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北祁连阿柔地区奥陶纪火山岩分布广泛,发育在早奥陶世阴沟组和晚奥陶世抠门子组。对北祁连阿柔地区奥陶纪火山岩分布特征和岩石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划分了3类火山岩岩相:爆发相、喷溢相、喷发沉积相。并划分了2个火山岩喷发旋回:阴沟旋回和扣门子旋回。揭示了阿柔地区祁连洋(裂谷)演化特征,对北祁连地区火山岩区域对比及火山机构恢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秦岭温泉花岗岩体岩石学特征及岩浆混合标志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温泉花岗岩体由酸性端元的寄主岩石和暗色微细粒镁铁质包体群及基性岩墙群组成。无岩浆混合作用或岩浆混合作用较弱区段,寄主岩石以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为主.显示正常的花岗岩结构构造岩浆混合作用强烈区段。岩石的异常结构构造十分发育.矿物之间自形程度差异显著.常见包晶反应、包含结构、交代边、熔蚀边、交代蚕食的港湾状结构构造及交代缝合线、矿物镶边、斜长石异常环带和矿物残留等,多见指示岩浆混合的标志性矿物针状磷灰石。暗色微粒包体中多见寄主二长花岗岩中的捕掳晶。包体的形态、结构构造以及与寄主岩石强烈地成分交换等均是岩浆混合作用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西灶沟铅锌矿床,产于中元古界熊耳群鸡蛋坪组火山岩中,为一中高温热液成因的裂隙充填交代中型矿床。本文在对区域及矿区主要岩石微量元素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研究了近矿围岩、矿石、矿体不同标高及主要矿物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和矿床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同时,确定矿床的原生分带序列为Pb→Zn→Ag→Cu→Be→Mn→Sn→Mo→Ni→Co→As。  相似文献   

4.
厚度104.2m,总体为一套细卵石一中(细)砾岩,夹玄武质沉凝灰角砾岩(厚4.6)、凝灰质砂岩(1.1m)。垂向层序表现为向上变细型正旋回结构,具有平行层理及冲刷构造。砾岩的颜色为暗紫——褐色,呈孔隙式胶结,分选差,砾石含量大于70%,砾石圆度及球度好,成分以玄武岩、安山岩、砂岩、花岗岩及变火山岩为主,填隙物为中细砂屑,岩屑内见有玄武岩、安山岩成分,  相似文献   

5.
分析讨论了1991年1月2日和1992年1月12日两次中强地震前重力异常变化及其与地震的对应关系,指出这两次地震都发生在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附近。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苍山县沟西-西官庄地区赋存有隐伏的鞍山式低品位铁矿,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于中等型。对勘探施工的51个地质孔全部进行了简易水文地质编录,9个水文地质孔进行分层抽水试验,查明了铁矿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对矿床充水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水文地质单元边界条件模型,采用承压—无压完整式巷道双边进水水平坑道计算公式,对坑道各水平涌水量预测。预测结果与相邻水文地质条件相似的开采矿山涌水量分析对比,基本与当地相邻矿山涌水量实际相符,能够为矿山开发利用提供地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天水渭北地区变质花岗岩类岩石学特征及其地质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水渭北地区地处祁连与北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通过详细的岩石学特征、接触关系、形变及变质特征研究证实,尽管岩体有较强烈的变质和变形作用,但岩体内保留有清晰的原生岩浆组构,岩体与围岩有清楚的侵入关系,因而从变质地层中识别和解体出来众多的变质花岗岩类。主要成岩期及代表性岩类有:晚元古代为片麻状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同位素年龄为953.4~1 450 Ma;震旦纪为片理化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同位素年龄为547 Ma。识别和解体出的这些变质花岗岩类,为进一步研究祁连和北秦岭两大构造单元的岩浆事件和构造演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大兴安岭北段中生代火山岩规模巨大,成岩时期为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岩石类型复杂,基性一酸性火山岩均有大面积出露。通过大兴安岭北段1:25万额尔古纳左旗幅区域地质调查,笔者认为该区晚侏罗世基性火山岩与早白垩世基性一酸性火山杂岩的成因机制、构造环境是完全不同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兴安岭北段晚侏罗世塔木兰沟组玄武岩(150.7Ma)岩石及地球化学的研究,探讨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地幔相互作用对本区塔木兰沟组玄武岩形成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鲁东即墨地区广泛分布以安山岩、安山质集块角砾(熔)岩等为主的八亩地组中—基性火山岩,对应的八亩地旋回是区内火山岩的鼎盛期,包括了溢流相—爆发相—强爆发、溢流相交替—潜火山岩相侵位的全部活动过程。其内部的沉积相砂岩以肠状—团块状、夹层及脉状3种状态产出,对于了解八亩地组火山岩岩相特征,喷发序列及构造活动历史等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区花岗岩类广泛发育,除西南部外,测区各处均有分布。岩体以岩基或岩株状产出,区域上受北东向、北北东向构造控制,基本沿北东、北北东向展布。  相似文献   

11.
石炭纪地层是该地区分布最广泛的地层之一,因其为一套含煤地层,其沉积特征的研究对煤矿找矿工作非常重要。根据其岩石组合特征划分为2个组即臭牛沟组和羊虎沟组,多受NW—SE向断裂影响,而沿构造方向展布,其顶底一般发育齐全,通过对其层序地层的研究,认为在石炭纪地层发育时期,该区经历了2次较完整的海水入侵及退出的过程,其中的煤矿与第2个海侵体系域发育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小地震重新定位结果和震源区应力场等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祁连山中东段地区断层构造和构造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祁连山中东段地区震源深度主要分布于2~20 km。龙首山断裂震源深度分布呈上宽下窄的倒三角形;门源6.4级地震的余震震源深度为5~15 km,倾向SW;金强河断裂东段地震活动性强,倾向NE,倾角较高;老虎山断裂东段地震活动性强,倾向NE,深部呈近垂直产状。祁连山中东段地区震源深度自西向东递增,推测祁连山东段地区更深部可能已发生构造活动。2)研究区主压应力方向为NE-NEE向。3)沿祁连山中东段地区一系列走滑断裂与前缘逆冲断裂的组合破裂是青藏高原北东向挤出的一种重要的构造变形调节模式。  相似文献   

13.
西天山温泉地区是以温泉岩群为基底的古老地块,岩浆活动强烈,发育大量不同期次花岗岩类,奥陶纪侵入岩为一套准铝质过铝质钙碱性岩石,(La/Yb)N值为6.22~13.02,轻稀土元素富集,δEu为0.77~0.96,具轻微负Eu异常,微量元素中富集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h、Nb、P、Ti等高场强元素,属于中等分...  相似文献   

14.
托来南山中段晚三叠世出露比较完整,但研究程度较低。该文主要对中祁连上日木策尔地区晚三叠世开展研究。研究区晚三叠世分为阿塔寺组和尕勒得寺组。前者与下伏托赖岩群呈断层接触,主要以河流相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灰色、紫红色粉砂岩和灰黑色粉砂岩,发现有遗迹化石(垂直潜穴);后者主要为淡水湖泊相—灰黑色粉砂岩、钙质粉砂岩夹黑色页岩及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夹有煤线(木里地区),在灰黑色粉砂岩中发育有植物化石Neocalamites rugosus和Danaeopsis fecunaa系华北延长群的标准分子,在黑色页岩层位中产化石叶肢介类Loxomegaglypta Novojilov属等。研究区二组的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中间并没有发现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15.
以实际调查、监测资料为依据,在分析云步桥景区崩塌地质灾害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崩塌灾害治理方案,并依据治理方案对可能继续发生崩塌的悬空区进行了治理。治理方案针对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采用了国内先进的综合方法,实施成本较低,方法实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区内1∶5万水文地质调查,查明了邹平市南部山区地下水资源的边界、补径排蓄、动态特征及开采现状。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结合抽水试验,寻找富水断裂位置和具有开采潜力的富水靶区,新圈定青阳镇、西董街道办和好生街道办3处富水地段。根据富水区域水文地质特点进行开采潜力评价。本次圈定的富水地段,为邹平市南部山区日常生活和灌溉饮水、工业和城市(应急)饮用水等提供了丰富的天然水和地下水水资源。  相似文献   

17.
滇西剑川盆地为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一个新生代拉分盆地,其沉积记录和盆缘构造的耦合可以揭示始新世晚期剑川盆地的环境特征。通过分析剑川组岩石特征,得出其物质来源和形成演化,反映剑川组火山岩是大陆造山后(板块碰撞以后)由陆内形成的岩浆喷发活动;通过分析剑川组的岩相特征,得出剑川组火山记录由强到弱表现为明显的特征,下段为火山喷发期次,上段为火山沉积期次。综合岩性岩相结果,得出剑川盆地始新世晚期板块碰撞后期的火山喷发沉积规律。  相似文献   

18.
闫村石墨矿为赋存于古元古代荆山群陡崖组徐村段含石墨变质岩系地层中的区域变质型矿床,属角闪岩相—麻粒岩相,是中深变质作用的产物。在系统采集石墨矿石样品的基础上,对石墨矿石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矿物共伴生关系、石墨结构等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有用组分固定碳含量2.74%~5.36%,平均3.34%,还含有SiO2,TiO2,Al2O3,Fe2O3,FeO,MnO,MgO,CaO等;矿石矿物为石墨,脉石矿物为石英、钾长石、白云母、透辉石、透闪石、黄铁矿、黄铜矿等。越靠近地表,矿石中黏土矿物含量越高,矿物组成越复杂;石墨片径一般在0.2~1.0mm,个别大径达1.2mm,片厚0.03~0.05mm。石墨片受力程度不同,局部有破碎和揉皱现象、泥化现象。闫村石墨矿属于区域变质型矿床,具有明显的找矿标志,赋矿层位、构造位置、岩性特征、岩石类型、地球物理特征,均是寻找该类石墨矿的良好标志。  相似文献   

19.
鲁东地区侵入岩形成时代和期次划分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鲁东地区前寒武纪侵入岩其侵入活动集中于新太古代和新元古代,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和韧性剪切带的改造,形成一套花岗质片麻岩类。新太古代早期TTG质花岗岩分布于胶北隆起区莱州一栖霞一带,经受了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一套灰色片麻岩,锆石内核SHRIMPU—Pb年龄2726—2707Ma基本代表岩浆结晶年龄,锆石变质边为2500Ma;古元古代侵入岩——莱州基性一超基性岩组合形成于1900~1850Ma左右,锆石SHRIMPU—Pb年龄(1852±9)Ma,(1868±11)Ma;新元古代侵入岩主要为花岗闪长质-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出露于胶南-威海造山带,锆石U~Pb定年结果集中为892~605Ma,其中荣成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年龄720~780Ma。中生代侵入岩以花岗岩类为主,集中出露于半岛北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燕山早期侵入岩文登超单元、垛崮山超单元、玲珑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年龄值集中在167~150Ma;燕山晚期侵入岩大店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年龄120±4Ma,崂山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年龄值为(120±2)~(114±2)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