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计算思维能力是大学信息素养教育的需要,在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贯穿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教学经验,分析了"Access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并给出了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数值计算方法"是一门介绍科学计算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数学课程,它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今理工类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但是该课程教学存在理论课内容多,学时少,各部分内容不连贯,公式繁多,枯燥乏味,上机实验与理论课脱节等现象。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材、转变教学模式以及改变考试方式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榆电线路的设计计算是高职高专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35kv输电线路设计"这个具体的设计题目,应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分析计算,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传实 《中外电器》2011,(10):75-75
计算教学是数与代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相比,则显得枯燥乏味些。利用多媒体教学,可赋予计算教学新的生命,让学生在具象中经历计算过程,在生动中掌握计算方法,在动态中提高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广东工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现状,探究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特点,根据数值计算方法的课程特色与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考核方式等几方面探讨改革措施,加深学生对数值方法的理解、提高在电力系统领域的应用能力等,改善本专业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计算思维作为人类科学思维的基本方式之一,受到了国内外计算机界的广泛关注。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是当前国内外大学计算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计算机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在数据库系统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引入计算思维的理念,从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探讨了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结合点和教学方法。计算思维的本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根据讲授的具体知识点适时引入计算思维方法,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计算水力学"是一门水利、交通、环境、土木等工科专业研究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从课程背景、课程特色出发,阐述了开设"计算水力学"课程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按照"重组基础、反映现代、融入前沿、综合交叉"的原则,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精选优化。采用"基础理论+应用实例+教学软件+学科前沿"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培养了学生利用计算水力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创新思维的激发及科研实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结合"水利工程经济"等值计算教学内容,在基本公式理解与应用的授课中采用"突出重点讲解—灵活实例检验—综合题型巩固"层层递进式研究型教学方案,并给出了同步教学实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课堂听课的兴趣与热情,实现了教学主体、客体的角色转变与双向互动,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计算方法"是一门介绍科学计算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的课程,它与计算机密切联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首先阐述了"计算方法"课程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教改的设想和方案.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计算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结合研讨式教学,就数值计算软件在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通过研讨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易与专业前沿研究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将数值计算软件的基础知识及应用融入"结构动力学"相关课程教学中,通过让研究生编写程序解决专业问题可使其多掌握一种科研手段,为后续科研工作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离散数学教学内容和计算思维的内在关系基础上,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两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将计算思维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到离散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对离散数学教学内容所蕴含的计算思维方法进行了提炼。同时,采用归纳学习法和案例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手段改革,适时地将计算思维穿插在离散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土木工程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力学计算求解问题,亦是学生难以掌握的热点问题。作为工科学生必备的基础专业技术,传统力学求解多采用手工计算方法。随着土木工程教学不断改革、实践,仿真技术的引用为力学求解提供了多样化手段。实践结果表明,手工计算可夯实力学理论基础,数值仿真技术可提供理论联系工程实践的平台。因此,授课求解过程中,将数值仿真技术与传统手工教学相结合,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算法分析与设计"是一门集应用性、创造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性极强的课程。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业特色出发,总结了"算法分析与设计"教学的一般过程,阐述了在该课程教学中引入研究性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在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下对"算法分析与设计"的研究性课堂教学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程序设计语言是高校大多数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然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尤其是一些文科专业,学生对于工科思维、计算思维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教学效果不理想。以往很多教学工作者都对计算机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实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1,2]为了让计算机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改革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从教学过程角度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进行研究和实践,通过过程控制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针对性强、形象生动、良好交互性等特点,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开发完成了"列车牵引计算"CAI教学系统并应用到教学中,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农林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筹学"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本文在剖析"运筹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指出"运筹学"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同时结合安徽农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分析了目前"运筹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就"运筹学"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统计计算方法"是数学和统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关于"统计计算方法"的课程建设,一直存在着教学内容体系、方法、手段和考核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思想,阐述了"统计计算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交通工程专业学生"桥梁工程"课时少,学习难的特点,提出仿真模拟辅助课堂教学的模式.文章主要结合"桥梁工程"课程特点,根据不同型式的桥梁建立各种仿真模型,并结合各种桥梁结构受力特点和不同的施工方案,采用仿真计算的方式建立直观反映结构变形特征的计算结果图片库和过程分析动画库,用于课堂教学.仿真模拟教学通过结构实际状态反映理论结果,利于学生吸收和理解.结果表明,仿真模拟辅助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了教学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同时针对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实际特点,参照CDIO工程教育思想以及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的三大教育理念,结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及改革,通过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就业质量,使学生能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湖南城市学院教师课程教学考核实施办法及各院系课程考核实施细则的研究,发现在执行过程中如何得到公平公正的考核结果还存在很多未知因素,为此提出了一种高校教师课程教学考核的定量计算方法,以客观公正得到学生评课分及同行评课分等,达到奖优罚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