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筛选出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海马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TBI组(3只)采用液压冲击装置,建立大鼠中度TBI模型.对照组(5只)除不予打击外,其他操作同创伤组.采用Affymetrix大鼠全基因组芯片检测两组大鼠伤后3 h海马基因表达的变化,获取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筛选出差异表达(相差≥2倍)基因共有159个,其中上调136个,下调23个.结论中度TBI后大鼠海马基因表达发生明显变化,尤以大量上调为主,提示继发性TBI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高乌甲素( lappaconitine,LA)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脑含水量以及血清IL-1、IL -2和TNF -a水平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功能. 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TBI组和TBI+ LA组,每组8只.TBI组和TBI+ LA 组制作大鼠颅脑液压打击伤(FPI)模型,TBI+ LA组大鼠接受腹腔注射LA(4 mg/kg,连续10 d)处理,在T0(FPI前)、TI(FPI后1d)、T2(FPI后5d)和T3(FPI后10d)时相点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脑含水量测定和血清IL-1、IL -2、TNF -α浓度检测. 结果 FPI后各时相点,TBI组和TBI+ LA组大鼠均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但从TI到T3,TBI+ LA组神经功能障碍逐渐减轻,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TBI组(P<0.05或0.01).FPI后各时相点,TBI组和TBI+ LA组大鼠脑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TBI +LA组含水量明显低于TBI组(P<0.01);TBI组和TBI+ LA 组血清IL-1、IL -2、TNF -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TBI+ LA组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TBI组(P<0.01). 结论 LA可减轻TBI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和脑水肿程度,降低血清IL -1、IL -2、TNF -α浓度,从而发挥对TBI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牛磺酸对大鼠脑创伤凝血状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牛磺酸(taurine)治疗脑创伤(TBI)SD大鼠的血液凝固状态变化情况。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TBI组、牛磺酸治疗组(TAU组)。TBI组和TAU组用液压脑损伤打击仪建立重型TBI模型(左脑打击)。造模成功后即刻从尾静脉给药,假手术组和TBI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牛磺酸治疗组给予牛磺酸治疗(给药量为200mg/kg)。每组动物连续给药7天,第8天从颈总静脉及腹主动脉取血,用TEG测量各组大鼠血液凝固情况。结果各组动脉血和静脉血比较:假手术组动脉血达到最大振幅的时间(TMA)、综合凝血指数(CI)与静脉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I组动脉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的形成时间(K)、α角、最大振幅(MA)、CI与静脉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静脉血组比较:TAU组静脉血CI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TBI组。结论脑创伤8天大鼠的动脉血与静脉血液凝固状态存在差别,而TAU组则无此现象,这说明牛磺酸可能具有平衡TBI后动静脉血液凝固性的作用,但长时间使用牛磺酸,可能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4.
周小嫔  王衍廷  刘斌 《武警医学》2022,33(10):829-833
 目的 探讨多黏菌素B(PMB)干预颅脑创伤后大鼠外周血肠道细菌崩解产物脂多糖(LPS)表达的变化。方法 选取健康7周龄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Normal)、假手术组(Sham)、创伤性脑损伤组(TBI)、创伤性脑损+生理盐水组(TBI+ NS组)及创伤性脑损+多黏菌素组(TBI+PMB组),每组10只。通过电子皮质损伤撞击仪(eCCI)造模, 分别计算Normal、Sham、TBI组大鼠造模前后24、48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造模后48 h,这三组大鼠给予FD4灌胃,检测循环中FD4的浓度间接反映肠道通透性改变;TBI+PMB组使用1 ml注射器经腹腔注射PMB溶液(2.5 μg/ml),TBI+ NS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实验前,试验第1、3、5、7 天 共5个时间点的(试剂终点显色法检测)外周血中LPS的浓度;并结合7 d脑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炎症评分评估脑组织炎症反应。结果 与Sham组比较, Normal组外周血中FD4的浓度升高[(2743±279)ng/ml vs. (1850±80) ng/ml)],TBI组外周血中FD4的浓度明显增高[(4228±203)ng/ml vs. (2743±279)ng/ml],LPS浓度在第3天时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BI+NS组比较,TBI+PMB组LPS浓度在术后第3天明显降低[(0.56±0.04)EU/ml vs.(0.94±0.03)EU/ml];炎症评分TBI组和TBI+NS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急性TBI后可出现肠道菌群移位及外周血LPS水平一过性增加,PMB能降低TBI后早期LPS浓度,减少急性TBI后脑组织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海水浸泡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脑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TBI组和TBI合并海水浸泡伤(TSI)组, 每组6只。TBI组、TSI组利用颅脑打击器制备TBI大鼠模型, sham组和TBI组大鼠术后在26.0 ℃环境下放置10 h, TSI组大鼠术后在(26.0±0.5)℃人工海水中浸泡10 h。检测TBI组和TSI组大鼠打击区脑损伤体积, 通过磁共振T2加权成像(T2WI)、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旷场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脑影像学与功能变化, 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脑皮质损伤情况、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铁死亡标志分子x-C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水平。结果 sham组大鼠的脑组织结构及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TBI组和TSI组大鼠脑水肿明显、mNSS评分升高, 第7天TSI组大鼠的脑损伤体积明显大于TBI组(P<0.01)。与sham组比较, TBI组和TSI组大鼠在中间区域的停留时间百分比明显减少, 找到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 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 54只雄性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6只)、TBI组(T组,24只)及脑损伤后谷氨酰胺治疗组(G组,24只),T组和G组按TBI后检测时间分为1,3,5,7 d组,每组6只大鼠,应用组织病理切片和电镜观察肠黏膜结构的变化,并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谷氨酰胺能减轻TBI后肠黏膜的病理损害,使细胞凋亡减少.结论 谷氨酰胺对TBI后肠黏膜屏障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地黄寡糖(ROS)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外周血像、糖代谢激素水平和胰岛病理学的影响,以阐明ROS的降血糖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长期高脂肪饲料饲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雌性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ROS给药组及阳性对照二甲双胍组,均为灌胃给药。检测给药22d后各组大鼠体重、脾重、外周血像变化,测定血浆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皮质酮水平,同时进行胰岛病理学检查。结果:与2型糖尿病模型组比较,ROS高剂量组可增加大鼠体重和脾脏重量;ROS高、低剂量组均可增加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并有增加血小板和单核细胞数量的趋势。ROS可增加血浆胰岛素水平,可促进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形态恢复。结论:ROS灌胃给药可影响2型糖尿病大鼠的体重和脾脏重量,促进外周血细胞和胰岛恢复,提高胰岛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对急性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神经行为学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 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1/2,ERKl/2)表达的影响,为临床应用高压氧治疗TBI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TBI组和高压氧治疗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仅行开颅手术不致TBI; TBI组采用Alice打击法以50 g重锤自40 cm垂直高度自由落体打击制作大鼠急性TBI模型;高压氧组在TBI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1次/d,连续10 d).各组大鼠于处理后14 d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随后处死动物,获取脑组织,用RT - PCR方法测定脑组织内ERK1/2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确定ERK表达的细胞定位,吸光度分析了解ERK蛋白变化. 结果 与TBI组比较,高压氧治疗组14 d NSS评分明显降低(P<0.01).同时,高压氧治疗组ERK1/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 结论 高压氧治疗能明显降低急性TBI大鼠NSS评分及ERK1/2表达,提示高压氧治疗可能通过下调ERK1/2表达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创伤大鼠经SGy γ射线全身照射后伤口愈合情况及脾脏Treg/Th17平衡变化的特点,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65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单纯创伤组(单伤组)和创伤+5Gy γ射线全身照射组(伤照组).分别于伤照后1、3、7、14、21、28d,检测各组大鼠伤口残留面积及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脾脏Treg细胞和Th17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伤照后7~21d伤照组伤口残留面积持续大于单伤组(P<0.01),21d时单伤组伤口已基本愈合,而伤照组延迟至28d才基本愈合.单伤组伤照后1~ 7d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P<0.01).伤照组1~14d时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单伤组,21~28d时白细胞计数仍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单伤组(P<0.05,P<0.01).伤照组大鼠脾脏Treg细胞仅在伤照后3d和7d高于正常组和单伤组(P<0.01),而Th17细胞于伤照后1d即显著增高(P<0.01),3d时升至最高,至28d时才恢复至正常组和单伤组水平.伤照组1~21d时Treg/Th17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单伤组(P<0.01),至28d时恢复至正常组和单伤组水平.结论 5Gy γ射线全身照射可导致大鼠创伤愈合延迟,Treg/Th17平衡失调在其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跟腱创伤伴随颅脑损伤后跟腱异位骨化发生的机制。方法 选取42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其中,空白对照组6只,跟腱创伤组(HO组)18只,跟腱创伤伴随颅脑损伤组(TBI组)18只。在造模后1、2、4周,通过micro-CT比较HO组、TBI组大鼠跟腱局部开始出现异位骨化的时间、异位骨化的骨密度(BMD)及骨体积占比(BV/TV);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比较异位骨化的骨小梁厚度(Tb.Th);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跟腱创伤局部的焦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透射电镜(TEM)检测HO组、TBI组大鼠跟腱局部早期的病理性矿化。结果 TBI组大鼠出现异位骨化的时间早于HO组,且造模4周后,TBI组的BMD及BV/TV均大于H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TBI组大鼠异位骨化的Tb.Th也大于H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造模1周后,TBI组损伤跟腱组织中的NLRP3+、CASPASE-1+、GSDMD+的细胞均高于H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