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映葵  曹建劲  陈杰  易杰 《岩石学报》2017,33(3):831-842
为探讨上升气流微粒与深部隐伏矿体之间关系,在广西清明山铜镍硫化物矿床上方土壤中采集上升气流微粒,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微粒的形貌、大小、聚合状态、化学组分及结构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粒主要由Cu、Co、Zn、Fe、Ca、Si、S等元素组成,其中成矿元素Cu、Co以自然Cu-Fe-Co、Zn-Fe-Co及Fe-Co合金微粒的形式存在,其余如Fe、Ca、Si、S等元素则以氢氧化物、氧化物及碳酸盐微粒形式存在。微粒可分为微粒聚合体及单个微粒,微粒的大小为50~500nm,微粒的形状多为不规则状、近椭圆形、近球状、水滴状和近长方体等。微粒中高含量的Cu、Co、Zn来源于深部隐伏矿体,含Fe、S微粒来源于矿床中金属硫化物矿物。此外,高价态的微粒组分指示微粒处于相对氧化的环境。清明山铜镍硫化物矿床的上升气流微粒组分与矿床矿物组分间存在着较好的对应性,本研究为隐伏铜镍硫化物矿床提供了新的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2.
金属微粒迁移新机制及其意义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系统介绍了地气流的特征与组成。国内外大量的野外与内研究成果证明了地气流的普存性。在政常的条件下,与矿化有关的金属微粒以某种方式随气相从地壳深部迁移到地表。这种元素迁移机制是对传统的地球化学迁移机制的补充与完善,并成为发展隐伏区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社会发展中对于矿产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探寻矿产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有限的资源潜力需要更为丰富的探索方法。上世纪八十年代,瑞典科学家Malmqvist和Kristiansson(1984)发现地球内部广泛存在一种上升的气流,提出了"地气"的概念,并认为其能携带地球深部的有关信息,可用于隐伏矿体的探测。多年来,地气的研究已经得到了不断发展,其在找寻深部隐伏矿体方面有着极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查明地气微粒特征与隐伏矿体的关系,对贵州关岭丙坝铜矿床进行地气微粒采样,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气微粒存在形式有微粒聚合体和单个微粒,以微粒聚合体为主。单个微粒形态各异,有球状、板状、立方状、椭球状、条状、不规则状等,粒度一般在几纳米到300nm之间;微粒聚合体多呈链状、浑圆状、不规则状。微粒的元素组成与地下隐伏矿体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发现较多微粒中含有高浓度的Fe、Mn、Pb、Zn等元素,这无疑对该矿区今后的地质找矿具有指导意义。此外,通过对比不同矿床的地气微粒特征,发现矿床类型不同,微粒的种类、成分、形态等特征有差异,但相同类型的矿床却具有较大相似性。矿床地气微粒特征与地下隐伏矿床具有较好相关性,在相似地质环境下形成的矿床微粒元素组成、大小大体上具有相似性,但其间的微粒组合、形态等仍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可以通过对隐伏金属矿床地气微粒特征的研究,建立不同矿床类型地气微粒特征模型。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碾子沟金矿形成条件及隐伏矿体预测准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具有典型的受地层-岩体-构造控制的“三位一体”成矿特征。对矿区内 隐伏金矿体的预测,应注意在岩体外接触带6km范围内的北西向及东西向断裂构造的有利部位,要密切结合围岩蚀变、矿体的变化趋势,矿物及地球化学元素的垂直带规律、地 球物理电异常等信息,最终提出了太矿体的预测准则。  相似文献   

6.
隐伏矿床上方纳米铜颗粒存在形式与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荣  张必敏  姚文生  王勇 《地学前缘》2012,19(3):120-129
在铜镍矿床覆盖层土壤颗粒中和其下伏原生矿石中同时采集到金属纳米颗粒,颗粒在其粒径大小、形貌、连接和簇聚形式、微粒元素组合等性质上相似,表明两者为同成因物质,是内生成矿作用元素存在形式,土壤颗粒中金属纳米颗粒来自深部矿体。在金矿上方土壤颗粒中采集的纳米金属颗粒,与在铜镍矿床覆盖层土壤颗粒中采集观测到的微粒,在微粒性质可以对比,表明元素的纳米微粒是稳定形式,在其源区形成后可借助多种营力,穿越后期地质作用覆盖层,在近地表被土壤地球化学障捕获滞留,是深部矿化的有效传递物质。深穿透地球化学技术可从土壤中分离富集采集到此纳米微粒,并通过其微粒性质,追踪其源区性质。此研究结果在实用意义上,可为以土壤作为采样介质的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探测覆盖区隐伏矿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松树金矿位于小四平-荒沟山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南段,地球化学测量显示Au主要与As、Sb、Ag相关,坑道岩石地球化学测量表明Au及其伴生元素均为内带异常,并在下部出现板状激化体,预测深部有高品位金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8.
贵州铝土矿资源丰富,其中以黔中铝土矿最具代表,但该区因褶皱、断裂构造致使铝土矿直接找矿标志和间接找矿标志大面积隐伏。通过对麦西矿区大土向斜核部新发现的隐伏矿体地质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直接运用向斜构造找矿标志,在整个黔中铝土矿范围内探索或发现深部隐伏铝土矿可获重大突破,增加铝土矿资源量具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干旱荒漠景观区面积辽阔,找矿潜力巨大,受限于常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被认为是勘查地球化学的难点重点区。本研究简要总结干旱荒漠景观区潜在的金属微粒向上迁移的机制,依据其作用范围分为:潜水面以下的机制,包括地下水作用、压力泵机制、地气流和电化学迁移机制;潜水面以上的机制,包括毛细管作用、植物吸收、气态物质迁移和生物扰动。研究中介绍各迁移机制的作用原理、有效性及其局限性,认为每种机制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均能以不同形式运移相关的金属微粒,但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漫长的地质演化,任何机制不可能独立单一地存在,彼此间相互协同作用。另外,潜水面以上与包气带有关的机制主要发生在沉积地段的运移覆盖层中,在开展深穿透地球化学(地气类方法、选择性提取方法、植物地球化学方法和地球电化学方法)找矿之前,有必要了解研究区古气候、沉积物性质和地貌演化史,便于合理选择采样层位和采样介质,尽可能发现由金属运移机制引起的综合异常。  相似文献   

10.
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方法学基础及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伏矿体定位预测是当前成矿学和成矿预测学的科学前沿和研究重点.重点讨论了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方法学基础及方法论.指出:(1)大思路、小尺度、高精度是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方法学基础;(2)成矿分析是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方法论;(3)结构分析是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最有效途径;(4)组合预测方法是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11.
Coals from Guizhou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 attract many researchers' attention for their high concentrations of hazardous trace elements, sulphur and mineral components. Trace elements in coals have diverse modes of occurrence that will greatly influence their mig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al preparation. Mode of occurrence is also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he partitioning during coal combustion. The coal floatation test by progressive release was used to study the migration of trace elements and mineral components in the process of froth float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absolute concentrations of trace elements including As, Be, Cd, Co, Cr, Cu, Mn, Mo, Ni, Pb, Sb, Se, Th, U, V and Zn in the parent coals and the floatation fractions. Precise determination of the mineral matter percentage in coals was obtained by low-temperature ashing. The mineral compositions in coals were quantified using Rietveld-base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package on low-temperature as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quipp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detector was use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forms of occurrence of mineral components in coal. Five floatation fraction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pulverized coal samples. The contents of trace elements and mineral components decrease from the first tailings to the last cleaned coal. The concentrations of trace elements and mineral components in parent coals and different floatation samples show that trace elements and mineral component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first tailings samples. Nearly 60% of mineral components are enriched in the first tailings, whereas less than 1.3% remains in the cleaned coal. The ratio of sixteen trace elements concentrations in the first tailings to the corresponding concentrations in the cleaned coal ranges from 1.6 to 22.7. Quantitative mineralogical analysis results using the full-profile general structure analysis system (GSAS) showed that the main compositions of LTA include quartz, calcite, kaolinite, pyrite, chlorite, montmorillonite, illite, anatase and pyrite.  相似文献   

12.
胡鹏 《地质与勘探》2020,56(3):478-490
"交点"型铀矿指产于基性岩脉与硅化断裂带交汇部位的铀矿,具有埋藏浅、品位富、铀浸出率高等优点。文章紧密围绕"交点"型铀成矿过程中所经历的"源-运-储"过程,立足于荷泗地区与铀矿密切相关的基性岩脉自身铀含量低,与其有成因联系的流体无法提供有效铀源的客观事实,证实"交点"型铀矿床中的铀确为花岗岩体中的铀活化、迁移、富集而来。笔者借鉴前人运用航空伽玛能谱测量成果重建铀活化迁移路径的成功经验,利用地面伽玛能谱测量成果构建古铀含量(GU)、铀迁移量(Um)两项特征参数表征"交点"型铀成矿中的"源-运-储"过程,并初步查明区内铀源区、铀富集区的分布情况及活化铀的可能迁移路径。然后,通过对铀富集区的工程揭露发现基性岩脉在"交点"型铀成矿过程中主要起还原障及成矿空间的作用;而后期含硅热液(富氧?)则为铀活化的主要驱动力。二者与裂隙中地下水共同作用,形成含铀热液的对流循环体系,不断促使花岗岩中铀的向辉绿岩迁移富集成矿,并以实测数据为例从"源-运-储"三方面构建"交点"型铀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3.
老寨湾金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与华夏地块结合部位的南盘江造山褶皱带文山—富宁断褶束西畴拱凹北缘。矿体主要赋存于下泥盆统坡松冲组下段(D_1ps~1)石英砂岩、石英岩,硅化石英细砂岩、石英细砂岩中。本文运用Gresens和Grant提出的蚀变岩成分、体积公式和C_i~0—C_i~A图解法,对老寨湾金矿床岩(矿)石形成过程中主要元素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石英砂岩在硅化过程中,SiO_2和As被带入,Au被带出进入流体;在氧化矿形成过程中,SiO_2和Au被带入;而在黄铁矿化矿石形成过程中,As、Au、FeO和Fe_2O_3被带入,SiO_2被带出。2)矿区各类岩(矿)石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图均呈右倾型式,为轻稀土富集型;氧化型岩(矿)石、硅化型岩(矿)石和石英砂岩的稀土元素分布型式类似,均表现为负铕异常,无明显的铈异常。3)黄铁矿化型矿石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图中样品分为2类:沉积成因和热液成因;沉积成因黄铁矿化型矿石含金低,w(ΣREE)值高,表现为负铕异常;热液成因黄铁矿化型矿石含金较高,w(ΣREE)值低,表现为正铕异常。4)黄铁矿化型矿石w(ΣREE)值明显低于其它几类岩矿石,说明热液型黄铁矿化型矿石的形成可能与矿区辉绿岩脉相关,表现出了深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Sr同位素(而不是Sr浓度)由斑岩体内部向围岩接触带呈有规律升高(0.705→0.711),指示了德兴铜厂斑岩铜矿的成矿元素是从岩体内部随成矿流体迁移到接触带附近的,这符合斑岩铜矿的正岩浆成因模式。Nd同位素则相对稳定,可作为蚀变侵入体岩浆起源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铜陵凤凰山矿林冲尾矿库中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关土壤、水系沉积物和植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的研究,初步了解尾矿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变化和迁移规律,分析了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潜在危害性,并指出了尾矿库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疆可可托海是世界著名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该矿床的成因长期存在争议,资源已枯竭多年,其成矿理论及找矿工作均亟待突破。我们对矿区中—上奥陶统哈巴河群变质岩和三叠纪稀有金属花岗岩进行了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并开展了矿区遥感数据解译和地球物理测量工作。结果表明,哈巴河群变质岩以云母片岩为主,与大陆上地壳微量元素含量相似,若以此作为花岗质岩浆的源岩,很难通过部分熔融直接形成含矿熔体;三叠纪稀有金属花岗岩由白云母钠长花岗岩和少量钠长花岗岩组成,其岩浆源于地下深处,在向上运移过程中,经过结晶和流动分异作用,形成富挥发分的含矿岩浆,异地侵位形成稀有金属花岗岩岩枝,矿区存在花岗岩-伟晶岩成矿系统。遥感数据解译显示,矿区发育多个环形影像,这些影像是深部环形构造在浅部的反映,已知的伟晶岩脉及稀有金属花岗岩均赋存其中,指示矿区含矿岩浆活动可能与深部环形构造有关。大地电磁测深显示,在矿区15km以下深处发育低电阻率异常体,反映深部可能存在残余的岩浆房或局部熔融带,矿区花岗质岩浆源于此处;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显示,在矿区南北环形构造的深部均存在低电阻率异常。基于上述地质-遥感-地球物理的研究结果,我们预测在矿区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碳同位素数据比对、常规天然气组分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气田的气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气田的主力烃源岩为煤层,含气层位出现碳同位素倒转现象,山西组山2段和本溪组主要为煤型气中混入少量油型气,而山西组山1段和石盒子组盒8段则是成藏期经历了多期充注所导致;CH4、CO2和iC4/nC4三个指标在近源和远源层位之间分馏效应明显,层位之内分异不明显,这与致密砂岩近源的“幕式”充注和远源的“准幕式”充注有关。通过对气源的研究,认为优质煤层和近源厚层砂体叠合的区域是本地区未来勘探开发的首选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