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灌注参数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的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行DCE-MRI检查的103例乳腺病变患者的MRI影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将其分为良性病灶组和恶性病灶组,观察所有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定量灌注参数和血流动力学特征之间的差异以及各项特征与病理性质(良/恶)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项定量灌注参数对病灶性质的诊断效能。结果 良性组56例,恶性组47例。形态学特征、定量灌注参数及血流动力学特征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灶的各项定量灌注参数值均高于良性病灶,且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下的初始面积(IAUGC)、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与病灶性质的相关性较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740、0.737、0.714);ROC曲线分析显示,IAUGC、Ktrans、Kep对病灶性质的诊断效能最高:当IAUGC临界值为0.343时,其诊断敏感度为95.7%、特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鉴别诊断腮腺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3例腮腺肿瘤患者DCE-MRI资料,其中良性肿瘤89例,恶性肿瘤44例,并进一步分为多形性腺瘤(n=59)、Warthin瘤(n=16)、基底细胞腺瘤(n=9)和恶性肿瘤4组。分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DCE-MRI参数值(Ktrans、Kep、Ve及其相对值rKtrans、rKep、rVe)。结果 腮腺肿瘤各组之间TIC差异显著(均P<0.05)。TIC鉴别诊断腮腺良性与恶性肿瘤、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多形性腺瘤与基底细胞腺瘤、多形性腺瘤与恶性肿瘤的AUC分别为0.667、0.756、0.800和0.729。多形性腺瘤的Ktrans、Kep及rKep最低,Ve及rVe最高;Warthin瘤的Ktrans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动态对比增强扫描(DCE-MRI)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我院前列腺疾病患者80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4.0 ng/mL)为研究对象,分别行MRI常规检查及DCE-MRI检查,并行病理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评估DCE-MRI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评价DCE-MRI各定量指标[容量运转参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比(Ve)]的诊断效能及其与病理Gleason分级的相关性。结果:80例中,病理结果为前列腺癌(PCa)29例,前列腺增生(BPH)51例;DCE-MRI结果为PCa 36例,BPH 44例,其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准确率、特异度分别为86.21%(25/29)、81.25%(65/80)、78.43%(40/51);PCa患者Ktrans、Kep及Ve显著高于BPH患者(P<0.05);Ktrans、Kep及Ve与病理Gleason分级无线性相关(r=0.311、0.079、0.159,均P>0.05)。结论:DCE-MRI在前列腺疾病的良恶性评定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DCE-MRI各定量指标与病理Gleason分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方法31例胶质瘤患者行3.0T DCE-MRI 及 DTI 检查,测量定量参数包括:容量转移常数(Ktrans )、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 )、速率常数(Kep )、对比剂浓度下峰面积(iAUC)及相对各向异性分数(rFA)。低级别、高级别胶质瘤组间 DCE-MRI、rFA 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微血管结构(MVS)相关性评估采用 Spearman 相关性检验。结果胶质瘤分级与 MVD 计数和 MVS 改变呈正相关。14例低级别胶质瘤的 Ktrans 值、Kep 值、Ve 值、iAUC 值及 rFA 值分别为(0.02±0.01)min-1、1.82(0.18~8.54)min-1、0.05±0.03、2.47±1.66和0.55±0.22;17例高级别胶质瘤参数值分别为(0.11±0.02)min-1、1.31(0.12~7.58)min-1、0.28±0.10、10.84±6.46和0.28±0.08。各参数值组间除 Kep 外,其他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Ktrans 、Ve 、iAUC 值与 MVD 计数及 MVS 呈正相关(P <0.05),rFA 值与MVD 计数及 MVS 呈负相关(P <0.01)。结论DCE-MRI、DTI 定量参数对胶质瘤分级以及肿瘤新生血管增生、血管微结构改变都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对宫颈癌患者复发危险度及3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宫颈癌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宫颈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均行DCE-MRI检查,比较2组DCE-MRI定量参数,比较肿瘤复发与未复发患者临床特征及DCE-MRI定量参数,评价DCE-MRI定量参数对宫颈癌患者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比较不同水平DCE-MRI定量参数患者3年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容积运转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高于对照组(P<0.01);肿瘤复发患者Ktrans、Kep、Ve高于未复发患者(P<0.01)。Ktrans、Kep、Ve联合预测宫颈癌患者肿瘤复发的曲线下面积(0.932)最大。宫颈癌患者Ktrans、Kep、V...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定量参数在肝细胞癌和肝良性肿瘤鉴别的意义,探索定量参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诊断的界值及其诊断效能。方法对存在肝占位的25例患者进行 DCE-MRI 扫描,经病理证实或通过随访确诊肝细胞癌和肝良性肿瘤共28个病灶,利用 tissue4D 后处理软件测定病灶及周围正常肝组织的定量参数值(Ktrans 、Kep 、Ve 、iAUC),利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肝细胞癌组、良性组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定量参数,同时比较2组病灶间的定量参数值,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确定肝细胞癌和肝良性肿瘤间定量参数的最佳界值及其诊断效能。结果良性组、肝细胞癌组病灶的各定量参数均值大于周围正常肝组织,其中良性组 Ktrans 、iAUC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肝细胞癌组 Ktrans 、Kep 、iAUC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肝细胞癌组和良性组比较,肝细胞癌组病灶的各定量参数均值大于良性组,Ktrans 、Kep 及 iAUC 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 Ktrans =0.215 min-1时,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66.7%,诊断效能大于 Kep (界值为0.477)、iAUC(界值为24.706)。结论DCE-MRI 定量参数能为肝细胞癌和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验证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效能,探讨其最佳定量参数直方图分析的诊断价值,比较DCE-MRI定量参数及直方图参数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DCE-MRI检查的151例乳腺病变的患者,共166个病灶,参照病理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良性组、恶性组。使用图像后处理软件获得病灶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血管容积分数(Vp)值,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DCE-MRI定量参数值的组间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参数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效能。选择诊断效能最佳的参数作直方图分析,提取14个直方图参数,评价组间参数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鉴别良恶性乳腺病变的最佳参数,评价其诊断效能。比较常规定量参数与直方图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乳腺恶性病变Ktrans、Kep、Vp值大...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比较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DWI与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并探讨两种模型灌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共93个乳腺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良性病变44个,恶性病变49个。患者术前均行IVIM-DWI及DCE-MRI检查,获得病灶的6个定量参数值,IVIM-DWI的定量参数有纯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DCE-MRI的定量参数有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比较乳腺良、恶性肿瘤组之间各定量参数值的差异,绘制ROC曲线确定各参数和参数联合鉴别乳腺恶性肿瘤的阈值、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IVIM-DWI灌注参数与DCE-MRI灌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恶性肿瘤组的D和f值明显低于良性组,Ktrans和Kep值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D、f、D+f、Ktrans、Kep和Ktrans+Kep值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891、0.827、0.937、0.933、0.948和0.955,IVIM-DWI参数联合诊断模型(D+f)与DCE-MRI参数联合诊断模型(Ktrans+Kep)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的AU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71,P=0.568)。乳腺肿瘤的D值与Ktrans、Kep值均呈中度负相关(r=-0.469,P<0.001;r=-0.510,P<0.001);f值与Ktrans、Kep值呈弱负相关(r=-0.397,P<0.001;r=-0.328,P<0.001);D*和Ve值与其它参数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IVIM-DWI和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D及f)均能有效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且诊断效能相似,IVIM-DWI与DCE-MRI灌注参数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双指数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WI+IVIM+DCE-MRI模型)对TICⅡ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115例,TICⅡ型良性组30例,恶性组85例,所有病例均行DWI、IVIM及DCE-MRI检查。分析两组间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纯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及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速率常数(Kep)值;绘制ROC曲线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 TICⅡ型良性组ADC、D值高于恶性组,而Ktrans、Kep、Ve值低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D、Ktrans、Kep、Ve的AUC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0.01~1.64,P>0.05),但D值的特异度及准确度最高。DWI模型的AUC为0.725,...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DCE-MRI)定量参数预测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WHO Ⅱ~Ⅳ级胶质分别为18、7和15例。所有肿瘤术后均行Ki-67指数免疫组化检测,所有患者在术前行常规平扫及DCE-MRI扫描,经后处理软件分析获得肿瘤的DCE-MRI定量参数值,包括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速率常数(Kep)和血浆容积分数(Vp)共四项渗透相关参数,及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两项灌注参数,计算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相对脑血容量(rCBV)。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参数在高级别和低级别胶质瘤之间的差异,并对各参数与Ki-67指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组的各项DCE-MRI参数值及Ki-67指数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差异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Ve、rCBV和rCBF值与Ki-67指数呈正相关(r=0.742、0.636、0.642、0.633,P<0.001),Kep值与Ki-67指数亦呈正相关(r=0.490,P=0.002),Vp值与Ki-67指数间无显著相关性(r=0.238,P=0.145)。结论:DCE-MRI定量参数均可评估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其中Ktrans、Ve、Kep、rCBV和rCBF值与Ki-67指数呈正相关,可作为术前评估胶质瘤细胞增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满育平  马隆佰  林华  韦强 《放射学实践》2018,(12):1241-1245
【摘要】目的:评估常规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DCE)MRI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共49个病灶,其中多形性腺瘤25例共26个病灶,腺淋巴瘤19例共23个病灶)患者的3.0T常规MRI、DWI和DCE-MRI等多模态影像资料,分析各序列图像上病灶主要征象或参数值的诊断效能。结果:①26个多形性腺瘤中20个(20/26)位于腮腺浅叶上极,23个腺淋巴瘤中17个(17/23)位于腮腺深叶下极,2组间病变部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3,P<0.05);②多形性腺瘤的平均ADC值为1.838×10-3mm2/s,腺淋巴瘤为0.899×10-3mm2/s,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06,P<0.05);③DCE-MRI获得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26个多形性腺瘤中22个为TIC-A型(持续流入型),23个腺淋巴瘤病灶中20个为TIC-B型(廓清型),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117,P<0.05);④DCE-MRI获得的病灶的定量参数中,与腺淋巴瘤比较,多形性腺瘤的Ktrans、Kep和iAUC值较低,Ve值较高,其中Ktrans和Ve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77和4.241,P<0.05)。结论:多模态MRI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建立裸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分析动态增强核磁(DCE-MRI)结合药代动力学获得的各项定量参数与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以探讨DCE-MRI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只裸鼠结肠癌模型连续3d行常规MRI及动态增强MRI扫描,动态观察反映血管功能的各项定量参数,对比剂容积转移常量Ktrans ,反流速率常数Kep ,血管空间容积分数Vp ,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Ve ,分别在第二天、第三天核磁扫描结束后各处死11只,将其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计分,将 MRI 各参数与免疫组化结果做相关性分析。结果:Ktrans、Kep各时间段间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Ve、Vp 各时间段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Ktrans和Kep两个参数分别与 MVD计数表达间有正相关(r=0.809,P<0.001;r=0.598,P=0.014),Ktrans与PCNA计分有正相关(r=0.712,P=0.006)。MVD计数、PCNA计分两者之间也有正相关(r=0.687,P=0.021)。结论:DCE-MRI 技术中的定量参数Ktrans、Kep可作为影像生物标记物无创性的评价肿瘤血管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和半定量参数对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105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05例患者均行T1WI、T2WI和DCE-MRI扫描,建立各参数伪彩图并计算定量参数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和容积分数(Ve),同时根据时间-浓度曲线计算达峰时间(TTP)、最大信号强度(SImax)和初始60s曲线下面积(iAUC)等半定量参数。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105例患者分为良性组43例和结直肠癌(CRC)组62例,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不同观察者对各参数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比较两组各项DCE-MRI参数并分析其对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各参数两位观察者间的测量结果均具有良好一致性(ICC>0.8)。CRC组的Ktrans和Kep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泪腺IgG4相关性病变(IgG4-RLD)、淋巴瘤、炎性假瘤的价值。方法:搜集2010年9月至2021年12月间经病理证实的泪腺IgG4-RLD、淋巴瘤及炎性假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泪腺IgG4-RLD组、淋巴瘤组、炎性假瘤组的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Ve)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上述参数对IgG4-RLD的诊断效能。结果:泪腺淋巴瘤的Ve值(0.43±0.21)低于泪腺IgG4-RLD(0.68±0.20)和炎性假瘤(0.74±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泪腺IgG4-RLD与炎性假瘤的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7)。泪腺IgG4-RLD、炎性假瘤、淋巴瘤的Ktrans、Ke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trans、Kep、Ve及三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ANFH)不同病变阶段的MR灌注特征,分析初始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iAUC)、转运常数(Ktrans)与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及45例ANFH初治患者,行MR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和ARCO分期评估,比较对照组与ANFH组ARCO I期、II期、III期、IV期的iAUC值和Ktrans值,分析ARCO分期与iAUC、Ktrans值的相关性。结果 ANFH组83侧股骨头中,I期18侧,II期20侧,III期21侧,IV期24侧。对照组、I期、II期、III期、IV期的i AU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520,P<0.001),除I期与IV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期、II期、III期、IV期的Ktran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935,P<0.001),对照组Ktrans值与I期、II期、III期、IV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I期、II期、III期、IV期与i AUC值、Ktrans值呈正相关(r=0.612、0.557,P<0.001),其中对照组、I期、II期、III期与i AUC值、Ktrans值呈显著正相关(r=0.906、0.854,P<0.01)。结论 PWI可以评估ANFH不同病程阶段的灌注特征,且i AUC、Ktrans值与ARCO分期有较高的相关性,是反映ANFH不同病变阶段血流灌注的重要指标,可为ANFH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研究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多模态 MRI在鉴别肝内肿块型胆管癌与不典型肝脓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肝内肿块型胆管癌及23例不典型肝脓肿的MRI征象,比较两者间形态评价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增强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强化环完整性及肝胆期信号差异。结果:43%的胆管癌患者出现包膜皱缩,而23例不典型肝脓肿患者均无包膜皱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内胆管癌与不典型肝脓肿的边缘ADCmean值分别为(0.78±0.21)×10-3mm2/s、(1.34±0.21)×10-3mm2/s,中央ADCmean值分别为(1.63±0.64)×10-3mm2/s、(0.82±0.23)×10-3mm2/s,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IC曲线中肝内胆管癌组边缘区TIC 曲线以Ⅱ型为主(18例,78%),肝脓肿组边缘区TIC曲线以Ⅰ型为主(22例,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内胆管癌及不典型肝脓肿中央区TIC曲线均以Ⅰ型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的肝内胆管癌强化环不完整,87%的不典型肝脓肿强化环以完整为主,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期肝内胆管癌组以内高外低为主(16例,69%),不典型肝脓肿组以不均匀高信号(23例,1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 MRI有助于鉴别肝内肿块型胆管癌与不典型肝脓肿。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时间-信号曲线(TIC)、半定量及定量参数在鼻腔鼻窦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由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2例鼻腔鼻窦肿瘤患者(33个病灶)行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增强扫描。经后处理获得时间-信号曲线(TIC)、半定量参数达峰时间(Tpeak)及最大上升斜率(Mxslp)、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反流速率常数(Kep)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比较TIC及各参数在良恶性肿瘤中的差异,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各参数或联合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良恶性鉴别诊断阈值及其对应的诊断效能参数。结果:良性组表现为持续上升型(10/17)、平台型(6/17)和流出型(1/17),恶性组以流出型(8/16)、平台型(7/16)为主,持续上升型仅1例(P<0.05)。良性组与恶性组半定量参数分别为Tpeak:(133.94±53.67)s、(74.81±17.40)s,Mxslp:10.88±5.25、18.58±7.42;Ktrans:(0.26±0.17)/min、(0.50±0.36)/min,Kep:(0.42±0.20)/min、(1.15±0.49)/min,Ve:0.62±0.27、0.41±0.15,各参数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Kep的AUC最大(0.89),Ktrans及Kep的诊断效能较好,两者的敏感度均为78.6%,Kep的特异度为88.2%。结论:TIC类型、各半定量及定量参数有助于鼻腔鼻窦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参数联合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b值DWI、DCE-MRI联合应用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术前均行常规MRI平扫、多b值DWI及DCE-MRI检查。测量卵巢肿瘤囊、实性部分的ADC值、实性部分的TIC及相应的定量参数值。利用ROC曲线分析得出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的最优参数值和最佳诊断阈值,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得出相应的诊断效能。结果:(1)卵巢良恶性肿瘤实性部分各组间ADC值、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值、速率常数Kep值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囊性部分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利用ROC曲线分析得出,当b值为1 200 s/mm~2时DWI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具有最佳诊断效能,ADC值的最佳诊断阈值为1.17×10~(-3)mm~2/s;DCE-MRI中Ktrans值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最佳诊断阈值为0.093 min~(-1)。(3)多b值DWI联合DCE-MRI检查对卵巢肿瘤的诊断效能较单一检查方式高。结论:(1)b=1 200 s/mm~2时DWI和DCE-MRI Ktrans值在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时诊断效能最高;(2)多b值DWI联合DCE-MRI提高了卵巢肿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增强MRI(DCE-MRI)的影像组学特征鉴别宫颈鳞癌与腺癌及预测肿瘤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子宫DCE-MRI的39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宫颈癌的常规MRI表现,对DCE-MRI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最大强化率(ME)和最大相对强化率(MRE)伪彩图,对病灶进行手动分割后提取一阶灰度直方图和二阶纹理特征共64个特征参数值。比较鳞癌与腺癌纹理特征参数值的差异,分析肿瘤纹理特征参数值与病理分级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纹理特征对腺癌和高FIGO分期的预测价值。结果:64个纹理参数中,基于MRE图提取的13个纹理特征参数和基于ME图提取的1个纹理特征在鳞癌与腺癌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RE图提取的纹理特征参数中,3个灰度区域大小矩阵(GLSZM)和2个灰度游程长度矩阵(GLRLM)特征参数与肿瘤的FIGO分级呈正相关(r=0.332~0.392,P=0.014~0.039)。多参数预测宫颈腺癌的AUC为0.830(95%CI:0.675~0.931),预测FIGOⅡb~Ⅲa宫颈癌的AUC为0.737(95%CI:0.572~0.865),预测低分化肿瘤的AUC为0.705(95%CI:0.537~0.840)。结论:基于DCE-MRI的纹理分析技术有助于在术前预测宫颈癌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和FIGO分级,尤其是对腺癌与鳞癌的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8月间于我院超声检查发现盆腔附件肿块的71例女性病人,年龄14~78岁,中位年龄52岁。所有病人行MRI常规及动态增强检查后经手术获得病理结果。利用工作站在肿块实性区和正常子宫外肌层设置兴趣区获取TIC,以子宫外肌层强化曲线为基准,对卵巢肿块实性区的TIC类型进行校正,分析曲线类型与良恶性卵巢肿瘤的关系。采用χ~2检验比较良恶性肿瘤间3种TIC类型差异。结果 71例病人中包括卵巢恶性肿瘤40例,良性肿瘤26例,交界性肿瘤5例。上述3种肿瘤的TIC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以Ⅰ型TIC为主(73.1%),恶性肿瘤以Ⅲ型TIC为主(77.5%)。MRI+TIC鉴别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较单独常规MRI检查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动态增强MRI及其TIC对卵巢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