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验室小试气相聚合釜中对铬/钒双金属催化剂进行乙烯聚合评价,考察了不同聚合温度和压力时催化剂的性能,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催化剂的动力学行为,并将其聚合动力学曲线与用工业铬系催化剂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聚合温度升高,用铬/钒双金属催化剂制备的聚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熔体流动速率增大,在所研究聚合温度范围内铬/钒双金属催化剂对温度更敏感;随着聚合压力增大,催化剂活性显著提高,聚乙烯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聚合动力学曲线与铬系催化剂不同,聚合反应速率先增大再降低最后逐渐达到平稳。  相似文献   

2.
<正>当传质与传热过程影响催化反应速度时,利用化学动力学方程式严格地计算反应的总速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课题。实际上一般多采用某些简化的假定,作近似计算,以满足工业设计上的需要。利用毛细管模型与催化剂内部表面利用率的概念来计算二氧化硫在工业钒催化剂上的氧化速度,给工业设计提供了一个简单有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接触法硫酸工厂目前除极小部分系使用苏联型催化剂外,绝大部分是使用国产钒催化剂。但在设计反应器和选择工艺条件时,仍主要是根据提出的二氧化硫氧化动力学方程式以及苏联的数据。这种作法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因催化剂组分及反应条件不同,动力学规律也可能不同,不能机械地搬用。现在文献上所报道的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动力学方程式达十种之多,工业上广泛采用的主要有两种,卽动力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4.
新型HS—2钒催化剂上SO2氧化的本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S-2钒催化剂是在钾-钒系催化剂内添加了适量的低温活性物质而成。作者用无梯度反应器和积分反应器,在较宽的温度范围(653~843K)和转化率范围(3.9%~89%)内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测试,并采用 Powell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回归出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5.
<正>二氧化硫在钒催化剂上的氧化动力学问题,已经有很多人进行过研究。不过异相催化过程一般是比较复杂的,影响催化速度的因素除了催化剂本身的化学及表面性质,反应的温度,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之外,还有反应物或生成物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或解吸速度,到达或离开催化剂表面上的物质传递过程的速度等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 SO_2在钒催化剂上氧化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由简化的平板模型提出了 S_(101)催化剂的宏观动力学方程,并以在不同预转化条件下测得的宏观动力学数据代入绘图.结果表明,不同预转化条件下 1nk~1/T 关系中出现了不同位置的转折点。回归得出了高低温段速度常数表达式,并经验求出了转折点温度 T_(■r) 与预转化率α之间的关联式。本文还对 1nk~1/T 关系中出现转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出现转折的原因是由于起催化作用的液相活性组分的量发生了改变之故。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在西南5号镍催化剂上天然气水蒸汽转化动力学方程及其反应活化能。催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在工业催化反应■设计时要使用到,它可以部析工业反应■中催化剂使用情况,逐步使设计和生产达到最■化。同时,动力学方程式的研究,还可以分析各种因素对催化反应速度的影响、合理选择工业生产条件、并有助于探讨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8.
江礼科  邱礼有  梁斌 《化工学报》1988,39(2):180-189
本文通过SO_2在钒催化剂熔融液相中反应特性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液相反应机理及液相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再将液相传质与液相本征动力学模型结合得到“微观”动力学模型,避开了液相有效因子的复杂求解.认为不同温度范围必需建立不同的模型.在推导S_(101)型工业催化剂原粒的宏观动力学模型中,采用了简化的孔扩散模型.根据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得到两温度段的宏观动力学模型如下:r_1=k_1po(_2)~318pso(_2)~112[(1-3/2β)~112/(1+k_1(pso_3/pso_2)~(1/2)]~112(高温段)r_2=k_2po(_2)~114pso(_2)~112[(1-3/2β)~112/(1+k_1(pso_3/pso_2)~(1/2)]~112 (低温段)  相似文献   

9.
根据Ⅰ报中提出的反应机理,导出了SO_2在钾钒系和钾钠钒系催化剂上进行氧化反应的动力学模型:用自行研制的TG-1型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进行了SO_2在两种催化剂上的多因子和各种单因子的动力学实验.对选用的十六个具有代表性的模型与本模型用图解、线性最小二乘和加权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拟合,获得具有较准确参数初值的十个竞争模型,然后用Powell法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非线性拟合和参数寻优.结果证明,无论在低温区还是高温区均以本动力学模型最佳.通过单因子实验结果分析、参数物理意义鉴别和不同温区全部实验点的残差分析,进一步确证了最佳速度方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采用离子交换法回收废钒催化剂中钒的新工艺,并着重对浸钒、沉钒等环节进行了改进。探讨了回收废钒催化剂过程中,离子交换树脂、钒溶液浓度、流速、温度、淋洗剂和沉钒溶液的pH、温度、加氨系数等因素对钒回收率的影响,得出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在此工艺条件下,可以制备出质量优于GB3283-1987冶金99级标准的五氧化二钒产品,钒回收率达91,7%,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钒及其化合物是冶金及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在机械、建筑、造船、汽车、国防、电子等工业部门也有广泛用途。然而,钒在自然界中分布分散,很少形成单独矿床,属于稀散元素。国内外生产钒大都是在开采与加工其它金属矿石时作为副产品回收或从含钒废料如石油残渣、锅炉烟灰、含钒废催化剂等中回收。因此,对钒资源的充分利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硫酸工业使用的钒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中毒而使活性逐渐降低或丧失。每年,硫酸厂都从接触室更换下相当数量的废钒催化剂,大都作为废料弃置不用,既造成环境污染,又造成钒资源的极大浪费。废钒催化剂中含有5%以上的五氧化二钒,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目前,废钒催化剂的回收利用主要有废催化剂的再生利用及从废催化剂中回收五氧化二钒。下面就有关的研究情况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和工业生产中所用的沸腾床原颗粒钒催化剂,按“沿程设计”的方法设计实验条件,得到SO_2在此种钒催化剂上沸腾床氧化动力学方程。此方程可用于工业沸腾床反应器的设计与优化操作。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长期以来,SO_2在多孔钒催化剂上的氧化过程被认为是一个气固相催化过程,半个世纪中所发表的动力学方程,除个别之外,都是根据这一基本物理模型建立的。然而,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在操作温度范围内,用于SO_2催化氧化的钒催化剂中的活性物质是处于熔融状态的。因此,钒催化剂是一种载液相催化剂(liquid-suppofted-Catalyst)。  相似文献   

14.
我国硫酸钒催化剂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我国硫酸钒催化剂的生产及技术现状,对比国内外钒催化剂之间的差距,指出我国硫酸钒催化剂今后的发展方向.建议加强钒催化剂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宏观动力学研究等手段,以提高我国钒催化剂的技术水平,改进催化剂质量.  相似文献   

15.
钒催化剂上二氧化硫氧化过程的本征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二段反应器内,模拟工业条件下,测定了细颗粒S101型钒催化剂上二氧化硫氧化过程的数据,并首次将序贯法应用于二氧化硫氧化过程动力学的研究.将基本实验测定的数据,用非线型最小二乘法回归,算出模型的参数估算值,利用离散度最大原理选择补充实验条件,从十一个竞争模型中筛选出适定的最佳模型.应用最小联合置信容积准则精估了模型参数.推荐S101型钒催化剂上二氧化硫氧化过程的本征动力学速率方程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了在等温良好的二段反应器内,在细颗粒S101型钒催化剂上二氧化硫氧化过程的本征动力学的研究结果。在模拟工业条件下进行了广泛的动力学数据测定,第一次成功地将序贯法用于二氧化硫氧化过程动力学的研究,根据十组基本实验数据,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求出竞争模型的参数估算值。利用离散度最大原理选择补充实验条件,从十一个竞争模型中筛选出适定的等效模型。应用最小联合置信容积准则精估了模型参数。在全操作区内,推荐的二氧化硫氧化过程的本征速率方程式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钒催化剂性能与质量标准的探讨,作者认为,目前的部颁标准用于指导企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用于产品的工业性能评价则不够科学。从现有实验室数据和工厂使用情况来看,国产钒催化剂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大致相当。国内大多数厂目前转化率偏低,其原因是矿石质量、系统控制、企业管理等方面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一氧化碳中温变换催化剂的动力学方程式,在工业变换炉设计时使用,它可以剖析工业变换炉中催化剂的使用情况,逐步使设计达到最佳化。同时,动力学方程式的研究还可以分析各种因素对催化反应速度的影响,合理选择优惠的工业生产条件和变换炉型式,並进一步探讨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9.
我院通过对钒催化剂外形的优化研究和对催化剂配方的最佳选择,最近开发了一种异形钒催化剂。该异形钒催化剂外观呈梅花形,有五个花瓣,内有中心孔。与环状钒催化剂相比,新试制的梅花形钒催化剂具有更大的外表面,更低的通气阻力和更好的强度。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在硫酸工业生产中,低温钒催化剂的使用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我厂于1964年研制成功了S105型,但由于S105型的可熔性活性组份较高,对硫酸净化指标(酸雾、水份)要求严格,只能限制使用在净化指标好的硫酸厂。为了使低温钒催化剂在全国大、中、小型硫酸厂普遍推广使用,我厂于1975年开始研制S107型低温钒催化剂,取得了成功。在1977年开始先后在无锡硫酸厂、上海硫酸厂、宁波硫酸厂等单位进行工业试用,效果较好。1980年11月18日由化工部科技局在宁波组织了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