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脂磷壁酸(ipoteichoic acid,LTA)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表达及其对大肠癌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噻唑蓝比色(MTT)法检测经双歧杆菌LTA处理前后大肠癌细胞株LoVo和HT-29对人工基底膜(Matrigel)的黏附能力变化;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迁移实验检测经LTA处理前后两株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经LTA作用前后,VEGF在两株细胞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经20、50、80μg/ml双歧杆菌LTA处理后,LoVo细胞和HT-29细胞在30、60、90、120 min时的黏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经50μg/ml双歧杆菌LTA处理24 h后,LoVo细胞和HT-29细胞的侵袭能力及VEGF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双歧杆菌LTA能抑制大肠癌细胞黏附、侵袭、迁移的能力,下调其VEGF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PAK5对大肠癌细胞黏附以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因转染上调PAK5在LS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以及RNA干扰下调PAK5在SW480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采用细胞黏附以及迁徙实验检测PAK5的黏附、迁徙能力;结果:采用基因转染上调PAK5在LST 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后,细胞-基质黏附能力减弱,迁徙能力增强;相反,采用RNA干扰敲低PAK5在SW480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后,细胞-基质黏附能力增强,迁徙能力减弱。 结论 PAK5通过减弱细胞-基质黏附,增强大肠癌细胞的迁徙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AK5对大肠癌细胞黏附以及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转染上调PAK5在LS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以及RNA干扰下调PAK5在SW480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采用细胞黏附以及迁徙实验检测PAK5的黏附、迁徙能力;结果采用基因转染上调PAK5在LST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后,细胞-基质黏附能力减弱,迁徙能力增强;相反,采用RNA干扰敲低PAK5在SW480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后,细胞-基质黏附能力增强,迁徙能力减弱。结论PAK5通过减弱细胞-基质黏附,增强大肠癌细胞的迁徙能力。  相似文献   

4.
Galectin-3在不同病理分期大肠癌中的差异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变巧  龚伟  耿炎  陈琳  武金宝  姜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3):1585-1587,1591
目的探讨galectin-3在三种不同病理分期的大肠癌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及其表达与大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SW1116、W480和LOVO3种不同病理分期大肠癌细胞株,用RT—PCR方法研究galectin-3在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blot方法研究galectin-3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galectin-3进行细胞定位研究。结果galectin-3主要表达在大肠癌细胞浆中,在细胞膜也有少量表达。在Duck's分期依次为A期-D期的三种大肠癌细胞株:SW1116-SW480-LOVO细胞中,galectin-3的表达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都依次增强,各纽间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lectin-3主要表达在大肠癌细胞浆和胞质中,Galectin-3在大肠癌细胞中的表达与大肠癌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可作为大肠癌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细胞表达的Fas配体具有功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癌细胞Fas配体(FasL)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以及氚释放细胞活性测定技术检测大肠癌细胞株中FasL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功能。结果:所检测的6株大肠癌细胞(RPMI4788、HCT-116、DLD-1、LoVo、WiDr和COLO 320DM)全部表达FasL mRNA和蛋白;DLD-1,LoVo和WiDr等部分大肠癌细胞具有Fas依赖的细胞毒活性。其中DLD-1细胞活性具有量效关系,并且乙酸肉豆蔻佛波醇(PMA)和离子霉素(ionomycine)刺激能显增强DLD-1的细胞活性。结论:DLD-1、LoVo和WiDr等3株大肠癌细胞表达功能性Fas配体,并可能以此反击机体免疫系统,逃避免疫监督。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肠癌细胞株(SW480,LoVo,HT29)线粒体DNA的突变,克隆突变的大肠癌线粒体DNA(mtDNA)基因,构建pcDNA3.1(+)-mtDNA真核表达重组体,并导入NIH3T3细胞,以探讨线粒体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提取大肠癌细胞株(SW480,LoVo,HT29)mtDNA,扩增D-LOOP区,产物用DNA自动测序法进行序列分析。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并用脂质体法导人NIH3T3细胞。结果检测出大肠癌细胞株SW480、LoVo、HT29细胞mtDNAD—LOOP分别有10、9、8个突变位点。成功克隆1119bp的mtDNAD—LOOP区至表达质粒pcDNA3.1(+),并导入NIH3T3细胞中。结论线粒体DNAD-LOOP区是一个具有高度多态性和突变性的区域,在大肠癌细胞株中突变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热化疗联合5—Fu诱导大肠癌细胞凋亡和bcl—2表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热化疗诱导大肠癌(LoVo)细胞凋亡及其与bcl-2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热化疗治疗大肠癌的机制。方法:应用热疗联合5-氟尿嘧啶(5-Fu)在不同药物浓度、时间和温度条件下诱导LoVo细胞株调亡,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增加;在相同时间和浓度条件下,热疗联合5-Fu的凋亡率与单纯化疗组、单纯热疗组相当;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bcl-2的表达下调;各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但热化疗使bcl-2表达下调的程度与单纯热疗及单纯化疗相当;高温也可以使bcl-2的表达下调。结论:热化疗、单纯化疗及单纯热疗均能诱导LoVo细胞凋亡且可使bcl-2基因表达下调;热疗联合5-Fu在诱导凋亡及下调bcl-2基因表达方面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因芯片筛选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初步筛选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大肠癌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方法抽提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癌细胞株、SW480细胞株、LoVo细胞株的总RNA并纯化mRNA;将18 816种人类基因及LST片段PCR产物用Biorobotics公司的BG600点样仪点样于纤维膜上,制成基因芯片。将3个样品的mRNA分别逆转录合成探针并33P标记,同芯片杂交。严格洗片后Fuji film公司FLA 3000扫描仪扫描芯片信号图象,ArrayGauge1.0软件分析比较3种细胞株中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和结论在18 816种人类基因中存在着一系列LST同普通大肠癌细胞株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在本研究中共有差异表达基因97个,其中共上调58个,共下调39个。表明其可能存在不同的肿瘤发生机制,故进一步研究其相关基因,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其发生机制及与大肠癌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比较细胞表面不同连接方式的唾液酸在小鼠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细胞株Hca-F和低淋巴道转移细胞株Hca-P中的表达,并研究差异性表达的α2,6-唾液酸在肝癌细胞淋巴结黏附行为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方法】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技术,分析肝癌细胞表面不同连接方式的唾液酸在Hca-F和Hca-P中的表达差异;通过RNA干扰技术干预差异表达的唾液酸转移酶,并使用RT-PCR、蛋白质印迹及Lectin-blot方法检测其干扰效果;利用细胞黏附实验和凝集素阻断实验,检测干扰前后、阻断前后Hca-F细胞黏附能力的变化;利用FA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探讨α2,6-唾液酸介导肝癌细胞黏附行为的分子机制。 【结果】 α2,6-唾液酸在小鼠肝癌高、低转移细胞株中表达具有显著差异,而α2,3-唾液酸的表达无显著差异;当通过RNA干扰技术特异性使Hca-F细胞中ST6Gal-I表达下调时,其细胞表面α2,6-唾液酸表达减少,削弱Hca-F细胞对淋巴结的黏附能力降低。此外,ST6Gal-I表达下调可抑制p-FAK及下游p-paxillin蛋白分子的表达。 【结论】 细胞表面α2,6-唾液酸可通过FAK信号转导通路正性介导肝癌细胞的黏附行为,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大肠癌细胞株(SW480,LoVo,HT29)线粒体DNA的突变,克隆突变的大肠癌线粒体DNA(mtDNA)基因,构建pcDNA3.I(+)-mtDNA真核表达重组体,并导入NIH3T3细胞,以探讨线粒体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提取大肠癌细胞株(SW480,LoVo,HT29)mtDNA,扩增D-LOOP区,产物用DNA自动测序法进行序列分析。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并用脂质体法导人NIH3T3细胞。结果 检测出大肠癌细胞株SW480、LoVo、HT29细胞mtDNAD-LOOP分别有10、9、8个突变位点。成功克隆1119bp的mtDNAD-LOOP区至表达质粒pcDNA3.1(+),并导入NIH3T3细胞中。结论 线粒体DNAD-LOOP区是一个具有高度多态性和突变性的区域,在大肠癌细胞株中突变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结肠癌细胞系中miR-200a对高转移细胞系Lovo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种结肠癌细胞系
HCT116、HT29, LS174T、SW480、SW620和Lovo中miR-200a的表达水平,在高转移细胞系Lovo中瞬时转染miR-200a mimics
使其高表达miR-200a,检测高表达miR-200a后Lovo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同质黏附能力和凋亡等情况的变化。结果miR-200a
在6种细胞系中存在差异性表达,其中具有高转移潜能的Lovo中表达最低,成瘤但不转移的细胞系HCT116表达最高。在Lovo
细胞高表达miR-200a后,Lovo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同质黏附能力增强且凋亡增加。结论miR-200a在结肠
癌细胞系中表达失常,其作用可能与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有关,高表达miR-200a 能抑制Lovo细胞增殖和迁移、增强细胞
间黏附能力、促进凋亡,其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对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 Vo中MLH-1基因甲基化水平、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5'-氮杂-2'-脱氧胞苷处理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 Vo。应用Taq Man探针为基础的实时定量PCR(Methylight)方法、SYBR Green PCR方法及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前后HT-29和Lo Vo细胞中MLH-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Methylight检测HT-29细胞株中MLH-1蛋白在药物作用后异常甲基化得到逆转;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到0.5、1.0、1.5μmol/L 5'-氮杂-2'-脱氧胞苷处理后MLH-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照组和不同浓度实验组在HT-29细胞株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0、1.171±0.126、1.356±0.085和1.422±0.090;在Lo Vo细胞株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0、1.117±0.094、1.273±0.062和1.285±0.070。Western blot检测MLH-1蛋白对照组和不同浓度实验组在HT-29细胞株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14±0.033、0.365±0.040、0.831±0.041和0.849±0.051;Lo Vo细胞株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02±0.020、0.621±0.028、0.934±0.029和1.057±0.045。以上作用均呈时间、剂量依赖性,MLH-1基因mRNA在HT-29细胞株表达(F=8.918,P=0.010)和Lo Vo细胞株表达(F=8.351,P=0.011)具有统计学意义。MLH-1蛋白表达在HT-29细胞株表达(F=226.825,P=0.000)和Lo Vo细胞株表达(F=153.642,P=0.000)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 Vo中MLH-1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该基因表达下调甚至失活的主要原因。5'-氮杂-2'-脱氧胞苷能够较成功的逆转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 Vo中MLH-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能恢复mRNA及蛋白重新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皮素3(endothelin 3,EDN3)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DN3 mRNA在人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半定量PCR检测EDN3及内皮素受体B(endothelin receptor B,EDNRB) mRNA在结直肠癌细胞(CaC02、LoVo、HT-29)中的表达情况.将包装过载体pCDH-CMV-MCS-EFl-Puro-EDN3的病毒感染至结直肠癌细胞LoVo,MTS、克隆形成法、划痕法、Transwell检测EDN3对细胞增殖、克隆、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LoVo中p-ERK1/2和t-ERK 1/2蛋白改变.结果 EDN3在人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降低.表达EDN3基因的重组载体成功感染至LoVo细胞.MTS和克隆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提示实验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磷酸化的ERK1/2蛋白表达下降(P<0.01).结论 EDN3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降低,过表达EDN3能抑制结直肠癌LoVo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ERK1/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FLIP(细胞型Fas相关死亡区域蛋白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 mRNA在大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Fas抗原(CD95)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3株人大肠癌细胞株中c-FLIP mRNA的表达,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大肠癌细胞Fas抗原表达.结果:SW1116及SW620细胞株 c-FLIP mRNA 表达阳性并相对高水平表达Fas抗原,而LoVo细胞株c-FLIP mRNA表达阴性并低水平表达Fas抗原.结论:在大肠癌细胞中,c-FLIP mRNA的表达趋势与Fas抗原一致,提示c-FLIP可能在抑制Fas抗原诱导的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人大肠癌LoVo细胞多药耐药细胞株LoVo/5-FU,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及耐药机制。方法人大肠癌细 胞系 LoVo在体外经 2.5μg/ml5-氟尿嘧啶(5-FU)作用,成功诱导 LoVo/5-FU耐药细胞株。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观察它 们对5-FU、丝裂酶素(MMC)、阿霉素(ADM)、顺铂(DDP)、氨甲喋呤(MTX)和阿糖胞苷(AraC)等6种药物的敏感性。 用噻唑蓝(MTT)法、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两种细胞形态及结构并绘制出细胞体外生长曲线。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细 胞中P26-Bcl-2的表达。应用原位DNA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检测5-FU在两种细胞中诱导的细胞凋亡。结果LoVo/5-FU 细胞株对5-FU、MMC和ADM均有耐药性,且对5-FU的耐药程度较亲本细胞提高。与亲本细胞相比,耐药细胞株生长 慢,倍增期延长,汇合密度低,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LSAB法提示,LoVo/5-FU细胞的凋亡与P26-Bcl-2过度表达有 关。LoVo细胞原位DNA末端转移酶标记阳性率高于LoVo/5-FU。结论LoVo/5-FU多药耐药细胞株耐药性稳定,在相 同条件下与敏感细胞株LoVo相比,细胞凋亡受到抑制,提示LoVo/  相似文献   

16.
抑癌基因KAI1对大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KAI1对大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用KAI1 cDNA质粒转染低表达KAI1基因的人大肠癌LoVo细胞。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转染后mRNA和蛋白的表达,利用体外肿瘤同质性粘附、异质性粘附实验和肿瘤侵袭模型等方法,检测KAI1/CD82对大肠癌粘附与侵袭的影响;以空白质粒转染组为对照组。结果体外实验发现转染KAI1质粒的LoVo细胞同质性粘附能力高于对照组,异质性粘附及侵袭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抑癌基因KAI1对肿瘤的增殖能力没有影响。结论KAI1基因表达的减少可以导致大肠癌细胞同质性粘附降低,对基底膜粘附及侵袭转移的能力增加。因此,KAI1基因可以作为大肠癌的一种转移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小RNA-338.3p(miR-338-3p)对人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及Smoothened(SMO)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四种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HT-29、HCT116、SW620中miR-338—3p表达状况,并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为对照。采取脂质体转染miR-338-3p前体(pre—miR-338.3p)至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观察细胞转染前后miR-338—3p的表达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及划痕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改变;以Western—blotting和RT-PCR分析sMO蛋白及mRNA表达状况。结果:检测四种结直肠癌细胞系中miR-338—3p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细胞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W620细胞转染pre—miR-338—3p后,miR-338—3p表达水平升高,sMO蛋白表达下降,同时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SMOmRNA表达水平在转染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338—3p可通过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系中SMO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expression of tumor suppressor gene KAI1 can suppress the invasive or metastatic ability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cells. METHODS: KAI1 cDNA was transfected into highly malignant colorectal carcinoma cell line LoVo, which had low levels of endogenous KAI1 expression. The expressions of KAI1 mRNA and protein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the biological behaviors of the KAI1-transfected LoVo cells were investigated by cell-cell adhesion, cell-matrix adhesion and invasion assays. RESULTS: KAI1 expression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the metastatic potential of KAI1-transfected LoVo cells, whose metastasis suppression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increased adhesion to homotypic cells and reduced tumor adhesion to extracellular matrix components. KAI1 expression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the in vitro cell invasion in KAI1-transfected LoVo cells. CONCLUSION: KAI1 might function as inhibitor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19.
高低转移人大肠癌细胞系基因表达谱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自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NA微阵列研究人大肠癌高转移细胞系Lovo、SW620及低转移细胞系SW480、LS174T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筛选与大肠癌转移相关的特异基因。方法 分别提取4种大肠癌细胞系及对照的正常大肠上皮组织的mRNA,逆转录成cDNA探针,经cy3和cy5标记后分别与含有399个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微阵列杂交,用专用软件分析杂交信号强度。结果 高转移细胞系与低转移细胞系的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差异,其中有104个基因的表达值有意义,包括上调基因44个、下调基因60个。结论 大肠癌转移是由其发生过程中多个基因表达的复杂变化决定的,高转移细胞系与低转移细胞系比较存在差异的基因可能与高转移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LoVo细胞株发生上皮细胞间质转型(EMT)逆转前后3种耐药相关ABC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比较发生EMT的细胞株LoVo GnT-V/NC和EMT逆转之后的细胞株LoVo GnT-V/1564中 ABCB1、ABCC3、ABCB6基因表达量.结果:LoVo GnT-V/NC细胞中ABCB1基因表达量是LoVo GnT-V/1564的7.67倍;LoVo GnT-V/NC和LoVo GnT-V/1564细胞中ABCC3、ABCB6基因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oVo细胞株EMT发生后肿瘤细胞的耐药相关基因ABCB1的表达量也发生了改变,EMT可能与肿瘤的多药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