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患者男,37岁.因右下腹疼痛3d,于1989年12月5日入院.半年前有过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病史,经抗炎等对症治疗后治愈.本次入院前3d在无明显诱因下再次出现右下腹疼痛,疼痛呈持续性,无放射痛及转移痛,无发热、恶心、呕吐等.入院检查:体温36℃,神清,心肺(-),腹平软,肝脾未扪及,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腰大肌及闭孔肌试验(+),血WBC6.2×109/L,N0.64,L0.36.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给予手术.取右下腹麦氏切口,术中发现整个右下腹呈慢性炎症表现,大网膜下降覆盖右下腹,与腹壁、肠道粘连.仔细分离粘连组织,充分暴露右下腹,可见回盲部位置偏上,沿结肠带没有发现阑尾,考虑阑尾有异位可能.将切口向上延长4cm.在结肠袋、结肠带、回盲部腹膜外均未触及条索状的包块,而在升结肠距回盲部8cm处腹膜外有一包块.切开升结肠内侧后腹膜,可见一3cm ×0.8cm大小包块,一端与结肠相连.切除包块,包块为中空脏器,病理为阑尾组织呈慢性炎症表现.患者术后7d拆线,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2岁。因右下腹痛性包块11月入院。一年前因患急性阑尾炎在外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切口1期愈合。一月后感右下腹切口原痕外侧隐痛,自构及鸡蛋大小的包块,虽经抗炎治疗,但肿块末缩小,受凉疲劳之时自觉肿块增大,胀痛加重。入院时一般情况好,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胁下未触及,右下腹可见scm麦氏切口癫痕,瘢痕外侧可扪及5cm×4cm×3cm肿块,质中、活动差,深压时有疼痛,肠呜音正常。B超探查右下腹无明显包决。于1997年11月6日在硬麻下剖腹探查,行肿块正中上方与麦氏切口平行切口长约6cm,逐层进腹,见大网膜下端增厚形…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女,76岁,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包块2年,右下腹疼痛2天于2004年4月5日入院。2年来腹股沟区包块大小无变化,包块不随体位变动,右下腹持续性隐痛。查体见右侧股部有一鸡蛋大小的包块,质软,无触痛,右下腹有局限性压痛。妇检右侧附件区触及一囊性包块。血常规示白细胞11.7×109/L,中性0.90。腹部透视未见肠梗阻征象。B超检查于膀胱上方探及一囊性肿块,大小约8.0cm×5.0cm×4.0cm;右侧腹股沟区探及一囊性肿块,大小约3.5cm×2.5cm×2.0cm,其内未见血流显示。拟诊①右侧股疝,②右侧卵巢囊肿。术中见右侧卵巢正常,阑尾有一囊性肿块,约8.0cm…  相似文献   

4.
患者,38岁,因发现下腹包块二年,逐渐增大并出现排便困难一年,于2003年10月12日入院。3年前发现下腹有一鹅蛋大小包块,无痛,无白带增多及月经改变,以后包块逐渐增大,时有腰酸及下坠感,近1年来包块明显增大,并出现排便困难及排尿障碍。既往史、月经史无特殊,生育二子女,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后8年。入院时查:一般情况好,生命征平稳,心肺(-),腹部膨隆,如孕5月,可及约30cm×30cm大小包块,质地中等,稍活动,其前壁上方可及一5cm×4cm大小包块,质地软,触之有收缩感并在腹壁下明显突起,表面光滑,二包块均无触痛。妇检:阴道内可见一包块,似儿头状,表面光…  相似文献   

5.
卵巢的平滑肌肉瘤极为罕见,文献中仅报道过7例,现将我们遇到的两例报道如下: 例一,赵某,女,39岁,农民。近半年感腹胀,发现右下腹包块二月余,包块增大迅速,检查:右下腹可触及一个约16cm×10cm大小的包块,表面凸凹不平,质硬,有压痛,尚活动,无腹水。B型超声波及临床诊断为右卵巢乳头状囊腺瘤恶变。例二,杨某,女,54岁,会计。发现左下腹包块两年,近1月余包块突然增大至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女,14岁,未婚。因“阑尾炎”术后1月,下腹仍然持续性疼痛,于2004年7月6日入院。追问病史:患者近半年来下腹疼痛,周期性加剧,以后自行缓解,1月前因下腹胀痛加剧,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剖腹探查阑尾切除术,术中情况不详,月经尚未初潮。查体:T37℃,P80/次,R20次/分。BP:10580mmHg,痛苦病容,心肺未见异常,上腹平软,右下腹有一手术疤痕长约13cm,切口下段触及6cm×4cm大小包块,边界不清,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未见阴道口。直肠指检直肠前壁无包块,直肠陷凹处可触及一囊性包块,约8cm×6cm大…  相似文献   

7.
病人,女,43岁,因发现右下腹无痛性包块1月于2008年8月25日入院。病人于入院1月前无意间发现右下腹包块,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便血,无发热,无排尿困难及血尿。无腹部外伤及手术史。查体:右下腹可触及一大小约10 cm×6 cm×3 cm包块,表面光滑,呈囊性感,与周围分界清,活动度大,可推至右中腹,无触痛。腹部B超显示,右下腹有一囊性占位病变,CT示右侧盆腔内见一似胆囊形囊肿影,壁厚毛糙,密度不均,最大截面约10 cm×4 cm,CT诊断盆腔囊性占位病变。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及各项检查结果拟诊“阑尾囊性肿瘤”,完善术前准备于2008年8月27日行手术探查。术中见阑尾呈囊性扩张  相似文献   

8.
<正> 患者,男,67岁,因右下腹不适1年,加重伴右下腹包块2月收入院。1年来,时感右下腹不适,有坠胀感;近2月明显消瘦、乏力,伴右下腹包块。查体:右下腹扪及12cm×4cm大小的肿物,质中,有弹性,可活动,深压痛,表面光滑,似有囊性感。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及手术史。实验室检查正常。B超表现:右下腹可见15cm×15cm×4.  相似文献   

9.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67岁,阑尾切除术后11个月余,发现右下腹包块3个月,伴右下腹疼痛3 d.于2003年10月11日入院.2002年12月因“转移性右下腹痛”在上海某医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2003年6月发现右下腹有一鸡蛋大小的包块,伴有疼痛,可蠕动,呈间歇性发作,无发热、恶心、呕吐。门诊以“右下腹包块,肠梗阻”收入我科。  相似文献   

10.
源于籽骨的骨软骨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患者,男,70岁。因发现右足底包块20年伴疼痛5年余入院。患者20年前X线摄片发现右足底第一跖趾关节处有一小骨块,诊断为籽骨。之后感该处逐渐长出一包块,约蚕豆大小,行走过多及开车时异物感明显,但无疼痛及其他不适,近5年来出现疼痛,反复就诊,均诊断为右足拇趾骨质增生、痛风包块可能,未作特殊处理。因疼痛原因及患者感包块仍在不断长大遂来诊,以右足包块,性质待定收住院。既往有高尿酸血症5年。查体:一般情况好,右足底第一跖趾关节处可触及一约3.0cm×2.0cm×2.0cm大小肿块,局部无红肿,质硬,边缘尚清,无移动,压痛不明显,拇趾跖屈活动极度受…  相似文献   

11.
硬纤维瘤二例报告西北五棉职工医院外科(710038)刘志坚例1:女,25岁.工人,已婚,经产.因右下腹发现包块半年余主诉入院.半年前偶尔发现右下腹有一包块约杏核大小,无任何不适.半年来发现包块逐渐增大,偶有右下腹陷痛感.查右下腹近髂窝部可触及一约3X...  相似文献   

12.
病例患儿男 ,14岁 ,右中、下腹阵发性疼痛伴发热 10小时 ,被当地医院疑为“急性阑尾炎” ,予抗炎、输液治疗。 3天后腹痛减轻 ,但右中、下剖腹扪及一痛性包块。B超检查疑为阑尾周围脓肿 ,继续予抗炎治疗 ,但腹痛未缓解 ,6天后转来我院 ,以“阑尾周围脓肿”收住普外科。入院体查 :右中、下腹近脐旁可扪及一包块 ,有压痛 ,质中等 ,无结节感。B超检查 :于脐旁右侧腹腔内扫及一囊性包块 ,10 .6cm× 5 .3cm大小 ,有后壁效应 ,中有一分隔光带。CT报告 :腹部右侧肾下极见低密度囊性包块 ,大小为 9.8cm× 5 .1cm× 7.0cm ,考虑肾囊肿可能。静脉肾…  相似文献   

13.
1病历摘要 女性,38岁,已婚,山区农民。因右下腹包块切除术后右下腹腹壁溃烂、流液6月入院。6月前因右下腹疼痛伴包块4天求治于某县医院,并行腹腔镜探查中转开腹术,术中见包块被大网膜包裹与前腹壁及盲肠粘连,约7cm×5cm×5cm大小、质硬,未见阑尾。术后病理:大网膜组织增生,伴淋巴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术后1周后出院,出院后1月因引流口不愈,右下腹腹壁溃烂、流液再次人院,并行“清创术”置引流管一根于右下腹腹壁。每日引流出少许淡黄色渗液伴少许絮状物,反复6月不愈,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大网膜扭转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女,53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5d入院.入院前病人因无诱因地脐周疼痛伴恶心、呕吐而在某医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给予青霉素及庆大霉素治疗,腹痛无减轻且转移至右下腹,疼痛呈持续性,转入我院.查体:T 37.3C,右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右下腹可触及一约4cm×3cm之边缘不清、不活动、有压痛之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血常规:白细胞8.6×109/L,N 0.74.B超检查示右下腹有3.0cm×2.1cm强回声光团.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无脓性分泌物及出血,阑尾无充血及水肿,右下腹腔以麦氏点为中心大网膜包绕成团,约5cm×4cm×2cm大小,外观呈舌状,与壁腹膜及盲肠、部分升结肠粘连.切除阑尾并分离粘连之大网膜,予以切除时发现大网膜右侧有一束顺时针旋转720.以上,大网膜左侧包绕其上.术后病理报告:大网膜淤血,部分坏死.  相似文献   

15.
田明  吴涛 《中国厂矿医学》2002,15(2):174-174
患者男性,35岁。于1999年4月起无诱因出现右下腹痛。在外院以阑尾炎行抗感染治疗,症状可缓解,但反复发作。患者无明显寒战、高热史。约半年前发现右下腹有一包块,约鸡蛋大小,压之疼痛,在外院以“阑尾周围脓肿”治疗,效果不佳,肿块渐大。发病以来,大便尚可,食欲不佳,体重减轻均4kg。2000年4月来我院就医。B超示:右下腹混合性包块。CT考虑:右下腹肿瘤(以平滑肌肉瘤……  相似文献   

16.
病人,男,52岁.因右下腹包块伴疼痛300d以阑尾周围脓肿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80min-1,呼吸23min-1,血压14/8kPa,营养良好,神志清,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正常.右下腹麦氏点触及5cm× 5cm大小包块,质韧,压痛,无囊性感,略能推动.血常规:白细胞9.0×109/L,淋巴细胞0.6,中性粒细胞0.4.入院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阑尾轻度炎症反应,无粘连,在阑尾系膜根部有一5cm×5cm大小圆形实性肿块,表面光滑,无粘连,质韧,稍硬,酱红色,能推动;肿块有蒂与阑尾系膜相连,血供丰富;回盲瓣通过良好,周围淋巴结大.行肿块切除术并做快速冷冻病理检查,诊断为恶性淋巴瘤.遂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化疗.随访5年健在. 讨论阑尾系膜恶性淋巴瘤临床上极少见.麦氏点触及有压痛的包块,容易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本例病人病史较长,无发热,血白细胞不高,淋巴细胞为0.6,应考虑到淋巴系统疾病.故行剖腹探查切口,不做麦氏切口.术中有疑问,应立即做快速冷冻切片,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7.
病例1:女性,32岁,因急性蜂窝组织性阑尾炎在外地医院行阑尾切除术已1月余,出院后再次感觉右下腹疼痛,伴有轻度发热,右下腹可扪及一炎性浸润块,门诊以“术后切口感染”而收入院。经B超检查:右下腹探及4cm×3cm大小炎性包块。X线钡剂灌肠,阑尾显影清晰可见,株长约2.0~2.5cm,剖腹探查、切除过长残株,重新荷包埋入,术后抗炎治疗11日,痊愈出院。术后病理诊断为阑尾残株炎。  相似文献   

18.
女性,34岁。1年多前,患者发现右前臂远端出现一包块,约枣子大小,较硬,夜间感右手麻木,无明显疼痛,在当地医院以“腱鞘囊肿”治疗无好转,包块有逐渐增大趋势,现约鸡蛋大小。既往无外伤史。查体:右前臂桡侧扪及一约4cm×3cm大小骨性包块,附于桡骨桡侧,质硬,疼痛不明显,周围组织无红、肿、热,无浅表静脉怒张,活动无明显受限。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7岁。右下腹不适、坠胀感1年,加重并发现右下腹包块2个月收治人院。体检:右下腹们及12cm×4cm大小的肿物,质地中等,有弹性,可活动、有深压痛,表面光滑,似有囊性感。余无阳性体征,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及手术史。化验结果正常。B超表现:右下腹见15cm×15cm×4.3cm大小的无回声区,其内可见散在细条状强回声,透声尚可,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光滑。诊断为右下胶囊性包块,来自肠道可能性大。CT检查:右下腹7cm×9cm×4cm大小的椭圆形肿块,边缘清楚,其密度较低,但均匀,肿块周围有略高密度的完整包膜环绕,与盲肠末端…  相似文献   

20.
<正> 例1,男性,45岁。1993年4月1日以右下腹肿块2个月入院。2个月以前,有下腹无明显原因出现隐痛,同时发现右下腹枣样包块,渐渐长大,保守治疗无缓解,不伴恶心及呕吐,无低热盗汗,无腹泻及黑便。查体:无明显贫血貌,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右下腹扪及6×4cm质硬包块,边界清,活动度差,光滑,压痛明显。钡剂灌肠示:肿块位于回盲部,肠腔明显狭窄。行剖腹探查:回部系膜侧包块7×6×6cm,与前腹壁、侧腹壁以及后腹壁粘连固定。阑尾位于包块内,考虑为晚期结肠癌,行姑息切除包块、回肠升结肠吻合术。切开标本:肿物断面为黄白色混杂,阑尾纤维疤痕化。镜下见肿物呈非特异性炎性肉芽增生,肠壁有轻度水肿,无肿瘤细胞,病理诊断为:炎性假瘤。术后12天痊愈出院,随访3年健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