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评价96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中右室梗塞的临床特征、发生率以及病程经过。观察期为10个月。96例中前壁梗寒盯例,下壁梗塞44例,侧璧梗塞4例,后壁梗塞1例。有16例(16%)新近出现右室功能障碍,考虑为右室梗塞所致,均为穿透性下壁心肌梗塞。下壁梗塞患者的1/3(36%)可出现右室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右室梗塞者的平均年龄为55岁,其中2例先前曾有心肌梗塞。9例为单独下壁心肌梗塞,4例为下侧壁梗塞,3例为下后壁梗塞。4例有显著的中心静脉压升高(大于10cmH_2O)。右心梗  相似文献   

2.
虽然右室梗塞在病理学上已有详细描述,但多年来右室的临床和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尚未被认识,因为实验资料多半否定其重要性。近十年来,随着侵入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新的超声心动图及放射性核素技术的应用,右室的临床和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已被认识。本文综述右室梗塞的病理,临床、血流动力学及其非侵入性检查,此外讨论右室梗塞和慢性肺部疾患病人右室肥厚之间的可能关系。病理学的研究病理学研究证实5~34%穿壁性左室下壁梗塞的病人有右室梗塞。1948年Wartman在164心肌梗塞中发现22例右室梗塞,发生率13.8%。1978年Isner曾指出死于右室梗塞病人特征:(1)右室梗塞仅作为左室后壁梗塞的并发症出现;(2)室间隔后部的穿  相似文献   

3.
1974年 Cohn 等报告6例右室梗塞为主伴低血压患者,其中4例经扩容治疗成功,2例死于休克,尸检发现有广泛的双心室损害。以后在临床、放射性核素和尸检研究中证实下壁心肌梗塞常有双室受累,少数下壁梗塞患者可发生低血压综合征。近来研究表明,右室梗塞为主患者,左室梗塞可能是引起低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两维超声(2DE)测定的右室/左室收缩不协调比值能否从穿壁性下壁心肌梗塞的低血压综合征中检出以右室病变为主的病例。方法:连续选择初发的单纯性急性穿壁性下壁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分析1971年至1987年间收治的急性室间隔破裂患者20(男14、女6)例,年龄66.8±7.9(46~79)岁,均经心脏插管检查。在18例中,心肌梗塞症状出现至临床医师闻及收缩期杂音平均6.6(1~22)天。其余2例持续胸痛7天和14天,临床未能确诊心肌梗塞,但手术发现左室后壁表面有纤维化。心电图诊断心肌梗塞部位如下:下壁或下后壁梗塞8例(其中1例兼有右室梗塞),前壁梗塞4例(其中1例兼有右室梗塞),前壁和前侧壁梗塞6例。插管检查前心功能 Killip 分级如下:4级11例,3级6例,2级2例,1级1例。9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般认为右室梗塞限与左室下壁梗塞并存。为了阐明左室前壁梗塞合并右室梗塞的发生率,本文作者检查了三年内左室前壁心肌梗塞的全部97例心脏标本,自心尖至心底切割成10mm厚的切片6~8块,寻找有无右室坏死或疤痕的证据。发现13例(13%)伴有右室梗塞。生前无一例(0/13)拟诊为右室梗塞。这13例心脏标本的左室梗塞不仅累及左室前壁和间隔,而且范围甚大,平均占左室游离壁和间隔总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AMI),尤其左室后壁梗塞时,是否右室受累,即右室梗塞,目前尚无特异性高的早期诊断方法。临床资料30例AMI症状出现后12h内住院患者。根据梗塞部位分3组:Ⅰ组9例左室后壁MI累及右室;Ⅱ组8例左室后壁梗塞、但未累及右室;Ⅲ组13例为前间壁、正前壁、侧壁梗塞。多数作者认为左室前壁梗塞一般不累及右室。右室梗塞的诊断是根据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测定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确定。Ⅰ组死亡3例,尸检均有右室梗塞。Ⅱ组和Ⅲ组共死亡4例,尸检3例右室正常,1例右室小灶性坏死。全部病人均经右心导管取右房、右室以及周围静脉血测定肌酸激酶同功酶MB(MB)。若右室MB浓度高于右房则认为阳性,示有右室梗塞。结果Ⅰ组除1例有三尖瓣返流外,1例于病后5h时,测定MB为阴性(-1U/L),但于9h时,呈现阳性(5U/L)。余7例右室、右房MB梯度均为阳性(15.9±3.5U/L)。Ⅱ组-7.7±2.8U/L、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心电图对右室梗塞(RVI)的诊断价值,我们对18例左室梗塞合并RVI的患者描记了右胸导联V_3R~V_7R及双极右胸导联CR3R~CR7R的心电图,同时设对照组20例。梗塞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47~84岁。其中左室下壁梗塞合并RVI 14例;左室广泛前壁梗塞合并RVI 1例;左室下壁及间隔梗  相似文献   

8.
右室心肌梗塞的血液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独右室梗塞少于3%,绝大多数合并于左室心肌梗塞,故临床所谓的右室梗塞通常是指后者。尸检资料:左室下壁及(或)正后壁透壁梗塞中50%累及右室壁。临床上,心电图显示下壁及(或)正后壁梗塞同时提示有右室梗塞患者,可以没有心功能受损症  相似文献   

9.
孤立性右心室心肌梗塞比较少见。由于缺少特异性的临床和心电图症状,过去认为右室梗塞的生前诊断是不可能的。strasser 等报道部分右室梗塞在急性期没有症状,日后则出现心肌硬化。在12个常规导联心电图上,右室梗塞没有反应或有时只盖现 ST_(v_1-v_4)抬高并非右室梗塞的特异性表现,所以在疑有右室  相似文献   

10.
以往认为右室心肌梗塞(右心梗)罕见,而尸检资料证明左、右室联合心梗并非少见;单独右心梗塞确实很少,不到3%。临床右心梗少见的原因,可能是对此症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认识不够,以致对该症患者未能进行有效检查而漏诊或误诊。近来对右室梗采取了广泛而深入研  相似文献   

11.
左室梗塞并发右室梗塞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日趋精确。78年报道的一组大量病理研究指出,右室梗塞仅并发于穿壁性左室后壁梗塞,见于50%有穿壁性间隔梗塞者,但为何右室梗塞仅发生在部分穿壁性后间隔在室梗塞,尚不清楚。本文就死于冠心监护病房的102例心肌梗塞病理资料,提出右室梗塞  相似文献   

12.
老年右室梗塞常伴发左室下壁梗塞,临床上极易漏诊,且治疗上与单纯左室梗塞不尽相同.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右室梗塞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临床工作者的极大关注.本文就近5年来笔者在临床诊治中及在日本国鹿(?)岛市立病院研修期间见到的12例老年右室梗塞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原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性右室梗塞临床并不少见。尸解证实单纯右室梗塞占急性心肌梗塞的2.5%,在急性心肌梗塞基础上并发右室梗塞者占13~35%。现将我院诊断的5例右室梗塞及文献报道的10例作综合分的,以探讨急性  相似文献   

14.
绝大多数右室梗塞与左室梗塞并存,尤其是左室下壁心肌梗塞。右室梗塞的临床诊断尚无一致标准。本文对心电图拟诊右室梗塞(少数尸检证实)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与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34例右室梗塞(RVI)进行分析,认为临床低血压,肺清晰,右心衰,扩容治疗有效是其特点。右胸导联心电图ST_(v_4R)抬高≥0.1mV对诊断最具有特异性,单纯右室梗塞心电图改变缺乏特征。  相似文献   

16.
STⅡ,STⅢ抬高程度及其动态变化对右室梗塞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21例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7例伴右室梗塞者33例(89.2%)ST段抬高Ⅲ>Ⅱ,84例不伴右室梗塞者13例(15.5%)ST抬高段Ⅲ>Ⅱ,二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尤其右室梗塞患者ST(?)抬高的动态变化与右胸导联ST段抬高均呈一过性.提示ST段抬高Ⅲ>Ⅱ对下、后壁梗塞合并右室梗塞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同步方法记录HC及Wilson导联心电图(HC—ECG,W—ECG)并与超声心动图(2D—Echo)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右室梗塞、右室缺血图型改变的诊断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61例住院患者:右室梗塞38例(均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管腔内径狭窄≥90%),其中伴下壁梗塞8例,正后壁梗塞6例,左室侧壁梗塞9例,前间壁  相似文献   

18.
右室梗塞(RVI)是近年来逐渐认识的一种疾病。70年代初Forester和Cohn先后发现RVI的临床及血流动力学特点,1976年Erhardt通过心前双极导联证实RVI的特征性改变。发病率单纯RVI少见,绝大多数合并有左室梗塞(LVI),其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见附表)  相似文献   

19.
过去报道,急性下壁心肌梗塞(IMI)9~17%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发右室梗塞(RVMI)占48%,死亡率增高。本文分析急性 IMI 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OAVB)有或无右室受累的住院死亡率。方法 1987年至1988年间住冠心病监护中心确诊为急性 IMI 的243例,作前瞻性研究。按右室是否受累,分Ⅰ组198例,无右室受累;Ⅱ组45例,有右室梗塞(RVMI)。再分ⅠA 组176例,ⅡA 组28例,均无 CAVB;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心肌梗塞而死亡患者102例的尸检结果。右室梗塞的诊断标准是尸检发现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管腔狭窄至少达50%,右室游离壁发生坏死,机化或纤维化等变化,范围超过1cm 以上。左室梗塞是指左室游离壁或室间隔,或两者都有梗塞。102例中35例有左室或室间隔或两者都有梗塞并合并右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