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我的安东妮亚》的主人公安东妮亚的成长过程。安东妮亚在成长过程中女性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冲破父权社会加在女性身上的束缚和压制,走向独立、自强,为自己带来了满足和幸福,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我的安东妮亚》的主人公安东妮亚的成长过程。安东妮亚在成长过程中女性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冲破父权社会加在女性身上的束缚和压制,走向独立、自强,为自己带来了满足和幸福,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成为电影创作生产关注的焦点。主旋律献礼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通过对国家历史和集体记忆的建构,有意识地对观众主体进行内在情感召唤,将主流意识形态与民众心理进行缝合,无论在票房还是口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集体记忆理论为切入点,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为例,通过分析道具符号的代入,仪式符号的重复,事件符号的联动等建构集体记忆的电影范式,来探讨主旋律电影对集体记忆的建构所带来的情感联动与身份认同的现实意义,以期为主旋律献礼作品创作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与以往主旋律影片主要聚焦于大事件中的重要人物不同,它以独特叙述视角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七个打动人心的故事中,将目光对准了共和国的无名英雄,用“以小见大”的范式深入书写了家国情怀,从而勾起了家国记忆。  相似文献   

5.
爱尔兰当代著名小说家约翰·班维尔的代表作《海》自2005年问世以来好评如潮,广受评论界和读者的推崇。然而,绝大部分的评论(主要是书评)侧重于探讨他独特的写作风格,而对小说在自我再现中的突出特点“双我”很少涉及。小说主人公及叙述者在叙述过程中对于自我的表述经常出现一些相互矛盾或混淆现实与想象的地方,产生了大量的“双我”。现从心理分析的“双我”概念入手,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在自我再现过程中的双我表现及其成因来揭示班维尔小说的困惑主题。  相似文献   

6.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多以女性为关注对象,作品中的女性都或多或少地经历着自我感缺失的痛苦。《女祭司》中的女主人公琼因受到社会和教育的影响,将男性社会所定义的理想女性形象内化成"理想"的自我,她的生活就如照镜子一般,在以各种形式出现的镜子中既看到可爱的"理想我"的影子,也看到现实中难以被社会和他人所接受的"现实我"影像。"理想我"的虚幻性和它与"现实我"的距离导致了琼自我的异化,让她因分不清哪个是真实的自我而挣扎于多重的自我之中。  相似文献   

7.
日本近代文坛巨匠、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目漱石的处女作《我是猫》为长篇讽刺小说,作品打破了当时日本文坛盛行自然主义,题材仅限于男女恋爱和人情纠葛这一僵化、毫无生气的局面,给明治文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小说通过猫的视角,辛辣地讽刺了日本近代的文明开化,深刻地揭露了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承载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的职责。中职语文教师应该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德育因素,通过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现以《我的母亲》一文教学为例,来展开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增强课程思政效果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丧钟为谁而呜》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这部小说的创作中,海明威放弃了他早年信奉的虚无主义,对自身和社会树立了新的信心,采用一种不同于以前的时空艺术手法,创造了一种新的叙述形式,他利用自然时空、现实时空和心理时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自然时空为基础,通过对题材的放大和扩展将其变为现实时空;开掘人物的心理时空,以冷静的观察、流畅的笔墨,揭示出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迷惘、空虚、惆怅、哀怨、忧伤、绝望和悲愤,从而表现出了人物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同时也充分显示出了海明威卓越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塑造了一定数量的思妇形象,这类角色的出现及其心态表现,有着自己的特点。她们与后世文学中的思妇形象,在外在形态上呈现两种特征,前者质朴无华,后者流光异彩,可谓各具姿态,却同样的动人心弦。  相似文献   

11.
《我发现了》是爱伦·坡生前的最后一部重要作品。这部作品对天文学、物理学、逻辑学、神学等都有所涉及,而其主要价值则在于它对上帝、宇宙、人之间的关系所作的深刻阐述,即宇宙发端于上帝的意志并处于不断回归的趋势中,人类与世界合一,生命以扩散——回归——再生的模式处于永无休止的循环中。这既是爱伦·坡哲学思想的体现,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薇拉·凯瑟的代表作《我的安东妮亚》体现了女性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抨击了导致对女性与自然的双重统治的父权制,致力于追寻健康、和谐的新型人际生态境界,蕴涵着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阅读《我的安东妮亚》,能促使人们关注社会问题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将生态危机简单地归结为抽象的人类中心主义,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全面的视阈。  相似文献   

13.
《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处女作。他用讽刺的手法。以猫的眼睛来观察日本的人类社会。笔选取章中的“小偷事件”以及和猫一起观看苦沙弥先生生活的片段。从中感受乐趣。  相似文献   

14.
艾丽丝·沃克的散文在其整体的创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沃克的散文<我是蓝?>进行解读,通过分析文中"我"与"蓝"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沃克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5.
距离上一部小说《浮生》仅两年时间,奈保尔推出其"续篇"《魔种》,称其为"封笔之作"。小说中,奈保尔继续探讨了以他为代表的流亡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流亡、身份、文明的不确定性等主题。但他却一反常态地放弃了尖锐、批判的态度,转而使用细腻和温和的描述,并对改变以他为代表的流亡知识分子群体生活状态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乐观的解释。晚年,奈保尔试图摆脱上述问题的困扰,回归生活本身。由此,在小说中,威利完成了一个游子的归来,奈保尔也完成了一个流亡知识分子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6.
邓一光是近年来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一位优秀青年作家,他着力于军人形象的塑造,以《父亲是个兵》为代表的作品在广大读者中产生过良好的反响,长篇小说《我是太阳》则是在当代文坛上熠熠生辉的又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7.
认为小说《蝇王》和《崩溃》都反映了原有文明或文化在新环境下的瓦解和崩溃。比较分析两本小说的主人公杰克和奥孔克沃制造一系列血腥事件的缘由,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杰克与奥孔克沃的悲剧行为,都是由于没能走出其本能的支配,属于原始欲望放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诗歌用其特有的节奏与情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华。李清照的《武陵春》和艾米莉·狄金森的《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待死神》是中美两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悼亡诗。虽然主题相似,但因为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作品在表现手法、诗学理论和艺术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分析了这两首诗词的异同和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发现这两首悼亡诗的异曲同工之妙,在鉴赏诗歌中体会其美学价值和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9.
化用就是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作品化解开来,根据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化用是模仿,更是创新,而其结果又常常是推陈出新。《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其中也运用了大量的化用辞格,包括词句和篇什的化用。  相似文献   

20.
人的生存离不开空间,关怀生存就需要关注人的生存空间。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以南京大屠杀为历史背景,描绘了一群风尘女子的生存困境,玉墨是这群女子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她不甘心受到空间的规训与囚禁,一直试图反抗和逃离,最终以付出生命为代价摆脱了自己的生存困境,建立了自己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