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素温度敏感色谱填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含有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N-丙烯酰氧琥珀酰亚胺)和肝素共聚物的温度敏感的亲和色谱填料; 通过热失重分析得到该填料表面聚合物的接枝率为9.45%; Elison-Morgan 法测定该填料表面的肝素含量为3.6mg/g. 将其用作HPLC 固定相, 分离苯和氢化可的松, 表明该色谱固定相具有温度敏感特性; 该色谱柱对凝血酶具有较强的亲和作用, 通过控制温度缩短了凝血酶的释放时间, 回收率为81.4%, 这为蛋白质的分离提供了一个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凝血酶-琼脂糖亲和色谱介质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使用凝血酶和溴化氰活化的琼脂糖制备凝血酶-琼脂糖亲和色谱介质,然后用生色底物法考察亲和色谱介质上凝血酶的活性,以凝血酶活性为指标对最佳偶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使用pH 8.3的Na2CO3-NaHCO3溶液(含0.5 mol/L NaCl)为缓冲溶液,凝血酶用量为每1 g色谱介质加入凝血酶200 U,室温反应10 h。在最佳条件下所制备的色谱介质有较好的稳定性,在4℃条件下存放40天,亲和介质上的凝血酶活性仍有70.6%保留。该亲和色谱介质可广泛用于含凝血酶抑制剂的天然药物筛选和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3.
Guo M  Wang J  Wu Y  Xu M  Gao X 《色谱》2012,30(1):86-90
为了获得一种优良的抗体纯化介质,制备了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rProtein A)亲和填料,并考察了所制备的亲和填料的纯化性能。利用自行构建的rProtein A工程菌,经诱导表达、纯化获得rProtein A纯品,将其偶联到经环氧氯丙烷活化的Sepharose 4 Fast Flow凝胶上,得到rProtein A亲和填料,并使用兔抗尿酸氧化酶抗体对该填料的性能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自制的rProtein A亲和填料上rProtein A浓度为1.5×10~4 mol/L。采用Scatchard模型分析,得到其解离常数和最大表观吸附量分别为2.28×10~7 mol/L和20.697 g/L,说明制得的rProtein A亲和填料对抗体有很好的结合能力。将该填料于0.1 mol/L NaOH溶液中浸泡1 h,其色谱性能未见变化。将该填料用于纯化兔抗体,湿胶结合抗体量可达19 mg/mL;一步柱色谱即可得到电泳纯度的抗体样品,回收率高于96%。本研究为rProtein A亲和填料的国产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用新型尼龙亲和膜纯化人血浆蛋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微孔尼龙膜为基质 ,分别采用三氯三嗪和 1,4 丁二醇二甘油醚活化法制备了一系列亲和膜。首次使用平板亲和膜方法经一步操作即从人血浆中纯化得到高纯度的γ 球蛋白、纤溶酶原。电泳分析显示 ,纯化得到的人血浆γ 球蛋白 ,纯度在 83%以上 ;纯化得到的γ 球蛋白和纤溶酶原的纯度均高于市售同类产品 ;另外 ,初步探索了人血浆凝血酶的一步纯化法。该法纯化得到的凝血酶比活为 42 0NIH单位 /mg~ 42 5NIH单位 /mg 。  相似文献   

5.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1,4-丁二醇为引发剂,制备出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酯(PLCL).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为缩合剂将肝素连接在PLCL两侧端基上.采用1HNMR技术测定了共聚酯端基的肝素化率;用XPS分析了肝素化后聚酯中N和S含量,利用甲苯胺蓝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表面肝素含量,并根据静态接触角测定结果讨论了材料表面的亲水性变化.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试数据表明,肝素化后PLCL的抗凝血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探索了该共聚酯进行电纺丝加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 1,4-丁二醇为引发剂, 制备出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酯(PLCL). 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为缩合剂将肝素连接在PLCL两侧端基上. 采用 1H NMR技术测定了共聚酯端基的肝素化率; 用XPS分析了肝素化后聚酯中N和S含量, 利用甲苯胺蓝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表面肝素含量, 并根据静态接触角测定结果讨论了材料表面的亲水性变化.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试数据表明, 肝素化后PLCL的抗凝血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探索了该共聚酯进行电纺丝加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卜春苗  王有贤  龚波林  阎超 《色谱》2008,26(3):378-383
以3.0 μm无孔单分散亲水性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树脂为基质,与三嗪染料活性蓝F3GA(Cibacron Blue F3GA)反应,制备出 一种固定化染料聚合物高效亲和色谱填料。考察了应用该填料时流动相中的盐离子浓度、有机溶剂及流速等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和 溶菌酶(Lys)保留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染料亲和填料具有良好的色谱性能。利用前沿色谱法测定了染料与溶菌酶之间的表观 解离常数为5.26×10-5 mol/L。使用该填料成功地从鸡蛋清和小牛血清中分别分离纯化了Lys和BSA,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SDS-PAGE)分析显示Lys和BSA的纯度分别为95%和92%。  相似文献   

8.
共价键合多层肝素薄膜修饰涂有硅橡胶的人工血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一种采用医用硅橡胶涂层作软支撑共价键合多层肝素薄膜修饰人工血管等生物医学装置使其表面具有抗凝血性能的方法. 该项技术首先在人工血管的表面上涂上医用硅橡胶作为软支撑, 再在硅橡胶涂层的表面上涂上全氟磺酸(Nafion), 为接下来的层层静电组装提供活性基团. 然后将带正电荷的二苯胺重氮树脂(PA)和带负电荷的肝素分子(Hep)通过静电吸引作用交替沉积到全氟磺酸涂层的表面上.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数据表明, 在紫外光照射下, 重氮树脂的重氮基团与肝素的硫酸基团之间发生光化学反应, 生成硫酸酯, 使膜内层间离子键转变成共价键, 从而使肝素多层膜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研究表明经层层自组装和光化学反应后肝素分子呈现良好的抗凝血性能. 人工血管肝素化表面中的肝素分子以壁面结合的方式存在, 在人工血管表面固化肝素和抗凝血酶-III (AT-III)形成的络合物显示出较好的抗凝血性. 硅橡胶涂层使肝素分子与人工血管表面有一定距离, 有利于提高抗凝血性能. 在四个双层之内, 肝素对凝血酶失活的影响随着PA/Hep双层数目增加而增加, 说明了只有最外层的肝素才对凝血酶失活有直接影响. 该方法操作工艺简单, 重复性好, 可较广泛地适用于在多种生物医用装置和多孔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表面制备稳定的抗凝血涂层,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核酸适配体作为高效专一的识别/传感元件, 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磁性分离和特异性捕获的检测方法. 两个适配体通过简单的生物素化修饰, 利用其与凝血酶不同位点的高亲和力形成夹心结构, 其中连接适配体的磁珠可捕获蛋白质, 加入另一个适配体及链霉亲和素标记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后, 通过比色法实现靶蛋白检测. 该法操作简单, 分析时间短, 对凝血酶的线性响应范围为 10~80 nmol/L, 检出限为 10 nmol/L.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人CuZn-SOD的酶学性质, 在借鉴人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特性基础上,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在人CuZn-SOD的C末端加入肝素亲和肽构建了人CuZn-SOD工程酶, 并在毕赤酵母中获得表达, 经纯化的工程酶具有较强的肝素亲和性.  相似文献   

11.
分离尿激酶的亲和色谱填料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俊萍  梁峰  常建华  郭立安  苏天升 《色谱》2000,18(2):164-166
 合成了分别以 Sepharose和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为基质、对氨基苯甲脒为配基的分离尿激酶的两种亲和色谱填料 ,并用于尿激酶粗品的直接纯化 ,活性回收率分别为 1 0 8.3 %和 43 .4% ,比活提高倍数分别为 9.0 6倍和 3 6.9倍。  相似文献   

12.
开发了两步亲和色谱法:肝素-琼脂糖凝胶、Ni-琼脂糖凝胶色谱纯化人血浆中硒蛋白-P的方法,并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HG-AFS)检测,成功搭建了硒蛋白-P的纯化检测平台。确定了亲和色谱纯化的最佳梯度洗脱条件,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定性检测,得到了一定纯度的硒蛋白-P,其回收率达43.2%。HG-AFS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1,检出限为0.09μg/L,日内精密度(RSD)为0.12%,日间精密度(RSD)为0.27%,加标回收率为95%~104%。该亲和色谱纯化方法简单易控、回收率高,HG-AFS检测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研制了一种基于多肽微阵列芯片的荧光和共振光散射双通路检测方法,对血液样品中的凝血酶抑制剂进行检测。以生物素化的多肽微阵列芯片为反应平台,加入凝血酶水解多肽上的特异位点使其C末端的生物素解离,通过亲和素和生物素之间的特异性结合,用荧光探针和30 nm金纳米粒子探针标记此反应过程。凝血酶抑制剂阻止凝血酶对底物多肽的水解反应,通过荧光和共振光散射信号强度的变化检测抑制剂的抑制能力。酶溶液和加标人血清中测定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阿加曲班<抗凝血酶Ⅲ<4-(2-氨乙基)苯磺酰氟盐酸盐,IC50差的绝对值随抑制剂特异性的减弱而增大。当抑制剂浓度为7.5μmol/L时,血浆中5种化合物的抑制能力:阿加曲班>抗凝血酶Ⅲ>胰蛋白酶抑制剂>N-(反式-环氧丁二酰基)-L-亮氨酸-4-胍基丁基酰胺>4-(2-氨乙基)苯磺酰氟盐酸盐。在血浆中考察了阿加曲班和抗凝血酶Ⅲ的可逆性。对比荧光法和共振光散射法在血液样品中的检测结果,用30 nm金纳米粒子标记的共振光散射法更适用于复杂血液样品中抑制剂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张月侠  宋茂勇  李涛  赛道建  汪海林 《色谱》2009,27(3):333-336
以一种高亲和力适配体作为亲和荧光探针,以自建的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CE-LIF)检测装置为基础,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快速测定人凝血酶的方法。荧光标记的凝血酶适配体特异性地与凝血酶结合并形成稳定的凝血酶-适配体复合物,采用CE-LIF对复合物进行分离检测,从而测定凝血酶浓度。探讨了盐离子种类及浓度对适配体与凝血酶结合的影响,并在选定的电泳条件下对凝血酶检测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和重现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盐离子存在的条件下适配体与凝血酶的亲和力降低,不利于两者的结合;人血清溶液中,凝血酶浓度在0.25~10 nmol/L范围内与复合物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20.991),检出限(S/N3)为55.6 pmol/L;精密度和回收率测定结果均能满足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利用互补核酸杂交富集金胶实现信号扩增的蛋白质生物传感器. 以凝血酶蛋白为研究对象, 利用凝血酶蛋白相对应的两段核酸适配体, 将适配体Ⅰ固定在磁性颗粒上, 用于特异性地捕获蛋白, 将适配体Ⅱ标记金胶作为检测信标. 由凝血酶蛋白和相对应的两段核酸适配体构建三明治结构的凝血酶蛋白生物传感器. 另外, 再通过信标金胶上过剩的核酸适配体链与另一段标记有金胶的互补核酸进一步杂交, 获得金胶的选择性聚集, 实现了信号扩增. 通过信号扩增, 使此传感器的灵敏度大大提高, 对凝血酶蛋白的检测下限可达到4.52×10-15 mol/L. 平行测定浓度为7.47×10-14 mol/L的凝血酶8次, 其RSD为3.0%. 该生物传感器对凝血酶蛋白有很好的特异性, 其它蛋白如溶菌酶和牛血清白蛋白的存在对于检测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将复合毒素免疫亲和柱的柱填料填充至不锈钢柱(35 mm×4.6 mm),制成可重复使用的在线免疫亲和净化柱.在线净化过程的上样溶剂为磷酸盐缓冲液(PBS,pH 7.4),清洗溶剂为水,转移溶剂为乙腈-水(1∶1,V/V).采用PBS/甲醇溶液提取样品中真菌毒素,提取液直接进行在线免疫亲和净化-液相色谱-质谱/质谱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用磺胺甲基异噁唑作配基、大孔硅胶为基质的高效亲和色谱分离纯化胰凝乳蛋白酶及胰蛋白酶。20多种蛋白质和酶在该柱上无特异性吸附。磺胺甲基异噁唑在硅胶上的键合量为4.3mg/g;该亲和填料对胰凝乳蛋白酶吸附量为9.6mg/g;两者之间的亲和解离常数K1/M为1×103mol/L。  相似文献   

18.
包建民  谢丹  孙超慧  李优鑫  王俊菊 《色谱》2013,31(9):825-830
合成了一种以二乙烯苯和N-乙烯吡咯烷酮为单体的高分子聚合物固相萃取填料(DVB-NVP),以6种不同极性的化合物为模型化合物,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该填料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并与传统的C18填料及商品化同类型填料做对比;对填料进行了磺酸化修饰(DVB-NVP-SO3H),并将合成的填料应用于复杂基质中化合物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填料对不同极性化合物的回收率在95.55%~101.08%之间,优于商品化C18填料,与商品化同类型填料相当。DVB-NVP对于白酒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分析回收率分别为102.55%、102.99%、102.1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1%、1.69%、0.79%; DVB-NVP-SO3H用于对猪肉中的可乐定和赛庚啶进行分析,回收率分别为89.23%和91.4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8.21%和8.86%,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所合成的填料具有普适性,并具有较高的回收率,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9.
以特异性识别凝血酶的适配体为分子识别物质,以氨基钌联吡啶衍生物(Ru1)为电化学发光信号物质,基于吡咯/N-(2-羧乙基)吡咯纳米粒子(Ppy-pa NPs)负载适配体和Ru1研制了一种高灵敏检测凝血酶的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以N-(2-羧乙基)吡咯和吡咯为单体,采用微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Ppy-pa NPs.通过EDC/NHS将Ru1与Ppy-pa NPs表面的羧基共价连接制备了Ru1功能化Ppy-pa NPs(Ru1-Ppy-pa NPs).利用核磁共振图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投射电子显微镜图对Ppy-pa NPs和Ru1-Ppy-pa NPs进行了表征.将Ppy-pa NPs Nafion混合物滴涂在石墨电极表面制备成电化学发光化学传感器,可高灵敏检测三丙胺(检出限为3.0×10-8M).通过电化学氧化将对氨基苯磺酸共价键合在石墨电极表面,将5′修饰氨基凝血酶适配体I(TBA-I)共价连接在对氨基苯磺酸修饰的石墨电极表面制备成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将5′修饰氨基凝血酶适配体Ⅱ(TBA-Ⅱ)标记在Ru1-Ppy-pa NPs表面制得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信号探针(Ppy-pa NPs-Ru1-TBA-II).当凝血酶存在时,凝血酶与电极表面的TBA-I特异性结合,再与信号探针结合形成夹心结构,产生很强的电化学发光信号.该传感器具有极低的检出限(3.0×10-16M)和良好的选择性.本工作表明以Ppy-pa NPs为电化学光探针的载体可构建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  相似文献   

20.
孟庆威  郭磊  谢剑炜 《色谱》2020,38(9):1078-1084
适配体-靶分子间的亲和作用表征是理解和应用核酸适配体发挥特异亲和作用的基本前提,CE技术则为上述表征提供了多模式的简捷途径,但多种模式体系间的结果往往存在差异,导致CE亲和评价可靠性和进一步应用受到限制,亟须建立多CE方法测定适配体-靶分子间亲和作用的系统比较研究。该研究以凝血酶及其特异性作用于肝素结合位点的适配体29mer为模型体系,基于CE-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引入CE-迎头分析(FA)评价方法,并比较其与预平衡-毛细管区带电泳(PE-CZE)的异同。首先进行了CE-FA方法分离条件的优化,37 ℃、0.5 h孵育完全后进样,进样时间为30 s,在较低工作温度(15 ℃)、较短毛细管长度(30 cm)及生物相容性好的缓冲体系2×TG(Tris-甘氨酸缓冲液,pH 8.5)条件下,经15 kV分离时,得到了稳定的荧光标记29mer(F29mer)-凝血酶复合物及游离F29mer平台峰。加入1 g/L牛血清白蛋白(BSA),有效提高了CE-FA平台峰高及迁移时间的重复性。详细讨论了两种方法下6种拟合方式的结果及特点。针对CE-FA和PE-CZE法,以结合适配体/游离适配体的浓度比对游离适配体浓度非线性拟合、平台峰高变化对浓度间的非线性拟合、平衡混合物的非平衡CE(NECEEM)计算等进行拟合。结果表明,6种拟合结果中5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得到的解离常数(Kd)值均介于24~64 nmol/L范围。CE-FA法中的3种拟合结果符合度较好,说明CE-FA法易于在非平衡的CE分离体系下保持适配体-复合物间的结合-解离平衡,所测得Kd准确度较高。PE-CZE法中,借由降低的游离F29mer峰高对凝血酶浓度间的非线性拟合所得Kd值偏差过大;选择凝血酶浓度为F29mer浓度的0.5~2倍,且观察到明显的两峰间"指数桥"为前提,可经NECEEM法进行数据计算求解得到较为准确的Kd值。CE-FA法可与PE-CZE法互为印证,提高了亲和作用评价的可靠性。首选推荐使用多浓度平台峰高变化进行非线性拟合的CE-FA法,可相对有效克服高压电场对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具有适用范围广、方法稳定、结果拟合简便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