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徐州市儿童铅负荷现状。方法对铅污染较少地区2~6岁儿童用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血铅,并对其家长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37名儿童中血铅≥0.483μmol/L者155名,检出率24.33%;男女性别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年龄组检出率差异明显,其中4岁组(33.81%)最高,3岁组(18.63%)最低(P<0.05);血铅总均值男童明显大于女童(P<0.01);引起儿童铅中毒原因有多种。结论儿童铅负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全社会重视,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儿童铅中毒。  相似文献   

2.
广西百色市0~6岁儿童铅中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百色市儿童铅中毒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 554名0~6岁儿童,其中居住在工业区442名和非工业区1 112名.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其血铅水平.结果 1 554名儿童血铅浓度为(56.44±28.40)μg/L,检出高铅血症108名(6.95%),铅中毒6名(0.39%);工业区组血铅水平高于非工业区组(P<0.05),工业区组高铅血症检出率为9.28%(41/442)与非工业区组的6.03%(67/1 1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血铅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岁儿童组高铅血症检出率最高为10.36%.结论 百色市学龄前儿童铅中毒率较低,但其平均血铅浓度较高,应引起家长及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发铅与血铅之间的关系,了解本县0~9岁儿童铅污染状况。方法:随机抽取本县0—9岁儿童921名,按年龄分为0~1岁、2~3岁、4—6岁、7~9岁四组。同时测定其头发铅含量和血铅含量,并分组计算发铅和血铅负荷过量百分比。结果:发铅负荷过量百分比按年龄递增,最低20.00%,最高61.24%,平均51.30%;血铅负荷过量百分比也按年龄递增,最低20.00%,最高60.49%,平均50.16%。结论:发铅和血铅呈平行关系,发铅测定可作为儿童铅中毒的参考指标;铅负荷过量与年龄成正比,尤以7~9岁为最高,本县铅负荷过量的儿童已过半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县0-9岁儿童铅污染状况,探讨发铅与血铅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本县0-9岁儿童921名.按年龄分为0-1岁、2-3岁、4-6岁、7-9岁四组。同时测定其头发铅含量和血铅含量,并分组计算发铅和血铅负荷过量百分比。结果发铅负荷过量百分比按年龄递增,最低为20.00%,最高为61.24%,平均为51.30%;血铅负荷过量百分比也按年龄递增,最低为20.00%,最高为60.49%,平均为50.16%。结论铅负荷过量与年龄成正比,尤以7~9岁为最高,本县铅负荷过量的儿童已过半数。发铅和血铅呈平行关系,发铅测定可作为儿童铅中毒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泰安市城乡7~12岁学龄儿童血铅水平,探讨低水平铅暴露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测血铅含量;对其中40例高血铅(≥100μg/L)、60例低水平铅暴露者(30~99μg/L)进行临床表现调查与部分血液指标检测,Conners父母量表评定行为问题,且与正常者比较。结果高血铅检出率为4.25%;低水平铅暴露检出率为7.25%。儿童男女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血铅水平增高的比例明显上升。高血铅组、低水平铅暴露组头痛、食欲减退、反复呼吸道感染、脾气急躁、注意力不集中和腹痛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前两组在这些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12岁学龄儿童的血铅水平高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血铅、低水平铅暴露对儿童的健康都产生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南宁市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BPb)对体格发育和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对南宁市624名2~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血铅、体格发育、血红蛋白以及心理行为的测定.结果:以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铅中毒标准(血铅水平100μg/L)为界线,2~岁组、4~岁组和总体男童血铅水平显著高于女童(P<0.05);男女童各年龄组间血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岁组、3~岁组和总体男童的铅中毒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童(P<0.05);男女童各年龄组间铅中毒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对身高和体重达标率及贫血发生率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铅水平≥100 μg/L的学龄前儿童交往不良、躯体叙述攻击和多动违纪行为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铅水平<100 μg/L的学龄前儿童(P<0.05).结论:南宁市学龄前儿童血铅含量存在性别差异,而且血铅水平对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松阳县6岁以下儿童铅中毒情况,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007年1-12月在本单位儿保门诊体检的6岁以下儿童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测定其末梢血铅浓度。结果1593例儿童中,平均血铅浓度75μg/L,铅中毒(血铅浓度≥100μg/L)261例,检出率为16.4%。城镇与农村、不同性别之间铅中毒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4-6岁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显著高于~3岁组(P〈0.01)。结论松阳县6岁以下儿保门诊体检儿童铅中毒的检出率较高,应予足够重视。通过加强宣教、铅中毒筛查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8.
电子废物拆解区儿童的血铅和智力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电子废物拆解区儿童的血铅和智力情况。方法:选择贵屿镇85名3~6岁儿童(暴露组)和邻近陈店镇51名同年龄段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取静脉血测铅浓度;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测定儿童智力水平;自制家庭背景调查表了解儿童家庭情况。结果:暴露组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暴露组3~4岁年龄段儿童智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5~6岁段智力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血铅、家庭因子和智测得分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血铅水平对智力有影响。结论:电子废物拆解区的铅污染已经影响了当地儿童的血铅水平,并对儿童智力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徐州市儿童血铅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徐州市0~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市内东、西、南、北4个方位及一矿区共1070名0~6岁儿童采用石墨炉方法检测血铅水平,并对其个人情况及家庭生活环境等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儿童血铅水平平均为66.82μg/L,铅中毒的检出率为18.32%。大年龄组儿童铅污染流行率较小年龄组明显升高;儿童每日在马路边上逗留时间长,儿童咬铅笔、吮手指,父母职业铅接触及临街居住是造成儿童血铅水平增高的主要因素。结论 铅中毒与环境污染、小儿的不良习惯、父母职业铅接触及临街居住有关。  相似文献   

10.
攀枝花市1~6岁儿童血铅、钒、钛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解攀枝花市儿童各年龄组血铅、钒、钛水平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市托幼机构随机抽样 ,482名儿童进行静脉血铅、钒、钛水平的测定。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儿童血铅中毒发生率高达 62 2 8% ,随年龄增加儿童血铅、钒、钛水平逐渐上升 ,3~ 6岁儿童血铅、钒、钛水平均高于 1~ 2岁儿童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儿童铅中毒的一个重要因素 ,铅暴露严重威胁我市儿童的身心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我市新生儿、6岁、12岁、15岁组儿童血铅水平,为制定防止环境铅污染、保护儿童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城市区新生儿、6岁组儿童,12岁组儿童、15岁儿童采静脉血2ml,用国标方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血铅测定;用SPSS 10.0进行结果分析。结果我市儿童血铅的总体均值为38.6μg/L,男性儿童的均值为38.2μg/L,女性儿童的均值为37μg/L,无差异。结论我市儿童铅暴露较低,免去了对儿童进行铅中毒的重点防范和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王建新  林欢  杨小星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2):1554-1555
目的调查深圳市宝安区1~6岁儿童的血铅含量。方法采用钨舟原子吸收法调查宝安区1 326名1~6岁儿童的血铅含量。结果结果表明,1 326名儿童血铅均值为(56.88±15.8)μg/L,血铅含量大于100μg/L的高铅血症儿童170名,占测测定人数的12.82%,血铅含量大于200μg/L的铅中毒儿童21名,占测定人数的1.58%,铅中毒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深圳市宝安区1~6岁儿童血铅含量较高,应制定有效控制措施,切实保护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铅对儿童智力、学习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铅对儿童神经心理、智力行为的影响,对112名7~11岁血铅水平在10.52~68.76μg/dl的儿童做了WISC—R儿童智力测定及了解其学习成绩。结果:1.不同水平血铅浓度儿童的各项测验成绩得分有随血铅浓度升高而下降的趋势,低水平血铅和高水平血铅浓度两组儿童的FIQ和VIQ有显著差异(P<0.05)。2.对FIQ<90的9例儿童进行分析,发现有8例儿童血铅浓度>40μg/dl。儿童体内铅水平高是否可影响儿童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韦祁山  汪玉堂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7):102-102,105
目的了解兰州市1岁以下婴儿铅中毒患病情况。方法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兰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正常体检的938例1岁以下婴儿进行血铅检测。结果938例婴儿中,铅中毒(血铅浓度≥100μg/L)的检出率为30.5%,月龄越大,检出率越高(P=0.000)。铅中毒检出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P=0.522)和季节差异(P=0.282)。结论兰州市1岁以下门诊体检婴儿铅中毒的检出率较高,月龄越大,检出率越高,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我市6岁、12岁、15岁组儿童血铅水平,为制定防止环境铅污染、保护儿童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城市区6岁组儿童50人,12岁组儿童50人、15岁组儿童50人,采静脉血5mL,用国标方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血铅测定;用SPSS10.0进行结果分析。结果我市儿童血铅的总体均值为48μg/L,男性儿童的均值为48μg/L,女性儿童的均值为47μg/L,无差异。结论我市儿童铅暴露较低,免去了对儿童进行铅中毒的重点防范和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该地区6岁以下儿童铅中毒年龄分布状态及程度。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2 376例儿科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6岁以下儿童进行血铅含量测定,并将其分为1个月~12个月,13个月~24个月,25个月~36个月,37个月~48个月,49个月~60个月,61个月~72个月6组进行归类分析,对血铅水平异常者按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组比较。结果:铅中毒检出率2.86%,3岁以下儿童血铅水平随月龄增长而增加,3岁以后随月龄增长而降低。结论:注意控制婴幼儿接触铅的各种途径,使婴幼儿对铅的摄入和吸入减少,预防儿童铅中毒,从而使婴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对蓄电池厂周围环境的铅浓度和污染组77名儿童健康状况进行了检测,66名儿童作对照组。结果表明:污染区的大气、河水、大米、萝卜和土豆的铅浓度与对照地区相比,明显增高(P<0.01)。污染组与对照组相比,6项神经行为功能中的4项有非常显著的下降(P<0.01)。污染组儿童的血铅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环境中低浓度铅污染可增加儿童血铅负荷,并可降低神经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本地区3-6岁儿童铅暴露的差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全年的血铅分析结果,城市组1800人,农村组1407人.结果 城市组1800人中血铅浓度的均值为68u g/L.农村组1407人中血铅浓度的均值为57u g/L.城市组1800人中有150人铅的浓度大于100u g/L.农村组的1407人中74人铅的浓度大于100u g/L.结论 城市儿童的铅含量的均值与农村儿童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铅中毒的百分比其城市也大于农村儿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南宁市区儿童的血铅水平情况.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儿童3478例,其中男1600例,女1878例.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护人员采血和操作,用BH2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血铅水平,采用双管法测定,取平均数作为最终结果.结果 3478例儿童血铅水平为(46.05±39.84)ug/L;男、女性儿童血铅水平分别为(47.14±40.13)ug/L和(45.75±37.62)ug/L(T=1.6457,P<0.05).铅中毒(血铅≥100ug/L)检出278例血铅Ⅱ级,2例血铅Ⅲ级,共280例,检出率为8.05%.其中男童166例,检出率10.38%;女童114例,检出率6.07%;两组比较X2=17.43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于5岁"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为3.73%(77/2065);"大于5岁"组为14.37%(203/1413);两种年龄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比较X2=107.37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铅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脑神经发育的重金属元素,应加强儿童卫生干预宣教工作,加强营养,远离污染源.  相似文献   

20.
海口市1718名儿童血铅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奔宇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0):1859-1859
目的了解0~7岁儿童体内血铅含量,探讨铅中毒发生的原因,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防范意识,以减少铅中毒的危害。方法对儿保门诊1718名0~7岁儿童进行血铅检测。结果铅中毒检出率为7.059%。结论铅元素是一种毒性物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害,铅中毒存在性别、区域差异,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应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铅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