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冯玉泉 《包装工程》2024,(8):337-345
目的 对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发展、进化和应用进行梳理,通过实际案例找到AIGC技术在工业设计上的应用方法,验证目前AIGC技术应用于工业设计流程的程度。方法 使用AIGC技术优化后的工业设计流程对“礼堂椅”家具设计项目进行的设计开发,通过该项目设计落地制造的全流程运作,分析案例中AIGC技术在工业设计流程上的应用。结果 通过实际案例验证AIGC技术应用在工业设计流程上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分析探索AIGC优化后工业设计流程的特点。结论 提出AIGC技术在工业设计应用上的优点与不足;验证了AIGC技术能优化工业设计流程;证实了AIGC技术能够有效节省设计的时间成本、提高设计效率、节省经费;提出目前工业设计流程中AIGC技术无法解决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赵文强  臧欣慈 《包装工程》2024,(10):116-126
目的 基于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利用AIGC对沈阳故宫文创进行设计,探索智媒时代AIGC在文创产业的发展与应用。方法 在皮尔斯符号学基础模型上拓展并引入AIGC技术,衍生出新的沈阳故宫文创设计模型。通过对沈阳故宫文化元素进行整理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文化元素符号进行编码,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目标用户群体需求,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对产品进行用户体验解码,指导沈阳故宫文创设计。最终的设计实践分为三部分,即基于沈阳故宫文创设计模型引入AIGC编码而成的产品;赋、比、兴描述手法下AIGC对文创产品的编码生成;负面描述下AIGC对文创产品的编码生成。在此基础上将三次设计实践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了AIGC在文创设计中的运用,能够拓宽设计师的设计思维,提高文创产品的创新性,满足用户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具有较高人与AI“交流”频率的文创产品也更符合用户需求,而多种“人机”方案的呈现、设计、比较,有利于实现更高的人机价值共创。三次设计实践也从理论层面优化了皮尔斯符号学理论下AIGC对文创产品的设计。结论 目前AIGC对文创产品的生成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皮尔斯符号学理论的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文创设计的水平与效率,有助于沈阳故宫文创产业的发展,也为后续学者研究AIGC和文创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当前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AIGC)已步入全方位商业化阶段,AIGC正在成为智能设计的核心支持手段。为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顺应人工智能时代不断变化的复杂设计需求,对AIGC支持下的智能设计方法进行综述。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对AIGC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归纳出基于数据挖掘与分析、知识推理与学习、算法演化与模拟的智能设计方法,并得出数据预处理、语境感知调谐、跨模态交互设计、模型构建与评估、动态化学习与反馈优化等AIGC支持下智能设计的关键步骤。结果 AIGC在工业设计流程迭代、传媒创作人机深度融合和娱乐交互方式研发等领域对智能设计方法的变革具有重大意义。结论 对AIGC技术支持下的智能设计方法进行展望,得出虚实结合下的智能化数字孪生设计、全球协同下的智能设计社会变革、隐私安全需求下的交互反馈模式设计3个方面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杨智渊  杨文波  杨光  杨昌源 《包装工程》2021,42(18):24-34, 62
目的 人工智能赋能的设计评价方法正成为智能设计领域的新关注点,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分析智能设计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总结评价方法及其模型构建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能为设计评价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也对智能设计的发展提供支持.方法 以人工智能赋能的设计评价方法在阿里巴巴的应用实践为例,重点描述面向电商场景的短视频智能评价方法的构建,深入分析短视频设计特征对业务效果的影响,探讨智能评价方法在短视频智能设计中的实际应用.结果 短视频智能评价方法可以通过预测短视频广告效果,形成数据驱动的设计优化链路,为阿里巴巴的短视频智能设计提供支持.结论 人工智能赋能的设计评价方法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挖掘设计对象与特征之间的影响关系,可以有效地支持设计过程及结果的优化.智能评价方法是智能设计体系的延伸,对智能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郝凝辉  刘晓天 《包装工程》2023,44(12):39-48
目的 总结智能交互时代设计赋能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的策略和路径。方法 基于智能交互时代背景,以创新设计思维为指导,从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动态趋势以及与创新设计的关联性等方面对智能制造的创新设计发展策略及路径进行探讨。结果 在创新设计思维的指导下,总结智能制造的创新设计模型与发展策略,以及设计赋能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的可行性路径。结论 以智能制造创新设计思维为指导,总结了创新设计流程、数字化转型、柔性设计制造、协同集成平台、创新服务系统以及设计教育新范式等六大设计赋能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6.
路鹏  翟轩艺 《包装工程》2022,(S1):387-390+407
目的 优化设计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提升其学术能力,对其自身发展及获得理论研究成果起重要作用。方法 从对设计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概念界定及现状出发,以设计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构成为基础,结合OBE教育理念从培养与提升的角度切入研究。结果 提出学术能力的构成,结合地方教改经验,从学生、导师、学校三方提出提升我国设计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方案。结论 构建学生学术能力冰山模型,反映当前设计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现状;构建的能力培养四层次模型,丰富学术能力培养方针、指导教育模式改革实践;地方教改实例提供方案和实际经验,为交叉学科创新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思考;提升学生能力以达高校为社会输入高质量人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聪 《包装工程》2022,(S1):341-347
目的 研究紧扣新文科建设提出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定位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设计认知基础能力,提高学生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认知技巧和能力。方法 通过设计思维介入、引导设计教育教学改革,将设计思维作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策略与方法,运用设计思维的非线性模型创新解决设计教育基础环节存在的问题。结果 形成以设计观念与思维培养为目标,从设计认知出发构建以设计观察为切入点的教育教学改革。结论 改革分别以教师和学生作为改革对象,以双轨并行的方式共同推进教改进程,“教”与“学”双方形成了多元互动的学习机制。以基础(设计观察)巩固迭代“基础”(设计认知)的认知型教育培育面向未来,融通中外,兼具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建设性、创造性思维的新文科视野下的应用复合型设计人才,推进学科交叉,促进设计教育生态化可持续性建设。  相似文献   

8.
姚海燕  张鑫 《包装工程》2003,24(3):121-122
利用后现代主义的研究成果,从当代包装发展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了当代包装设计面临的种种矛盾与问题,提出通过加强高校包装设计专业人文知识的传播以变革现状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无所不包的设计类型和百花齐放的介入方式,反映出设计介入乡村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设计对乡村振兴的干预不断增强,因此,对乡村设计价值的研究有利于乡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构建。以内生式发展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研究、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乡村设计所存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乡村设计中存在着主体屏蔽和权力展示两大问题,反映出乡村设计价值的赋能缺失与服务错位。与乡村设计相关的多元群体迷恋造物逻辑并陷溺城市崇拜,是设计赋  相似文献   

10.
董玉妹  甘为  董华 《包装工程》2021,42(8):109-114, 147
目的 针对面向老龄化社会的产品及产品服务系统设计,将赋能的设计理念和价值引入其中,探索设计结果提升老年人能动性和参与性的赋能品质,为设计师开展设计赋能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以设计教学中的学生设计方案作为研究材料,邀请设计研究者参与工作坊,对设计结果的赋能属性进行分析,并通过聚类获得类别化的设计属性,产生了能描述赋能品质的属性词汇表.结果 总结了包含5组形容词组的设计赋能品质集,这一集合包含"顺应性"和"激励性"两个面向.结论 研究结果为设计师进行老龄化设计提供了知识参考,有助于提升设计师的赋能意识.揭示了设计赋能充满矛盾性的品质,提出面向老龄化的设计赋能需要在"顺应"和"激励"之间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1.
杜涛  李芝 《包装工程》2024,(10):430-440, 449
目的 探讨了新时代,尝试如何利用数智技术构建交通类高校的“智能+”美育模式。考虑到AIGC技术、虚拟现实等在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广泛,旨在回应数智美育新挑战。方法 结合理论研究和相关课程实践,采用多维视角,探索数智技术与美育融合的方式并持续改进以增强交通类高校的美育教学效果。方法包括现有文献分析法、课程案例实践探索与研究等。结果 交通类高校数智美育的良好发展须关注的方面,包括兼顾美育教学规律,明确“智能+”美育愿景,指导美育工作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构建虚拟美育教研室以沟通学校、社会和企业三方的美育资源,定期进行“智能+”美育研究与师资培训;明确“智能+”美育目标,专心打造交通类高校特色美育通识课程,并以AIGC等新技术为辅助进行美育课堂创新;结合交通类高校优势,融合跨学科专业促进高校美育持续向好发展。结论 本研究强调高校美育引入数智技术以更新美育模式的重要性。须切实立足交通类高校的专业及学生情况,展开先统合、多调整、有节奏、分步骤、重体验、重文化和跟前沿等美育发展步伐,扎实推进“智能+”美育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的应用进行梳理与总结,分析当下人工智能对设计流程和设计师的影响,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对设计行业的影响趋势。方法 使用VOSviewer工具和文献计量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的创新与应用”的文献进行详细的可视化和聚类分析,深入探讨文献中的核心观点和案例。结果 基于四个主要聚类(AI+技术应用、AI+设计流程、AI+创意协作、AI+影响反思)来展开讨论。特别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对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的影响,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促进设计创新和提升设计效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设计师的传统角色及设计原创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并重新定义需求。预测未来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整合进设计流程,促进设计创新,更加关注人工智能的原创性、责任边界问题,探讨人工智能与设计师合作的新模式。结论 通过对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应用的全面综述,为未来设计创新与人工智能融合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对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制与以往教学模式、导师工作室制教育模式的特点和教学组织管理形式进行分析研究,从而确立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制,必将成为21世纪艺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设计图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图学是工业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该文结合设计图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以设计表达为主线,培养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的设计图学课程的改革思路,探索了新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新世纪创新型设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民创新活动的开展,设计教育再次获得人们的重点关注。为了应对时代的发展变化,对我国设计类本科教育培养模式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分别从培养目标与教育意识、培养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对中外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了我国现有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实效性及其与外在环境的关联性弱,缺乏知识交叉和融合引导,教学过程中的多学科协同意识与程度不高等问题,并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建立培养模式的自审调整机制;设置跨学科课程组,提高知识综合应用引导;推进校级、校企、国际协同课程,实现强化协同意识。  相似文献   

16.
论包豪斯教育思想与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包豪斯学院无论从专业设计还是艺术教育,都对现代社会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现代设计教育建立了良好的规范,发展了现代设计风格,为现代设计指出正确的方向, 把人作为尺度平衡的全面发展在其教育体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总结出对今天的设计教育有启发性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而这种模式既符合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又充分体现了包豪斯艺术设计教育原理.  相似文献   

17.
孙虎  张钰琳  喻罕 《包装工程》2023,44(4):423-430
目的 对传统产品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教学内容更新缓慢、产学研相互脱节、重表现轻落地等问题进行分析,以工业装备产品设计方向为例,探索基于多学科融合的设计类人才培养途径,实现设计创意与实践两个方面的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改革。方法 通过调研发现设计产业新业态下企业对设计类人才需求的变化,厘清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多学科融合和Steam教育理念构建以实践为桥梁的教学结构。结果 从教师、学生、企业三方面着手,搭建多元主体并行的结构,形成以提高学生设计实践能力和高阶性知识整合能力为目标,以设计项目为牵引、从创意到落地全流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结论 通过系列化实践课程和项目增加各主体之间的互动性,增强反馈的实时性,为教学模式迭代更新提供理论参考,同时推进学科融合和设计专业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