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速器碳纤维治疗床结合部对调强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利用二维平板电离室矩阵,测量6MV X 射线穿射过碳纤维治疗床延长板结合部和避开结合部后的剂量。分析不同机架角度下治疗床结合部对 X 射线剂量的影响。比较实例放疗计划穿射与避开结合部的治疗计划的验证通过率。结果:二维矩阵电离室实测结果显示,射野处于110°~180°机架角范围,穿射结合部位后射线会产生较大衰减,结合部衰减范围集中在延长板分界向床头方向3cm,床尾方向11cm 的范围。116°~180°机架角,部分测量点剂量偏差值超过10%。145°机架角时测量点最大偏差值达24.2%。10例实例测量 VMAT 治疗计划中,射野穿透结合部的 Gamma 通过率较避开结合部显著降低(t =4.349,P =0.002)。结论:加速器碳纤维治疗床延长板结合部可显著降低放疗剂量。在放射治疗摆位应尽可能避免治疗射野穿射碳纤维治疗床结合部,无法避免时,应将其产生的射线衰减考虑在治疗计划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了用能量沉积核函数方法计算60 Co照射野吸收剂量的方法。方法 能量沉积核函数方法将吸收剂量的贡献分为 3部分 :原射线、单次散射和多次散射。它使用基本的剂量学数据 ,如射野中心轴百分深度剂量、离轴比和准直系统散射输出因子等 ,这些数据在Fyc 5 0H治疗机上用方形照射野测量得到。再用能量沉积核函数计算吸收剂量。并讨论了散射线对吸收剂量的影响。结果 从测量数据得到了原射线和散射线的能量沉积核函数 ,并利用能量沉积核函数计算60 Co照射野的主要剂量学参数 ,计算值和测量值是一致的 ;不规则照射野的吸收剂量及其分布的计算结果也和测量结果符合得很好。结论 能量沉积核函数方法适用于较精确地计算60 Co不规则照射野的吸收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Elekta Precise直线加速器新型全碳素纤维治疗床床板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等中心技术( SAD)测量,设2组射野,均为等中心对穿野(一组穿过床板,另一组不穿过床板),用PTW剂量仪0.6 cm3 Farmer电离室比对测量,计算出治疗床主床板、体部延长板、头颈肩延长板不同位置及其衔接处对放疗剂量的衰减.结果 6 MV能量时,治疗床主床板对剂量的衰减为1.4% ~ 7.2%,主床板衔接头1、4、7和8 cm处对剂量的衰减分别为2.8%~38.7%、1.4%~30.1%、1.5% ~20.8%和1.4% ~11.2%;体部延长板对剂量的衰减为0.5% ~5.0%,体部延长板衔接头1cm位置对剂量的衰减为4.7% ~15.4%;头颈肩延长板颈部位置对剂量的衰减在0.5%~3.3%,头颈肩延长板肩部位置对剂量的衰减在5.3%~l6.7%;延长板和主床板衔接处对剂量的衰减在6.8%~30.4%.结论 新型全碳素纤维治疗床床板不同部位对剂量衰减不同,床板衔接部位标记区域对剂量衰减比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了用能量沉积核函数方法计算^60Co照射野吸收剂理的方法。方法 能量沉积核函数方法将吸收剂量的贡献分为3部分:原射线、单次散射和多次散射。它使用基本的剂量学数据,如射野中心轴百分深度剂量、离轴比和淮直系统散射输出因子等,这些数据在Fyc50H治疗机上用方形照射野测量得到,再用能量沉积核函数计算吸收剂量,并讨论了散射线对吸收剂量的影响。结果 从测量数据得到了原射线和散射线的能量沉积核函数,并利用能量沉积核函数计算^60Co照射野的主要剂量学参数。计算值和测量值是一致的;不规则照射野的吸收剂量及其分布的计算结果也和测量结果符合得很好。结论 能量沉积核函数方法适用于较精确地计算^60Co不规则照射野的吸收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计算经肝动脉灌注^90Y微球治疗肝癌后肿瘤及正常组织内的吸收剂量分布情况。方法 用Campbell AM等人的肝癌病人经^90Y微球治疗后的肿瘤切实实验结果进行微球的分布模拟,然后计算肿瘤及正常组织的吸收剂量并画出吸收剂量自肿瘤中心沿径向的分布图,并与其他微球分布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用本文中的微球分布计算所得的总微球数接近于实际注入肝脏部位的微球数,以此分布为基础的剂量计算结果表明:治疗后绝大部分正常组织的有收剂量均小于其耐受剂量但同时在肿瘤中心部位也存在欠剂量区,此结果要较相同治疗活度下其他两种微球分布模型计算的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情况;相同治疗活度及微球分布时^90Y微球治疗后的剂量均匀性较^32P的略优。结论 ^90Y微球治疗肝癌后的剂量计算最好采用微球的不均匀分布模型才能正确反映实际剂量分布并解释临床实际疗效。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来抑制和杀灭瘤细胞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放射线照射在病人体表的大小范围称之为射野。在医院里,放疗医生根据肿瘤的范围及生物学要求精心设计病人的射野,用紫墨水在病人皮肤上画出。在每次照射治疗时,医生都要看清病人的射野,才能给予正确的照射。因此要求病人一定要注意保护射野使其保持清晰状态。再就是皮肤的完好无损在照射治疗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90Y-玻璃微球经肝动脉局部灌注可使放射性高度浓聚于肿瘤部位,直接杀伤肿瘤,达到治疗目的。为了从辐射剂量学方面对其进行评价,本文着重综述了90Y-玻璃微球的基本特性、体内分布,以及内照射吸收剂量和注入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周边剂量相同时不同活度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时间点肿瘤吸收剂量的差异.方法 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出边长3.5 cm正方体模拟肿瘤,分别载入125I粒子0.8 mCi(A组)、0.3 mCi(B组)并周边分布,处方剂量145 Gy,得出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及100%靶体积吸收剂量(D100)、90%靶体积吸收剂量(D90)、15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150)、9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90)、最高剂量点等指标.根据125I粒子衰变规律公式,分别计算A、B组粒子植入后1、2、3、4、5、6个月时粒子活度,计算两组粒子植入后各时间点肿瘤实际吸收剂量,比较两组各时间点肿瘤实际吸收剂量、D100、D90、V150 V90最高剂量点等指标.结果 A组、B组粒子植入后1、2、3、4、5、6个月时肿瘤实际吸收剂量均值相同,均为(81.43±46.20) Gy;D100分别为(49.14±34.65) Gy、(38.86±27.43) 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D90均为(64.57±46.20) Gy;V150分别为(7.96±8.62)%、(7.58±1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8);V90分别为(25.83±35.76)%、(26.16±35.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6);最高剂量点分别为(798.29±568.07) Gy、(359.29±256.36) 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 周边剂量相同时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时间点肿瘤吸收剂量相同,粒子活度对肿瘤吸收剂量速率无影响,高活度组粒子靶区内最高剂量点明显高于低活度组,高剂量区持续时间较长于低活度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调强计划射野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射野特征参数对调强计划绝对剂量验证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Pinnacle 7.6c治疗计划系统,直接子野优化方法设计43例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移植到固体水模.使用0.13 cc Farmer型标准电离室(IBA Corp),DOSE1剂量仪测量绝对剂量.统计43例调强病例的射野特征参数,分析其相互关系,并统计验证误差,分析射野特征参数与验证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各射野特征描述参数之间存在相互联系(P<0.05).测量偏差与各射野特征参数均显著相关.子野数大于80个的IMRT计划,剂量偏差值大于3%;子野数小于80,多数计划的剂量偏差值小于3%.子野数大于100个的IMRT计划,一部分计划的剂量偏差值大于4%;子野数小于100个时,剂量偏差值均小于4%.结论 从治疗计划设计角度而言,应在临床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总射野数和总子野数,总子野数应控制在80个以内,可减少调强放疗计划验证偏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超选择性灌注32P-玻璃微球联合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方法、疗效、影响因素和吸收剂量估算方法.方法采用经肝动脉超选择性段性挤压式栓塞及半肝栓塞的方法灌注32P-玻璃微球、超液化碘油和吡柔比星(THP)混悬液治疗30例肝癌患者,术后行β轫致辐射显像,结合分区模型,估算肿瘤、非瘤肝组织和肺组织的吸收剂量.采用不含32P-玻璃微球的混悬液化疗栓塞治疗26例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反应率(70.0%)明显高于对照组(42.3%)(χ2=4.362,P<0.05);实验组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00%、76.67%、43.33%,对照组为92.31%、61.54%、19.23%.估算肿瘤组织的平均吸收剂量(130.34±54.53)Gy,非瘤肝组织为(34.73±13.41)Gy,肺组织2.1~16.3 Gy.肿瘤吸收剂量≥120 Gy的反应率(100%)高于剂量<120 Gy的反应率(47.1%)(χ2= 9.832,P<0.01).结论经肝动脉采用超选择性段性挤压式栓塞及半肝栓塞的方法灌注32P-玻璃微球联合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是1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β轫致辐射显像结合分区模型估算肿瘤组织和非瘤肝组织的吸收剂量,为剂量学研究提供了1个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蒙特卡罗EGS4算法(Monte Carlo EGS4,MC EGS4)为基础,用时序性SPECT/CT检查探讨核素内照射治疗吸收剂量的计算方法.方法 用体模标定153Sm放射性浓度与SPECT图像灰度值的关系;用RMI467型CT体模标定不同组织物理密度与CT图像灰度值的关系;优化MC EGS4计算程序.以此为基础,通过时序性SPECT/CT检查和累积尿液的放射性测定,计算4例肿瘤多发骨转移患者153Sm-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EDTMP,按体重注射24.1 MBq/kg)内照射治疗后不同靶器官的三维吸收剂量分布和病灶、骨髓、脊髓、盆腔性腺组织的吸收剂量.结果 SPECT和CT图像的灰度值分别与153Sm放射性浓度和组织物理密度之间存在线性对应关系(P<0.05).多发骨转移癌患者骨转移灶的153Sm-EDTMP吸收剂量分布明显不均,放射性累积中心点吸收剂量最高,边缘区域剂量降低.1例患者最高点内照射吸收剂量率为4.3×10-8 Gy·s-1,左髂骨转移灶最高吸收剂量约为5.6 Gy,病灶边缘吸收剂量为2.0 Gy.其他3例患者病灶最高点吸收剂量率分别为4.5×10-8,3.5×10-8,3.8×10-8 Gy·s-1.结论 基于MC EGS4算法,用时序性SPECT/CT可计算核素内照射治疗患者的病灶和其他靶器官吸收剂量及其三维分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螺旋断层调强放疗(HT)靶区外沿纵向剂量跌落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以便对临床关于计划衔接、靶区预处理以及执行效率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指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份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治疗部收治的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大孔径定位CT在获得层厚为1 mm的头颈部图像中勾画计划靶区和剂量跌落结构。在计划设计时射野宽度(FW)分别选择5.0、2.5和1.0 cm,螺距分布选择0.430、0.287和0.215,调制因子使用默认值1.8,剂量计算网格选择最精细0.195 cm×0.195 cm,其余计划参数都保持一致。按照不同参数分别进行计划设计,并将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统计分析。结果研究显示同一射野宽度下不同螺距变化曲线重合,因而螺距对剂量跌落没有影响,不同射野宽度变化曲线相互独立说明射野宽度对纵轴双向剂量跌落有影响,靶区外沿纵向的剂量跌落速度与射野宽度成反相关系:即射野宽度越大剂量跌落速度越慢,半影区越大;反之射野宽度越小剂量跌落速度越快,半影区越小。当剂量跌落至处方剂量50%时距靶区纵向边界的距离近似约等于射野宽度一半,而对于距靶区边界不同距离处的剂量值可通过拟合公式计算得到。射野宽度和螺距对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影响较小,相对而言射野宽度为2.5 cm时靶区最佳。总治疗出束时间随射野宽度和螺距的增大而逐步降低。结论当靶区分段治疗需要考虑计划衔接、执行效率及沿纵向剂量跌落控制时,可选择最佳的射野宽度、螺距等计划参数或根据纵向剂量跌落公式对衔接处靶区进行内收处理,以达到理想的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13.
调强放射治疗中吸收剂量的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是Bjarngard等~([1])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调整射线束以达到高度适形剂量分布为目的~([2]),已成为头颈部肿瘤、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的普遍治疗技术~([3]).IMRT治疗计划精确复杂,执行中准直器位置的变化,子野的数量,影像技术的限制,呼吸运动以及治疗前摆位等因素增加了吸收剂量的不确定性.生物效应与组织中吸收剂量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白血病患者在骨髓移植前一般都做大剂量的化疗和全身照射(TBI)治疗,以求达到根治或长期缓解的目的。TBI与常规放疗相比在照射方法及剂量学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我院自1990年开始了这一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至1996年12月已治疗29例,取得较好疗效。1 材料和方法1.1 技术的前期准备1.1.1 设计制作专用治疗床全身照射要求在一个射野内包罗病人的全部身躯,我们使用的VarianCL1800型直线加速器在常规治疗位100cm处最大射野是40cm×40cm,为此我们设计一专用治疗床,将治疗位延至38…  相似文献   

15.
使用电离室在水模体中进行辐射吸收剂量的测量,其测得的剂量计读数M要通过下式换算成特定辐射条件下。如源表距(SSD)=100cm、照射野尺寸(FSZ)=10cm×10cm,电离室空腔内的有效测量点在水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校准点处的辐射吸收剂量Dw(Peff)为:  相似文献   

16.
术中电子线放射治疗(IORT)是指在手术区域内针对治疗靶区用4~20MeV的电子线给予10~20Gy的照射,其治疗范围可包括未能切除的肿瘤、小的残存灶和高危险复发区域,其优点是局部射野内剂量均一,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少,治疗时间短。IORT成为局部治疗方式中的一种,可提高一定期别的某些肿瘤的局控率以及常规放疗和外科治疗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市场上能提供多种型号的1ORT限光筒,有硬式、软式和非接触式三种类型,几种限光筒临床应用的差异性还不太清楚。但限光筒的选择必须适应手术中不同暴露部位的需要,保证治疗靶区内组织固定良好,而正常组织在射野以外。放射物理部门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的剂量学要求有:电子束方向与限光筒方向一致,避免治疗区内的超剂  相似文献   

17.
多叶准直器运动状态下叶片到位精度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多叶准直器运动状态下叶片到位精度的检测方法.方法 设计多叶准直器测量序列,被测叶片每扫过1 cm的距离设置0.1~1 mm之间的叶片位置误差,利用二维电离室矩阵测量其运动轨迹上的吸收剂量,得出不同剂量率(100、300和600 MU/min)时,设置的位置误差与吸收剂量直线斜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曲线,以此作为叶片位置校准曲线.进行日常检测时,通过多叶准直器叶片运动形成射野y方向的剂量曲线图得到有误差的叶片,依据射野x方向吸收剂量直线的斜率,与叶片位置校准曲线进行比较,得到检测叶片的实际位置误差.结果 通过y方向的剂量曲线图,可找出位置误差≥0.2 mm/cm的叶片.在一定的剂量率下,叶片位置校准曲线呈线性变化趋势.输出剂量率为600 MU/min时,叶片的位置误差分布直观清晰,可快速对叶片到位精度情况做定性分析.位置误差为0.1 mm/cm的叶片,吸收剂量直线斜率变化为0.74%,检测误差与引入误差的差别≤0.1 mm.结论 使用二维电离室矩阵检测多叶准直器运动状态下叶片到位精度的方法简便可靠,能满足常规检测的需要,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腹腔内恶性肿瘤一般采用常规的固定单射野和成角度斜射野的全腹照射方法进行治疗,但由于病人局部脏器耐受性的限制以及机体对放射治疗的反应直接影响了治疗效果,目前国外则采用“移动条”全腹照射的方法对此类病人进行治疗,即通过多射野重复连续多次照射,使得病人在可耐受的范围内,其腹部的局部组织在短期内获得了较高的剂量,以此来达到控制肿瘤的发展。由于这种方法采用了多射野多次腹背交叉照射,故很难用计算的方法给出准确的结果。国外文献上报导了一些这方面的实验结果,但由于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Varian加速器不同射野形成方式对射野剂量学参数的影响,为治疗计划系统(TPS)数据建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准直器(JAW)、多叶光栅(MLC)和准直器跟随多叶光栅(JAW+MLC)3种射野的形成方式下,分别测量百分深度剂量(PDD)、射野离轴量(OAR)及射野总散射因子(Scp),并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种射野形成方式对中心轴的百分深度剂量影响很小;在加速器的左右方向和枪靶方向,MLC形成的射野均较JAW形成射野大,在左右方向最大可达2.9 mm。在枪靶方向,最大可达1.7 mm。在左右方向MLC形成的射野测量曲线的半影较在相同射野大小JAW形成射野的半影大。在枪靶方向MLC形成的射野测量曲线的半影较在相同射野大小JAW形成射野的半影小。在两个方向 JAW+MLC形成射野与JAW形成射野大小与半影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射野的不同形成方式对射野大小、半影、总散射因子有影响,建议做调强放射治疗(IMRT)时,在TPS数据建模过程中,应对MLC射野的剂量参数进行关注。  相似文献   

20.
经动脉灌注32P-玻璃微球治疗肝癌的吸收剂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灌注32 P 玻璃微球内照射栓塞治疗肝癌的吸收剂量估算方法。方法 肝癌患者 30例 ,采用改良式Seldinger技术行超选择性插管 ,经导管灌注32 P 玻璃微球、超液化碘油和吡柔比星的混悬液。术后行 β轫致辐射显像 ,观察32 P 玻璃微球的分布 ,结合分区模型和32 P内照射吸收剂量公式 ,估算肿瘤、非瘤肝组织和肺组织的吸收剂量。结果 肿瘤组织的平均吸收剂量为 (130 34± 5 4 5 3)Gy ,非瘤肝组织为 (34 73± 13 4 1)Gy;肺组织为 (6 8± 4 9)Gy。肿瘤吸收剂量 >12 0Gy者 13例 ,反应率 10 0 % ,中位生存期 2 1个月 ;<12 0Gy者 17例 ,反应率 4 7 1% ,中位生存期 11个月。结论 经肝动脉超选择性灌注32 P 玻璃微球内照射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 β轫致辐射显像结合分区模型估算肿瘤组织和非瘤肝组织的吸收剂量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