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该研究探究补阳还五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血小板活化及差异基因表达的影响。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阿司匹林组和补阳还五汤组,预给药14 d,灌胃剂量为补阳还五汤1.6 g·kg-1·d-1,阿司匹林0.1 g·kg-1·d-1。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高位结扎方法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检测指标包括心肌梗死面积、心功能、心肌组织病理、末梢血流灌注量、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表达、血小板转录组学及差异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射血分数和心输出量显著降低,末梢血液流量减少,血小板聚集率增加,CD62p表达增多,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同时血清TXB2含量上升,6-keto-PGF1α含量下降。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增加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改善足底和尾部血液循环和心肌细胞排列,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和炎性浸润,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CD62p表达,减少血清TXB2含量,增加6-keto-PGF1α含量。血小板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补阳还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及其相关血浆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医证型与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occlusion,MCAO)联合造模的方法,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补阳还五汤(24 g/kg)组、双歧杆菌(0.81 g...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小鼠脑片氧糖剥夺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并探讨保护作用机制是否与激活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TLR3)下游Toll/IL-1受体结构域接头分子(Toll/IL-1 receptor domain containing adaptor inducing interferon-beta,TRIF)-IFN-β(interferon-β)信号转导通路有关。方法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控制多因素复合制作出气虚血瘀证小鼠模型。使用气虚血瘀证小鼠离体脑片氧糖剥夺后复氧来模拟载体脑缺血复灌的病理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Control组、OGD组、Poly I:C(Polyinosinic polycytidylic acid)组、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用TTC染色、LDH检测来评价脑片损伤程度,用ELISA方法检测IL-6、TNF-α和IL-10、IFN-β细胞因子水平,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TLR3、TRIF等蛋白表达。结果与OGD组相比,通过小鼠脑片TTC染色提示补阳还五汤各剂量组可以减少脑片氧糖剥夺复氧损伤面积,能显著降低LDH释放量,Poly I:C组、补阳还五汤组各剂量组TNF-α、IL-6蛋白含量显著下降,但可以明显提高IFN-β蛋白含量。与OGD组相比,Poly I:C组、补阳还五汤各剂量给药组TLR3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可以显著性升高TRIF含量。结论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氧糖剥夺小鼠脑片有保护作用,保护机制与激动TLR3下游TRIF-IFN-β信号通路,进而增加抗炎因子分泌及减少致炎因子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补阳还五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与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方证"之间关联性大小,确立与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密切关联的方剂。方法: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补阳还五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对模型大鼠糖、脂代谢、血液流变学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模型大鼠存在明显的糖、脂代谢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及脑细胞凋亡,补阳还五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均能改善上述异常状态,与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各指标均更接近假手术组,效果要优于黄芪桂枝五物汤。结论:补阳还五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与脑卒中气虚血瘀证都有相关性,但补阳还五汤与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之间具有更大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补阳还五汤干预缺血性脑中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采用神经功能积分和脑梗死体积测定方法验证补阳还五汤干预缺血性脑中风的药效;采用UPLC-MS测定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给药组大鼠血清中的内源性物质的峰面积,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DA)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模式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神经功能积分显著下降(P<0.05),半脑梗死面积显著降低(P<0.05);PCA散点图中,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分离良好;内源性代谢物质谷氨酰胺、异亮氨酸、次黄嘌呤、前列腺素2、谷氨酸、脯氨酸、焦谷氨酸、缬氨酸、胆固醇和吲哚丙酸在三组中变化显著(P<0.050.01),为缺血性脑中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和调节内源性代谢物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通过激活脂联素(APN)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损伤、改善神经功能。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和补阳还五汤联合APN抑制剂(GW9662)组。假手术组仅分离组织剥离血管,模型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补阳还五汤组给予补阳还五汤灌胃16 g·kg-1,2次/d。补阳还五汤+GW9662组于造模术前30 min给予GW9662腹腔注射4 mg·kg-1,术后给予补阳还五汤灌胃16 g·kg-1,2次/d。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采用免疫荧光(IF)法观察大鼠脑组织中脂联素受体1(AdipoR1)的表达,以及AdipoR1与神经元标记物(NeuN)、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的共定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和脑组织APN含量;行为学检测中,横木行走测试观察大鼠平衡能力,抓力测试观察大鼠肢体力量恢复情况。免疫荧光法检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和针刺单独及联合治疗气虚血瘀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2020年8月—2021年7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骨科病房及门诊90例确诊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气虚血瘀型)的患者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组、针刺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0例,补阳还五汤组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针刺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服用补阳还五汤的同时联合针刺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价各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JOA评分、血液流变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全血还原黏度)、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联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补阳还五汤组和针刺组(P均<0.05);与补阳还五汤组、针刺组相比,联合治疗组VAS评分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全血还原黏度及TNF-α、IL-6、PGE2水平均更低(P均<0.05),JOA评分更高(P均<0.05);与补阳还五汤组比较,针刺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制作出气虚血瘀证模型,然后用线栓法在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2h复灌24h诱导小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Poly I:C(Polyinosinic polycytidylic acid)组、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脑组织切片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ELISA检测小鼠脑组织匀浆炎性因子TNF-ɑ、IL-6、IFN-β、IL-10的含量。Western-blot方法检测缺血侧半脑脑组织TRIF蛋白表达。结果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控制多因素复合制作出气虚血瘀证模型,不同组别动物造模后出现不同程度气虚血瘀证症状,补阳还五汤能改善气虚血瘀症状。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2h复灌24h能稳定地制作小鼠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出现明显的脑组织梗死,缺血复灌24h缺血侧脑组织TNF-ɑ、IL-6表达升高。予0.3mg/kg Poly I:C及补阳还五汤均能减少梗死面积,改善神经缺陷,提高小鼠缺血侧脑组织TRIF蛋白的表达,降低缺血再灌24h缺血侧脑组织TNF-ɑ和IL-6的含量并升高IFN-β及IL-10水平。结论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小鼠脑缺血有保护作用,保护机制与激动TLR3下游TRIF-IFNβ信号通路,进而增加抗炎因子分泌及减少致炎因子产生及有关。  相似文献   

9.
中药"补阳还五汤"广泛应用于治疗脑梗死气虚血瘀证,但是其药理机制仍不明确。该研究应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索"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以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比较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给药组大鼠脑组织的全蛋白表达水平。对3组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给药组脑组织样品分别鉴定到3 959,3 996,4 055种蛋白。以模型组为对照,假手术组和给药组表达水平差异在2倍以上且趋势一致的蛋白共计391种。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功能聚类,发现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影响能量代谢、神经系统及一些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从而对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发挥治疗作用。该研究从蛋白质水平探索了补阳还五汤发挥药效的生物学机制,为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治疗和中医相关研究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和补阳还五汤精简方高、中、低剂量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容积无菌蒸馏水,连续7 d。运用Matlab软件编程分析数据,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体质量、脑梗死面积和脑干湿重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后大鼠出现大面积脑梗死、脑组织水肿和神经功能障碍。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精简方中、低剂量组均能改善模型大鼠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给药量以中剂量最佳。  相似文献   

11.
从益气活血法论治慢性心力衰竭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心力衰竭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表明,气虚血瘀是引发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机制,并贯穿于心力衰竭的整个病理过程,因此气虚血瘀致脉道不利、心失所养、元气虚脱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关键。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常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气血理论是中医的基本理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历程就是气血由弱转强、继之由盛转衰的过程。气血的变化对于人体的生理、病理、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黄帝内经》说:"气血充盈,百病不生。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著名医家朱丹溪在《血证论》中说:"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气血失和是百病丛生的根源,中医养生一贯重视人体气血的动态平衡,强调养生就要做到"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传统中医学家发明了运动、理疗、调节饮食、药物养治等诸多调和人体气血的养生之法,帮助人体气血和谐,"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杨森主任医师认为脑梗塞的发生、发展与饮食、情志关系密切,气虚血瘀为其病本,故治宜益气活血,同时应重视饮食及情志的调护。  相似文献   

14.
从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之关系探要等论述气与血关系及临证意义。指出:气之与血,血之与气,阴阳相连,互为依存。气证注意调血,血证注意调气,气血同治,乃至补气固脱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中医理论及实验研究浅述了肺、心的生理病理,认为肺—气—血(心)三者关系密切;气虚血淤是肺心痛的主要病理基础;提出了益气活血法是治疗肺心病的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类雌激素依赖炎症性疾病,西医采用对症治疗,无根治之法,且手术治疗复发率高,究其主要原因为对该病的病因病机未能完全探明,因此,对于本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结合临床治疗发现,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且针对不同的证型予以专方专药,才能取得良好疗效。因此,构建病证结合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不仅可以帮助明确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而且可对该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对构建病证结合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进行总结,并对造模方法的选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益气活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回顾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ACS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病历40例。结果ACS的主要证候是气虚血瘀;治疗方法突出了益气活血的主要治则。结论ACS病机特点属本虚标实。中药益气活和血药物通过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维护血管内皮功能,下调MMP-2、MMP-9的基因表达,抑制纤维斑块内ECM降解,起到稳定纤维斑块作用。这些机制可能是益气活血中药在临床有效性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6,(12):1071-1075
云南昆明姚氏妇科倡导气化学说,注重阴阳气血的生理病理变化对女子诸疾的影响,认为气血、肝脾、冲任与之密切相关。经期诸杂病,其症虽异,而其理皆因营卫气血脏腑、冲任失调所致,故治疗应紧扣这一病机,以养血调气、和调肝脾为主,纵有兼挟亦当勿忘养血和营之根本。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医心病治肺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陈林  王本泽  礼海 《中医药学刊》2010,(10):2030-2031
根据长期临床观察,应用治肺的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往往能起到明显的疗效。从中医五脏相关理论到病因病机,并结合临床体会认为肺之宗气关乎于心主血脉,心病的发生和气虚明显相关,气虚是根本,血瘀痰浊为标,治疗以补心气,益宗气、补肺气为主,往往能收到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补体C5a/C5a受体(C5aR)对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形成的调控机制,探讨黄芪-莪术(HQ-EZ)改善高凝状态、抑制肿瘤生长转移的机制。方法 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设空白组,另外3组建立Lewis肺癌小鼠模型后分为模型组、黄芪-莪术组、PMX53组,每组各10只。建模后第3天开始给药,中药组按8.2 g·kg-1剂量连续14 d给予中药浓煎液灌胃,PMX53组分别于第3、6、9、12、15天按1 mg·kg-1剂量给予腹腔注射PMX53;每2 d测量小鼠体质量和肿瘤长短径,末次给药次日各组小鼠行活体肺部microCT检测转移瘤情况,麻醉后眼球取血,处死剖取肺脏、瘤块,观察肺脏大体情况,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和肿瘤组织中补体C5a、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髓过氧化物酶(MPO)、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NET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因子(TF)、P-选择素含量,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内转移情况,免疫荧光(IF)观察肿瘤组织内NETs等的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C5aR、MPO、Cit-H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肺内可见肿块,肺内X射线透射度低区域增多,模型组肺脏大体可见结节灶及多处出血灶,整体肺脏颜色较深;小鼠血清补体C5a、NETs及相关蛋白、vWF、TF、P-选择素水平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HQ-EZ组与PMX53组肺内转移灶数量较少,X射线透射度低区域相对较少,肺脏大体未见明显结节,整体肺脏颜色相对较浅;与模型组比较,两用药干预组肿瘤生长曲线较缓,瘤重显著降低(P<0.01),肿瘤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血清和肿瘤组织中补体C5a、NETs及相关蛋白、vWF、TF、P-选择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补体C5aR、MPO、Cit-H3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黄芪-莪术通过抑制补体C5a/C5aR通路抑制了NETs的表达,进一步改善机体的高凝状态,起到抑制肿瘤生长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