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酯化红曲在江淮流域多粮型大曲酒生产中的应用进行试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池与对照池相比,出酒率、优级率、优级酒数量、综合效益等经济指标提高幅度明显,且已酸乙酯、乳酸乙酯比例协调,达到了提高江淮流域多粮型大曲酒产、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酯化红曲在江淮流域多粮型大曲酒生产上的应用试验进行跟踪分析,试验池口与对照池口相比,出酒率、升级率、升级酒数量、综合效益等经济指标提高幅度明显,且己酸乙酯、乳酸乙酯比例协调,达到了提高江淮流域多粮型大曲酒产、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利用1年新窖和12年成熟窖,在度夏压排时和压排后的粮醅中添加和不添加酯化红曲,比较分析其对糟醅、出酒率、优级酒率、基酒的风味成分、后续发酵酒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度夏压排的粮醅中添加酯化红曲,1年新窖池的出酒率提高1.23%,优级酒率提高1.80%;12年老窖池的出酒率下降1.27%,优级酒率提高3.60%;在度夏压排后的粮醅中添加酯化红曲,1年新窖池的出酒率微降0.80%,优级酒率提高2.20%;12年老窖池的出酒率微降0.84%,优级酒率提高4.10%.在度夏后第一排添加酯化红曲,试验组基酒的己酸乙酯提高9%~16%.风味成分显著改善,更趋平衡协调;并对后续酒醅的发酵出好酒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明显的"增己降乳"效果.  相似文献   

4.
TH-AADY在浓香型大曲酒新窖立楂中的应用丁从千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酒厂(242603)在浓香型大曲酒新窖立中应用TH-AADY和糖化酶,可提高出酒率10的以上。提高酒质,且在安全度夏方面取得显著效果,提高立头三排的出酒率,产出优级酒。1.试验材料:①...  相似文献   

5.
窖泥与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之间关系十分密切,窖泥质量的优劣决定着浓香型大曲酒质量的高低,而长时间使用的窖泥因诸多因素会出现窖泥退化,故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窖池养护。各排次窖池翻底添加不同量的泥炭用于窖池养护,可使窖泥水分平均提高1.5个百分点,腐殖质含量平均提高1.3个百分点,己酸菌数量平均提高2.1×10~5个/g,实验窖池所产原酒中己酸乙酯含量平均提高40.10 mg/100 mL,优级酒率平均提高1.93个百分点,其中泥炭添加量为15 kg的试验池口,各项指标提高幅度最大,显示了泥炭用于窖池养护,在延缓窖泥老化及提高窖池所产优级酒产量及理化指标方面的优化作用,是对浓香型白酒窖池养护的新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6.
谢国排 《酿酒科技》2006,(3):72-72,74
红曲酯化酶、超强己酸菌液综合运用于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的夹层发酵。提高了己酸含量,协调了己酸与乳酸的比例,提高浓香型大曲酒优级品率42.9%,提高出酒率12.4%。  相似文献   

7.
王计胜  朱孔金  李树卓 《酿酒》2007,34(6):50-50
为了提高大曲酒优级品率,应从发酵窖池的处理、入池条件、发酵期及蒸酒等四个方面采取适当的措施、方法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浓香型大曲酒生产的粮醅中添加0.5%耐高温活性干酵母和1.2%的液体曲,在中温曲用量减少10%的情况下,出酒率平均提高6%以上,且大曲酒的理化指标略有提高,酒的口感明显改善,出池淀粉含量平均下降超过3%,残糖含量平均下降约1%。  相似文献   

9.
在文王贡酒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就文王多粮中高温大曲在不同使用量条件下对酿酒生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增加6%的多粮中高温大曲使用量可以改善优级酒总体质量,提高优级酒产量,增长率约为4.96%,且使优级酒的感官评分提高了1.64个百分点,为文王贡酒酿造工艺的改良及优化提供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林河酒粮、曲、糠工艺参数的研究,总结出在我国中部,浓香型大曲酒酿制的最佳粮、曲、糠工艺参数,对于提高出酒率、优质酒率,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盘锦市市区餐饮单位食(饮)具的卫生状况,为预防各类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盘锦市市区各类餐饮经营场所、集体食堂的食(饮)具消毒效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共检测盘锦市各类餐饮单位食(饮)具样本1 000份,总合格率为93.70%。结论:盘锦市餐饮业消毒效果和卫生状况整体水平较好,但应针对不同类型、季节和餐具种类采取不同的防制措施,加大监督监测力度,全面落实消毒和卫生管理制度,进一步改进餐饮业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分别采用旋光法和苯酚硫酸法测定了芦荟粗多糖中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旋光法测定的多糖含量与改进苯酚硫酸法的测定值基本一致,即0.099 3 mg/m L和0.106 5 mg/m L。说明两种方法测定多糖均准确、稳定可行。因此旋光法可作为一种更为简便、操作性更强的测定多糖含量的方法,应用于多糖产品的质量检测与监控。  相似文献   

13.
饮料中咖啡因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HPLC法测定饮料中咖啡因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并通过对不确定度的分析,为方法的改进和找到实验中关键控制点提供依据。方法依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找出测量过程中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进行评估和合成。结果对HPLC法测定饮料中的咖啡因给出了测定不确定度为2.2μg/ml。结论通过对使用标准曲线法定量的测量方式中不确定度的计算,找到工作中的关键步骤,对提高测量的质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免疫传感器在食品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毒素污染是造成粮食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分析检测技术如色谱分析法、免疫化学法等用于真菌毒素检测中具有耗时长、样品前处理繁琐等特点。本文介绍了采用生物免疫传感器快速检测真菌毒素的方法,主要综述了它们在各类粮食、食品等基质中真菌毒素检测的应用现状,并简要分析了该技术存在的不足,对其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解广东省流通食品的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GB 4789-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对2016年检验的6类食品进行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致病菌)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16份样品中共检出不合格样品39份,总体合格率为98.79%。不同微生物项目的检验结果中,菌落总数的合格率相对最低,为99.19%。检验的6类食品中速冻食品、方便食品和水产制品检出不合格样品,方便食品的合格率(97.2%)相对最低。结论 广东省食品微生物污染整体状况较好,建议对微生物污染风险较高的方便食品、水产制品进行重点关注,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依据BS EN ISO 17070:2006对皮革样品中五氯苯酚的含量进行测定.实验用标准品为五氯苯酚,定量方法为外标单点校正法.实验采用不同人员、在不同时间测量8次,对整个过程中的不确定来源进行分析,并对不确定度的各个分量进行评定、合成.结果表明,标准工作液配制及处理过程对不确定度的贡献最大,而样品的称量产生的不确定度最小,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中的丙烯酰胺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丙烯酰胺于2002年初在高温加工中发现。综述了国外的研究进展,包括丙烯酰胺的有害作用、产生机制及其产生条件,同时,对如何防止高温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8.
烟草糖苷类香气前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烟草中的糖苷类与烟草香气的关系、分离鉴定及其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认为应加强烟草品种间糖苷类组分和含量的差异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糖苷类及有关释放酶在烟草中的存在形式,调制过程中的释放条件与烟草品质的相关性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对吉林省地区2016年保健食品中铝的污染情况按照地市区域进行调查和评估, 为保健食品市场铝的限值制定与风险交流提供依据。方法 遵循随机抽样原则, 从吉林省12个地区采集样本72批样本, 按照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对样品中的铝进行痕量检测, 并运用风险分析框架和模式对其数据进行评估。结果 72批样本中, 铝的检出范围为0.56~732.2 mg/kg, 均值为105.3 mg/kg, 检出率为88.89%; 茶类制品中铝的污染程度较高, 检出范围为4.25~732.2 mg/kg, 均值为289.9 mg/kg, 检出率为100.0%。结论 2016年吉林省流通保健食品中铝污染情况较为普遍, 但基本介于可控风险范围内。因此加强保健食品原料的评价和监管依然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监管部门工作发展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