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陆上噪声检测或三维VSP数据处理常常需要用到震源静校正。由于静校正对最终成像的影响,精确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和静校正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特别在沙特这样的沙漠地区。  相似文献   

2.
复杂区三维折射静校正技术与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维折射静校正技术是一项配套技术,它涉及地震记录的折射初至拾取、折射层段划分、折射速度分析、延迟时计算、建立近地表模型及计算基准面静校正量等一系列步骤。为了提高最终静校正效果,要求对上述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在拾取折射初至时间时,必须确保大部分道的初至时间是正确的,才能保证后续处理符合要求。因地震记录折射初至具有连续性和高覆盖次数,增加了统计效应,所以由此建立的近地表模型更加真实,计算的静校正量更加准确。三维折射静校正技术适用于复杂地表条件,如山地、过渡带、黄土塬、丘陵等静校正影响比较严重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复杂地表地区近地表模型与静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个合适的近地表模型以及静校正处理流程,较为准确地消除静校正量的影响是复杂地表地区静校正处理的关键。介绍了近地表模型的研究内容以及复杂地表地区近地表模型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获得近地表地层速度的微测井法、折射法、沙丘曲线法和浅层反射法等技术方法的优劣,探讨了近地表模型及静校正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意义。提出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充分利用各种技术,研究、建立合适的近地表模型的建模思路和相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约束层析静校正方法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玲 《石油物探》2012,51(4):383-387,317
折射静校正方法的假设前提决定了其在表层结构复杂地区的应用效果欠佳,约束层析静校正方法能够适应低降速带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和近地表成层性差等复杂条件。在简要分析折射静校正方法对复杂近地表结构地区不适应性的基础上,阐述了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步骤;给出了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在西部近地表结构复杂地区的应用结果,对比了层析反演时有无约束条件下的近地表建模精度与静校正效果差异,表明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在解决复杂近地表结构地区静校正时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5.
由于陆坡带海底地形陡峭、海水低速层突然加厚,影响地震时间剖面的构造形态。因此有必要针对陆坡波的特殊性,开展地震资料解释方法研究工作,以期恢复地下真实构造形态,避免落入速度陷阱而导致解释失误。本文重点介绍在琼东南盆地陆坡带上的研究成果:发现了速度低谷带;提出了用层替代法静校正克服海水剧烈变化造成的影响,并给出了必要的公式及校正量版;论述分层变速时深转换和“精确广角快速深度偏移”处理的剖面同样可以恢复陆坡带下面的真实构造形态。  相似文献   

6.
四川东部地区地形起伏剧烈、地腹构造复杂,给地震资料的处理成像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全面分析该区地质、地震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从野外地质到室内地震资料解释、处理一体化的地震资料成像研究思路,并针对静校正、速度场的建立及偏移成像作了细致的研究,研究成果在对西山构造地震老资料重新处理中见到明显效果,为复杂构造地震资料的成像积累了经验。图7参3  相似文献   

7.
复杂条件下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在详细介绍了本区地震地质条件和资料采集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在本区进行精细资料处理中的难点,指出并讨论了4个方面的关键问题:一次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问题、叠前去噪问题、反褶积问题和速度问题。最后,对比分析了本区三维地震资料新、老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初至波反演模拟实现静校正的新方法。此法以反射地震资料中的观测初至旅行时与模型射线追踪旅行时之差的最小平方法为基础。初始模型来自于先验信息或传统的解释成果。反演过程中利用具先决的最速下降法,可解决覆盖层速度和折射界面深度同时反演问题。该法成功地解决了理论合成记录的模拟,有效地处理了 A 区的野外实际资料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复杂三维表层模型层析反演与静校正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针对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复杂地表问题,本文研究了三维初至波表层模型层析反演及静校正方法。该方法利用了三维地震直达波、回折波、折射波及三者组合的初至波和具有三维空间变速优势的三维层析反演,实现了适应速度任意变化的复杂三维表层模型层析反演,此法对初至的要求是,只需检测首先到达的波的起跳时间,无须解释此波的类型;三维模型正演采用以费马原理为基础的三维网络法射线正演方法;三维层析反演采用带阻尼的最小平方QR分解迭代算法。采用上述措施不仅可提高表层速度模型层析反演的可靠性,为三维地震资料层析静校正提供合理的表层速度模型,而且提高了计算效率,增强了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叠前逐层成像速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叠前深度偏移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建立的速度-深度模型正确与否。通常以叠后偏移数据的构造解释结果为构造背景,以叠加偏移的均方根速度为初始速度,来制作初始速度-深度模型,然后再经反复迭代,求得最终的速度一深度模型。但是.当构造复杂、速度变化剧烈时.叠偏剖面成像差.不能得到正确的构造.使这种制作速度-深度模型的方法难以得到预期结果。以EAGE/SEG盐丘模型为例.探讨了在从叠加偏移剖面中无法得到正确构造形态和速度的情况下,采用叠前逐层成像速度建模的方法来求取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深度模型的处理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地震数据处理,得到了成像效果良好的剖面。  相似文献   

12.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建立方法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在众多的地震资料偏移成像方法中,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归位最精确的偏移方法,而速度模型则是直接影响偏移质量及效果的关键因素,针对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本文提出一套三维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建立方法,该方法以叠前深度移为基础进行偏移速度和层速度分析,对速度模型的层位结构及速度纵、横向变化、采用三维可视化监控和交互方式修改,可有效地建立三维速度模型,为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提供高的三维速度场。经实际三维资料处理证明  相似文献   

13.
偏移速度分析与建模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叠前深度偏移是复杂地质体成像的有力工具,其成像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所用速度深度模型的精度。从不同出发点对各种求取速度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和分析比较,讨论了影响速度精度的因素及处理参数的选择,最后从初始模型的建立、模型的更新修正及模型的优化等方面提出了进行速度分析与建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噪声对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精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地质模型研究了叠前深度偏移中随机噪声和规则噪声对层速度估计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机噪声和规则噪声对层速度估计精度的影响规律一致,其影响呈现阶段性特点,即存在界限信噪比。当信噪比高于界限值时,速度误差较小且趋于稳定,对速度精度影响较小;信噪比低于界限值时,速度误差迅速增加,严重影响速度精度;与同等级别的随机噪声相比,规则噪声产生的影响更严重,规则噪声具有更高的界限信噪比。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静校正时差对界限信噪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随机噪声,1.5倍采样时间的静校正时差就会严重影响层速度的估算精度,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噪声的界限信噪比。因此在实际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中,必须进行地震信号一致性处理、叠前噪声衰减,减小静校正时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和基于网格的层析反演是实际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的两种主要速度建模方法。根据歧口凹陷典型地质模型及其正演模拟的地震波场,对两种速度建模方法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只能得到速度模型的低频分量;基于网格的层析反演方法可以获得速度场的高频分量,但受初始模型的影响较大,不容易收敛到实际速度模型。为此联合应用两种方法,即先利用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方法获得速度场的低频分量,再利用基于网格的层析反演方法获得速度场的高频分量,这样能够提高速度模型精度,改善叠前深度偏移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地震成像是地震勘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速度场的精度是地震成像的关键。为了探讨双复杂条件下近地表速度场对地震偏移成像的影响,依据弹性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的数据,在给定不同误差的近地表速度模型条件下,对比叠前深度偏移后近地表速度模型精度对线性噪声压制、浅层成像质量和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风化层厚度误差大于+20%或风化层速度误差小于-30%时,叠前深度偏移剖面浅层反射特征趋于复杂化,层位埋深误差较大;风化层厚度为负误差或风化层速度为正误差的情况下,相对而言对偏移结果影响较小;相同比例的误差,风化层厚度的正误差比负误差对成像精度的影响大,风化层速度的负误差比正误差对成像精度的影响大。该研究对浅表层速度建模具有较为针对性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千米桥潜山勘探中的应用与效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地下构造复杂和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地震资料成像问题的理想技术,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关键在于深度域层速度模型的正确建立以及偏移成像效果的客观检验。本文应用GeoDepth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软件.对大港油田千米桥潜山的地震资料进行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其处理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在时间偏移剖面上拾取速度层位.建立时问域地质模型;②用相干反演法与速度转换法相结合,逐层求取层速度,建立深度域层速度模型;③用剩余速度分析与层析成像法迭代修改、优化深度域层速度模型;①选用克希霍夫积分求和法来实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相似文献   

18.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焉耆盆地宝南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焉耆盆地宝南地区构造复杂,以往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差、信噪比低,三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效果差,断裂和圈闭的成像精度不高,空间位置不准确,为此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研究。介绍了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分析了主要参数(去假频距离、偏移孔径、延拓步长等)对复杂构造成像效果的影响,给出了焉耆盆地宝南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结果。对比分析了叠前深度偏移、叠后时间偏移和叠前时间偏移结果,分析表明,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能较好地改善该区复杂构造的成像质量,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9.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西部复杂地区的应用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复杂构造的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地区的地震资料成像问题的理想技术。应用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软件GeoDepth,对我国西部E区的地震资料进行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其基本思路是:①在时间剖面上拾取速度层位,建立时间模型;②用相干反演法和速度转换法相结合逐层求取层速度,建立层速度-深度地质模型;③用剩余速度分析修改和优化地质模型;④选用克希霍夫积分求和法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三维合成炮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文生 《石油物探》2003,42(4):448-451
对国际上标准的SEG/EAEG模型进行了三维合成炮叠前偏移研究。与三维单炮叠前深度偏移不同 ,三维合成炮叠前偏移有一个叠前数据的合成过程 ,由于合成后数据量大大减少 ,所以合成炮偏移的计算量要比单炮偏移小得多。阐述了三维合成炮叠前偏移的实现过程 ,给出了相应公式。对SEG/EAEG盐丘模型的一个数据集进行了MPI并行计算 ,取得了良好的成像效果。所作的较多计算表明了三维合成炮叠前偏移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这为野外实际数据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提供了另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