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室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胺碘酮,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艾司洛尔,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Z=-2.085,P=0.037);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晕、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异常。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发生率为13.42%,对照组为14.7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45,P=0.832)。结论艾司洛尔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且不良反应小,临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林毅 《中外医学研究》2022,(10):130-13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使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龙岩市第二医院心内科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抽样分为利多卡因组(n=40)和胺碘酮组(n=40)。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根据最新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指南进行治疗,利多卡因组实施利多卡因辅助治疗,胺碘酮组实施胺碘酮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利尿钠肽(BNP),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总有效率高于利多卡因组(P<0.05)。两组治疗前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治疗后BNP水平低于利多卡因组(P<0.05)。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多卡因组(P<0.05)。结论:对比利多卡因,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胺碘酮治疗可更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的病情、改善心功能、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顾心鸿 《医药前沿》2021,(12):31-32
目的:分析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9年2月—2020年9月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为48例.参照组行单纯性胺碘酮药物治疗,研究组实施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院前急救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使用胺碘酮,对照组使用利多卡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指标、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HR)低于治疗前,QT间期(QTc)长于治疗前,QT离散度(QTd)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HR低于对照组,QTc长于对照组,QT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缩短分数(F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较高,能提升临床疗效,改善心动图指标、心功能指标,且能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单纯经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经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临床总有效率与心律失常临床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且心率、射血分数及QT离散度临床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可改善心功能与心律失常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5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分,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加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口服;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加胺碘酮口服,6个月后对较分析其心绞痛、心律失常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室性心绞痛、心律失常的治疗有效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效果比单用胺碘酮疗效好,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2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组(单纯下壁心肌梗死患者,56例)、B组(下壁并发前壁心肌梗死患者,53例)与C组(下壁、正后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12例),随访30d,对比各组患者心力衰竭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本组共发生心力衰竭32例;室性心律失常57例;病死率为16.53%;其中A组发生心力衰竭9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12例,死亡2例,A组的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病死率均明显低于B组与C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AMI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给予相应处理,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不齐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106例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3例,研究组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仅应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心率、血压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5%与对照组9.43%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不齐的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7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分别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和常规抗心力衰竭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联合胺碘酮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动过速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室心动过速患者40例,按照院前使用药物分为对照组(利多卡因)和试验组(胺碘酮),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于院前急救中接受利多卡因静脉推注治疗,试验组于院前急救中接受胺碘酮联合葡萄糖溶液静脉推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心脏瓣膜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96例心脏瓣膜病合并阵发性A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介入心脏瓣膜手术及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窦性心律维持及心室重构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LVEDd及LVEF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用于心脏瓣膜病合并阵发性AF患者的术后治疗,能够在有效维持术后窦性心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延缓或逆转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饱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早期高血压的疗效及依从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符合老年早期高血压纳入与排除标准的12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1例患者单纯口服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6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饱和剂量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疗效、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压、脉压差、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显效43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7%,明显优于对照组(73.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明显低于对照组(13.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饱和剂量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患者血脂、血压、脉压差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是老年早期高血压患者的理想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脑室外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在小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6例小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脑室外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对照组患者除未接受脑外室引流外,其他治疗同观察组。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3、7天颅内压的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统计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3、7天,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无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小脑出血,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控制性脑室外引流,能够调控患者的颅内压,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多索茶碱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88例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多索茶碱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排痰量和急性加重发作次数、肺功能、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急性加重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小时排痰量均明显少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24小时排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及呼气流量峰值(PEF)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FEV_1、FVC及PE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64,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多索茶碱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可明显减少患者排痰量及急性加重发作次数,改善肺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总体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巴胺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肌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214例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7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治疗前后心肌酶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研究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心率加快、呼吸加速、肺部啰音、烦躁的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乳酸脱氢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研究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多巴胺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可显著提升疗效,改善患儿生命体征,逆转心力衰竭状态,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78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并静脉滴注血必净。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对照组加用等剂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炎性因子水平、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肝肾功能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转归。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5),D-二聚体(D-D)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5),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0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SCr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活动性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肝素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症,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机体炎性水平,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曲美他嗪对心房颤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心房颤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治疗组(n=31),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等;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片(20 mg,3次/天)治疗,疗程为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LVEF[(45.36±6.51)%]、6分钟步行距离[(512.44±180.10)m]、NT-pro BNP水平[(1425.0±1275.0)ng/L]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41.25±5.46)%、(435.49±116.17)m、(3150.0±2525.5)ng/L]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常规药物可明显改善心房颤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增加其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Atrial fibrillation (AF) is the most common arrhythmia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HOCM). Data regarding the correlations of thyroid dysfun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AF in HOCM are quite limited. This study aimed to reveal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thyroid status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cidence of AF in a large HOCM cohort.MethodsA total of 806 HOCM patients with complete information on thyroid function tests and comprehensive cardiac evaluations were recruited. The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AF group (n = 159) and non-AF group (n = 647) according to established medical history and results of Holter monitoring. The thyroid status of the study popul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cidence of AF were assessed and analyzed.ResultsHypothyroidism accounted for the greatest proportion of thyroid dysfunction in HOCM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AF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individuals with both overt (P = 0.022) and subclinical (P = 0.007) hypothyroidism. Compared with participants in the non-AF group, those with positive AF episodes presented with lower free triiodothyronine (FT3) (2.86 ± 0.52 pg/mL vs. 3.01 ± 0.42 pg/mL, P = 0.001), higher free thyroxine (FT4) (1.24 ± 0.25 ng/dL vs. 1.15 ± 0.16 ng/dL, P < 0.001), and remarkably increased levels of thyrotropin (TSH) (12.6% vs. 5.3%, P = 0.001). Multivariable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FT3 (odds ratio [OR] = 0.47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272–0.813, P = 0.007) and FT4 (OR = 17.992, 95% CI: 5.750–56.296, P < 0.001), as well as TSH levels above normal ranges (OR = 2.276, 95% CI: 1.113–4.652, P = 0.024)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AF in the large HOCM cohort.ConclusionsThis study indicated a strong link between low thyroid function and the presence of AF in HOCM. Hypothyroidism (both overt and subclinical states) seems to be valuable for assessing the incidence of AF in patients with HO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