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火器伤骨折9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腹腔感染细菌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对目前腹腔感染的致病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185例因腹腔感染入院患者,分离标本包括胆汁、阑尾腔内容物、腹腔液、切口分泌物等。采用VITEK自动分析鉴定仪进行需氧菌分离鉴定,采用VITEK-Ams ani软件、VITEK厌氧菌鉴定卡进行厌氧菌分离鉴定。结果 (1)在185例标本中,细菌阳性检出率为74.6%,其中需氧检出率占75.62%,厌氧菌占24.38%;(2)需氧菌中以大肠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低温条件下火器性骨折的损伤特点,探讨早期恢复骨连续性的方式方法,为寒区火器性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东北地区杂种犬24只,标准驯养二周后,随机分成伤后8小时、24小时内固定和外固定组(n=6),致伤前动物及弹丸同时置-40℃条件下1小时,3%戊巴比妥纳静脉麻醉,迅速移到室外靶道(-20℃),射距20米,犬单后肢股骨中段致伤.伤后8小时、24小时无菌操作下取伤道组织、抽血、并进行清创,观察局部损伤效应,分别进行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和外固定手术.术后自由摄食喂养,并进行局部情况、引流量、体温、血常规及血培养等观察.结果:低温条件下火器性骨折局部损伤效应较常温条件下重,伤后8小时,伤道组织菌量增加缓慢,仅达10 4cfu/g,伤后24小时达10 6cfu/g,内固定组与外固定组炎症反应、骨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提示低温对火器伤后伤道组织的菌量变化有明显影响,组织厚度小于10 cm,彻底清创、良好引流前提下早期骨折内固定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加压外固定在胫腓骨开放骨折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2年 ̄1998年,应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治疗31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其中19例早期行半环槽式外固定,12例因早期内固定失败造成骨感染及感染性骨不连,二期行半环槽式外固定器固定,使创面及骨感染得到控制。骨愈合时间2 ̄8个月。且对半环槽式外固定器在早晚期感染的预防及控制中的作用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半环槽式外固定器能给骨折端提供牢稳固定,且钢针远离骨折端及感染病灶,对骨折端血运干扰小,有利于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观察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不同初期外科处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建立猪双后肢火器伤动物模型并立即置于高温高湿环境,分别于伤后3h和4h进行外科处理。每一处理时限均分为一期闭合组(组1:8只,16肢)和开放引流组(组2:6只,12肢)两组。分别观察每一时限下,两种不同外科处理前及处理后8h、24h、48h、72h、1周时血中白细胞数、伤道壁组织细菌数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在伤后3h处理时限下,两种外科处理前后的各时间点白细胞数均无显著差异;外科处理后组1的细菌数低于组2且渗出较少,除两组中有个别肢体有少量干性脓苔外其余均无明显感染征象;组1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组2(P<0.05)且瘢痕形成小。在伤后4h处理时限下,外科处理后1周前的白细胞数和细菌数两组均无差别,致1周时组1要明显高于组2(P<0.05);组1有4肢伤口发生感染,而组2只1肢有少量脓苔样分泌物外其余均无明显感染发生;伤口愈合时间两组已无差别。结论结果显示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猪肢体火器伤在伤后3h内采用一期闭合处理效果较好,但应考虑到实验与实战环境有着较大的距离;而且在延长较短的处理时限后就会使感染有增加的趋势。因此,高温高湿环境肢体火器伤,即使受伤时间极短,若要采用较为积极的清创缝合时,应充分考虑伤口的污染及组织损伤程度、受伤  相似文献   

6.
急性胆道感染胆汁细菌学调查和抗生素选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急性胆道感染胆汁细菌学调查和抗生素选用研究辽宁省人民医院外科(110015)王洪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外科(110001)郭仁宣为了探讨急性胆道感染的特点、性质和细菌种类,以便合理有效地选用抗生素.我们对56例急性胆道感染病人进行了术中胆汁细菌学调查...  相似文献   

7.
8.
9.
四肢骨折在意外事故中较为常见,为促进骨折愈合需进行良好的复位及持续可靠的固定。而固定必然引起肢体各组织的废用性变化,包括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和瘢痕粘连形成,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局部血循环障碍及缺乏应力刺激,又可引起骨质疏松及骨痂形成迟缓,进而加重肢体功能障碍[1]。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技术在感染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感染骨折的愈合能力及影响因素作了探讨。方法:选择住院病人37例,术前诊断为下颌骨骨折并感染,均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同时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37例42处骨折均达骨愈合。其中9例发生术后感染,配合其它治疗发生延迟愈合。结论:感染下颌骨骨折应用微型钛板行坚固内固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12.
脊柱骨折手术后脑脊液漏合并感染的治疗(附1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评价清创术后置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及一期关闭伤口对胸腰椎骨折术后脑脊液漏合并感染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1984年1月-2000年2月434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脑脊液漏合并感染10例,(男8例,女2例)。结果:10例均为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平均出现时间48h。感染平均出现时间4.5d。清创术后除2例部分内固定取出外,其余8例均予保留所有病例清创术后置管持续冲洗及负压吸引,一期关闭创口,平均置管时间22.5d。清创术后静脉使用抗菌素31.5d。1例因颅内及肺部感染死亡,9例患者平均随访3.5年。未见感染复发及假性硬脊膜囊肿形成,结论:彻底清创术后置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及一期关闭伤口,对胸腰椎骨折术后脑脊液漏合并感染的治疗是有效的,保留置入物,不影响对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4种内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股骨颈骨折。分别采用三翼钉,加压螺钉,多针固定,肌蒂骨瓣移植加固定4种方法,对比骨折愈合率,髋关节功能恢复,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结果:三翼钉固定21例。加压螺钉固定25例。多针固定35例。带肌蒂骨瓣移植加内固定26例。骨折愈合89例(83.1%)。髋关节功能优良75例(84.2%)。差11例(12.3%)。骨折不愈合18例(16.9%)。股骨头坏死21例(19.5%)。结论:内固定手术对股骨颈骨折有意义。70岁以下的患者均可应用。三翼钉的骨折愈合率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高,不宜采用;加压螺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但股骨头坏死率较高,不宜作为首选方法;多针内固定操作简单,骨折愈合率高,可作首选内固定;肌蒂骨瓣移植加内固定治疗骨折愈合率高。但手术操作复杂,不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4.
骨外固定治疗老年髋部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外固定技术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探讨其可行性。方法:27例病人接受此手术。年龄61~86岁,其中粗隆间骨折18例,粗隆下骨折6例,股骨颈基底部骨折3例。结果:除2例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术后2周发现髋内翻外,其余均在术后2~4月摄X线片示骨愈合,取出外固定架,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利用骨外固定技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手术风险小,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可靠。穿针部位及方法选择合适则可减少术后关节功能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各型股骨颈骨折不宜用此法固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胫骨平台骨折11例(Schatzker分型:Ⅲ型1例,V型3例,Ⅵ型7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缺损者同时予以植骨.结果 11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平均1.7年).按Hohl评分标准,优3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72.73%.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2例,关节强直1例.结论 手术内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骨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保护好骨折段的生物学环境、术中解剖复位并牢固内固定,以及术后早期适当功能锻炼能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从1975年至1993年对获得1年半以上随访的158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比较了棘突钢板、哈氏棒、椎弓根固定系统的复位和临床效果,认为任何一种器械都有一定的优、缺点,作者认为应根据病情、骨折类型等合理选择,以求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7.
Data from civilian trauma practice would support the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of low-energy transfer ballistic wounds to bone. However, there is a paucity of data to indicate whether this would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similar injuries in military casualties, in whom wounds are heavily contaminated and there is a delay to receipt of medical treatment. We created a model of ballistic wounding in the proximal tibia of pigs. Fractures were contaminated withStaphylococcus aureus. Animal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n = 8), received no treatment, Treatment (n = 6), received 600 mg benzylpenicillin and 500 mg flucloxacillin by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for seven days, commencing six hours after injury. Animals were killed 14 days after injury. Treatment with antibiotics caus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osteomyelitis assessed by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 Th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low-energy transfer wounds of bone in both civilian and military casualties.  相似文献   

18.
加压外固定促进胫骨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讨加压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作用。方法:对16例外伤性胫骨骨折行半环槽式外固定器加压固定治疗,其中横行骨折6例,斜行骨折10例,固定加压量为自身体重的1/4。通过压力传感器,骨矿含量测定及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观察加压固定后骨断端压力变化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加压固定早期骨折端压力逐渐下降,尤以术后5h内明显,此后渐趋稳定,调整后1周时压力仍保持在70%左右水平。骨折术后2周出现骨膜反应,2个月左右即达临床愈合,骨折部代谢活跃,无骨矿丢失。结论:加压固定是促进骨折愈合的有效手段之一。应用外固定器对骨折进行加压固定治疗具有可调节性等优越性,能有效控制骨折愈合的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19.
烧伤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学调查及其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调查笔者单位烧伤重症监护病房(ICU)6年来细菌感染及其药物敏感性动态变化。方法对1998—2003年笔者单位烧伤ICU209例患者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9例患者标本检出感染菌株845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486株占57.51%,革兰阳性(G )菌339株占40.12%。G-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66.26%,位居第一;G 菌中粪肠球菌占34.51%、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1.2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分离率为72.64%。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各检出菌具有多重耐药性。结论笔者单位烧伤ICU细菌感染以G-菌为主,G 菌次之;这些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应重视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