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树勋  赵瑾  张雨山  王静 《化工进展》2013,32(8):1939-1942
预处理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海水淡化的预处理工艺中,过滤过程一般不可省略,目前海水过滤工艺中应用最多的仍是传统的石英砂滤料,存在滤速低、易堵塞、过滤周期短等缺点。本文采用纤维球和彗星式纤维滤料进行直接过滤海水试验,通过与石英砂滤料对比,考察纤维滤料在海水过滤净化中的使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石英砂滤料,当滤速为15 m/h时,过滤出水浊度小于5.0 NTU;当滤速增大到20 m/h时,过滤水头损失快速增高,过滤周期仅为2 h。对于纤维滤料,当滤速为20 m/h时,过滤出水水质稳定,出水浊度小于2.0 NTU,过滤周期可达50 h以上。相对于石英砂滤料,纤维滤料在比表面积、过滤阻力、截污能力等方面都优于传统滤料,更适用于海水的高效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2.
孙永超  解利昕  高婷婷  周晓凯 《化工进展》2016,35(11):3658-3662
对不同海水预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工艺产水浊度、化学需氧量(CODMn)、污染密度指数(SDI15)等参数及不同预处理工艺对超滤膜膜比通量的影响。混凝-沉淀或气浮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海水浊度,配合砂滤或纤维过滤,浊度可以降低到0.3NTU左右。当超滤处理海水时,无论采用何种预处理方法,其产水浊度和SDI15都可以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直接超滤时,CODMn去除效果较差,超滤结合混凝-沉淀或气浮处理时,CODMn去除率有了较大的提高。预处理方法对超滤膜膜比通量影响较大,直接采用超滤进行处理时,超滤膜膜比通量衰减较快,经混凝-沉淀或气浮处理后,膜比通量衰减有所减缓,进一步经砂滤或纤维过滤后,膜比通量的衰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采用混凝-沉淀/纤维过滤预处理工艺时超滤膜膜比通量衰减最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混凝-沉淀-SMF和混凝-气浮-SMF对渤海湾海水进行净化处理,考察了2种工艺作为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的净化效果及运行稳定性。结果表明,气浮或沉淀后的海水经SMF处理,出水浊度均小于0.3 NTU,颗粒物去除率在98%以上,总铁质量浓度小于0.1 mg/L,SDI_(15)稳定在1左右,COD_(Mn)小于1 mg/L,达到了反渗透膜的进水水质要求;但是混凝-沉淀-SMF的膜比通量衰减速度明显小于混凝-气浮-SMF,且反洗后膜比通量恢复率较高。从出水水质、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上考虑,混凝-沉淀-SMF优于混凝-气浮-SMF。  相似文献   

4.
针对受污染河水有机物、氨氮、锰含量高的特点,采用新型的涡旋混凝技术、沉淀墙技术及纤维束滤料过滤技术与传统工艺和均质滤料过滤技术进行平行对比。实验显示,涡旋混凝+沉淀墙沉淀+纤维束滤料过滤的组合工艺对类似水厂的工艺改造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反渗透海水淡化的预处理能够有效控制膜污染,延长反渗透膜使用寿命。采用多介质过滤-超滤组合工艺对热法海水淡化浓盐水预处理进行了中试研究,组合工艺产水直接进入反渗透海水淡化除盐单元。中试结果表明,采用此组合工艺可将热法海水淡化浓盐水的浊度和SDI15值分别降至0.1 NTU和1.0以下,产水可直接安全进入后续反渗透海水淡化单元。反渗透单元脱盐率平均值为98.7%,对热法海水淡化浓盐水除盐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连续微滤技术进行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中试,通过正交实验考察连续微滤前处理工艺、过滤模式及膜通量、运行时间、反洗通量、反洗时间等运行条件对产水水质、单位净产水量跨膜压差增长量及产水率的影响,并对运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前处理工艺、膜通量和运行时间是影响单位净产水量跨膜压差增长量的显著因素,而过滤模式是影响产水率的主要因素。"混凝-沉淀-砂滤"作为前处理工艺可有效减少连续微滤进水的悬浮物含量;对外压式中空纤维膜而言,错流过滤减轻膜污染的效果不明显,宜采用死端过滤模式;其他优化运行参数为:通量40L/(m~2·h),运行时间30 min,反洗通量60 L/(m~2·h),反洗时间60 s。  相似文献   

7.
某钢铁公司对电厂冷却用海水进行淡化脱盐处理用于其工业生产,以该海水淡化厂工程为例,介绍了采用"折板絮凝沉淀+V型滤池+UF+SWRO+二级BWRO"海水淡化工艺的设计与应用情况.运行效果表明,该反渗透法海水淡化工艺,搭配折板絮凝沉淀+V型滤池+UF预处理,长期运行产水水量与水质稳定,SWRO回收率与脱盐率达45%、98...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型膜法海水淡化中进水水质波动较大问题,采用正交对比法,对6种不同搭配的滤料体系进行了选型实验,并长时间对超大型卧式滤器在项目中运行数据的跟踪。结果表明,石英砂滤料在海水进水条件下,出水SDI_(15)较稳定,出水浊度较好,运行压降较小,为项目最合适滤料。超大型卧式滤器出水浊度稳定在0.2~0.25 NTU、SDI_(15)稳定在2.5左右,与超滤系统的实际出水水质相仿;压降上升速率约0.5 kPa/d。说明超大型卧式滤器作为混凝沉淀池+V型滤池后续的海水反渗透系统的二级预处理,其系统回收率远高于设计的95%。不仅大幅度地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水利用率,还降低了运行的能耗。已具备在大型海水淡化工程中全面使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前渤海湾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多采用新型的超滤膜法预处理工艺,为提高预处理效果,主要进行超滤膜材料和性能改进以及膜组件运行参数的优化,而对超滤膜前预处理的研究相对较少。本实验研究了超滤与混凝/超滤作为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考察了两种预处理工艺条件下浸没式超滤膜比通量(SF)、进水水质、产水水质,膜孔孔径变化、反洗效果及膜表面污染情况。结果表明,超滤与混凝/超滤两种预处理工艺都能达到产水SDI15<2.0;混凝处理可以大幅度降低海水中颗粒数目,降低颗粒物在膜表面沉积和吸附的概率,减轻超滤膜的污染。当采用混凝/超滤工艺时超滤膜表面滤饼层疏松多孔,膜孔孔径变化较小,超滤膜比通量的衰减速度减缓,反洗时超滤膜比通量恢复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灵山岛300 m3/d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采用"自清洗过滤+超滤+保安过滤"组合技术作为反渗透单元的预处理工艺,出水SDI153,能够满足后续反渗透工艺进水要求。项目选用国产中空纤维超滤膜,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清洗药剂种类、投药量、清洗频率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工艺能有效改善清洗效果,使超滤膜的产水量始终保持在33.6~33.8 m3/h,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膜通量,并且回收率始终保持90%以上,更好的满足了系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混凝超滤作为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水淡化反渗透预处理工艺--混凝澄清和超滤组合工艺进行了中试研究.在水质、水温差别较大的两个海域进行了海水混凝澄清和超滤组合工艺的试验,考察了海水混凝澄清效果与絮凝剂种类、用量的关系,比较了3种超滤膜的处理效果及其差异,同时,提出了超滤膜通量优化的简便方法.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海水水质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产水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海水絮凝剂宜选铁盐,投加量和海水中胶硅含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12.
祝涛  胡良  李少白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11):126-128,146
介绍了浙江省舟山市六横岛15000m2/d反渗透海水淡化站的工程设计,总结了海水前处理、反渗透预处理、预处理加药、保安过滤、反渗透装置、自动控制系统各个工序的设计。该工程工艺合理,预计处理效果良好,出水水质达到设计标准,能及时为当地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超滤膜在舟山海水淡化预处理中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舟山市是一个资源型和水质型缺水的海岛地区,海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超滤和反渗透工艺组合已成为海水淡化的发展趋势。本文采用中空纤维膜超滤技术对舟山海水进行预处理实验,考察海水对超滤膜的运行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滤出水SDI1,通过周期性的反冲洗膜性能有较好的恢复,说明超滤膜作为舟山海水反渗透预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考察高速纤维过滤技术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效果,以及研究在不同加药量、滤速条件下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厂的深度处理工艺宜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工艺; PAC投加量应保证Al与污水中TP的质量比不低于4.4;在滤速为25.00~41.67 m/h时,高速纤维过滤塔的水头损失在0.003~0.005 MPa范围波动;处理出水TP质量浓度基本在0.5 mg/L以下,高速纤维过滤塔对SS的去除率基本在90%以上。混凝沉淀和高速纤维过滤技术可作为该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的深度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5.
针对钢铁企业综合废水特点及回用水水质要求,采用高效混凝沉淀(带石灰、碳酸钠软化系统)-MBBR生化-过滤预处理和超滤-反渗透双膜法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处理某钢铁厂全厂综合废水。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理想,各项运行指标良好,其中预处理出水ρ(CODCr)≤30 mg/L,ρ(SS)5 mg/L,满足工业新水要求;深度处理出水硬度≤0.03 mmol/L,满足软化水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淡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下,通过反渗透法进行海水淡化可以制得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淡水.海水反渗透系统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要点:取水源需要根据海水淡化规模和现场情况确定采用开放式取水或海边挖井等:预处理系统需要根据海水水质确定悬浮物的去除、防止结垢和控制活性生物的处理工艺.采用混凝澄清、多介质过滤或超滤等;海水反渗透装置主要考虑膜元件的选择、回收率、排列方式、污染指数、配套的能量回收装置和自动冲洗及化学清洗系统等.  相似文献   

17.
《应用化工》2017,(11):2166-2169
针对我国沿海水质的特点,开发了集浸没式超滤及絮凝反应为一体的短流程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设备,并进行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产水水质可达到后续反渗透进水要求,SDI151%,浊度0.1 NTU,并可以在33~40 L/(m~2·h)的高通量下保持6个月稳定运行,可以应用于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预处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超滤膜预处理在胶州湾海水淡化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种中空纤维超滤组件处理胶州湾海水,从超滤膜材质、运行参数和出水水质等方面对这3种组件在海水淡化反渗透预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超滤组件运行和出水水质都很稳定,完全符合SWRO进水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涠洲岛淡水资源现状,设计了450m~3/d的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取水方式为潮汐引流式取水,预处理采用原水→自清洗过滤→混凝-沉淀→超滤工艺流程,回收率为90%。选用海德能SWC4-LD反渗透膜组件,脱盐率99.8%,回收率45%,一级两段4∶2排列,6支膜壳,膜壳采用4芯装,设计水通量为20.8L/×(m~2·h)。设置精度为5μm的保安过滤器,采用转子式能量回收装置。反渗透产水投加艾克ENK-107海水淡化专用阻垢剂,杀菌剂选择浓度为0.1%~1.0%的戊二醛溶液。模拟运行结果:产水TSD为92.86mg/L,其余指标均满足国家饮用水指标准,证明参数设置、膜元件选型合理,工程总功率为93.4kW。  相似文献   

20.
纤维束直接过滤微絮凝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纤维束滤料对微絮凝的中浊度原水进行了直接过滤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在原水浊度为 2 0~ 4 0NTU ,PAC投加量为 18mg·L-1,滤速为 2 0~ 30m·h-1时 ,纤维束滤料直接过滤技术具有出水水质好、过滤水头损失小、截污量大、运行工况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