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 :比较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arrow Band Imaging 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准确度,指导临床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判断方法的选择。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拟于我院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或外科手术的109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纳入此次研究。患者术前分别使用NBI-ME和EUS判断其病灶浸润深度,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NBI-ME和EUS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并运用Kappa检验,分析NBI-ME和EUS判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总结两种技术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Kappa检验结果示,NBI-ME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高,Kappa值为0.762;EUS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292。NBI-ME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准确度为85.32%,高于EUS的5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BI-ME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准确度高于EU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60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二维、三维超声检查,对比2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及检出率。结果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穿刺病理结果进行对照,60例患者共71个肿块。二维超声对59个乳腺肿块诊断正确,诊断准确率为83.1%(59/71),三维超声对68个乳腺肿块诊断正确,诊断准确率为95.8%(68/71),三维超声诊断准确率率高于二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超声血流检出率63.41%(26/41),三维超声血流检出率97.56%(40/41),三维超声血流检出率高于二维超声血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准确率和血流检出率高于二维超声,使用三维超声可提高乳腺肿块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宫外孕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6例早期宫外孕患者,分别运用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对比两种方法的疾病诊断准确率和对附件区包块的检出率。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腹部超声检查诊断率符合率为73.21%(41/56);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为94.64%(53/56),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检查出附件区包块的检出率为96.43%(54/56),而经腹部超声检出率为78.57%(44/56),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早期宫外孕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4.
贺琼 《现代仪器》2016,(4):118-120
目的 :观察特利加压素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234例肝硬化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给予上消化道出血常规及对症治疗,对照组静脉推注奥曲肽实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特利加压素。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平均止血时间、平均输血量、治疗完成后的平均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再出血发生率,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研究组止血时间及输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及血细胞比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给予特利加压素及奥曲肽联合治疗,止血迅速,能降低输血剂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与自然愈合方式在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中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入住我院耳鼻喉科的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54)采取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对照组(n=53)采取对症处理自然愈合,治疗后3个月未愈者行修补手术。随访4~8个月,对两种处理方式疗效作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1个月时,观察组治愈率为90.74%(49/54),明显高于对照组54.72%(2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中穿孔及大穿孔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中中穿孔及大穿孔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治愈率96.30%(52/54)明显高于对照组64.15%(3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中穿孔及大穿孔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愈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观察组治愈率为98.15%,对照组治愈率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早期及时地给予外科干预能缩短鼓膜穿孔愈合时间,并能提高鼓膜穿孔愈合率,对于病程较长穿孔患者,手术干预仍然有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孕酮(Progesterone,P)联合妊娠相关蛋白A(Pregnancy associated protein A,PAPP-A)早期预测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为异位妊娠的早期预测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6年3月数据完整进行了PAPP-A检测[4]的58例异位妊娠孕妇作为异位妊娠组,60名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P、PAPP-A,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P、PAPP-A早期预测异位妊娠的灵敏度、特异性。结果 :研究组孕妇血清P、PAPP-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孕妇停经时间增加,其血清P、PAPP-A均逐渐上升,但组间同时期比较,研究组孕妇血清P、PAPP-A水平始终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示,血清P、PAPP-A预测早期异位妊娠的AUC分别为0.821、0.833,均具有一定准确性(P<0.01)。以血清P<29.82 nmol/L为截断值,其灵敏度为91.08%,特异性为94.33%,以血清PAPP-A<22.82 U/L为截断值,其灵敏度为85.39%,特异性为58.52%。血清P、PAPP-A联合检测预测早期异位妊娠的AUC为0.895(P<0.01),以血清P<27.58 nmol/L、血清PAPP-A<23.60 U/L为截断值,其灵敏度为93.10%,特异性为98.33%。结论:孕早期联合检测孕妇血清P、PAPP-A对异位妊娠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半程实施止血带止血的综合效果及其对早期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我院2011年9月—2014年12月住院并初次拟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06例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人。研究组给予半程止血带止血,即在截骨前才实施止血带止血;对照组给予全程止血带止血,即做皮肤切口之前即给予止血带止血。对比两组综合失血情况、术后疼痛、肿胀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预计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有一例输血,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当日及术后7d大腿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直腿抬高及屈膝90度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当日及术后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差异、术后大腿肿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但研究组隐匿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者14例(26.42%),对照组隐匿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者18例(33.9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实施半程止血带止血相比于全程止血带止血可更显著控制围手术期失血,缓解早期肢体疼痛,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尽快恢复,但不会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57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UTP)、血清白蛋白(ALB)、肝肾功能、血脂、炎症因子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2.9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UTP、TG、TC明显低于对照组,AL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cr、AL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肯定,能够显著降低尿蛋白水平,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减少炎症因子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对骨肉瘤的诊断能力,探讨影像学检查方案的选择依据。方法:整理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CT、MRI影像资料完整的64例骨肉瘤患者影像资料,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进行双盲读片,获取诊断信息、临床分期信息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总结两种影像学技术诊断骨肉瘤的效能,探讨骨肉瘤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案的选择依据。结果:CT、MRI、CT+MRI诊断骨肉瘤的准确率分别为85.94%、93.75%、95.3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肿瘤骨的检出能力低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所示骨肉瘤浸润范围较CT更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RI对骨肉瘤的诊断能力均较高,CT检出肿瘤骨征象能力更强、MRI判断肿瘤浸润范围的参考价值更高,联合两种影像学技术能够为骨肉瘤的征象鉴别、分期判断提供完整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食管狭窄的原因,探讨防治对策。方法:整理行ESD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的283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其随访期间食管狭窄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计算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总结影响患者ESD术后食管狭窄的影响因素,并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计算影响因素与食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283例患者中,共有33例术后发生食管狭窄,发生率为11.6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浸润深度m3为影响上消化道ESD术后食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变环周范围<1/2为保护因素(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病变环周范围、病变浸润深度与食管狭窄程度均具有关联性(P<0.05)。结论:上消化道ESD术后食管狭窄与病变环周范围、浸润深度有关,早期识别高危因素并实施预防性球囊扩张有望降低术后食管狭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联合化疗、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全身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者归入对照组,化疗、射频之外再联合DCCIK治疗者归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肝转移灶切除率、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肝转移灶切除率24.66%高于对照组的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客观控制率(ORR)64.38%高于对照组的2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T细胞亚群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CD4~+与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CD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CEA及CA125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情感功能、生理功能、社会生活与日常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DC-CIK治疗可提高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免疫功能及肝转移灶切除率,改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联合中鼻甲切除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Refractory rhinosinusitis,RR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86例RR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均实施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鼻甲切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6%vs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中鼻甲切除能够在保持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治疗RRS安全性前提下,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复发率,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胃石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科分别采用内镜下圈套器、异物钳碎石(43例,对照组)和钬激光碎石(29例,观察组)治疗胃石症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一般特征、治疗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胃石直径、多发结石占比高于对照组,其操作时间、损耗器械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4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出血、穿孔、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胃石症安全有效,且较圈套器、异物钳碎石术而言,在多发结石、较大直径结石的处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杨华  唐德荣 《现代仪器》2016,(4):23-25,16
目的 :分析共聚焦显微镜(In vivo confocal microscopy,IVCM)在感染性角膜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感染性角膜炎住院患者,于治疗前行IVCM、角膜刮片镜检及溃疡标本细菌、真菌培养,而后行保守治疗,治疗失败者行角膜移植或眼内容物剜除。分别于治疗2周、治疗1个月后再次行IVCM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IVCM共检出真菌感染70例,检出率89.7%,检出细菌感染28例,检出率90.3%,总检出率为89.9%;角膜刮片镜检共检出感染性角膜炎64例,总检出率58.7%,其总检出率显著低于IVCM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8例患者中,行保守治疗的患者,病原菌平均浸润深度为(64.37±8.85)μm,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病原菌平均浸润深度为(69.52±9.71)μm。患者治疗2周后治愈率为0,治疗1个月后治愈率为67.3%。结论 :作为一种无创诊断方式,IVCM在感染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同时可准确评估患者病情改变,指导治疗方案的实施与预后评价,在感染性角膜炎临床诊治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使用肠道解痉剂对结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方法:1592例接受肠镜检查者,注射东莨菪碱的559例为观察组,未使用肠道解痉剂的103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结肠息肉检出率。结果:两组受试者进镜时间、退镜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肠息肉检出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82.33%,肠道蠕动程度弱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肠道解痉剂对于提高结肠息肉检出率具有积极意义,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尘肺病并发肺结核的CT表现特征,以期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州市胸科医院2022年1—12月诊治的尘肺病患者92例,其中并发肺结核患者46例为研究组,未并发肺结核患者46例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患者的CT征象对比研究,分析尘肺病并发肺结核的CT表现特征。结果 研究组空洞、实变、树芽征、蜂窝状影、斑片影及胸膜增厚、积液的检出率分别是36例(78.26%)、18例(39.13%)、29例(63.04%)、7例(15.22%)、18例(39.13%)、17例(36.96%),高于对照组[分别是4例(8.70%)、2例(4.35%)、6例(13.04%)、0例(0.00%)、4例(8.70%)、6例(13.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相比单纯尘肺病,尘肺病并发肺结核CT上更易检出空洞、实变、树芽征、蜂窝状影、斑片影及胸膜增厚、积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分辨CT在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xcel表格对2021年1月—2023年10月东莞市横沥医院放射科收治的60例病例资料(疾病:脾脏占位性病变)进行统计,均实施常规CT平扫、高分辨CT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各个方案的检出情况、诊断效能。结果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常规CT平扫检查恶性检出率为63.64%、良性检出率为81.58%;高分辨CT检查恶性检出率为90.91%、良性检出率为97.37%。常规CT平扫检查对各疾病检出率为75.00%,高分辨CT检查对各疾病检出率为95.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CT检查敏感度(95.24%)、特异度(94.87%)、准确率(95.00%)、阳性预测值(90.91%)、阴性预测值(97.37%)与常规CT平扫检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常规CT平扫检查Kappa指数0.612,高分辨CT检查Kappa指数0.897。结论 在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应用高分辨CT进行检查既可明确疾病类型、性质,亦可提升诊断准确率及灵敏度,为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对改善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2015年收治的39例管状胃消化道重建食管癌患者为A组,自2010年—2013年行全胃重建39例患者为对照组(NC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内生存质量变化,探讨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后FVC均较术前降低,NC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日均胃肠减压量、术后住院时间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低于NC组的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逐渐升高,A组生活质量总分及食欲减退、进食疼痛评分升高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能够降低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早期恢复与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2019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65例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确诊,并且在术前均进行MRI和MSCT检查。比较MRI和MSCT对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的检出率及坐骨股骨间隙(IFS)、股方肌间隙(QFS)值、疾病相关指标、疾病相关病变影像征象检出率。结果MRI对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检出率为92.31%,显著高于MSCT(78.46%,P=0.025)。MRI和MSCT对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健侧、患侧IFS和QFS值及股骨颈前倾角(FNA)、股骨小转子角(LTA)、股骨颈干角(CCD)、坐骨角(I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和MSCT检测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健侧IFS和QFS值均显著高于患侧(P<0.05)。MRI对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关节面硬化的检出率(9.23%)低于MSCT(23.08%),对股方肌水肿和滑膜囊肿的检出率(66.15%和21.54%)高于MSCT(24.62%和6.15%,P<0.05)。结论MRI对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组织水肿及囊肿的诊断检出率高于MSCT,对关节面硬化的诊断检出率低于MSCT,因此可将两种方法联合用于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辅助哌拉西林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于衡水市人民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哌拉西林钠静滴,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收集2组治疗前、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周后研究组IgM、IgA、Ig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49/50)高于对照组(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11,P=0.007)。2组发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0,P=0.646)。治疗1周后研究组CRP、TGF-β1、PCT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特林辅助哌拉西林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可获得良好疗效,可强化患儿免疫功能,改善其血清学指标,同时不良反应较少,治疗安全性较佳,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