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葆莱纳米银抗菌纤维是在纤维的生产过程中,将经过特殊加工的纳米级银系抗菌剂均匀分散到到高分子树脂中,经纺丝得到的具备抗菌功能的合成纤维。由于是在纺丝过程中将抗菌剂与纤维基体进行了充分的混合,纤维中纳米银与细菌体内的酶蛋白结合后使其失去活性,从而抑制细菌的再繁殖。产品特点:1.广谱高效抗菌性能。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99.9%。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纳米氧化锌抗菌性能、抗菌机理以及在聚酯纤维和纺织品的应用,通过聚酯纳米氧化锌母粒添加纺丝法、或者纺织品锌离子后整理法,赋予聚酯纺织品良好的抗菌功能.纳米氧化锌作为纳米级抗菌材料,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抗菌能力,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抗菌纤维的发展背景,详细阐述了对采用自制无机纳米抗菌剂制备的抗菌涤纶POY的纺丝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自制抗菌切片的可纺性良好,纳米抗菌剂的加入赋予涤纶长丝良好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4.
将纳米ZnO分散在乙二醇(EG)溶液中制成ZnO-EG分散液,然后采用原位聚合法将单体精对苯二甲酸(PTA)、EG和ZnO-EG分散液进行酯化缩聚得到抗菌改性聚酯。分析抗菌改性聚酯的聚合工艺过程,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ZnO-EG分散液的粒径分布进行表征;通过偏光显微镜和DSC对抗菌改性聚酯的切片形貌和熔点进行分析,并对抗菌改性聚酯的色值、特性黏度、端羧基含量、二甘醇含量以及抗菌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湿法研磨制得的纳米氧化锌分散液粒径明显小于磁力搅拌所制得,且随着湿法研磨时间的增加,分散液粒径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抗菌聚酯的ZnO质量分数为0.5%,特性黏度为0.687 dL/g时,纳米ZnO抗菌剂在聚酯中没有发生明显团聚而形成凝集粒子,且均匀分散在聚酯切片中;纳米ZnO抗菌剂的加入使抗菌聚酯的色值偏向光亮黄绿色,抗菌聚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2%、99%和78%,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总结了应用于纤维领域的有机抗菌剂种类,分析了多种有机抗菌剂的抗菌机理,然后介绍了共混纺丝法、静电纺丝法、原位聚合法、复合纺丝法、接枝改性法、后整理法共6种有机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和优缺点,阐述了有机抗菌纤维的研究进展,接着提出了有机抗菌纤维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开发新型有机抗菌剂、简化有机抗菌纤维的制备工艺、探索不同类型抗菌剂的复合使用,是未来有机抗菌纤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自制的纳米复合抗菌剂,研究添加于干法腈纶纤维中的方法和工艺,生产出纳米抗菌干法腈纶纤维及抗菌拉舍尔毛毯.纳米材料作为纺丝添加剂,解决了由于添加物颗粒大纺丝时易堵塞喷丝孔的问题,添加少量即可使纤维赋予高性能的抗菌防臭功能.所研制的抗菌纤维及抗菌拉舍尔毛毯,抑菌率均达到90%以上,对纤维及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纳米级再生型复合抗菌整理剂QP-NK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天然抗菌剂、有机抗菌剂以及纳米无机抗菌剂有效复合,制备出了具有适度抗菌作用的纳米再生型复合抗菌整理剂QP-NK,并采用粒度分析仪、透射电镜、沉降法等对QP-NK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对QP-NK整理后的羊毛织物抗菌性进行了检测,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整理后织物的表面形态.结果表明:复合抗菌剂QP-NK具有较好的分散稳定性,放置1个月无明显分层或沉降现象,其中无机粒子呈纳米级分布.利用该抗菌剂整理后的羊毛织物抑菌率为86.87%,经50次家庭洗涤,抑菌率为77.50%,抑菌保持率达90%以上,满足了适度性、持久性抗菌的要求,而且对织物色泽和手感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载银抗菌粉体物性和表面性质的研究,对其表面进行了改性。将改性后的抗菌剂粉体与载体聚酯在双螺杆挤出机中共混,生产纤维级抗菌聚酯母粒。重点研究了抗菌粉体在聚酯体系中的分散性及其表征方法。这几种分散性的评价方法,都可准确地表征抗菌剂在聚酯体系的分散性能,从而为工业化生产抗菌纤维所用母粒的可纺性评定建立了一种较为准确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纳米铜抗菌剂在纤维中分散性、界面相容性差的问题,采用油酸对纳米球形铜抗菌剂进行包覆处理,并与聚酰胺6(PA6)基体共混挤出造粒制得抗菌防螨PA6切片,再经熔融单组分纺丝和熔融复合纺丝制得铜改性抗菌防螨PA6纤维。对铜抗菌剂的形貌结构和界面相容性,抗菌防螨PA6切片的热稳定性和可纺性以及纤维的铜含量、力学性能和抗菌防霉防螨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酸包覆球形铜抗菌剂的分散性较好,且与PA6基体相容性良好,抗菌防螨PA6切片的热稳定性、可纺性良好;铜改性抗菌防螨PA6纤维的颜色均匀性一致,纤维制成率高达88%,铜改性PA6拉伸变形丝的断裂伸长率为29.95%,断裂强度达到4.43 cN/dtex;洗涤50次前后铜改性抗菌防螨PA6纤维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大于99%,其织物防霉等级达到0级,螨虫驱避率达到89%,抗菌防霉防螨性能高效耐久。  相似文献   

10.
以含银纳米粉体作为抗菌剂,以共混尖加法制成抗菌切片,经熔融纺丝生产出抗菌纤维,切片可纺性良好,织物抗菌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微/纳米功能材料在食品包装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静电纺丝作为一种非热物理加工手段,以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制备高效等特征在微/纳米材料的开发及应用方面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特别地,随着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以纳米纤维膜为基础开发食品抗菌包装膜材取得了较多新的研究进展。本文在简要介绍了静电纺丝技术的工作原理、影响因素、常用的基质材料、常用抗菌剂类型的基础上,更新了静电纺丝技术在各类食品抗菌保鲜领域的研究进展; 重点综述了静电纺丝技术在肉类食品抗菌保鲜方面的研究现状; 此外,讨论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静电纺丝技术在食品保鲜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光敏抗菌剂是一种光敏分子,在日光和UVA的照射下吸收能量而激发,生成对生物物种产生氧化损伤的活性氧。将光敏抗菌剂负载在纺织材料上使其在日光或紫外光的照射下具有抗菌特性,是近年来抗菌材料的研究热点。光敏抗菌剂主要包括卟啉类、杂蒽类、噻吩类、天然光敏剂、无机纳米光敏抗菌剂等,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方法也有多种,包括涂层法、化学改性法、静电吸附法、静电纺丝法等。因此,本文对几种光敏抗菌剂的化学结构、光反应效率、抗菌机理、在纺织材料上的应用研究及负载到纺织材料上后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综述,并对未来智能光敏抗菌纺织材料的研发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无机纳米抗菌PET服用纤维的研制及工业化试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无机纳米抗菌剂、抗菌母粒及抗菌PET长丝和棉型短纤的研制和生产。研究结果表明 :抗菌剂和抗菌母粒的可纺性良好 ,纳米抗菌剂的加入赋予涤纶纤维良好的抗菌性能 ,且抗菌性持久。  相似文献   

14.
选用无机抗菌剂纳米氧化锌(ZnO)对锦纶6长丝改性,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备纳米ZnO改性锦纶6长丝(ZnO/PA6)。经对抗菌母粒结构与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ZnO质量分数5%时,ZnO均匀分散于抗菌母粒中,对黏度、灰分与熔点影响较小。经对ZnO/PA6结构与物理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当抗菌母粒中ZnO质量分数5%、抗菌母粒添加量5%时,ZnO/PA6的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分别为92%、93%、99%,且ZnO均匀分散于ZnO/PA6中,对力学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纳米抗菌材料在抗菌整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纳米抗菌整理剂的性能特点,接触性抗菌剂和纳米级TiO2及ZnO的抗菌机理,抗菌整理方法及其整理介质。目前,抗菌整理的方法有纤维改性法和后整理法。其中,后整理法在印染行业应用更为普遍。此外,纳米无机抗菌剂载体以其耐洗涤、多功效特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简单介绍了近几年来纺织品抗菌鞋材的2种制作方法:通过后整理工艺将抗菌剂整理在纺织品鞋材上;在纤维纺丝液中添加抗菌剂,直接制成含有抗菌成分的纺织品,再将其制成抗菌鞋材。同时,从抗菌广谱性、安全性、耐药性、持久性、环保性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含有金属元素、负离子、稀土元素等对细菌抑制效果良好的无机抗菌剂;含有季铵盐、季鏻盐、硅氧烷等杀灭真菌效果较好的有机抗菌剂;含有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成分等的环保型天然抗菌剂,这3类抗菌剂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将其应用在抗菌除臭纺织品鞋材整理工艺上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载银纳米SiO2复合抗菌剂,采用紫外辐射外场诱导的方法,使其在羊毛表面形成牢固的抗菌功能层,实现羊毛纤维的功能持久化。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TEM)、F型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等,对载银纳米SiO2抗菌剂的微观结构,羊毛纤维/抗菌功能层的界面(表面)微观、超微观、化学结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载银纳米SiO2复合抗菌剂粉体粒径约为10nm,分散性良好;抗菌羊毛纤维经本工艺处理,在表面形成以化学键结合的约200nm的抗菌功能层,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耐洗涤性能,经30次洗涤后,抗菌率仍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无机纳米抗菌PET服用纤维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无机纳米抗菌剂,抗菌母粒及抗菌PET长丝和棉型短纤的研制和生产。指出,抗菌剂和抗菌母粒的可纺性良好,纳米抗菌剂的加入赋予涤纶纤维良好的抗菌性能,且抗菌性持久。  相似文献   

19.
为制备一种高效抗菌生物材料,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4HB))和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为基材,合成了一种新型含有季铵基团的卤胺抗菌剂单体;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P(3HB-4HB)/PBAT纳米纤维膜;利用电子束辐射技术将合成的单体接枝共聚到纳米纤维膜,最后经次氯酸钠氯化得到抗菌纤维膜。探讨了P(3HB-4HB)、PBAT组成对纤维膜表面形貌的影响,以及辐射量、单体浓度对纤维膜含氯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抗菌纤维膜的耐紫外稳定性、储存稳定性。结果表明:P(3HB-4HB)/PBAT抗菌纳米纤维膜在5 min内即可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全部杀死,显示出优异的抗菌性能,实现了卤胺抗菌剂和化学惰性材料的共价键合作用,有望应用于食品包装、生物医学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
以纳米氧化锌和自制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为抗菌剂,制备复合涂料,进行复合抗菌剂的红外光谱表征分析。将复合抗菌剂在纸张上进行涂布,得到抗菌纸,改变纳米氧化锌和O-CMC的不同配比,制备配比为0∶1、1∶2、2∶3、1∶1、3∶2、2∶1、1∶0共7种不同的复合抗菌剂,将其与未加抗菌剂的纸张做对比,测量不同配比的抗菌效率。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和O-CMC具有协同抗菌作用,纳米氧化锌和O-CMC的配比为3∶2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率分别为93.1%和99.4%,抗菌效果最佳。因此纳米氧化锌和O-CMC复合抗菌纸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