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93例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经病理证实的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93例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2年生存率为10.8%(10/93)。性别、体质状况、有无肝脏转移、转移部位数目、血清LDH水平、白蛋白水平以及转移灶是否切除对患者的2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而不同年龄患者的2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女性、体质状况较好、无肝脏转移、单一部位转移、LDH或白蛋白水平正常以及孤立转移病灶的手术切除是预后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10年1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各组的生存率,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12例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28%、8%;中位生存期为6.7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一般状况、有无肝脏转移、血清LDH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KPS评分、有无肝脏转移、转移部位数目、血清LDH水平是影响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51例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72年1月至1988年12月间收治的51例皮肤及粘膜原发性黑色素瘤(后称恶黑),全部经病理确诊,根据随访资料(其中含失访5例,作死亡论者),对其治疗情况和预后关系加以分析。临床资料1.性别,年龄:男性27例,女性24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5例恶性黑色素瘤(后称恶黑)的临床病理和随访结果分析显示:下肢和足底是恶黑的好发部位。有黑痣者占34.2%。肿块色调深浅与表皮内异型黑色素细胞增生程度有对应关系。外作及长期慢性磨擦刺激等因素,可促发恶性变,故早期预防切除为必要。直肠肛和恶黑发病隐袭,初期诊断困难,易延误治疗。通过随访,重点分析了不同部位恶黑的形态特点和预后和存活期的关系,以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恶性黑色素瘤(MM)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我国MM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27例病历、随访资料完整的MM患者,选择性别、年龄、溃疡、卫星病灶、病理类型、发病时有无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数量、病理分期、肿瘤厚度、干涉史、手术切除范围、放疗史和综合治疗13个可能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分析。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再进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截至2012年5月共死亡110例,其1、3、5、7年总生存率(OS)分别是81.4%、60.3%、46%、37.9%,中位生存期(MST)为5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溃疡、病理类型、肿瘤厚度、发病时有无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数量、病理分期、手术切除范围和综合治疗8个因素对MM患者的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厚度、病理分期、综合治疗和手术切除范围是影响MM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其中肿瘤厚度、病理分期是危险因素,综合治疗、手术切除范围是保护因素。结论肿瘤厚度、病理分期、手术切除范围和综合治疗是影响MM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33例恶性黑色素瘤术前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对其生存情况进行随访。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回归对生存情况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33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男性166例,女性167例,中位年龄55岁,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4.4%、18.0%。皮肤型及黏膜型为主要的发病类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部位(P〈0.001)、就诊时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1)、LDH水平是否正常(P〈0.001)及是否接受含DTIC方案化疗(P=0.015)对患者的生存期产生影响。而患者的年龄和性别与预后无关。结论: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2年生存率不足20%,不同的原发部位、就诊时有无淋巴结转移、LDH水平是否正常、是否接受含DTIC方案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早期判断患者的预后,有助于选取适当的治疗方案以进一步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28例的治疗及预后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强  吴毅 《中国癌症杂志》2001,11(2):148-150
目的:探讨影响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及其预后因素。方法:本院头颈外科1984年-1994年10年间诊断28例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方法分广泛切除,广泛切除加预防性颈清扫术,广泛切除加治疗性颈清扫术3组,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外院局部切除23例,残留率34.8%。原发灶切除范围分≤2cm组及>2cm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58%及40%。上述3组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0%、80%及39%。结论:原发灶的处理要规范,切除范围2cm以内。对颈淋巴结未及肿大的患者可暂不行颈淋巴结清扫术。颈洒巴结阳性患者可依原发灶的部位不同施行不同方式的颈清扫术,并强调颈清扫术中皮片分离应在颈阔肌浅面进行,以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8.
72例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晓丽  杨卫卫  王颖萍  张晓玲 《癌症》2001,20(11):1327-1328
恶性黑色素瘤(以下简称恶黑)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的黑素细胞恶性肿瘤.临床上并不常见,发病率为全身恶性肿瘤的1%~2%,但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1].我院1977~1996年经病理确诊恶黑72例,现就其诊治与预后进行总结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32例,女性40例,男女之比1:1.25.年龄2~76岁,中位年龄53.7岁,40~70岁为52例,占72.22%.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其次是瘙痒、疼痛、溃烂、出血,黑痣脱毛,颜色加深,外伤后久不愈合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6例恶性黑色素瘤(后称恶黑)的临床病理和随访结果分析显示:下肢和足底是恶黑的好发部位。有黑痣者占34.2%。肿块色调深浅与表皮内异型黑色素细胞增生程度有对应关系。外伤及长期慢性磨擦刺激等因素,可促发恶性变,故早期预防切除尤为必要。直肠肛管区恶黑发病隐袭,初期诊断困难,易延误治疗。通过随访,重点分析了不同部位恶黑的形态特点与预后和存活期的关系。对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口腔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35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全组总的 5年生存率 2 8.6%。其中临床 ~ 期与 ~ 期分别为45%、6.7% (P<0 .0 1 )。雀斑样型、浅表扩散型与结节型分别为 38.9%、1 4.3% (P<0 .0 1 ) ,病变局限于上皮层者与侵及粘膜下层者分别为 50 %、1 9.1 % (P<0 .0 1 )。手术加化疗组 5年生存率 35.7% ,单纯化疗组均于 5年内死亡。结论 口腔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病变侵袭深度及治疗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1.
1临床病理资料 患者男,60岁,因发现全身皮下多发性结节2月余入院.始初结节较小,且局限于四肢屈侧,后见结节逐日增多、增大,压之微痛而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皮肤恶性黑色素瘤(M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74例接受手术联合免疫治疗的皮肤MM患者,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皮肤M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74例皮肤MM患者中,死亡3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TNM分期、肿瘤破溃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Clark分级皮肤MM患者的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皮肤MM患者的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有肿瘤破溃、Clark分级为Ⅲ~Ⅴ级是影响手术联合免疫治疗后皮肤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手术联合免疫治疗对皮肤MM具有较好的效果,临床上应重视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破溃情况和Clark分级对皮肤MM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并探讨淋巴结内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及病理诊断方法。方法 对76例恶性黑色素瘤中的25例淋巴结内发生转移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追问其原发病灶或病史。结果 25例均诊断为淋巴结内转移黑色素瘤,部分病例做了免疫组化检查,其中18例有恶性黑色素瘤病史,1例有黑痣激光治疗史,6例原发灶不明,恶性黑色素瘤易发生于四肢且易于淋巴结转移。结论 病史不明或无原发灶的病例诊断较困难,黑色素瘤抗体(HMB45)和S-100蛋白等标志物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病理资料患者男 ,6 0岁 ,因发现全身皮下多发性结节 2月余入院。始初结节较小 ,且局限于四肢屈侧 ,后见结节逐日增多、增大 ,压之微痛而来我院就诊。半年前曾因右中腹壁皮肤黑痣作激光治疗。 5年前在外院曾作左臂部肿物切除术 ,当时未作病理检验。入院查体见头面部、左腋窝、颌下、躯干及四肢散在大小不等结节 ,结节直径 0 5cm~ 3cm ,部份结节突出皮肤 ,表面红肿 ,紫兰色 ,质硬 ,轻压痛 ,与皮肤粘连 ;部份结节位于皮下 ,表面皮肤正常 ,质硬 ,活动度差。B超提示肝多发实质性占位 (转移瘤 ?) ,X线胸片双肺无异常。临床诊断为多发性…  相似文献   

15.
恶性黑色素瘤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是一种恶性程度高予后较差的恶性肿瘤。恶黑发病隐袭,病初无明显症状常被其忽视,致使恶黑5年生存率仍在30%左右。目前其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为了对恶黑治疗及判定予后有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就影响其生存期的几种因素进行初步的讨论。材料与方法本文收集了我院1975年8月到1990年2月间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恶黑的80例,随讨88年1月以前的74例3年及5年生存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黑色素细胞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分布于皮肤、眼、口腔、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的黏膜,眼球的睫状体、虹膜、脉络膜,以及脑膜的脉络膜等处,只要有神经嵴细胞存在的组织就有可能发生MM[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ARM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过程,探讨其预后因素及误诊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1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36例ARMM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ARMM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达52.8%,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35%,中位生存时间为24.51个月。生存率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患者发病年龄、性别无关。单纯手术治疗、采取手术为主的联合治疗、未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9.21、26.00、15.00个月,但受病例数所限,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和广泛性局部扩大切除术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ARMM预后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因素,手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因临床易误诊,为尽量避免误诊发生,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恶性黑色素瘤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柏好  陶芸 《癌症》1996,15(5):385-385
恶性黑色素瘤34例临床分析陈柏好陶芸本文报告我院1983~1994年间收治的恶性黑色素瘤34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34例恶性黑色素瘤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男性17例,女性17例,男女之比为1:1。年龄范围28~81岁,平均年龄53.5岁,中位年龄5...  相似文献   

19.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它以沿着表皮内横向广泛浸润,有时呈纵向表皮深层浸润为其特征,仅仅依靠其形态学特征很难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准确判断。必须以临床与病理学特征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准确探讨其生物学行为,本文对151例恶黑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探讨其发生、发展过程与组织学联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