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2000~2001年腾冲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摸清本口岸艾滋病流行规律,掌握其传播特点,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年中检出的13例HIV感染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腾冲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2年的时间中共对378名出入境人员进行了HIV抗体检测,人员来自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泰国、缅甸等7个国家与地区,共检出HIV感染者13例,阳性检出率为3.44%,其中2000年检出HIV感染者3例,检出率为1.7%,2001年检出10例,检出率为4.95%;在13例HIV感染者中,男性10人,女性3人,男女性别之比为3.33:1;年龄最大38岁,最小22岁,高发人群为20~39岁;缅甸籍感染者占检出总数的92.31%,中国籍感染者占总数的7.69%;职业以汽车修理居首位,占53.85%,其次为洗浴按摩,占23.08%;传播途径除母婴传播外,其余2种均有,而且性传播为主要途径。〔结论〕在建立云南边陲地区安全、卫生健康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屏障过程中,应做好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关注男性在艾滋病传播中的作用,加强对来自缅甸高发区出入境人员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2.
瑞丽口岸2000年HIV感染者的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瑞丽口岸出入境人员中HIV感染情况。[方法]对2000年1~12月经瑞丽口岸出入境的人员1047人进行了艾滋病监测。[结果]检出HIV感染者25例,感染率为2.39%;其中20~30岁年龄组感染人数最多,占感染者总数的52%;从职业上看,按摩小姐属高危人群;从国籍上看,缅籍多于中国籍。[结论]周边国家的艾滋病疫情不容忽视;对于高危人群应加强监测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厦门口岸出国劳务人员艾滋病与梅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掌握厦门口岸出国劳务人员中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1988~2000年经厦门口岸出入境的出国劳务人员25900人次进行了HIV感染和梅毒的血清学检测。〔结果〕HIV感染者检出8例,总检出率为0.31‰,其中30~40岁年龄组为7例,占感染者总数的87.5%;检出梅毒感染者26例,总检出率为1.01‰,其中男性20例,女性6例;年龄在20~40岁年龄组的25例,占感染者总数的96.15%。1994年检出首例梅毒感染者至2000年平均年递增24.5%。〔结论〕厦门口岸出入境劳务人员HIV感染均属境外经异性性接触传播,地区主要来自东南亚。梅毒主要是在国内因性乱感染。说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加强对性传播性疾病监测,及时发现病例,对阻止其经出入境口岸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伊犁口岸1997~2001年出入境人员HIV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伊犁口岸出入境人员中HIV感染情况。〔方法〕建立HIV初筛实验室,对1997~2001年8月经伊犁口岸出入境的人员实施HIV感染情况监测。〔结果〕共监测出入境人员18378人次,检出HIV感染者26例,感染率为1.42‰。在检出的26例感染者中,男性占96.15%,女性占3.85%;从年龄分布来看,20~30岁年龄组人员所占比例最高,为88.46%;从职业分布来看,个体商贩占92.31%,居第1位;感染者中有20例为伊宁市人,占总例数的76.92%,感染者全部为少数民族。〔结论〕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看,静脉吸毒人员是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家庭中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应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HIV感染情况的监测,防止艾滋病的传入传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的特点,为口岸艾滋病监测工作以及加强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初筛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法)、胶体硒法;阳性标本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B)确认。对HIV抗体确认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5年共对229 969名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血清学检测,检出HIV抗体阳性者28例,总检出率为0.12‰。28例HIV感染者中外籍人员占60.7%,感染率为0.4‰;30-39岁为高发年龄组,占42.9%;男性感染者明显高于女性感染者;未婚感染者高于已婚感染者;从职业分布看技术人员、商务人员和驾驶员比例最大;并且以不洁性行为为主要传播方式。结论中国艾滋病传入的风险高于传出的风险。应加强口岸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监测力度,加强对出入境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在国际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江苏口岸出入境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W)感染情况,推测流行趋势,便于做好艾滋病监测和预防工作。方法对江苏省各口岸2010--2013年出入境人员HIV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江苏口岸2010--2013年500745名出入境人中检出HIV抗体阳性者128例,总感染率为2.56/万人,其中男性117例,占91.4%。感染者以男性劳务人员为主,感染的主要途径为性传播。结论针对江苏口岸出入境人员中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应建立完善的出入境劳务人员的艾滋病干预制度,以从根本上遏制防止艾滋病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梧州口岸出入境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加强口岸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2015年梧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监测的HIV抗体阳性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梧州口岸共对17253名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血清学检测,共检出HIV抗体阳性10例,总阳性检出率0.06%;其中男性9例,女性1例,以20~49岁年龄段为主.国籍分布以中国籍为主,占80%;类型分布以船员和旅游探亲为主,占80%;传播途径主要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60%.结论 梧州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抗体阳性者以男性船员和旅游探亲为主,该人群为重点监测人群,应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的境内外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云南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的流行分布情况及趋势,为艾滋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云南口岸2000~2006年1623例出入境人员HIV抗体阳性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云南口岸出入境人员中HIV感染者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HIV感染者以瑞丽口岸检出的较多,占感染者总数的51.32%;从国籍分布来看,以外国人为主,外国人中缅甸籍人员最多,占64.51%;感染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占79.67%;年龄以青壮年较多,20~49岁年龄段占92.91%;职业分布以驾驶员最高,占45.22%,其次是商务人员。〔结论〕驾驶员、商务人员是云南口岸出入境人员中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必须加强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9.
福州空港口岸出入境人员HIV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5年多来福州空港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抗体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福州空港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情况,为福州空港口岸艾滋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州空港口岸2001年1月 ̄2006年1月间19956名出入境人员进行HIV快速抗体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初筛,初筛阳性标本再进行确认试验。〔结果〕检出8例HIV感染者,感染率为0.40‰;男性感染者居多,占75.00%;职业分布商人和出国劳务人员各占50.00%;地区分布主要是南部非洲国家,占62.50%,东南亚国家占25.00%,中东国家占12.50%;感染途径主要为性传播。〔结论〕监测结果提示来自南部非洲、东南亚、和中东国家的中青年商务人员和出国劳务人员为口岸HIV监测的重点人群,要加强对他们的健康教育和实施预防干预措施,防止艾滋病在国内的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10.
太仓口岸1997~2000年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太仓口岸出入境人员中的传染病病谱,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方法]对太仓口岸1997~2000年5794名出入境人员进行了传染病监测。[结果]在太仓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以外籍人员、港澳台胞最多,占总人数的61.70%。检出的传染病病谱为;HBsAg阳性,活动性肺结核,梅毒和HIV感染者。经统计分析,共计检出HBsAg阳性603例,阳性率为10.41%;检出梅毒感染者12例;HIV感染者2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3例。[结论]HBsAg阳性是太仓口岸影响出入境人员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外籍人员、港澳台胞劳务输出人员是重点监测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和分析南宁口岸1990 ̄2005年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监测结果,为加强口岸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等方法对出入境人员进行HIV感染初筛,对初筛阳性标本采用免疫印迹法确认,对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检测出入境人员100 945人次,检出HIV感染者43例,HIV感染率为4.26/万;2001年以后保持比较高的检出率,2004年高达9.34/万。HIV感染者中,外籍人员18例,占41.86%;中国大陆人员25例,占58.14%;男性38例,占88.37%,女性5例,占11.63%;20 ̄49人员占94.34%,40 ̄49岁年龄组的比例有所上升。3种传播途径均已出现,性接触传播占67.43%。〔结论〕出入境人员中HIV感染者的检出率呈快速增长趋势,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在口岸地区应加强艾滋病的综合监测,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以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2.
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的特点,为加强口岸艾滋病监测工作,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实施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初筛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法)、胶体硒法;初筛阳性标本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B)确认。对HIV抗体确认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 ̄2005年共对229969名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血清学检测,检出HIV抗体阳性者28例,总检出率为0.12‰。28例HIV感染者中外籍人员占60.7%,外籍人员感染率为0.46‰;30 ̄39岁为高发年龄组,占42.9%;男性感染者明显高于女性感染者;未婚感染者高于已婚感染者;从职业分布来看技术人员、商务人员和驾驶员所占比例较高;并且以不洁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我国艾滋病传入的风险高于传出的风险。应加强口岸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监测力度,加强对出入境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在国际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大连口岸出入境远洋船员梅毒与HIV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掌握大连口岸出入境远洋船员中梅毒、HIV感染情况,为在远洋船员这一特殊人群中有效防治梅毒、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1年1月~2002年7月经大连口岸出入境的船员实施梅毒、HIV感染血清学监测。[结果] 共监测出入境船员10405人次,检出梅毒感染者66例,感染率为6.34‰;HIV感染者4例,感染率为0.38‰,均高于一般人群。从年龄分布看,30~39岁年龄组人员所占比例最高,梅毒为63.7%;HIV为75.0%。[结论] 应加强对远洋船员的心理健康咨询及性道德教育;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应加强对船员性传播疾病的监测,防止梅毒、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传入传出。  相似文献   

14.
湖北口岸传染病监测体检中HIV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湖北口岸出入境及相关人员中刖感染的传播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和蛋白印迹试验(WB)方法。对1988—2004年到湖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出入境及相关人员实施HIV感染血清学检测。[结果]共检出HIV感染者27例,其中外籍人员10例;中国大陆人员11例,中国香港人员4例;中国台湾人员2例。感染以境外输入为主,且以不洁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唧感染者中以20—39岁年龄组为高发年龄,占感染者总数的81.48%。性别以男性为主,共20例,占感染者总数的74.07%,明显高于女性。[结论]加强对口岸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监测力度,早期发现HIV感染者并给予行为干预和管理;同时加强对青少正的性健康教育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洛阳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1995~2001年洛阳口岸艾滋病监测工作进行总结,为今后开展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5~2001年经洛阳口岸出入境的人员24434人次进行了艾滋病血清学监测。〔结果〕6年共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例,总检出率为0.53‰;HIV感染者主要集中在16~40岁年龄段,其中30岁以下年龄组10例,占感染者总数的76.9%;30~40岁年龄组为3例,占感染者总数的23.1%。感染者中劳务人员所占比例最高,为感染者总数的69.2%。〔结论〕16~40岁的青壮年劳务人员应作为洛阳口岸艾滋病监测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对这一人群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是防止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并掌握新疆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的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过境口岸出入境人群中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07年共291200名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中HIV抗体阳性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HIV抗体阳性者230例,总感染率0.79‰;感染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感染比例高于女性,2.2:1;少数民族感染比例高;商务人员和交通工具驾驶员为高危人群;传播途径仍然以吸毒及性传播为主。结论新疆重点区域的艾滋病流行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目前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并在快速蔓延。因此,加强对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监测、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防止艾滋病传播知识的宣传是在过境口岸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大连口岸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大连口岸出入境人员中艾滋病感染的情况,掌握流行病学资料,为制定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颗粒凝集试验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检出的阳性样品用蛋白印迹试验进行确认。[结果]从1997~2001年共检出HIV感染者9例。在9例HIV感染者中,30—3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为55.6%,是HIV感染者的高发年龄;男性所占比例为88.9%,女性所占比例为11.1%,男性感染者显著高于女性;9例感染者中7例为中国籍,2例为外籍;职业分布上看,8例为国际远洋船员,1例为外籍厨师,可以看出国际远洋船员是HIV感染的高危人群。[结论]对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HVI感染监测,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预防干预措施,将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传人和传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疆各口岸出入境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流行趋势和传播途径,为今后国境口岸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收集的2006—2011年新疆口岸出入境人群237 737人HIV监测阳性资料进行统计病学的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HIV病毒感染者195例,总感染率0.082%;感染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的人群;其中,男性感染比例高于女性(男女比为3.5:1);少数民族感染比例高;商务人员和交通工具驾驶员为高危人群;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结论做好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防止艾滋病传播知识的宣传是在国境口岸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珠海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口岸艾滋病流行现状及特点,为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珠海口岸1992~2005年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珠海口岸共对308 453名出入境人员艾滋病血清学检测,共检出HIV抗体阳性者44例,总检出率0.014%.其中2005年检出率最高,为0.052%.在HIV感染者中,青壮年感染数较多,占93.18%,劳务人员占43.18%,外籍人员占40.91%;中国籍(包括澳门)占59.09%.结论 在珠海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呈上升趋势下,有必要加大珠海口岸HIV监测与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福州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特点、流行状况和趋势,为加强口岸艾滋病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方法对2013—2016年福州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HIV抗体检测,用免疫印迹法确认,对确认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13—2016年,对福州口岸的38 444名出入境人员进行HIV抗体检测,确认阳性26例,总检出率为0.68‰;外国籍人员感染率为0.82‰;20~39岁为高发年龄组,占65.4%;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未婚者高于已婚者;劳务人员、交通员工和学生所占比例较高;不洁性行为是感染者的主要传播途径。结论 HIV感染者呈年轻化趋势,性传播成为最主要传播途径,应加强对出人境人员的艾滋病监测、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