮5mg.kg^-1·d^-1)和肾大部切除加大剂量罗格列酮治疗组(DL组,罗格列酮15mg·kg^-1·d^-1)。8周后观察大鼠尿蛋白、血BUN、Scr和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用天狼星红染色半定量法检测肾脏胶原纤维含量。用RT~PCR的方法测定肾组织中纤连蛋白(FN)的表达。结果:(1)罗格列酮能降低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血BUN、Scr,与NX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2)NX组可见肾小球硬化,ECM增生,肾组织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用药后病变减轻,其中大剂量罗格列酮组肾小球MMP-2明显增多;肾小管、间质MMP-9明显减少;肾小球囊壁、肾小球基底膜及肾小管基底膜、血管周围胶原纤维沉积减少。(3)与SHAM组相比,NX组残肾组织FN 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XL组FN mRNA的表达较NX组有所降低,以大剂量XL组为明显(P〈0.01)。结论:罗格列酮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肾脏病理损害;减少肾脏胶原纤维沉积和FN的表达;这可能与罗格列酮能抑制肾组织MMP-9表达和上调MMP-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和分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大鼠慢性牙周炎(CP)和慢性肾衰竭(CRF)模型中的表达。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慢性牙周炎组,慢性肾衰竭组,牙周炎+慢性肾衰竭(复合组),各组接受相应的建模干预处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β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肾组织中IL-1β的表达程度,检测肾功能及牙周指标。结果:复合组血清IL-1β水平及肾组织中IL-1β的表达较其他组高(P〈0.05,P〈0.01),慢性肾衰竭组、复合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高于对照组、慢性牙周炎组(P〈0.05)。慢性牙周炎组、复合组牙龈附着丧失(AL)高于对照组、慢性肾衰竭组(P〈0.05)。结论:CP与CRF之间可能具有相关性,IL-1β的表达可能与两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